正在阅读:

老年人们,正走进酒店度晚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老年人们,正走进酒店度晚年?

为什么那么多酒店,盯上养老板块?

图片来源:Unsplash-michael schaffler

文|空间秘探 席以新

近段时间,西安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蔡秀琴成了新闻人物,她入住酒店10天后,产生了“酒店养老”的想法,最终决定在酒店里安享晚年。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以常住酒店的方式,来度过晚年生活,是个好主意吗?

90岁老人,选择酒店养老

在住过几天酒店后,90岁的蔡秀琴做了一个决定,要在酒店养老。对于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来说,与子女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同,并不舒适;住在养老院,子女探望不便,她也不乐意,偶然机会下的酒店居住,让她看到了养老的另一种可能。

在蔡秀琴看来,酒店养老有着诸多优势。

其一,酒店长住费用并没有想象中昂贵。老人在租房过程中发现,要找到合乎心意的房子,各种费用加上,一个月要3000元,加上钟点工做饭的额外花费,一个月至少七千元。但在酒店,全部费用只需5000元,从经济角度来看非常划算。

其二,酒店生活相较更为舒适便利。酒店内部环境,保证了居住温度的适宜,酒店客房服务人员每天都会进行卫生打扫,此外,在酒店每天还能吃到健康丰富的自助早餐。

其三,子女随时能够来酒店探望。蔡秀琴老人说,她以前也看过一些养老院,但在市区的繁华地段的,不是收费昂贵,就是设施老化,环境差,而各个方面都满意的,大都远离市区,儿女去探望一次很不方便,而且不能随时出入。而在酒店养老,老人的儿孙,随时都可以来探望老人,这一点,要比养老院要自由得多。

其四,酒店要比独居安全许多。酒店作为一个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场所,蔡秀琴每天都能碰到酒店人员,这对于她来说颇有安全感,万一出现身体不适,也能及时得到帮助,这要比一个人生活有保障得多。

对于这家从未有过“养老长住”经验的酒店而言,确实也存在担心老人年纪太大而需承担风险的顾虑,但对于更多酒店集团而言,养老领域,早已是一片颇值得关注的热土。

酒店养老,风潮渐起

如果说蔡秀琴老人是无意间打开了新型养老方式的大门,酒店集团们则早早在这扇门后,抓住了时代的新风潮,入局“养老型酒店”。

国内酒店集团对于养老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7年。彼时,金陵饭店集团进军养老产业,打造以健康养老产业为核心的金陵天泉湖项目。2020年9月25日,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二期新品发布会在金陵饭店举行。

2012年,九华山庄正式对外推出了中国首家养老型酒店——九华国际养生公馆,这一项目,如今已成为谈及酒店+养老,必难以忽略的经典案例。

2014年,开元旅业集团也开启了“养老之路”的探索,陆续运营了天津市开元乐居颐养园、杭州萧山开元之心颐养园,并入驻浙江省级重点建设养老服务项目国投·紫荆园,接手公建民营项目——新塘街道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建立了品牌基础框架。

此后,酒店对于养老产业的布局脚步,开始变得紧锣密鼓。

2017年,高端酒店品牌悦榕庄的母公司悦榕集团宣布,联手万科布局养老市场。悦榕集团在新闻稿中称,“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全社会对健康养生需求的重视,适用于活跃长者的养生养老社区也正受到极大的关注。这些都是悦榕集团和万科双方都拥有丰富经验和极大兴趣的领域,携手合作能使上述业务在中国及世界其它地区获得更大发展。”

2018年,绿地控股则正式发布了康养产业战略规划,绿地康养产业集团正式揭牌,计划两年内投资200亿元,在全国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及周边、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建设养老酒店。

2019年,首旅集团参与投资的养老品牌首厚大家·友谊养老社区、首厚·大家朝阳养老社区项目相继启动。这两个项目分别由新北纬饭店、永安宾馆改造而成,均配备了一个由如家酒店改建的养老护理设施。

2020年,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资子公司北京养正投资有限公司拟与四家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赁海南康乐园海航度假酒店、杭州华庭云栖度假酒店、昆明皇冠假日酒店和苏州饭店部分区域,布局养老业务。本次租赁改造运营养老机构,海航投资将与养老品牌“欧葆庭”开展合作。

很显然,酒店布局养老已并非新鲜事,不少外资酒店品牌也早就开始引领消费升级,如洲际、希尔顿、温德姆、万豪等品牌也都推出了健康养生品牌或产品,试图从侧面切入养老赛道。

为什么那么多酒店,盯上养老板块?

算起来,国内诸多酒店集团盯上养老板块,也已有十多年时间,从最初的试探到大踏步迈进。风潮渐起的酒店养老背后,藏着酒店发展的未来野心与转型谋求。

01 银发经济浪潮

早在几年前英国智库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re发布的一项报告《最大化长寿红利》就曾指出,为老年人消费提供支持,并解决老年人消费壁垒将有助于英国GDP的增长。这也意味着,老龄群体也可视为红利,即所谓的“银发经济”。

近年来,银发经济被愈多地反复提及,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庞大经济体,正变得不可限量。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6亿,占总人口数的18.7%。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中国老市场规模将达到48.52万亿元,有望达到GDP的10%。

与此同时,这批“银发群体”正变得“有钱且有闲”,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56-59岁的退休人员的年度支出为26306元人民币,比75-79岁之间的退休人员的年度支出高出39%。

这群消费观念并不落后的老人们,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品质,有着更为高要求,在“住”这一块,他们对中高端酒店、康养旅居的接受度很高,支付能力也并不弱。

因此,有智研咨询相关分析人士就指出,对于银发市场,“谁走在前面谁就会赢得市场,尽管现在的回报小,但只要打出品牌,坚持几年,回报应该是可观的。”

02 新旅居时代到来

文章开头提到的蔡秀琴,并非最早选择在酒店养老的老人,早在几年前,美国就曾报道过一位名叫罗宾逊的老人,因晒出自己想到假日酒店养老的原因走红网络,罗宾逊称,美国养老院护理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天188美元,而假日酒店的长住价再加上老年折扣仅为每天59.23美元;此外,假日酒店还提供水疗中心、游泳池、健身房、休息室和洗衣机等诸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上个世纪,住在巴黎丽兹30年的可可香奈儿或许是个异类,但在“新旅居时代”的当下,蔡秀琴们的选择,却恰逢其时。

新旅居时代下,越来越多“银发一族”走出家门,寻找住宿之外的更多可能——如便利、安全、休闲等等。

03 探索服务跨界

在前文两个时代背景背后,酒店布局养老板块,同样出自于自身跨界探索的需求。

酒店+养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酒店+”的跨界范畴,从外界汲取灵感,为酒店创造各种新的可能,带来新的收益。

越来越多酒店针对银发一族需求,专设了医护团队和医务室,设置了为老年人组织日常活动的岗位,研究适合老年群体饮食特点的餐单。甚至有的酒店还固定建筑楼层专门针对老年旅居人群,进行了必要的适老化设施改造。这些做法在服务跨界的同时,也提升了酒店的出租率及固定收益。

04 酒店资产转型

随着酒店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定位不准确、投资过度、硬件老旧的老牌酒店,陷入收益下滑的困境,继续对旗下酒店资产进行转型。

首旅集团推出的“首厚”养老品牌,被视作酒店资产转型的一个典型案例。集团将核心位置的酒店资产改造成养老机构,公开信息显示,首厚康健的出资方是厚朴资本、首旅和中国诚通集团三家企业。

“虽然首旅在首厚的持股比例并非最高,但这一次,首旅在其中扮演的却是重要的物业提供方的角色。”有业内专家分析称,首旅如果能借助这次机会甩掉一些“包袱”,可能会明显缓解目前该集团酒店运营的压力。

酒店+养老的未来警惕

尽管酒店入局养老板块背后,有着诸多推动力,但酒店+养老模式最终能否跑通,仍需要打上问号。在此之前,酒店也需对步入新业务有所前瞻性的警惕。

01 关注酒店与养老的平衡

酒店+养老,要实现1+1>2的效果,就需要先认知到,酒店与养老虽可结合,但其存在不小的差异——酒店短暂客人为主,养老长期照护为主。

普通酒店的消费时间一般只有一夜到几夜,因此,客户往往只有住宿、用餐、开会等基本需求;但养老型酒店的客人,则往往会停留较长时间,他们对酒店的要求,则复杂且全面得多,从安全保障能力、医护力量与经验、厨师出品精细化到环境布置、管理及服务人员流动性等,都对酒店提出了更多挑战。

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到底是将酒店服务理念植入养老企业,还是将养老功能引入酒店,是需要做好取舍与平衡的。比如开元旅业旗下的开元颐养园项目,从本质上属于养老机构,但是尝试将开元酒店服务理念融入其中。主张“乐养护医”

02 转型不止是换个名字

养老作为酒店转型的一条途径,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物业价值不断下跌的存量物业而言,虽不失为重要机遇,却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厚康健养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孟春曾对媒体介绍,“养老设施的建筑规范不同于酒店,并不是所有客房都适合改造成养老居室。大楼内的机电系统全部换新,加装医疗电梯,在大堂和走廊加装防滑扶手,地面全部铺设防滑地胶。老人的房间也处处体现适老化改造的细节:卫生间内不仅有扶手、浴凳和智能马桶盖,还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科技含量最高的是智能床垫,只要躺在上面,老人的心率和呼吸等指标就能实时传到养老社区后台。”

很显然,转型并非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要花大力气改造,从各方面实现转型。这对于酒店经营者来说,无疑也是一大挑战。正如张孟春表示,从运营层面看,因为前期改造装修成本不低,依靠自身护理与服务期望实现投资回报和业务转型仍需时间检验。

03 盈利模式仍待解

养老型酒店到底能不能赚钱,成为诸多酒店集团迟迟不敢迈开脚步的一块拦路巨石。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认为,酒店跨界做养老生意,技术上可行,但效益上不一定可行。目前养老酒店的投资回报模型还不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养老机构平均投资回收期约7-10年,行业毛利率大概在30%-40%,与酒店的投资周期和盈利相比较,并不见得乐观多少。

即使已成为不少养老酒店消费对象的九华国际养生公馆,其二期项目每户平均付出的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但也曾坦言尽管入住率不低,但经营状况仅为微利,后续会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收费。

一位90多岁的老人,无意间将酒店+养老这一并不算新的业态推到了大众面前,也再一次唤起了行业对此的关注。尽管目前养老型酒店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养老型酒店较之其他酒店存在很大的差异,但随着越来越多酒店集团的入局与探索,酒店+养老的未来,终将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老年人们,正走进酒店度晚年?

为什么那么多酒店,盯上养老板块?

图片来源:Unsplash-michael schaffler

文|空间秘探 席以新

近段时间,西安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蔡秀琴成了新闻人物,她入住酒店10天后,产生了“酒店养老”的想法,最终决定在酒店里安享晚年。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以常住酒店的方式,来度过晚年生活,是个好主意吗?

90岁老人,选择酒店养老

在住过几天酒店后,90岁的蔡秀琴做了一个决定,要在酒店养老。对于这位年近耄耋的老人来说,与子女住在一起,生活习惯不同,并不舒适;住在养老院,子女探望不便,她也不乐意,偶然机会下的酒店居住,让她看到了养老的另一种可能。

在蔡秀琴看来,酒店养老有着诸多优势。

其一,酒店长住费用并没有想象中昂贵。老人在租房过程中发现,要找到合乎心意的房子,各种费用加上,一个月要3000元,加上钟点工做饭的额外花费,一个月至少七千元。但在酒店,全部费用只需5000元,从经济角度来看非常划算。

其二,酒店生活相较更为舒适便利。酒店内部环境,保证了居住温度的适宜,酒店客房服务人员每天都会进行卫生打扫,此外,在酒店每天还能吃到健康丰富的自助早餐。

其三,子女随时能够来酒店探望。蔡秀琴老人说,她以前也看过一些养老院,但在市区的繁华地段的,不是收费昂贵,就是设施老化,环境差,而各个方面都满意的,大都远离市区,儿女去探望一次很不方便,而且不能随时出入。而在酒店养老,老人的儿孙,随时都可以来探望老人,这一点,要比养老院要自由得多。

其四,酒店要比独居安全许多。酒店作为一个人流量较为密集的场所,蔡秀琴每天都能碰到酒店人员,这对于她来说颇有安全感,万一出现身体不适,也能及时得到帮助,这要比一个人生活有保障得多。

对于这家从未有过“养老长住”经验的酒店而言,确实也存在担心老人年纪太大而需承担风险的顾虑,但对于更多酒店集团而言,养老领域,早已是一片颇值得关注的热土。

酒店养老,风潮渐起

如果说蔡秀琴老人是无意间打开了新型养老方式的大门,酒店集团们则早早在这扇门后,抓住了时代的新风潮,入局“养老型酒店”。

国内酒店集团对于养老领域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7年。彼时,金陵饭店集团进军养老产业,打造以健康养老产业为核心的金陵天泉湖项目。2020年9月25日,金陵天泉湖养生养老社区二期新品发布会在金陵饭店举行。

2012年,九华山庄正式对外推出了中国首家养老型酒店——九华国际养生公馆,这一项目,如今已成为谈及酒店+养老,必难以忽略的经典案例。

2014年,开元旅业集团也开启了“养老之路”的探索,陆续运营了天津市开元乐居颐养园、杭州萧山开元之心颐养园,并入驻浙江省级重点建设养老服务项目国投·紫荆园,接手公建民营项目——新塘街道五保供养服务中心,建立了品牌基础框架。

此后,酒店对于养老产业的布局脚步,开始变得紧锣密鼓。

2017年,高端酒店品牌悦榕庄的母公司悦榕集团宣布,联手万科布局养老市场。悦榕集团在新闻稿中称,“随着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及全社会对健康养生需求的重视,适用于活跃长者的养生养老社区也正受到极大的关注。这些都是悦榕集团和万科双方都拥有丰富经验和极大兴趣的领域,携手合作能使上述业务在中国及世界其它地区获得更大发展。”

2018年,绿地控股则正式发布了康养产业战略规划,绿地康养产业集团正式揭牌,计划两年内投资200亿元,在全国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及周边、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建设养老酒店。

2019年,首旅集团参与投资的养老品牌首厚大家·友谊养老社区、首厚·大家朝阳养老社区项目相继启动。这两个项目分别由新北纬饭店、永安宾馆改造而成,均配备了一个由如家酒店改建的养老护理设施。

2020年,海航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全资子公司北京养正投资有限公司拟与四家公司签订租赁合同,租赁海南康乐园海航度假酒店、杭州华庭云栖度假酒店、昆明皇冠假日酒店和苏州饭店部分区域,布局养老业务。本次租赁改造运营养老机构,海航投资将与养老品牌“欧葆庭”开展合作。

很显然,酒店布局养老已并非新鲜事,不少外资酒店品牌也早就开始引领消费升级,如洲际、希尔顿、温德姆、万豪等品牌也都推出了健康养生品牌或产品,试图从侧面切入养老赛道。

为什么那么多酒店,盯上养老板块?

算起来,国内诸多酒店集团盯上养老板块,也已有十多年时间,从最初的试探到大踏步迈进。风潮渐起的酒店养老背后,藏着酒店发展的未来野心与转型谋求。

01 银发经济浪潮

早在几年前英国智库International Longevity Centre发布的一项报告《最大化长寿红利》就曾指出,为老年人消费提供支持,并解决老年人消费壁垒将有助于英国GDP的增长。这也意味着,老龄群体也可视为红利,即所谓的“银发经济”。

近年来,银发经济被愈多地反复提及,随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庞大经济体,正变得不可限量。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2.6亿,占总人口数的18.7%。据国家社科基金《养老消费与养老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测算,到2050年,中国老市场规模将达到48.52万亿元,有望达到GDP的10%。

与此同时,这批“银发群体”正变得“有钱且有闲”,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56-59岁的退休人员的年度支出为26306元人民币,比75-79岁之间的退休人员的年度支出高出39%。

这群消费观念并不落后的老人们,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品质,有着更为高要求,在“住”这一块,他们对中高端酒店、康养旅居的接受度很高,支付能力也并不弱。

因此,有智研咨询相关分析人士就指出,对于银发市场,“谁走在前面谁就会赢得市场,尽管现在的回报小,但只要打出品牌,坚持几年,回报应该是可观的。”

02 新旅居时代到来

文章开头提到的蔡秀琴,并非最早选择在酒店养老的老人,早在几年前,美国就曾报道过一位名叫罗宾逊的老人,因晒出自己想到假日酒店养老的原因走红网络,罗宾逊称,美国养老院护理的平均价格约为每天188美元,而假日酒店的长住价再加上老年折扣仅为每天59.23美元;此外,假日酒店还提供水疗中心、游泳池、健身房、休息室和洗衣机等诸多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在上个世纪,住在巴黎丽兹30年的可可香奈儿或许是个异类,但在“新旅居时代”的当下,蔡秀琴们的选择,却恰逢其时。

新旅居时代下,越来越多“银发一族”走出家门,寻找住宿之外的更多可能——如便利、安全、休闲等等。

03 探索服务跨界

在前文两个时代背景背后,酒店布局养老板块,同样出自于自身跨界探索的需求。

酒店+养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属于“酒店+”的跨界范畴,从外界汲取灵感,为酒店创造各种新的可能,带来新的收益。

越来越多酒店针对银发一族需求,专设了医护团队和医务室,设置了为老年人组织日常活动的岗位,研究适合老年群体饮食特点的餐单。甚至有的酒店还固定建筑楼层专门针对老年旅居人群,进行了必要的适老化设施改造。这些做法在服务跨界的同时,也提升了酒店的出租率及固定收益。

04 酒店资产转型

随着酒店业竞争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定位不准确、投资过度、硬件老旧的老牌酒店,陷入收益下滑的困境,继续对旗下酒店资产进行转型。

首旅集团推出的“首厚”养老品牌,被视作酒店资产转型的一个典型案例。集团将核心位置的酒店资产改造成养老机构,公开信息显示,首厚康健的出资方是厚朴资本、首旅和中国诚通集团三家企业。

“虽然首旅在首厚的持股比例并非最高,但这一次,首旅在其中扮演的却是重要的物业提供方的角色。”有业内专家分析称,首旅如果能借助这次机会甩掉一些“包袱”,可能会明显缓解目前该集团酒店运营的压力。

酒店+养老的未来警惕

尽管酒店入局养老板块背后,有着诸多推动力,但酒店+养老模式最终能否跑通,仍需要打上问号。在此之前,酒店也需对步入新业务有所前瞻性的警惕。

01 关注酒店与养老的平衡

酒店+养老,要实现1+1>2的效果,就需要先认知到,酒店与养老虽可结合,但其存在不小的差异——酒店短暂客人为主,养老长期照护为主。

普通酒店的消费时间一般只有一夜到几夜,因此,客户往往只有住宿、用餐、开会等基本需求;但养老型酒店的客人,则往往会停留较长时间,他们对酒店的要求,则复杂且全面得多,从安全保障能力、医护力量与经验、厨师出品精细化到环境布置、管理及服务人员流动性等,都对酒店提出了更多挑战。

因此,对于酒店来说,到底是将酒店服务理念植入养老企业,还是将养老功能引入酒店,是需要做好取舍与平衡的。比如开元旅业旗下的开元颐养园项目,从本质上属于养老机构,但是尝试将开元酒店服务理念融入其中。主张“乐养护医”

02 转型不止是换个名字

养老作为酒店转型的一条途径,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物业价值不断下跌的存量物业而言,虽不失为重要机遇,却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厚康健养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孟春曾对媒体介绍,“养老设施的建筑规范不同于酒店,并不是所有客房都适合改造成养老居室。大楼内的机电系统全部换新,加装医疗电梯,在大堂和走廊加装防滑扶手,地面全部铺设防滑地胶。老人的房间也处处体现适老化改造的细节:卫生间内不仅有扶手、浴凳和智能马桶盖,还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科技含量最高的是智能床垫,只要躺在上面,老人的心率和呼吸等指标就能实时传到养老社区后台。”

很显然,转型并非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要花大力气改造,从各方面实现转型。这对于酒店经营者来说,无疑也是一大挑战。正如张孟春表示,从运营层面看,因为前期改造装修成本不低,依靠自身护理与服务期望实现投资回报和业务转型仍需时间检验。

03 盈利模式仍待解

养老型酒店到底能不能赚钱,成为诸多酒店集团迟迟不敢迈开脚步的一块拦路巨石。

华美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赵焕焱认为,酒店跨界做养老生意,技术上可行,但效益上不一定可行。目前养老酒店的投资回报模型还不成熟,仍处于摸索阶段。

有业内人士指出,一般来说,养老机构平均投资回收期约7-10年,行业毛利率大概在30%-40%,与酒店的投资周期和盈利相比较,并不见得乐观多少。

即使已成为不少养老酒店消费对象的九华国际养生公馆,其二期项目每户平均付出的资金都在200万元以上,但也曾坦言尽管入住率不低,但经营状况仅为微利,后续会根据市场状况调整收费。

一位90多岁的老人,无意间将酒店+养老这一并不算新的业态推到了大众面前,也再一次唤起了行业对此的关注。尽管目前养老型酒店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养老型酒店较之其他酒店存在很大的差异,但随着越来越多酒店集团的入局与探索,酒店+养老的未来,终将值得我们期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