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手机卖不动,手表来续命?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手机卖不动,手表来续命?

手机厂商狂卷智能手表背后,盯上的是IoT。

文|深燃  王敏

编辑|向小园

不知何时起,智能手表成为了手腕上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

这个8月,“国产智能手表有多卷”、“研究证明,智能手表能减肥”、“年轻人有多爱智能手表”,一连多个热搜,将智能手表拽进了大众视野当中。人们这才发现,有很多人除了充电时不得不摘下外,其余时间会一直戴着智能手表,运动记录、健康监测、接打电话……它的一系列功能已经让无数用户难以割舍。

而同在这个8月,OPPO、小米、三星都瞄准中高端人群,发布了千元以上级别的新款智能手表。9月,苹果的Apple Watch S8也即将面世。

过去几年里,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出货量曾连续四年下滑。手机厂商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各家纷纷确立了IoT策略,智能手表便是重要一环。各家在智能手表的功能、续航等各个层面都在加速迭代。

到今年,整个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更是不太景气,智能手表市场的表现反而略好一些。从各大调研机构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手机、电脑、平板的出货量都没有明显增长,尤其是手机出货量出现大幅下滑,二季度下跌到了七年前的水平;智能手表却有逆势反弹的迹象,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报告显示,二季度期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3%。

相比手机,客单价更低的智能手表或许带来的利润有限,但厂商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还存在增量的市场。

谁入了智能手表的坑?

作为一名公立校老师,郭琳一直有一个烦恼,上课时如果看手机、接电话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状态, 还会让学生们分心。但是,如果不用手机,又可能会漏掉一些来自家长的电话,或是来自家长或工作方面的重要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困扰,去年郭琳入手了一款智能手表。使用安卓手机的她发现,市场上的智能手表真是五花八门。从各大手机厂商,到老牌手表厂商,以及近几年智能手表领域的新兴品牌,市场上主流产品的价格从一两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

入局较早的华为、小米的智能手表产品线覆盖范围广泛;老牌手表厂商佳明则是聚焦高端运动系列;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的Amazfit系列产品,也已经在全球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Counterpoint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期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同比攀升了13%,排名前八的智能手表品牌分别为苹果、三星、华为、Fire-Boltt、Noise、小米、佳明、Amazfit(华米)。

最后,考虑到和手机生态的适配性,郭琳还是决定选择同品牌厂商的手表,又把筛选标准确定为,即便脱离手机,也可以有独立通讯功能,很快,她便花了不到2000块定了一块智能手表。

自那以后,郭琳上课时只要带着智能手表,每次有来电或者有信息,手表震动一下就可以收到提示,而且还不会发出声音影响到学生们。这一点,让郭琳很是满意。

郭琳是出于手机的辅助功能而入坑智能手表,更多人选择智能手表,是为了健康监测。今年5月,艾媒咨询相关数据显示,在智能手表的众多功能中,健康数据监测是受访用户常用的功能,占比61.1%;其次,GPS定位和运动记录功能,分别占比55.7%和54.7%。

不过,殊途同归。很多智能手表用户们最初被打动的点很简单,但慢慢就成为了智能手表的重度用户,郭琳就是这样。

现如今,早上起床时,她是在智能手表的闹钟中醒来;起床后,可以直接设置当天的待办事项,届时智能手表也会提醒;买东西时,可以直接用智能手表进行支付;运动时,开启运动模式,智能手表便会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记录健身数据;游玩打卡,个人拍摄不方便时,也可以通过智能手表远程操作按下快门;晚上睡觉后,智能手表还会为自己监测睡眠质量。

郭琳用一句话总结智能手表的作用:“可能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作用又会在一些细节之处显现。”

和郭琳一样,越来越多年轻人把智能手表当成了生活必备。一位智能手表骨灰级用户总结称,用户对于手表主要关注的功能,包括健康监测(心率、睡眠、血氧检测等)、续航、闹钟、消息提醒、移动支付、手机控制等。

瞄准这些功能,越来越多厂商们都加入了智能手表这个市场,不断迭代,想要分一杯羹。

智能手表厂商们有多卷?

智能手表诞生自上个世纪,直到2014年苹果发布第一代Apple Watch起,新一轮“手腕上的战争”才愈演愈烈。

Counterpoint公布的智能手表2022年第二季度的市场调研显示,苹果市场份额为29.3%,排名第一;第二名三星的市场份额为9.2%,仅是第一名的三分之一左右。小米继上一季度位列第四之后,二季度期间,又位列第六。由于印度智能手表市场同比增长了347%,面向这一市场的印度国产品牌Fire-Boltt和Noise的排位快速提升。

第一名苹果,其智能手机的优势就在于其自主研发的A系列芯片、iOS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生态,Apple Watch的优势同样在于其芯片性能和软件生态,也同样走高端路线,2021年发布的Apple Watch S7,起售价格为2999元。

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和小米的市场份额相对靠前。

华为从2015年第一款智能手表华为 Watch问世,到如今已经拥有入门级别的Fit系列、主打运动和健康场景的GT系列、主打智慧场景比如商务办公的数字系列以及专业健康场景的Watch D,产品线价位覆盖几百元到三四千元的区间。

小米从2014年起涉足智能手环,如今已经更新到第七代,在2019年正式进军智能手表,现如今有面向运动场景、价格在千元以下的Color系列,以及面向商务场景的小米 Watch S1系列,价格在1000-1500元的区间上下。

后来者OPPO和vivo是在2020年才加入智能手表的战争,推出第一代产品。其中,OPPO在今年8月刚更新至第三代,推出的OPPO Watch 3系列,价格在1500-2000元的区间上下,去年第二代上线时,还曾打出过“安卓表皇”的称号。vivo智能手表的新款产品还停留在去年更新的vivo Watch 2,起售价格为1299元。

从功能和外观上来说,国产厂商们在智能手表方面的探索趋势,可以说是“智能手环手表化、智能手表高端化”。

厂商们对于智能手环的设计,首先从外观上,智能手环的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和智能手表难以区分。从以前的细窄条形向方形发展,而且在智能手环上堆放越来越多的功能,手表表盘、蓝牙接打电话、虚拟支付这些原本智能手表的配备,也都出现在了智能手环上。

而厂商们的旗舰智能手表,也在尝试通过“堆料”、“堆功能”等形式,不断上探价格,都达到了千元以上。在众多功能中,健康监测功能和运动是厂商们极其看重的迭代方向。健康监测中,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和血氧是五大重要指标。华为、小米、OPPO的智能手表,都纷纷宣称已经支持100多种运动模式。今年4月,华为发布的WATCH GT 3 Pro,还把检测动脉硬化这一专利投入了实际应用。

过去几年,智能手表究竟是智能手机的附庸,还是应当成为独立智能设备,一直是从业者们探讨的问题。2019年,小米首次发布智能手表时,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观点是,只有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才叫真正的智能手表,市场上绝大部分智能手表其实是大号手环。

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占据头部位置的Apple Watch,2017年支持eSIM,能够独立接打电话,2019年Apple Watch OS升级后,Apple Watch有了独立的应用商城,开发者可以直接基于手表开发各种APP,智能手表的独立性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国产手机厂商的旗舰智能手表,也都推出了走独立智能设备路线的系列,只是,在软件生态上相较苹果还依然需要补课。以华为举例,华为智能手表去年开始搭载鸿蒙操作系统,但生态建设依然是鸿蒙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处于安卓生态中的小米、OPPO,在智能手表软件操作系统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定制化,也为应用厂商们的开发增加了难度,适配的软件应用还远远比不上Apple Watch的应用商城数量。

不过,国产手机厂商也早已攻上Apple Watch的软肋,卷起了续航。智能手表一直面临着“智能和续航难两全”的难题。Apple Watch的独特优势是芯片性能强大, 但续航问题一直被诟病,用户到目前为止还需要一天一充。而国产厂商的旗舰智能手表产品,在以省电为核心的超续航模式下能够使用半个月,全智能模式下也能三四天一充电。

无论如何,手机厂商们的重要发布会上,智能手表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存在。

智能手表狂卷背后,厂商的增长焦虑

往更深层看,厂商们狂卷智能手表,是盯上了其背后广大的IoT战场。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手机市场皆因创新瓶颈而陷入增长难题。直到5G的出现,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意味着新机会的出现,IoT业务被视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手机厂商们手握重要的“控制中枢”,都确立了其IoT策略。

布局IoT,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小米下场较早,其中华为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1+8+N”的全场景智慧化策略,手表便是“8”个IoT设备中的一环,只是由于其中的“1”,也就是手机这一核心因芯片的原因份额不断下滑,这一策略很少再被提起。但是,华为强调要在智能终端领域保持竞争力,IoT业务依然是其终端业务的重点。

至于小米,从2019年的“手机+AIoT”,演变至2020年的“手机XAIoT”战略,IoT业务已经为小米带来了大比例营收。其最新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为小米贡献了接近30%的营收。

OPPO、vivo在IoT战略上,都属于后来者,不过二者的表现却并不相同。

OPPO显得有些着急,在奋力追赶,快速进入了可穿戴(智能手表和手环)、电视、TWS耳机这几个热门细分领域,在2021年成立事业群,将独立发展,自负盈亏,可见其焦虑。今年8月底,OPPO还要发布代号为“潘塔纳尔”的智能跨端系统,从软件层面升级打造IoT生态。至于vivo,时至今日外界对其IoT产品的了解,依然并不算多,vivo的IoT战略,并不激进。

从各家的IoT策略来看,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物联网时代随身入口的智能手表,正成为重要一环。以往,智能手表一直被视为是刚需性不强,但如今在功能和实用水平上已经大大提升,它已经从“有些鸡肋的存在”,成为一些人的离不开的智能产品。

和Apple Watch相比,国产手机厂商们在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和软件生态上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手机厂商们的优势在于,同一品牌的智能手表和手机生态的适配性和流畅度是难以替代的。智能手表所处的IoT生态,能够为厂商留住更多的用户,进而为手机业务带来加成。

在2022年,受宏观经济、通货膨胀以及全球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手机市场寒气逼人。手机厂商们更需要在手机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往天花板低、毛利低的一些赛道,现如今也都被厂商们捡起来。比如智能平板,就是米OV们近两年重新盯上的产品线。智能手表领域也是如此,厂商们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愿意多加尝试。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对深燃表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有大概10亿左右,这些都是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也意味着智能手表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间。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智能手表是为数不多能够维持在年增长20%的细分市场。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28亿块,同比增长28.31%。这意味着,全球每58个人,就有一个在2021年买了一块智能手表。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295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攀升,预计2025年超过400亿元。不过,和2021年全球市场收入超过4480亿美元的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市场还只能算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市场。

厂商们“兵家必争”的智能手表,是一个天花板较低、规模较小却依然处于增长态势的市场。而当手机市场乏力,越来越贵又缺乏现象级应用的智能手表,又能扛起多少份额?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郭琳为化名。

*深燃(shenran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手机卖不动,手表来续命?

手机厂商狂卷智能手表背后,盯上的是IoT。

文|深燃  王敏

编辑|向小园

不知何时起,智能手表成为了手腕上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

这个8月,“国产智能手表有多卷”、“研究证明,智能手表能减肥”、“年轻人有多爱智能手表”,一连多个热搜,将智能手表拽进了大众视野当中。人们这才发现,有很多人除了充电时不得不摘下外,其余时间会一直戴着智能手表,运动记录、健康监测、接打电话……它的一系列功能已经让无数用户难以割舍。

而同在这个8月,OPPO、小米、三星都瞄准中高端人群,发布了千元以上级别的新款智能手表。9月,苹果的Apple Watch S8也即将面世。

过去几年里,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基本饱和,出货量曾连续四年下滑。手机厂商一直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各家纷纷确立了IoT策略,智能手表便是重要一环。各家在智能手表的功能、续航等各个层面都在加速迭代。

到今年,整个消费电子产品市场更是不太景气,智能手表市场的表现反而略好一些。从各大调研机构的数据来看,上半年,手机、电脑、平板的出货量都没有明显增长,尤其是手机出货量出现大幅下滑,二季度下跌到了七年前的水平;智能手表却有逆势反弹的迹象,近日,Counterpoint Research发布的全球智能手表市场报告显示,二季度期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3%。

相比手机,客单价更低的智能手表或许带来的利润有限,但厂商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还存在增量的市场。

谁入了智能手表的坑?

作为一名公立校老师,郭琳一直有一个烦恼,上课时如果看手机、接电话不仅会影响自己的状态, 还会让学生们分心。但是,如果不用手机,又可能会漏掉一些来自家长的电话,或是来自家长或工作方面的重要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困扰,去年郭琳入手了一款智能手表。使用安卓手机的她发现,市场上的智能手表真是五花八门。从各大手机厂商,到老牌手表厂商,以及近几年智能手表领域的新兴品牌,市场上主流产品的价格从一两百元到三四千元不等。

入局较早的华为、小米的智能手表产品线覆盖范围广泛;老牌手表厂商佳明则是聚焦高端运动系列;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的Amazfit系列产品,也已经在全球市场拥有一席之地。

Counterpoint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二季度期间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同比攀升了13%,排名前八的智能手表品牌分别为苹果、三星、华为、Fire-Boltt、Noise、小米、佳明、Amazfit(华米)。

最后,考虑到和手机生态的适配性,郭琳还是决定选择同品牌厂商的手表,又把筛选标准确定为,即便脱离手机,也可以有独立通讯功能,很快,她便花了不到2000块定了一块智能手表。

自那以后,郭琳上课时只要带着智能手表,每次有来电或者有信息,手表震动一下就可以收到提示,而且还不会发出声音影响到学生们。这一点,让郭琳很是满意。

郭琳是出于手机的辅助功能而入坑智能手表,更多人选择智能手表,是为了健康监测。今年5月,艾媒咨询相关数据显示,在智能手表的众多功能中,健康数据监测是受访用户常用的功能,占比61.1%;其次,GPS定位和运动记录功能,分别占比55.7%和54.7%。

不过,殊途同归。很多智能手表用户们最初被打动的点很简单,但慢慢就成为了智能手表的重度用户,郭琳就是这样。

现如今,早上起床时,她是在智能手表的闹钟中醒来;起床后,可以直接设置当天的待办事项,届时智能手表也会提醒;买东西时,可以直接用智能手表进行支付;运动时,开启运动模式,智能手表便会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并记录健身数据;游玩打卡,个人拍摄不方便时,也可以通过智能手表远程操作按下快门;晚上睡觉后,智能手表还会为自己监测睡眠质量。

郭琳用一句话总结智能手表的作用:“可能对生活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但作用又会在一些细节之处显现。”

和郭琳一样,越来越多年轻人把智能手表当成了生活必备。一位智能手表骨灰级用户总结称,用户对于手表主要关注的功能,包括健康监测(心率、睡眠、血氧检测等)、续航、闹钟、消息提醒、移动支付、手机控制等。

瞄准这些功能,越来越多厂商们都加入了智能手表这个市场,不断迭代,想要分一杯羹。

智能手表厂商们有多卷?

智能手表诞生自上个世纪,直到2014年苹果发布第一代Apple Watch起,新一轮“手腕上的战争”才愈演愈烈。

Counterpoint公布的智能手表2022年第二季度的市场调研显示,苹果市场份额为29.3%,排名第一;第二名三星的市场份额为9.2%,仅是第一名的三分之一左右。小米继上一季度位列第四之后,二季度期间,又位列第六。由于印度智能手表市场同比增长了347%,面向这一市场的印度国产品牌Fire-Boltt和Noise的排位快速提升。

第一名苹果,其智能手机的优势就在于其自主研发的A系列芯片、iOS操作系统以及相应的软件生态,Apple Watch的优势同样在于其芯片性能和软件生态,也同样走高端路线,2021年发布的Apple Watch S7,起售价格为2999元。

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和小米的市场份额相对靠前。

华为从2015年第一款智能手表华为 Watch问世,到如今已经拥有入门级别的Fit系列、主打运动和健康场景的GT系列、主打智慧场景比如商务办公的数字系列以及专业健康场景的Watch D,产品线价位覆盖几百元到三四千元的区间。

小米从2014年起涉足智能手环,如今已经更新到第七代,在2019年正式进军智能手表,现如今有面向运动场景、价格在千元以下的Color系列,以及面向商务场景的小米 Watch S1系列,价格在1000-1500元的区间上下。

后来者OPPO和vivo是在2020年才加入智能手表的战争,推出第一代产品。其中,OPPO在今年8月刚更新至第三代,推出的OPPO Watch 3系列,价格在1500-2000元的区间上下,去年第二代上线时,还曾打出过“安卓表皇”的称号。vivo智能手表的新款产品还停留在去年更新的vivo Watch 2,起售价格为1299元。

从功能和外观上来说,国产厂商们在智能手表方面的探索趋势,可以说是“智能手环手表化、智能手表高端化”。

厂商们对于智能手环的设计,首先从外观上,智能手环的屏幕越来越大,越来越和智能手表难以区分。从以前的细窄条形向方形发展,而且在智能手环上堆放越来越多的功能,手表表盘、蓝牙接打电话、虚拟支付这些原本智能手表的配备,也都出现在了智能手环上。

而厂商们的旗舰智能手表,也在尝试通过“堆料”、“堆功能”等形式,不断上探价格,都达到了千元以上。在众多功能中,健康监测功能和运动是厂商们极其看重的迭代方向。健康监测中,心率、体温、呼吸频率、血压和血氧是五大重要指标。华为、小米、OPPO的智能手表,都纷纷宣称已经支持100多种运动模式。今年4月,华为发布的WATCH GT 3 Pro,还把检测动脉硬化这一专利投入了实际应用。

过去几年,智能手表究竟是智能手机的附庸,还是应当成为独立智能设备,一直是从业者们探讨的问题。2019年,小米首次发布智能手表时,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观点是,只有手表形态的智能手机,才叫真正的智能手表,市场上绝大部分智能手表其实是大号手环。

在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占据头部位置的Apple Watch,2017年支持eSIM,能够独立接打电话,2019年Apple Watch OS升级后,Apple Watch有了独立的应用商城,开发者可以直接基于手表开发各种APP,智能手表的独立性进一步提升。

接下来,国产手机厂商的旗舰智能手表,也都推出了走独立智能设备路线的系列,只是,在软件生态上相较苹果还依然需要补课。以华为举例,华为智能手表去年开始搭载鸿蒙操作系统,但生态建设依然是鸿蒙系统面临的最大挑战。而处于安卓生态中的小米、OPPO,在智能手表软件操作系统上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定制化,也为应用厂商们的开发增加了难度,适配的软件应用还远远比不上Apple Watch的应用商城数量。

不过,国产手机厂商也早已攻上Apple Watch的软肋,卷起了续航。智能手表一直面临着“智能和续航难两全”的难题。Apple Watch的独特优势是芯片性能强大, 但续航问题一直被诟病,用户到目前为止还需要一天一充。而国产厂商的旗舰智能手表产品,在以省电为核心的超续航模式下能够使用半个月,全智能模式下也能三四天一充电。

无论如何,手机厂商们的重要发布会上,智能手表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存在。

智能手表狂卷背后,厂商的增长焦虑

往更深层看,厂商们狂卷智能手表,是盯上了其背后广大的IoT战场。

在过去几年里,全球手机市场皆因创新瓶颈而陷入增长难题。直到5G的出现,加速了物联网的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也意味着新机会的出现,IoT业务被视为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手机厂商们手握重要的“控制中枢”,都确立了其IoT策略。

布局IoT,国产手机厂商中华为、小米下场较早,其中华为早在2019年就提出了“1+8+N”的全场景智慧化策略,手表便是“8”个IoT设备中的一环,只是由于其中的“1”,也就是手机这一核心因芯片的原因份额不断下滑,这一策略很少再被提起。但是,华为强调要在智能终端领域保持竞争力,IoT业务依然是其终端业务的重点。

至于小米,从2019年的“手机+AIoT”,演变至2020年的“手机XAIoT”战略,IoT业务已经为小米带来了大比例营收。其最新财报显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为小米贡献了接近30%的营收。

OPPO、vivo在IoT战略上,都属于后来者,不过二者的表现却并不相同。

OPPO显得有些着急,在奋力追赶,快速进入了可穿戴(智能手表和手环)、电视、TWS耳机这几个热门细分领域,在2021年成立事业群,将独立发展,自负盈亏,可见其焦虑。今年8月底,OPPO还要发布代号为“潘塔纳尔”的智能跨端系统,从软件层面升级打造IoT生态。至于vivo,时至今日外界对其IoT产品的了解,依然并不算多,vivo的IoT战略,并不激进。

从各家的IoT策略来看,未来很有可能成为物联网时代随身入口的智能手表,正成为重要一环。以往,智能手表一直被视为是刚需性不强,但如今在功能和实用水平上已经大大提升,它已经从“有些鸡肋的存在”,成为一些人的离不开的智能产品。

和Apple Watch相比,国产手机厂商们在智能手表的核心芯片和软件生态上依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手机厂商们的优势在于,同一品牌的智能手表和手机生态的适配性和流畅度是难以替代的。智能手表所处的IoT生态,能够为厂商留住更多的用户,进而为手机业务带来加成。

在2022年,受宏观经济、通货膨胀以及全球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手机市场寒气逼人。手机厂商们更需要在手机业务之外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往天花板低、毛利低的一些赛道,现如今也都被厂商们捡起来。比如智能平板,就是米OV们近两年重新盯上的产品线。智能手表领域也是如此,厂商们为了寻找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愿意多加尝试。

潮电智库董事长孙燕飚对深燃表示,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有大概10亿左右,这些都是智能手表的潜在用户,也意味着智能手表市场还存在一定的增量空间。

以2021年的数据来看,智能手表是为数不多能够维持在年增长20%的细分市场。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28亿块,同比增长28.31%。这意味着,全球每58个人,就有一个在2021年买了一块智能手表。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2021年中国智能手表市场规模为295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攀升,预计2025年超过400亿元。不过,和2021年全球市场收入超过4480亿美元的智能手机相比,智能手表市场还只能算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市场。

厂商们“兵家必争”的智能手表,是一个天花板较低、规模较小却依然处于增长态势的市场。而当手机市场乏力,越来越贵又缺乏现象级应用的智能手表,又能扛起多少份额?

*题图及文中配图来源于unsplash。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郭琳为化名。

*深燃(shenrancaiji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