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酒讯 方圆
近日,关于“郎酒正在筹备威士忌业务”的消息不胫而走,这也是在洋河“中仕忌”、劲酒“劲仕”等之后,又一个关于白酒与威士忌混搭的故事。
事实上,在酒行业,威士忌确实是酒企们常用的跨界媒介之一。除了白酒,啤酒中的百威、青岛,葡萄酒中的沃族酒庄、怡园酒业、香格里拉,预调酒中的百润股份,都跨过原有的业务界限涉足威士忌业务。
“术业有专攻”在威士忌面前像是失了准头,此起彼伏的酒业内部跨界让白酒、啤酒、葡萄酒企业们在原有的战场上,滋生出了全新的战斗欲望。
01、最忙的“搭线人”
跨界是商业战争中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在热情似火的夏天,酒业对外跨界更是有茅台、泸州老窖、洋河等众多知名酒企在冰柜里争夺“冰淇淋刺客”的名号。而酒业内部的跨界,威士忌便如同冰淇淋一样的存在。
白酒行业,早在2016年,天佑德酒就启动了年产1000吨青稞威士忌项目;2019年4月,洋河股份便与全球知名酒业集团帝亚吉欧推出了首款中式威士忌“中仕忌”;2020年6月,劲酒发布了劲牌威士忌风味本草烈酒“劲仕”;2022年7月,泸州老窖宣布与麒麟烈酒集团完成了中国威士忌项目合作协议的签署,拟在中国威士忌领域展开更加深入的战略合作……
啤酒领域,2021年,百威亚太成为火龙肉桂威士忌及同集团下其他高端酒类品牌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商;青岛啤酒在2020年2月宣布将威士忌、蒸馏酒等产品增添入经营范围,并于今年6月对外称将推出威士忌产品;吉斯波尔等一批啤酒厂商甚至早在2013年就开始了单一麦芽威士忌“中国化”的规划,旗下Symbol单一麦芽威士忌在2020年问世。
葡萄酒行业的威士忌生产也如火如荼。沃族酒庄拥有中国第一个单一麦芽威士忌的酿酒车间;怡园酒业在2019年在龙岩建设福建省首个威士忌生产工厂;香格里拉青稞威士忌2800在2020年10月正式在全国上市销售。
威士忌就像一位善于交际的能人,在酒行业各品类之间游刃有余,相比于啤酒跨界白酒业务、白酒跨界红酒业务、红酒跨界啤酒业务这样的酒业内部跨界,跨界威士忌似乎不存在太多的舆论阻碍。
02、打破僵局的希望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对酒讯表示,威士忌是国际公认的消费大品类,随着国际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种国际化的酒业消费趋势也在不断深入渗透进国内市场。低度酒和水果风味成为国际趋势,而威士忌这一品类正在成为国际化生活方式影响中国年青人生活方式的又一符号。而威士忌这一品类,也正在成为中国市场消费趋势的新落脚点。
从品类发展的视角来看,中国威士忌市场是整个酒业中为数不多量价齐升的一角。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威士忌的表观需求量约4.23万千升,而国内威士忌的产量则为1.40万千升,存在巨大的供给缺口。而在2017年-2021年,中国威士忌市场规模从17.80亿元成长至49.51亿元,4年增长了178.15%。
对比之下,白酒和啤酒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量减趋势。2017年-2021年我国白酒产量从1198.1万千升下降至715.6万千升,市场规模从5654亿元增长至5940亿元,4年增长5.06%;同期啤酒产量从4401.5万千升下降至3562.4万千升,市场规模则从1766.45亿元下降至1283.17亿元。无论是白酒还是啤酒,竞争趋势都从较为简单粗狂的竞量阶段调整至复杂精细的竞争阶段。
威士忌品类的“有利可图”在各大酒类都进入存量化竞争之际,是一只非常大的诱惑。而在中国威士忌市场已有不少拔地而起的新品牌验证了这个市场的成长性。比如,罗曼湖集团旗下的罗曼湖威士忌2020-202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4.3%;格兰帝威士忌同期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6.7%。
需要注意的是,在白酒、葡萄酒品牌都在年轻市场找突破点之际,威士忌品类却巧合地也在这一市场站稳脚跟。来自《2021中国威士忌年度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威士忌消费人群中,47%的消费者来自Z世代(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
换句话说,威士忌既从品类上有了业务拓展,又从消费人群上得到了范围扩张,对于迫切寻找新增长极的酒企们而言,跨界威士忌是一次一石二鸟的尝试。
以啤酒品类为例,肖竹青对酒讯表示,中国啤酒行业竞争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啤酒品牌的突围关键在于寻求差异化发展。无论是此前的高度啤酒、精酿啤酒,还是现在的威士忌,都是突破同质化竞争的手段。一旦打通原有渠道资源、销售网络资源、销售团队资源,具有品牌号召力的酒企进军具备高附加值的威士忌行业,得到最直接的收获便是提升整个啤酒销售体系的产出贡献。
03、中外企业蓝海角逐
偌大的蛋糕秀色可馋,没有人会视若无物。除了国内的酒厂,海外势力也瞧上了中国威士忌市场。尤其是在2021年,鉴于进口威士忌强劲的增长力,这一年甚至被市场“威士忌的元年”。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威士忌的进口额为4.6亿美元,同比增长91.7%,进口量也增长了43.8%。
在进出口贸易受疫情影响的2022年,威士忌甚至成为了进口烈酒的一点红。行业数据显示,2022年1-5月,中国市场烈酒进口额和进口量分别下降了15%、17%,但威士忌品类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增长了9.6%和19.6%。
因此,中国威士忌市场形成了国产与舶来两大博弈势力竞相角逐,在华建厂是它们最常用的手段。国际势力方面,2021年,国际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在中国的首座麦芽威士忌酒厂(洱源威士忌酒厂)云南正式宣布破土动工;2019年,保乐力加在四川峨眉设立了威士忌酒厂(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
但国产势力同样不容小觑。从建厂情况来看,目前国内较大的威士忌酒厂除了帝亚吉欧的洱源威士忌酒厂和保乐力加的叠川麦芽威士忌酒厂,还包括崃州蒸馏厂(百润股份)、大芹陆宜、福建德熙威士忌厂、世界烧蒸馏厂、高朗蒸馏厂、德熙威士忌酒厂、东爷蒸馏所等国产威士忌酒厂。
相比于成熟的白酒、啤酒市场,国内威士忌市场可以说正在起步阶段。业内人士认为,参照国外威士忌市场的成长曲线,国内目前10余家威士忌酒厂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供给侧仍然存在巨大缺口,中国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发布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