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断轴、断架、自燃,理想亏得有道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断轴、断架、自燃,理想亏得有道理

净亏逾6亿,预计三季度交付不到3万辆。

文|锌财经

8月15日,理想汽车公布了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182.9亿元营收,同比增加112.4%;营亏损为13.9亿元,同比跌幅扩大47.5%;净亏损达到6.41亿元,超出市场此前预期的净亏损5.1亿元。

增收了,亏的却越多了,从理论上来讲,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不断提高。成本的提高有可能是为了扩大规模,也有可能是加大研发投入,但对于理想来说,以这两点来解释攀升的亏损似乎都不怎么适用。

整体来看,理想的症结分两个层面。一方面在于外部,汽车行业消费疲软、疫情导致行业供应链紊乱、行业竞争大幅加剧,受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让原本就飘摇的理想,如今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大环境并不是只针对理想,同一赛道内,仍可以看到问界等品牌的快速发展。理想的问题,更多还是出在内部。

比如其一直使用的增程式技术,在被不少行业内人士吐槽落后的情况下,理想依然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又比如针对产品矩阵不丰富的短板,“费尽心思”的上市了新车型L9,结果销量不但不理想,反而出现了断轴这样的负面消息。

眼下,理想的日子并不那么理想。

01 内忧不断

理想作为增程式技术的代表车企,在缓解里程焦虑以及可以挂绿牌的优势下,俘获了部分消费者。但由于这项技术的精进空间过于狭小,因此一定程度也限制了理想的发展。

有趣的是,根据理想财报显示,二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5.3亿元,同比增长134.4%,环比今年一季度的13.7亿元,也有10%以上的增幅。

来源:理想财报

理想到底在研发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增程式技术并不需要这么大的资金投入。而从消息面来看,研发纯电车型或许解释得通。

在理想2022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表态:“理想汽车将于2023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车”。这不是理想第一次“官宣”要造纯电车型。

无论是从基建、政策,还是产品维度各个方面考虑,车企想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得有纯电车型。理想的想法的确是美好的,但纯电市场的现状却是骨感的。

眼下纯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理想推出纯电车型之前,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自主品牌、豪华品牌在纯电领域也必然会有更多新进展。理想在去掉“没有里程焦虑”的标签之后,又有多少消费者会去买单呢?

纯电战略之外,提升汽车质量的可靠性,永远是车企研发环节最底层的逻辑,而在研发方面“一骑绝尘”的理想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只顾着弥补产品矩阵不丰富的短板了。

今年四月,在李想“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和库利南相比我们也完全不怕”的豪言壮语中,理想第二款车型L9正式上市。只可惜还未能来得及交付,产品质量问题就接踵而至。

来源:理想官网

7月16日,据媒体报道,一辆理想L9的试驾车空气悬架出现问题,车辆左前轮陷于车身之中,无法正常行驶,疑似车辆急刹状态下导致的空气悬架发生断裂。

7月26日,又有博主爆料称,试驾员在演示加速过程中,突遇三道变二道,因反应不及时连撞几十米护栏,导致理想L9再次断轴。此外,该博主还晒出的截图显示,客户称理想L9主动刹车失效、前轴气囊都爆了。并且车左侧前保险杠碎裂,前脸毁坏严重。

来源:理想汽车官博

祸不单行,8月1日,一辆理想ONE又在四川乐雅高速发生意外,车辆起火最终被烧得只剩骨架。

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出现了多起质量问题,即便理想作何回应,消费者的信任度势必会产生不可逆的下降。

一直以来,理想热衷于给自家车型深烙“家”的标签,讲概念并没什么不妥,在行业内也不新鲜。但“家”绝不是简单的在车内挂个彩电、摆个沙发。动力和安全这些关键且基本的要素,才是“家”最重要底座。

02 外患不息

理想亏损的持续扩大,内部原因是核心,但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略。

近年来,反复的疫情致使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稳定性不再自信,消费不断趋于保守化,汽车这种大宗消费的需求自然会被打压。

消费端萎靡,供应端情况也不乐观。从去年芯片短缺涨价开始,汽车产业的钢材、铝材、电池轮番涨价,尤其是今年四月份长三角疫情,更是加剧了汽车供应链的恶化。

据锌财经了解,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同时理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超过80%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上海、江苏昆山等地。

供应商无法供货,甚至完全停工、停运,理想零部件库存消化后,便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这也直接导致理想4月交付量只有4167辆,创下今年以来月交付量新低。

此外,数十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和持续上涨的油价,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汽车行业。

多重利空因素是既定事实,也是理想Q2财报中绝佳的挡箭牌。

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Q2理想汽车合计交付28687台理想ONE,同环比分别+63.2%/-9.6%,理想表示主要是由于Q2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疫情因素影响供应链、主机厂生产及物流运输。

而受锂价上涨影响,理想汽车于2022年4月1日宣布涨价1.18万元,但由于之前订单未能及时交付,Q2仍然以涨价前订单为主,Q2汽车业务21.18%,同环比分别+2.5/-1.2pct,成本上涨叠加规模效应降低导致毛利率环比-1.1pct。

大环境的影响可以成为理想亏损的正当理由之一,但绝对不是与竞争对手产生较大差距的有力依据,毕竟以上这些问题并非理想一家车企在承受,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理想销量不理想的同时,赛道内又挤进来了更多的参赛者。

今年上半年以来,各大传统车企相继发布旗下新能源子品牌首款车型,比如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和深蓝,在近日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此外,小康旗下AITO问界M5、比亚迪唐同为高端新能源SUV,这两个品牌都采用混合动力系统,且售价与理想走量车型理想one接近,正在强势抢占这个高阶汽车市场有限的份额。

当然,对于一个诞生仅仅7年的品牌说,理想的品牌形象还在塑造之中,产能也还在扩张。选择豪华车市场有助于企业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未来再进入大众市场走量销售。

来源:理想官网

这样的思维打法似乎没什么问题,只是理想L9作为一款45万元以上的大型SUV,其本身就比20-30万元的SUV赛道在市场规模上窄很多,再加上这个细分赛道中的消费者一般经济实力在线,所以会更倾向于花更多钱选择传统一线豪华品牌。

对于理想来说,想靠一个L9就想改变用户对高端品牌的追求,难免有些不切实际。

03 活着就好

造车是一项烧钱的工作,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造好车。

从早期的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到后来闯入的集度汽车、极星等品牌,所谓的新势力品牌与跨界造车的企业,旗下产品问题可谓络绎不绝,且集体处于亏损状态。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当前大部分新能源整车企业面临的困局,理想自然没有逃过。当缺钱成为了主旋律,资本对理想的故事也将变得愈加挑剔。

对于一家带有“科技”色彩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其未来增长潜力。如果单靠一点营业额就能够盈利了,说明这家企业在关键核心领域投入资源不足,将来增长潜力不大,不值得投资和持股。

所以理想要想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就必须要让资本看到所谓的潜力,比如把研发环节投入占比做大去亏损。无论理想是真的“重研发”还是有意“藏钱”,在资本的视角,只会认为理想在憋一个大招。

这套玩法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颇有良效,因此对于Q2账面的净亏损数据,理想也一如既往的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主要系研发人员增加导致雇员薪酬增加,以及理想对新车型研发投入的增加所致。

资本从不头铁,理想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所有资方。

8月16日,一向看好理想汽车的高瓴资本,旗下投资美股主体HHLR AdvisorsHHLR新买入了特斯拉和晶科能源控股,且继续加仓大全新能源,但却让人意外的清仓了理想汽车。

高瓴选择二季度清仓理想,无疑清在了高点之上。而在更多资本收割利润之前,理想或许还能通过一份份“有道理”的成绩单获得输血,但在一桩桩事故面前,消费者可不会任由理想收割。

在理想L9断轴事故发生后,尽管理想以提升新车空气弹簧质保方案到“与三电系统相同的8年16万公里”终结了这场闹剧,但针对理想L9空气悬架的质疑仍然未能完全打消。

另外值得一提,B站up主@车有法度Rico曾发布一条名为《都冷静!我发现了理想L9的大问题》的视频,该视频指出在理想L9转弯时,推头倾向会很严重,整体的底盘也会出现问题,容易出现单边一只轮压下去的情况。然而,该视频仅隔一夜之后便被全网下架。

把车祸处理成舆论事件,把测试视频处理成“全网删”,这对于其信誉与品牌力的损伤不可估量,看来,汽车之家出身的李想并没有把媒体经验带到理想。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理想依然能够找得到血、卖出去车,但资本不可能长久以往地听故事、听解释,消费者也不可能对质量问题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活着就好,将成为理想此后的新理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理想汽车

5k
  • 理想汽车:上周销量0.95万辆
  •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3.18%,热门中概股普涨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断轴、断架、自燃,理想亏得有道理

净亏逾6亿,预计三季度交付不到3万辆。

文|锌财经

8月15日,理想汽车公布了二季度业绩,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182.9亿元营收,同比增加112.4%;营亏损为13.9亿元,同比跌幅扩大47.5%;净亏损达到6.41亿元,超出市场此前预期的净亏损5.1亿元。

增收了,亏的却越多了,从理论上来讲,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运营成本在不断提高。成本的提高有可能是为了扩大规模,也有可能是加大研发投入,但对于理想来说,以这两点来解释攀升的亏损似乎都不怎么适用。

整体来看,理想的症结分两个层面。一方面在于外部,汽车行业消费疲软、疫情导致行业供应链紊乱、行业竞争大幅加剧,受这些环境因素的影响,让原本就飘摇的理想,如今的日子更加艰难了。

大环境并不是只针对理想,同一赛道内,仍可以看到问界等品牌的快速发展。理想的问题,更多还是出在内部。

比如其一直使用的增程式技术,在被不少行业内人士吐槽落后的情况下,理想依然持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又比如针对产品矩阵不丰富的短板,“费尽心思”的上市了新车型L9,结果销量不但不理想,反而出现了断轴这样的负面消息。

眼下,理想的日子并不那么理想。

01 内忧不断

理想作为增程式技术的代表车企,在缓解里程焦虑以及可以挂绿牌的优势下,俘获了部分消费者。但由于这项技术的精进空间过于狭小,因此一定程度也限制了理想的发展。

有趣的是,根据理想财报显示,二季度该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5.3亿元,同比增长134.4%,环比今年一季度的13.7亿元,也有10%以上的增幅。

来源:理想财报

理想到底在研发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增程式技术并不需要这么大的资金投入。而从消息面来看,研发纯电车型或许解释得通。

在理想2022年Q2财报电话会议上,李想表态:“理想汽车将于2023年推出第一款纯电动车”。这不是理想第一次“官宣”要造纯电车型。

无论是从基建、政策,还是产品维度各个方面考虑,车企想在新能源汽车的大战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得有纯电车型。理想的想法的确是美好的,但纯电市场的现状却是骨感的。

眼下纯电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理想推出纯电车型之前,蔚来、小鹏等新势力、自主品牌、豪华品牌在纯电领域也必然会有更多新进展。理想在去掉“没有里程焦虑”的标签之后,又有多少消费者会去买单呢?

纯电战略之外,提升汽车质量的可靠性,永远是车企研发环节最底层的逻辑,而在研发方面“一骑绝尘”的理想似乎忘记了这一点,只顾着弥补产品矩阵不丰富的短板了。

今年四月,在李想“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和库利南相比我们也完全不怕”的豪言壮语中,理想第二款车型L9正式上市。只可惜还未能来得及交付,产品质量问题就接踵而至。

来源:理想官网

7月16日,据媒体报道,一辆理想L9的试驾车空气悬架出现问题,车辆左前轮陷于车身之中,无法正常行驶,疑似车辆急刹状态下导致的空气悬架发生断裂。

7月26日,又有博主爆料称,试驾员在演示加速过程中,突遇三道变二道,因反应不及时连撞几十米护栏,导致理想L9再次断轴。此外,该博主还晒出的截图显示,客户称理想L9主动刹车失效、前轴气囊都爆了。并且车左侧前保险杠碎裂,前脸毁坏严重。

来源:理想汽车官博

祸不单行,8月1日,一辆理想ONE又在四川乐雅高速发生意外,车辆起火最终被烧得只剩骨架。

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出现了多起质量问题,即便理想作何回应,消费者的信任度势必会产生不可逆的下降。

一直以来,理想热衷于给自家车型深烙“家”的标签,讲概念并没什么不妥,在行业内也不新鲜。但“家”绝不是简单的在车内挂个彩电、摆个沙发。动力和安全这些关键且基本的要素,才是“家”最重要底座。

02 外患不息

理想亏损的持续扩大,内部原因是核心,但环境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略。

近年来,反复的疫情致使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稳定性不再自信,消费不断趋于保守化,汽车这种大宗消费的需求自然会被打压。

消费端萎靡,供应端情况也不乐观。从去年芯片短缺涨价开始,汽车产业的钢材、铝材、电池轮番涨价,尤其是今年四月份长三角疫情,更是加剧了汽车供应链的恶化。

据锌财经了解,理想汽车常州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同时理想汽车的零部件供应商超过80%分布在长三角地区,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上海、江苏昆山等地。

供应商无法供货,甚至完全停工、停运,理想零部件库存消化后,便无法继续维持生产。这也直接导致理想4月交付量只有4167辆,创下今年以来月交付量新低。

此外,数十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和持续上涨的油价,也在不断地冲击着汽车行业。

多重利空因素是既定事实,也是理想Q2财报中绝佳的挡箭牌。

据其财报显示,2022年Q2理想汽车合计交付28687台理想ONE,同环比分别+63.2%/-9.6%,理想表示主要是由于Q2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疫情因素影响供应链、主机厂生产及物流运输。

而受锂价上涨影响,理想汽车于2022年4月1日宣布涨价1.18万元,但由于之前订单未能及时交付,Q2仍然以涨价前订单为主,Q2汽车业务21.18%,同环比分别+2.5/-1.2pct,成本上涨叠加规模效应降低导致毛利率环比-1.1pct。

大环境的影响可以成为理想亏损的正当理由之一,但绝对不是与竞争对手产生较大差距的有力依据,毕竟以上这些问题并非理想一家车企在承受,而是整个汽车行业共同面临的困境。

理想销量不理想的同时,赛道内又挤进来了更多的参赛者。

今年上半年以来,各大传统车企相继发布旗下新能源子品牌首款车型,比如长安旗下的阿维塔和深蓝,在近日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

此外,小康旗下AITO问界M5、比亚迪唐同为高端新能源SUV,这两个品牌都采用混合动力系统,且售价与理想走量车型理想one接近,正在强势抢占这个高阶汽车市场有限的份额。

当然,对于一个诞生仅仅7年的品牌说,理想的品牌形象还在塑造之中,产能也还在扩张。选择豪华车市场有助于企业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未来再进入大众市场走量销售。

来源:理想官网

这样的思维打法似乎没什么问题,只是理想L9作为一款45万元以上的大型SUV,其本身就比20-30万元的SUV赛道在市场规模上窄很多,再加上这个细分赛道中的消费者一般经济实力在线,所以会更倾向于花更多钱选择传统一线豪华品牌。

对于理想来说,想靠一个L9就想改变用户对高端品牌的追求,难免有些不切实际。

03 活着就好

造车是一项烧钱的工作,即便有钱也不一定能造好车。

从早期的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到后来闯入的集度汽车、极星等品牌,所谓的新势力品牌与跨界造车的企业,旗下产品问题可谓络绎不绝,且集体处于亏损状态。

卖得越多亏得越多,这是当前大部分新能源整车企业面临的困局,理想自然没有逃过。当缺钱成为了主旋律,资本对理想的故事也将变得愈加挑剔。

对于一家带有“科技”色彩的企业来说,资本市场看重的是其未来增长潜力。如果单靠一点营业额就能够盈利了,说明这家企业在关键核心领域投入资源不足,将来增长潜力不大,不值得投资和持股。

所以理想要想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就必须要让资本看到所谓的潜力,比如把研发环节投入占比做大去亏损。无论理想是真的“重研发”还是有意“藏钱”,在资本的视角,只会认为理想在憋一个大招。

这套玩法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颇有良效,因此对于Q2账面的净亏损数据,理想也一如既往的在财报中解释称:这主要系研发人员增加导致雇员薪酬增加,以及理想对新车型研发投入的增加所致。

资本从不头铁,理想的解释并不适用于所有资方。

8月16日,一向看好理想汽车的高瓴资本,旗下投资美股主体HHLR AdvisorsHHLR新买入了特斯拉和晶科能源控股,且继续加仓大全新能源,但却让人意外的清仓了理想汽车。

高瓴选择二季度清仓理想,无疑清在了高点之上。而在更多资本收割利润之前,理想或许还能通过一份份“有道理”的成绩单获得输血,但在一桩桩事故面前,消费者可不会任由理想收割。

在理想L9断轴事故发生后,尽管理想以提升新车空气弹簧质保方案到“与三电系统相同的8年16万公里”终结了这场闹剧,但针对理想L9空气悬架的质疑仍然未能完全打消。

另外值得一提,B站up主@车有法度Rico曾发布一条名为《都冷静!我发现了理想L9的大问题》的视频,该视频指出在理想L9转弯时,推头倾向会很严重,整体的底盘也会出现问题,容易出现单边一只轮压下去的情况。然而,该视频仅隔一夜之后便被全网下架。

把车祸处理成舆论事件,把测试视频处理成“全网删”,这对于其信誉与品牌力的损伤不可估量,看来,汽车之家出身的李想并没有把媒体经验带到理想。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理想依然能够找得到血、卖出去车,但资本不可能长久以往地听故事、听解释,消费者也不可能对质量问题置若罔闻、视而不见。

活着就好,将成为理想此后的新理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