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最严跳槽令”为什么拦不住基金经理离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最严跳槽令”为什么拦不住基金经理离职?

财务自由后,基金经理还在追求什么?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杜萌

编辑 | 宋烨珺

“我们是小庙留不住大佛,虽然公司再三挽留,但还是留不住”。谈及8月以来接连离职了三位基金经理,某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连连叫苦。

今年6月20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正式施行。不过,wind数据显示,自6月20日至8月25日,仍有66位基金经理官宣离任。

在公募基金规模超过26万亿的今天,基金经理离职这一原本正常的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能牵动投资人的神经。最严跳槽令,为什么阻挡不住基金经理离职的脚步?

基金公司:小庙留不住大佛,大庙也留不住神仙

6月20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公奔私”,需要一年的静默期,这一新规也被业内称为“最严跳槽令”。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167位基金经理离职,2018年至2021年这项数据分别是185、224、252、321。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逐渐攀升,基金经理的流动速度正在加快。

但如果和新聘的基金经理数量对比,可以发现,每年新聘任的基金经理人数远超过离任人数。2018年至今,新聘基金经理的数量分别是418、470、541、760、343。

与之对应的,则是公募产品数量的翻倍。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8年底至7月底,公募基金产品的总数依次为5626只、6544只、7913只、9288只、10010只。

表:2018年以来历年基金经理新聘和离任数量对比  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从今年以来离职基金经理的数量来看,博时基金为7位,嘉实、安信、农银汇理为5位,工银瑞信、华安、华夏、汇添富、广发、南华、金鹰均为4位。

表:今年以来离任较多的基金公司明细  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上文提及的华南这家基金公司,8月份接连流失三位基金经理,其中一位业绩比较优异,管理的一只可转债基金在去年同类产品中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其实可以理解,业绩优异后肯定想去更大的公司,在大平台施展拳脚。”上述人士表示,越是头部的基金公司,整体资源越多,也会更加向投研条线倾斜,更有利于基金经理成长。

为什么选择6月20日之后?“这里头有个很敏感的时间节点,公募一般是6月30日发放上一年的年终奖,所以很多有跳槽意向的同事都要等到6月底拿到年终奖后才辞职。”多位公募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谈到基金经理的跳槽,多家公募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是最受伤害的”,“如果基金经理出名后就跳槽,对基金公司伤害很大。我们一般都是再三挽留,但如果执意要走,留也留不住。”深圳某TOP10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2021年,一位做固收+基金经理的业绩不错,公司内部还给予了他一定的奖励,但是没想到6月份拿到年终奖,7月份就提出了离职。”

不过,令投资者震动的是,今年以来,不少头部公募也留不住自己的明星基金经理了。林森、周应波、董承非等多位顶流先后从易方达、中欧、兴全等大厂离职。如果说小庙留不住大神,那为什么大庙也留不住神仙?

财务自由后,他们还追求什么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6.20”前离职的基金经理大部分选择创办或加入私募基金,也有部分选择加盟个人系公募基金。

例如,原中欧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在3月末成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旗下前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晨加入高毅资产;原华安基金投资总监、明星基金经理崔莹,与林森先后加盟上海勤辰;原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加入老同事兴全基金原副总经理杜昌勇所创办的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昔日“兴全三剑客”杜昌勇、王晓明、董承非再聚首。

“当顶流公募基金经理提出离职,他们在想什么?”,当界面新闻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上海某外资猎头Ceclia时,她说,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还要追求什么?”

“应该是自由,一种金钱以外的自由,可以跳出公募对投资范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能力圈,自由管理一些资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成就感。”一位新晋300亿基金经理思考后回复。

“对于公募来说,合规是生命线,你管理的基金持仓、投资范围、资产组合占比,需要每日收盘后报送给合规技术部门。公募基金的净值是每日更新的,业绩排名也都是公开的,压力很大。”该基金经理表示。

“公募压力太大了,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有时候基金净值公布晚了一个小时,或者净值跌了几个点,就有基民在评论区骂我偷吃,口出恶言。”华南一位刚刚从公募离开的投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目前选择在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做投研,按照项目拿提成,压力小了好多,“至少不用每天忍不住去看各个评论区的留言”。

26万亿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总体总量已经从51.45万亿增加至67.8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一枝独秀,从2018年底的13.03亿元发展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6万亿元,近乎翻倍。

相比之下,私募的发展规模则从2018年底的12.78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底的19.76万亿元。

表:2018年以来各资管子行业规模对比  来源: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 界面新闻研究部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作为核心人才,近年来正在加速流动,这也是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必经阶段。

为什么投资者觉得这两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外多?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这和公募“破圈”有关。之前也有基金经理离任跳槽,但是大家对于基金并不熟悉,这些消息仅仅局限在圈子内。这两年随着“坤坤”、“兰兰”、“蔡公子”等基金经理越来越被投资者熟悉,所以关注度格外高。

今年以来, 资深猎头Ceclia特别忙,她对接的金融机构客户招聘需求比往年多了2-3成,“最多的是私募公司,其次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理财投资部门。公募的招聘需求比较少,主要是比较基层的一些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的职位。”

“因为大神都不需要通过猎头来招聘,一般都是圈子内直接引荐和勾兑。据我所知,公募圈子的人脉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位基金经理的业绩很优异,会有多个公司的高管直接出面伸出橄榄枝。”Ceclia说。

在猎聘网站上,搜索基金经理这一关键词,界面新闻记者看到,除了少数两三个权益基金经理的职位外,其余多是基金经理助理等职位。薪资待遇显示,每个月的固定薪酬在3-6万之间。

表:猎聘网上正在招聘的基金经理职位薪酬明细   来源:猎聘App

在Ceclia看来,投资类的职位一向是最难招聘的,应聘的人员往往学历高眼光高野心大,心思活络,往往手里拿着好几个offer选来选去,跳槽频率也比较频繁。

是否需要“离职前冷静期”

已经施行的“最严跳槽令”,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长达一年的静默期,是否会影响基金经理的下一任职业生涯?

“可能会有些许影响,但这一年的时间要求不会成为基金经理跳槽的决定因素。”某头部公募人士表示,一般基金经理新跳槽到一家公司,会先有3-6个月的时间来适应新公司,接手或者新发基金都要间隔6个月左右。现在的新规定变成一年,其实影响不太大。

作为代客理财的金融行业,基金经理的离职对于投资者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基金经理决定要跳槽,那么一般需要提前多久告知公司,开始走离职程序?

“各家公司的流程不同,一般是基金经理本人提出离职,公司管理层视情况会进行谈话。如果去意已决的话,会由稽查部门进行内审,审查基金经理在职期间的工作、持仓是否合规,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由人力部门办理离职手续。”上海某老牌公募人士表示,一般是2-3个月的时间。

“有些基金经理是打算自己创业做私募的,那么可能他们提出离职的时间会更早,会有半年甚至一年之久。因为在创立私募公司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基金经理就算是没有提出离职,那也肯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该人士表示。

“希望监管部门可以出台针对基金经理离职的相关指引,比如要求基金经理在正式离职的3个月前必须公告,否则每次都是基民傻傻等到最后站岗。”在雪球论坛上,关于基金经理离职要不要提前公告的话题,一直是投资者讨论的热点。

而在提出离职等待稽查的时间内,基金公司往往会对其在管产品新增基金经理,这也被投资者解读为“基金经理要跑路”的关键征兆。

“相比机构类的投资者,我们肯定是最晚知道消息的。相比‘让机构先撤’的戏码,个人拿着真金白银投资,才是最需要保护的。”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在这波“公奔私”的大浪潮中,有多位基金经理早在半年前就传出离职的消息,在一些消息灵通的销售机构的建议下,已经有机构提前进行了大额赎回。

做投资,最关键的是人。在近年公募基金发展的大浪潮中,基金经理这一小众的职业骤然被聚光灯笼罩,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他们的职业选择,也关乎到千千万万普通投资人的财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最严跳槽令”为什么拦不住基金经理离职?

财务自由后,基金经理还在追求什么?

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杜萌

编辑 | 宋烨珺

“我们是小庙留不住大佛,虽然公司再三挽留,但还是留不住”。谈及8月以来接连离职了三位基金经理,某中型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连连叫苦。

今年6月20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正式施行。不过,wind数据显示,自6月20日至8月25日,仍有66位基金经理官宣离任。

在公募基金规模超过26万亿的今天,基金经理离职这一原本正常的现象,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能牵动投资人的神经。最严跳槽令,为什么阻挡不住基金经理离职的脚步?

基金公司:小庙留不住大佛,大庙也留不住神仙

6月20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正式施行。《办法》规定,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这意味着,基金经理“公奔私”,需要一年的静默期,这一新规也被业内称为“最严跳槽令”。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5日,今年以来共有167位基金经理离职,2018年至2021年这项数据分别是185、224、252、321。随着公募基金行业规模的逐渐攀升,基金经理的流动速度正在加快。

但如果和新聘的基金经理数量对比,可以发现,每年新聘任的基金经理人数远超过离任人数。2018年至今,新聘基金经理的数量分别是418、470、541、760、343。

与之对应的,则是公募产品数量的翻倍。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8年底至7月底,公募基金产品的总数依次为5626只、6544只、7913只、9288只、10010只。

表:2018年以来历年基金经理新聘和离任数量对比  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从今年以来离职基金经理的数量来看,博时基金为7位,嘉实、安信、农银汇理为5位,工银瑞信、华安、华夏、汇添富、广发、南华、金鹰均为4位。

表:今年以来离任较多的基金公司明细  来源:Wind,界面新闻研究部

上文提及的华南这家基金公司,8月份接连流失三位基金经理,其中一位业绩比较优异,管理的一只可转债基金在去年同类产品中取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其实可以理解,业绩优异后肯定想去更大的公司,在大平台施展拳脚。”上述人士表示,越是头部的基金公司,整体资源越多,也会更加向投研条线倾斜,更有利于基金经理成长。

为什么选择6月20日之后?“这里头有个很敏感的时间节点,公募一般是6月30日发放上一年的年终奖,所以很多有跳槽意向的同事都要等到6月底拿到年终奖后才辞职。”多位公募业内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透露。

谈到基金经理的跳槽,多家公募人士认为,“基金公司和投资者是最受伤害的”,“如果基金经理出名后就跳槽,对基金公司伤害很大。我们一般都是再三挽留,但如果执意要走,留也留不住。”深圳某TOP10的基金公司内部人士表示,“2021年,一位做固收+基金经理的业绩不错,公司内部还给予了他一定的奖励,但是没想到6月份拿到年终奖,7月份就提出了离职。”

不过,令投资者震动的是,今年以来,不少头部公募也留不住自己的明星基金经理了。林森、周应波、董承非等多位顶流先后从易方达、中欧、兴全等大厂离职。如果说小庙留不住大神,那为什么大庙也留不住神仙?

财务自由后,他们还追求什么

界面新闻记者梳理发现,“6.20”前离职的基金经理大部分选择创办或加入私募基金,也有部分选择加盟个人系公募基金。

例如,原中欧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在3月末成立了上海运舟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博时旗下前知名医药基金经理葛晨加入高毅资产;原华安基金投资总监、明星基金经理崔莹,与林森先后加盟上海勤辰;原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董承非加入老同事兴全基金原副总经理杜昌勇所创办的睿郡资产,任公司管理合伙人、首席研究官,昔日“兴全三剑客”杜昌勇、王晓明、董承非再聚首。

“当顶流公募基金经理提出离职,他们在想什么?”,当界面新闻记者将这个问题抛给上海某外资猎头Ceclia时,她说,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是“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还要追求什么?”

“应该是自由,一种金钱以外的自由,可以跳出公募对投资范围的限制,按照自己的能力圈,自由管理一些资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成就感。”一位新晋300亿基金经理思考后回复。

“对于公募来说,合规是生命线,你管理的基金持仓、投资范围、资产组合占比,需要每日收盘后报送给合规技术部门。公募基金的净值是每日更新的,业绩排名也都是公开的,压力很大。”该基金经理表示。

“公募压力太大了,需要一颗强大的心脏。有时候基金净值公布晚了一个小时,或者净值跌了几个点,就有基民在评论区骂我偷吃,口出恶言。”华南一位刚刚从公募离开的投资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自己目前选择在一家私募股权基金做投研,按照项目拿提成,压力小了好多,“至少不用每天忍不住去看各个评论区的留言”。

26万亿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总体总量已经从51.45万亿增加至67.87万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一枝独秀,从2018年底的13.03亿元发展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6万亿元,近乎翻倍。

相比之下,私募的发展规模则从2018年底的12.78万亿元增加至2021年底的19.76万亿元。

表:2018年以来各资管子行业规模对比  来源: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 界面新闻研究部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基金经理作为核心人才,近年来正在加速流动,这也是一个行业高速发展的必经阶段。

为什么投资者觉得这两年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分外多?百嘉基金董事、副总经理王群航认为,这和公募“破圈”有关。之前也有基金经理离任跳槽,但是大家对于基金并不熟悉,这些消息仅仅局限在圈子内。这两年随着“坤坤”、“兰兰”、“蔡公子”等基金经理越来越被投资者熟悉,所以关注度格外高。

今年以来, 资深猎头Ceclia特别忙,她对接的金融机构客户招聘需求比往年多了2-3成,“最多的是私募公司,其次是一些上市公司的理财投资部门。公募的招聘需求比较少,主要是比较基层的一些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的职位。”

“因为大神都不需要通过猎头来招聘,一般都是圈子内直接引荐和勾兑。据我所知,公募圈子的人脉都是相通的,如果一位基金经理的业绩很优异,会有多个公司的高管直接出面伸出橄榄枝。”Ceclia说。

在猎聘网站上,搜索基金经理这一关键词,界面新闻记者看到,除了少数两三个权益基金经理的职位外,其余多是基金经理助理等职位。薪资待遇显示,每个月的固定薪酬在3-6万之间。

表:猎聘网上正在招聘的基金经理职位薪酬明细   来源:猎聘App

在Ceclia看来,投资类的职位一向是最难招聘的,应聘的人员往往学历高眼光高野心大,心思活络,往往手里拿着好几个offer选来选去,跳槽频率也比较频繁。

是否需要“离职前冷静期”

已经施行的“最严跳槽令”,要求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长达一年的静默期,是否会影响基金经理的下一任职业生涯?

“可能会有些许影响,但这一年的时间要求不会成为基金经理跳槽的决定因素。”某头部公募人士表示,一般基金经理新跳槽到一家公司,会先有3-6个月的时间来适应新公司,接手或者新发基金都要间隔6个月左右。现在的新规定变成一年,其实影响不太大。

作为代客理财的金融行业,基金经理的离职对于投资者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基金经理决定要跳槽,那么一般需要提前多久告知公司,开始走离职程序?

“各家公司的流程不同,一般是基金经理本人提出离职,公司管理层视情况会进行谈话。如果去意已决的话,会由稽查部门进行内审,审查基金经理在职期间的工作、持仓是否合规,没问题的话就可以由人力部门办理离职手续。”上海某老牌公募人士表示,一般是2-3个月的时间。

“有些基金经理是打算自己创业做私募的,那么可能他们提出离职的时间会更早,会有半年甚至一年之久。因为在创立私募公司的过程中,需要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基金经理就算是没有提出离职,那也肯定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该人士表示。

“希望监管部门可以出台针对基金经理离职的相关指引,比如要求基金经理在正式离职的3个月前必须公告,否则每次都是基民傻傻等到最后站岗。”在雪球论坛上,关于基金经理离职要不要提前公告的话题,一直是投资者讨论的热点。

而在提出离职等待稽查的时间内,基金公司往往会对其在管产品新增基金经理,这也被投资者解读为“基金经理要跑路”的关键征兆。

“相比机构类的投资者,我们肯定是最晚知道消息的。相比‘让机构先撤’的戏码,个人拿着真金白银投资,才是最需要保护的。”去年年末至今年年初,在这波“公奔私”的大浪潮中,有多位基金经理早在半年前就传出离职的消息,在一些消息灵通的销售机构的建议下,已经有机构提前进行了大额赎回。

做投资,最关键的是人。在近年公募基金发展的大浪潮中,基金经理这一小众的职业骤然被聚光灯笼罩,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而他们的职业选择,也关乎到千千万万普通投资人的财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