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动脉橙果局
希伯来大学(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简称为HU)被誉为“中东的哈佛”,是犹太民族的第一所大学。自1918年建校以来,希伯来大学共获得8项诺贝尔奖、1项菲尔兹奖和1项阿贝尔奖,是以色列最高科研水平的象征。
希伯来大学聚焦多个前沿领域,其中医药板块是重中之重。据悉,希伯来大学共拥有5家附属医院,并在近年来成功研发了包括治疗卵巢癌的有效药物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剂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物艾斯能(Exelon)等多个医疗创新成果。
事实上,希伯来大学不仅在医药领域的科研成果斐然,在技术转化方面也相当有话语权。早在1964年,希伯来大学便成立了技术转移公司——Yissum,专门负责希伯来大学科研成果与先进技术的转移转化工作。
迄今为止,Yissum已注册了超过10150项专利,覆盖3030项发明,帮助1050项技术取得了许可证,在全世界范围内共成立了200多家初创公司,每年销售获利超过20亿美元,这一数值远超全球顶尖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Yissum基于科研成果转化的突出表现,在让世人感到惊叹的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不少的疑问:Yissum在推动医疗领域科研成果转化方面究竟有何独特性?它能给全球科研机构带来怎样的启示?为解答疑问,动脉橙果局对以色列最大技术转移机构Yissum进行了深度分析。
Yissum因何而生?
Yissum的诞生仿佛是一场“命中注定”,即外需内驱。
其中“外需”主要指的是以色列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以色列成立于1948年,建国初期其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为了加速经济发展,以色列政府提出“科技立国”战略,希望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工农业生产水平。
但当时以色列产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且这些企业主要是手工作坊,并正处于“什么都没有”的窘境:资金短缺、技术薄弱、人才缺乏和资源不足。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迫切需要能迅速产业化的实用技术。
要有技术,必然要依托于科研院校,但当时,以色列只有希伯来大学、以色列理工大学两所高校和魏兹曼科学研究院一所研究院。所以,作为其中之一,希伯来大学自然承担了很多的科研重担,据悉,当时以色列三大科研院校共承担了全国超过75%的民用科研工作,而希伯来大学就承担了30%。
但由于大学属于非盈利机构,而以色列的法律又禁止非盈利机构经商,所以导致希伯来大学虽有众多科研成果,但无法直接进行以盈利为目的技术转让。
除此之外,由于刚刚起步,以希伯来大学为首的以色列各大高校缺乏办学、科研和技术转化的相关经验,且科研体系建设也不健全,这直接导致科研成果审查程序冗长,严重阻碍了技术转化的进程。
有外因,当然也有内因,所以前文提到的“内驱”主要是指希伯来大学基于科研经费的“自负盈亏”。
由于经济萧条,以色列对希伯来大学的科研经费投入逐年递减,再加上社会、企业和个人捐赠的减少,使得希伯来大学的研究经费严重短缺,技术成果转化更是无从谈起。
面临这种情况,希伯来大学开始设想通过市场化手段筹集科研经费,从而实现自给自足。
但是,发展初期的希伯来大学“重学术轻应用”,往往把基础研究水平作为衡量大学和研究人员水平的主要指标,而忽视了那些能够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应用科研,这导致希伯来大学的某些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脱离,因而转化难度极大。
面对这个问题,希伯来大学从移民人才中找到了解决方法。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大批科学家和工程师“逃亡”以色列,借着这个契机,希伯来大学引入了很多顶尖技术人才,他们不仅把前沿成果带入了希伯来大学,同样也把好的科研转化机制嵌入到了希伯来大学的创新体系。
因此,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此前积累的转化经验,希伯来大学大胆尝试创立了Yissum技术转移公司,绕过国家不允许大学直接经商的法律规定,由Yissum面向社会转让自己的科研成果,并引入科研经费。
Yissum:从发现创意到兑现创意
Yissum成立的初衷和经营标准很简单,即帮助校内科研成果走向市场,并用赚来的钱反哺科研,从而使教授和研究人员专注于研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Yissum通过如下流程来转化希伯来大学的科技成果:
第一步:发现创意与行业需求
在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成果是转化的前提,它来源于科研人员;而创意和创新又是成果的源头,那么创意和创新又来源于何处呢?Yissum给出了答案:科研人员和行业。
因此,Yissum鼓励并善于发现学校里的新创意与新理念,且也同时关注着产业端的需求。
在希伯来大学的校园里,Yissum的技术专家每天与科研人员进行日常交流,密切关注他们的研究动态。目前,大多数技术转化机构都是被动地获取创新和行业资讯,过度依赖科研人员提交项目。而Yissum则不同,它往往“出动出击”,提前去了解科研人员的想法和技术研究过程。
因此,Yissum能够和科研人员一起合作,共同构思和创造这些创新项目,也可以共同突破技术瓶颈。
而在市场上,Yissum通过组织智库、论坛等产业化活动,去主动挖掘行业需求。
具体而言,Yissum会先去了解行业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并充分调研在特定领域的主要技术障碍是什么等问题,然后再反馈给科研人员。这很好地解决了科研成果脱离市场难以转化的困境。
基于这种方式,Yissum与产业端的交易量大幅度增长。但是实际上,Yissum的这种做法并不特殊,国内外很多高校、机构都有过类似经历,那么为什么Yissum能够脱颖而出呢?
一方面是Yissum拥有一支复合型、高水平、专业化的技术转化团队。
据悉,Yissum的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学科,拥有高学历和深厚的技术背景,懂得用科学的语言去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他们也有长期在行业内初创公司或更大组织工作的经历,因而熟悉知识产权和专利保护、商务谈判、销售管理、生产管理、财税管理和公司运营等环节,所以他们能够识别一个处于学术阶段创意的潜在市场价值。
另一方面是Yissum为科研界和产业界搭建了多类型的沟通平台。
目前,大部分高校与企业采用直接对接的单一沟通模式,而且还要按照校企双方的相关流程进行,这无疑会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但是通过搭建第三方平台的形式,Yissum既增加了获取行业资讯的渠道,也提高了校企沟通的效率。
第二步:成果评估和专利申请
专利的本意就是保护某个技术或成果。
然而现有科研机构的专利大多数是为了获得授权,而不是真正去保护成果。科研人员也对专利权比较陌生,很大程度上,他们并不知道如何才能算得上“保护”。再加上希伯来大学吸取了此前知识产权和专利管理落后的教训,因此创立Yissum后,格外重视对专利的保护,其成果转化完全也以专利为基础。
据悉,Yissum为科研人员的知识产权提供专利申请等相关服务步骤如下:
首先是科研人员进行发明披露。
为了防止出现科研人员隐瞒发明信息以谋求市场垄断地位等问题,Yissum要求科研人员首先提出申请、提交介绍新发明的正式文件。
其次是技术评估委员会对技术进行评估和专利申请。
提交申请之后,Yissum会召集技术评估委员会来评估这项发明是否具有重大的商业潜力,并决定是否进行专利申请。
技术评估标准包括:1)是否具有创新力;2)是否具备市场潜力;3)科研人员是否想应用;4)是否可申请专利;5)是否能比较好的保护该项专利;6)是否可以找到商业合作伙伴等。
如果该申请被认定为不成熟,科研人员可以根据技术评估委员会的建议进行修改,Yissum会重新评估。如果该申请被认定合格,就会进行专利申请。
根据Yissum的规定,专利申请将由专业的专利评审者进行几轮评审,申请可能被拒绝、修正或是通过,这一过程可能需要3-5年时间,而且花费也不菲。
因此,Yissum允许科研人员首先提出临时专利申请,其期限是一年,花费较少。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保护秘密技术,如果科研人员的发明涉及到秘密技术,而且由于技术还不够成熟导致该申请不一定能通过审批获得正式专利,那么通过临时专利申请,审批过程更简单,科研人员也能在一年内继续完善技术,直到达到专利授予的要求。
对于药品而言,临时专利申请可以有效地保护刚刚发现而尚未完全证明有效的药物分子或药靶。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激励申请人加速研究。临时专利申请的期限是一年,这要求申请人必须在这段时间内完成科研工作,如果没有完成,则无法获得专利权。
如果申请人在一年内顺利完成研究,临时申请将被转为国际专利申请。最后,在转为国际专利申请后的一年半内,申请由特定的国家进行审查和授权,在进入各国市场时分别注册特定国家的专利权。
众所周知,专利保护具有地域性,Yissum通过国际专利申请,极大地保护了希伯来大学的专利不被别国侵权。同时,也让希伯来大学拥有一定数量的国际专利,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第三步:商业价值转化。
这个阶段主要是寻找商业合作伙伴,因此对Yissum来说,它需要去判别是要将专利技术授权给公司,还是将技术转化为一个初创企业。这需要Yissum建立一套评价标准。
事实上,在决定一项成果的转化路径之前,Yissum会分析技术成熟度、科研人员的研发和创业能力、筹集资金情况以及技术应用市场情况等关键性因素,并且在这之后还会权衡其投入的资金、调动的资源与预期的获利是否成正比,再决定其具体的成果转化路径。
对于那些具备成熟技术、经验丰富且有能力筹集资金的科研团队,Yissum会帮助他们成立初创公司。由于科研人员不擅长寻找投资人、运营和管理公司等工作,所以Yissum为这些初创公司提供专业服务,让科研人员有更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创新。
在商业信息方面,Yissum会做一个全面的市场分析,为新技术制订一份商业计划,锁定潜在的合作者;在专利许可认证方面,Yissum会筛选出可能对某项技术感兴趣的公司,并积极向这些公司推荐这项技术。
一般情况下,希伯来大学不直接出售专利,而是通过授权的方式与合作伙伴共享技术。在宣传方面,Yissum会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这项技术的介绍,还会为重点专利专门制作宣传资料。此外,Yissum还负责与技术转移相关的合同、管理和财务工作等。
对于不太成熟仍需研发的技术,Yissum会通过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和联合研究等方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得益于希伯来大学长期积累的创新科研成果,许多企业选择扎根于希伯来大学附近,这使得校内的科研成果与市场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借助于产业优势,Yissum积极为科研人员寻找合作企业,让双方以企业出资、科研人员研发的联合研究形式共享研究成果。
在这个阶段,科研人员不仅能获得不菲的收入,也能获得超越金钱的东西,比如难以获得的实验数据、计算能力、临床记录和先进的实验设备等资源。
第四步:签订协议和利益分配。
找到合作伙伴并确定合作方式之后,Yissum还会负责希伯来大学科研团队和合作伙伴的协议签订。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科研团队避免踩坑,并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
而在最为关注的利益分配方面,Yissum选择了根据最终市场成效来获取报酬的方式。在初期,Yissum不会收取一分钱,而是一直等到该项技术应用产生销售收益之后,Yissum才会按照合约获得总销售额5%-10%的经费回报。
但这些回报,Yissum并不会“独吞”,而是将其按照4:4:2的比例分别支付给发明者、希伯来大学和发明者所在的实验室。这无疑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整体而言,在成果转化的过程之中,Yissum的核心就是去解决科研人员的实际痛点。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这里面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技术转移机构是否能判定什么样的成果是有转化价值的,且如何用最标准化的转化方式让成果的转化价值最大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