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市值蒸发千亿港元,泡泡玛特的“泡泡”为何缩水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市值蒸发千亿港元,泡泡玛特的“泡泡”为何缩水了?

眼下的泡泡玛特正遭到资本市场的“冷眼”。

文|雷达财经  孟帅

编辑|深海

头顶“盲盒第一股”光环的泡泡玛特,在上市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演了一出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的大戏。

截至8月26日收盘,泡泡玛特最新市值不足300亿港元,相比其巅峰时期约1500亿港元的高光时刻,眼下的泡泡玛特正遭到资本市场的“冷眼”。

市值大幅蒸发背后,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增速同比下滑了83.6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8.3%、7.2%。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上半年的存货及存货周转天数均有所增加。

而被泡泡玛特寄予厚望的出海业务,目前也并未形成足够的体量。上半年,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取得的收入为1.57亿元,占总营收的占比仅为6.6%,与创始人王宁希望的50%占比的美好期待仍存在较大差距。

遭到不少年轻人“退坑”

日前,泡泡玛特发布了其 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 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录得23.59亿元,上年同期为17.73亿元,同比上升33.1%。 虽然泡泡玛特在今年上半年仍保持住了营收的增长势头,但这一增速与上年同期116.75%的增速相比,下滑了近84个百分点。

营收增长放缓的同时,泡泡玛特的多项利润指标数据出现下滑。财报显示,泡泡玛特上半年的经营利润为4.46亿元,上年同期为4.87亿元,同比减少8.3%;泡泡玛特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33亿元,上年同期为3.59亿元,同比减少7.2%。

雷达财经注意到,这是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中报利润负增长。

上半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也出现下滑,从去年上半年的63.02%降至58.1%。实际上,自2019年起,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便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2019年至2021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分别为64.77%、63.42%、61.43%。

对于上半年毛利率的下滑,泡泡玛特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下降所致,上半年泡泡玛特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为60.5%,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造成泡泡玛特自主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产品工艺的愈发复杂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OEM厂每道工序的加工成本上升;其二,泡泡玛特为了刺激销售,疫情期间做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然而,即便泡泡玛特开展了促销活动,但泡泡玛特的存货在半年时间里仍增加了1.68亿元,由上一年末的7.89亿元上升至上半年末的9.57亿元。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存货周转天数也从去年的128天增长至截至上半年末的160天,增加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存货及存货周转天数同步增加,泡泡玛特是卖不动了吗?泡泡玛特对此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增加了产品库存,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另外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使得销售未及预期,导致库存余额增加。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确实有不少年轻人对泡泡玛特的热情开始冷却。雷达财经在小红书上搜索“泡泡玛特退坑”词条,可以获取到多达1万篇以上的相关笔记;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也可以轻易地搜到大量含有“泡泡玛特退坑”标注的交易贴。

泡泡玛特遭到不少年轻人退坑的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对其发起投诉。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泡泡玛特有关的投诉超过9000条,仅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就达到159条,消费者对于泡泡玛特的质量品控、售后服务、抽盒机制等方面存在不满。

泡泡玛特被高估了吗?

除了增收不增利和毛利率下滑的现状,让泡泡玛特更为头疼的是,此前曾昙花一现的千亿市值,如今已不复存在。

天眼查显示,泡泡玛特在上市前累计共获得过8轮融资,其中最后一笔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泡泡玛特多轮融资的背后,可以看到红杉中国、正心谷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身影。据悉,腾讯也曾有意向对泡泡玛特进行投资,但因为腾讯想要一票否决权,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不愿放手,最终该合作没能谈妥。

2020年4月完成超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之后,泡泡玛特再次向资本市场迈进一大步,成功于同年12月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盲盒第一股”。

上市之后,泡泡玛特一度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2021年2月,泡泡玛特巅峰时期的股价曾达到107港元/股,彼时泡泡玛特的市值约为1500亿港元左右。

然而,有着“盲盒第一股”光环的泡泡玛特,却没能将好运延续下去。截至8月26日收盘,泡泡玛特报收19.52港元/股,最新市值为272.81亿港元,与巅峰时期的1500亿港元相比,泡泡玛特市值惨遭“脚踝斩”。

从上市不久后便成为星光瞩目的千亿级企业,到如今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从神坛跌下,有关泡泡玛特估值是否被高估的讨论越来越多。据界面新闻报道,日本的盲盒经济鼻祖万代公司估值历史高位为36倍市盈率,而与之相对比的是,泡泡玛特的市盈率最高时为280倍。与此同时,约六成左右的毛利率和黄牛市场上哄抬的高价,也让外界不少人对泡泡玛特的“暴利”产生质疑。

作为一家经营潮玩的企业,产品是支撑泡泡玛特的立足之本,那泡泡玛特的产品能成为其护城河吗?在泡泡玛特看来,IP是其业务的核心,泡泡玛特希望通过创意的产品、精致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泡泡玛特通过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用户对泡泡玛特的品牌忠诚度,保持其强势市场地位及竞争力。

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自有IP贡献的收入为15.28亿元,占比高达64.8%,上年占比为50.9%,同比上升近14个百分点;泡泡玛特上半年独家IP及非独家IP贡献的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01亿元,占比分别为13.9%、12.7%;外采及代销贡献的收入占比为8.6%。

业内人士指出,泡泡玛特最大的短板就是IP缺乏“故事”。不同于万代的火影、数码宝贝、海贼王,还有迪士尼的公主、漫威的超级英雄等国外的大IP,前者拥有庞大的世界观和坚实的故事背景作为IP的支撑,而泡泡玛特的原生IP显得单薄不少;相比乐高等潮玩,泡泡玛特更多用于收藏和欣赏,可玩性大打折扣。

在前述人士看来,若遇上消费疲软的大环境,盲盒这类潮玩作为非刚需产品,极易被消费者抛弃 。

泡泡玛特的“野心”

在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泡泡玛特在财报中强调了对IP的持续运营、出海战略的全面提速及渠道网络的扩展这三点。事实上,近年来泡泡玛特在出海方面的“野心”确实不小,泡泡玛特也有意将出海作为自己的第二增长点。

雷达财经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泡泡玛特便开始涉足品牌在海外地区的版图布局。到了2022年,泡泡玛特在出海业务上再次发力。年初,泡泡玛特的副总裁、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便将2022年形容为“潮玩出海元年”,并对外放话泡泡玛特未来10年最重要的发力点之一便是国际业务,接下来泡泡玛特在海外的拓店速度将大幅提高。

今年6月,泡泡玛特位于美国的首家快闪店开门迎客,在此之前的1月和4月,泡泡玛特已实现自己在英国伦敦和新西兰奥克兰开设第一家零售店的布局。

财报显示,去年泡泡玛特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批发及其他收入为1.37亿元,同比增长85.2%,但占总营收的占比仅为3%。彼时,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业绩沟通会上表达了自己对于泡泡玛特出海这一目标的雄心壮志,他希望泡泡玛特未来出海业务的占比可以达到50%。

到了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取得的收入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161.7%,占总营收的占比为6.6%,但仍与王宁5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截至上半年末,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门店数达到24家(含加盟),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机器人商店达到98台(含加盟),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达到11个。

接下来,泡泡玛特在出海方面将全面加速,通过加速推进海外DTC战略,布局线下门店、机器人商店、跨境电商平台等渠道,推动品牌在全球的渗透,提高在海外国家、地区的知名度和潮玩市场份额。

据泡泡玛特方面透露,目前其海外业务的门店都在盈利,中长期会主要拓展西方国家。目前泡泡玛特在亚洲和西方的占比是75%和25%,争取明年或者后年将该比例持平。除此之外,泡泡玛特接下来有进驻东南亚国家的计划,比如目前有关进军泰国、越南、菲律宾等海外市场的计划正在推进过程中。

雷达财经注意到,为了建造起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泡泡玛特还在积极布局自己的投资版图。据IT 桔子统计,自2020年以来,泡泡玛特参与投资的公司超10家,涉及艺术品展览馆、收藏品、二次元耳机、潮流球鞋等领域。

除了投资,泡泡玛特还有意打造属于自己的乐园。去年8月,泡泡玛特成立了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今年1月,泡泡玛特宣布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将打造首个线下乐园。据悉,该项目整体投入约为2.7亿元至3亿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线下乐园需要较大的投资,以泡泡玛特目前的品牌底蕴来看,其想要像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品牌一样撑起线下乐园的运营,存在不小的难度。

盲盒赛道迎来“监管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盲盒市场的种种乱象频发,有关盲盒涉嫌赌博、诱导消费、显失公平、炒作涨价等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因此相关部门对泡泡玛特所处的盲盒赛道已越来越重视。

事实上,靠盲盒起家、盲盒贡献主要营收的泡泡玛特,近年来有意撕下与自己绑定过于紧密的“盲盒”标签,其将自身定位为基于IP的潮玩公司,但短时间内泡泡玛特并不能完全甩掉“盲盒”这个标签。不再被投资者“宠爱”的泡泡玛特,也将迎来盲盒市场更为规范、严苛的监管。

今年1月,肯德基与泡泡玛特联名的“DIMOO联名款盲盒套餐”,便因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遭到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

同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盲盒经营活动的合规指引,该指引要求不得开展天价炒作、过度营销、饥饿营销等营销炒作行为。

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盲盒市场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此,泡泡玛特的高层在电话会上表示,政策的出台肯定了盲盒业态的合法合规性,对盲盒企业是一个利好。泡泡玛特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参与了政策指引的调研,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政策落地还需要时间,部分理解有待明晰。

目前,泡泡玛特的出海业务暂未形成足够大的体量,其投资版图和乐园规划也并非短期可以看到成效,此后能否达到预期仍有待时间检验。未来泡泡玛特能否把自己的新故事讲好?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泡泡玛特

  • 累计参与用户超9亿,支付宝公布2025集福玩法
  • 泡泡玛特如何成为顶级IP操盘手?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市值蒸发千亿港元,泡泡玛特的“泡泡”为何缩水了?

眼下的泡泡玛特正遭到资本市场的“冷眼”。

文|雷达财经  孟帅

编辑|深海

头顶“盲盒第一股”光环的泡泡玛特,在上市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上演了一出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的大戏。

截至8月26日收盘,泡泡玛特最新市值不足300亿港元,相比其巅峰时期约1500亿港元的高光时刻,眼下的泡泡玛特正遭到资本市场的“冷眼”。

市值大幅蒸发背后,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的营收增速同比下滑了83.62个百分点,经营利润、净利润同比分别下滑8.3%、7.2%。与此同时,泡泡玛特上半年的存货及存货周转天数均有所增加。

而被泡泡玛特寄予厚望的出海业务,目前也并未形成足够的体量。上半年,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取得的收入为1.57亿元,占总营收的占比仅为6.6%,与创始人王宁希望的50%占比的美好期待仍存在较大差距。

遭到不少年轻人“退坑”

日前,泡泡玛特发布了其 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 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录得23.59亿元,上年同期为17.73亿元,同比上升33.1%。 虽然泡泡玛特在今年上半年仍保持住了营收的增长势头,但这一增速与上年同期116.75%的增速相比,下滑了近84个百分点。

营收增长放缓的同时,泡泡玛特的多项利润指标数据出现下滑。财报显示,泡泡玛特上半年的经营利润为4.46亿元,上年同期为4.87亿元,同比减少8.3%;泡泡玛特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33亿元,上年同期为3.59亿元,同比减少7.2%。

雷达财经注意到,这是公司2020年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中报利润负增长。

上半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也出现下滑,从去年上半年的63.02%降至58.1%。实际上,自2019年起,泡泡玛特的毛利率便连续三年呈现下滑趋势,2019年至2021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分别为64.77%、63.42%、61.43%。

对于上半年毛利率的下滑,泡泡玛特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下降所致,上半年泡泡玛特自主产品的毛利率为60.5%,同比下降6.4个百分点。

进一步来看,造成泡泡玛特自主产品毛利率有所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产品工艺的愈发复杂及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OEM厂每道工序的加工成本上升;其二,泡泡玛特为了刺激销售,疫情期间做了一系列的促销活动。

然而,即便泡泡玛特开展了促销活动,但泡泡玛特的存货在半年时间里仍增加了1.68亿元,由上一年末的7.89亿元上升至上半年末的9.57亿元。与此同时,泡泡玛特的存货周转天数也从去年的128天增长至截至上半年末的160天,增加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存货及存货周转天数同步增加,泡泡玛特是卖不动了吗?泡泡玛特对此解释称,这主要是由于公司增加了产品库存,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产品需求,另外上半年疫情的影响使得销售未及预期,导致库存余额增加。

雷达财经注意到,目前确实有不少年轻人对泡泡玛特的热情开始冷却。雷达财经在小红书上搜索“泡泡玛特退坑”词条,可以获取到多达1万篇以上的相关笔记;二手交易平台闲鱼上,也可以轻易地搜到大量含有“泡泡玛特退坑”标注的交易贴。

泡泡玛特遭到不少年轻人退坑的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对其发起投诉。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泡泡玛特有关的投诉超过9000条,仅近30天内新增的投诉就达到159条,消费者对于泡泡玛特的质量品控、售后服务、抽盒机制等方面存在不满。

泡泡玛特被高估了吗?

除了增收不增利和毛利率下滑的现状,让泡泡玛特更为头疼的是,此前曾昙花一现的千亿市值,如今已不复存在。

天眼查显示,泡泡玛特在上市前累计共获得过8轮融资,其中最后一笔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泡泡玛特多轮融资的背后,可以看到红杉中国、正心谷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投资机构的身影。据悉,腾讯也曾有意向对泡泡玛特进行投资,但因为腾讯想要一票否决权,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不愿放手,最终该合作没能谈妥。

2020年4月完成超1亿美元的战略融资之后,泡泡玛特再次向资本市场迈进一大步,成功于同年12月登陆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盲盒第一股”。

上市之后,泡泡玛特一度有过自己的高光时刻。2021年2月,泡泡玛特巅峰时期的股价曾达到107港元/股,彼时泡泡玛特的市值约为1500亿港元左右。

然而,有着“盲盒第一股”光环的泡泡玛特,却没能将好运延续下去。截至8月26日收盘,泡泡玛特报收19.52港元/股,最新市值为272.81亿港元,与巅峰时期的1500亿港元相比,泡泡玛特市值惨遭“脚踝斩”。

从上市不久后便成为星光瞩目的千亿级企业,到如今市值蒸发超千亿港元、从神坛跌下,有关泡泡玛特估值是否被高估的讨论越来越多。据界面新闻报道,日本的盲盒经济鼻祖万代公司估值历史高位为36倍市盈率,而与之相对比的是,泡泡玛特的市盈率最高时为280倍。与此同时,约六成左右的毛利率和黄牛市场上哄抬的高价,也让外界不少人对泡泡玛特的“暴利”产生质疑。

作为一家经营潮玩的企业,产品是支撑泡泡玛特的立足之本,那泡泡玛特的产品能成为其护城河吗?在泡泡玛特看来,IP是其业务的核心,泡泡玛特希望通过创意的产品、精致的设计和优质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同时,泡泡玛特通过提升品牌价值,增加用户对泡泡玛特的品牌忠诚度,保持其强势市场地位及竞争力。

财报显示,上半年,泡泡玛特自有IP贡献的收入为15.28亿元,占比高达64.8%,上年占比为50.9%,同比上升近14个百分点;泡泡玛特上半年独家IP及非独家IP贡献的收入分别为3.27亿元、3.01亿元,占比分别为13.9%、12.7%;外采及代销贡献的收入占比为8.6%。

业内人士指出,泡泡玛特最大的短板就是IP缺乏“故事”。不同于万代的火影、数码宝贝、海贼王,还有迪士尼的公主、漫威的超级英雄等国外的大IP,前者拥有庞大的世界观和坚实的故事背景作为IP的支撑,而泡泡玛特的原生IP显得单薄不少;相比乐高等潮玩,泡泡玛特更多用于收藏和欣赏,可玩性大打折扣。

在前述人士看来,若遇上消费疲软的大环境,盲盒这类潮玩作为非刚需产品,极易被消费者抛弃 。

泡泡玛特的“野心”

在谈到对未来的展望时,泡泡玛特在财报中强调了对IP的持续运营、出海战略的全面提速及渠道网络的扩展这三点。事实上,近年来泡泡玛特在出海方面的“野心”确实不小,泡泡玛特也有意将出海作为自己的第二增长点。

雷达财经了解到,自2018年以来,泡泡玛特便开始涉足品牌在海外地区的版图布局。到了2022年,泡泡玛特在出海业务上再次发力。年初,泡泡玛特的副总裁、泡泡玛特国际业务总裁文德一便将2022年形容为“潮玩出海元年”,并对外放话泡泡玛特未来10年最重要的发力点之一便是国际业务,接下来泡泡玛特在海外的拓店速度将大幅提高。

今年6月,泡泡玛特位于美国的首家快闪店开门迎客,在此之前的1月和4月,泡泡玛特已实现自己在英国伦敦和新西兰奥克兰开设第一家零售店的布局。

财报显示,去年泡泡玛特在中国大陆以外的批发及其他收入为1.37亿元,同比增长85.2%,但占总营收的占比仅为3%。彼时,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在业绩沟通会上表达了自己对于泡泡玛特出海这一目标的雄心壮志,他希望泡泡玛特未来出海业务的占比可以达到50%。

到了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取得的收入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161.7%,占总营收的占比为6.6%,但仍与王宁50%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

截至上半年末,泡泡玛特在港澳台地区及海外的门店数达到24家(含加盟),港澳台地区及海外机器人商店达到98台(含加盟),跨境电商平台站点数达到11个。

接下来,泡泡玛特在出海方面将全面加速,通过加速推进海外DTC战略,布局线下门店、机器人商店、跨境电商平台等渠道,推动品牌在全球的渗透,提高在海外国家、地区的知名度和潮玩市场份额。

据泡泡玛特方面透露,目前其海外业务的门店都在盈利,中长期会主要拓展西方国家。目前泡泡玛特在亚洲和西方的占比是75%和25%,争取明年或者后年将该比例持平。除此之外,泡泡玛特接下来有进驻东南亚国家的计划,比如目前有关进军泰国、越南、菲律宾等海外市场的计划正在推进过程中。

雷达财经注意到,为了建造起自己庞大的商业帝国,泡泡玛特还在积极布局自己的投资版图。据IT 桔子统计,自2020年以来,泡泡玛特参与投资的公司超10家,涉及艺术品展览馆、收藏品、二次元耳机、潮流球鞋等领域。

除了投资,泡泡玛特还有意打造属于自己的乐园。去年8月,泡泡玛特成立了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今年1月,泡泡玛特宣布与北京朝阳公园达成合作,将打造首个线下乐园。据悉,该项目整体投入约为2.7亿元至3亿元。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线下乐园需要较大的投资,以泡泡玛特目前的品牌底蕴来看,其想要像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品牌一样撑起线下乐园的运营,存在不小的难度。

盲盒赛道迎来“监管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年来盲盒市场的种种乱象频发,有关盲盒涉嫌赌博、诱导消费、显失公平、炒作涨价等的质疑声也从未间断,因此相关部门对泡泡玛特所处的盲盒赛道已越来越重视。

事实上,靠盲盒起家、盲盒贡献主要营收的泡泡玛特,近年来有意撕下与自己绑定过于紧密的“盲盒”标签,其将自身定位为基于IP的潮玩公司,但短时间内泡泡玛特并不能完全甩掉“盲盒”这个标签。不再被投资者“宠爱”的泡泡玛特,也将迎来盲盒市场更为规范、严苛的监管。

今年1月,肯德基与泡泡玛特联名的“DIMOO联名款盲盒套餐”,便因利用限量款盲盒销售手段诱导并纵容消费者不理性超量购买食品套餐遭到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

同月,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上海市盲盒经营活动合规指引》,这是全国首个针对盲盒经营活动的合规指引,该指引要求不得开展天价炒作、过度营销、饥饿营销等营销炒作行为。

8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又发布《盲盒经营活动规范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拟对盲盒销售的内容、形式、销售对象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规范盲盒市场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对此,泡泡玛特的高层在电话会上表示,政策的出台肯定了盲盒业态的合法合规性,对盲盒企业是一个利好。泡泡玛特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参与了政策指引的调研,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政策落地还需要时间,部分理解有待明晰。

目前,泡泡玛特的出海业务暂未形成足够大的体量,其投资版图和乐园规划也并非短期可以看到成效,此后能否达到预期仍有待时间检验。未来泡泡玛特能否把自己的新故事讲好?雷达财经将持续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