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瓴投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瓴投小

给早期项目当“陪练”。

文|融中财经

对于与高瓴和红杉这样的头部机构,在人们的惯有印象中,它们单笔投资敢下重金,大手笔布局看好的投资主题,并且有随着项目发展不断加码的能力。

然而,2022年,头部机构们纷纷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即往“小”里走、往早期走。

与其说这是来自整个投资大环境变化的压力,更大的可能性是,这是头部机构出于对产业趋势高度敏感下的一种主动选择:随着当下中国的创业主题越来越往产业变革的深处走,这必然要求投资人们潜入创新的更早期,在变化中掌握先机。

这大概也是《道德经》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一个扩展——大处见小,小处见大,知微见著。

9月6日,高瓴创投和源码一粟共同领投了面向开发者的开源低代码开发平台ILLA Cloud艾拉云科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ILLA Cloud艾拉云科属于典型的早期项目。成立于2021年底,其核心产品为两个,一个是面向开发者的开源低代码开发平台「ILLA Builder」,另一个是开源前端组件库「ILLA Design」,目前均已经在Github发布。

ILLA创始人陈龙博曾是快手最年轻的管理层,他以及团队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了这条创业思路。在企业内部,前中后台的开发需求有不同优先级,在中后台,存在大量繁琐、必不可少却又很难让开发者兴奋的需求。ILLA团队认为,低代码可以解决这一痛点、解放开发者生产力。

在作为天使轮领投方的高瓴创投看来,在企业数字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低代码是对研发场景的重要创新,其通过更加灵活与高性能的配置,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帮助开发者更敏捷地实现目标。ILLA Cloud作为深耕内部工具场景的低代码平台,以开源驱动产品的生命力,解放了开发者大量的生产力。而根据Gartner报告,低代码开发工具将在未来2至5年内成为主流,到2027年,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全球市场预计达到650亿美元。

01、往早期走,做创新公司的首轮投资人和“陪练”

ILLA的投资并不是个例。2022年以来,高瓴作为早期公司的首轮投资人,在今年的投资总数量中占比达1/5。

具体来看,这些首轮投资项目包括制造业大主题下的合生科技、珩创纳米、云骥智行、沛塬电子等,也有生物医疗领域的贝普奥、华深智药、星锐医药,以及软件方向的艾拉云科、云车间、Timeplus等等。

高瓴创投合伙人李强曾对外表达过高瓴投早期的逻辑,首先是看好产业大趋势,比如,当某一细分领域进入到超过20%的增长阶段,可以理解为需求在爆发、创新公司很可能就迎来了机遇。

与此同时,就是找到与细分领域资质匹配的牛人团队,无论是学术牛人还是产业牛人。如高瓴8月刚宣布种子轮领投的Timeplus,创始人就拥有超过15年全球顶尖软件公司的实战背景。

在生物医药领域同样如此。在今年上半年公开披露的25起医疗投资中,高瓴在A 轮及更早阶段的投资事件达 16起,占比 64%,在天使和种子轮投出了贝普奥、西湖欧米、华深智药、星锐医药等。

去年底,张磊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中表示,“从阶段上说,投早、投小、投牛人”是高瓴创投鲜明的投资主题。但投早、投小显然比投Venture、投Growth更难,如何能让脆弱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牢牢扎根、茁壮生长,对于早期机构和他们的被投来说,是一项共同的挑战。

DVC (Deep Value Creation,深度价值创造)是高瓴在与企业家在长期的共同实践中打造出的独有的投后服务体系,团队在和很多种子、天使轮公司创始人交流后发现:对于早期企业来说,人才服务往往是最普遍和紧迫的需求。早期公司想要迅速成长,不但需要更具开拓性地吸纳人才,更需要建设好基础设施,包括合理且留有发展空间的组织架构、薪酬体系、股权激励方案等,以这些坚实的地基不断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由此,高瓴DVC团队定制了服务于早期公司的系统性计划与产品矩阵,无论是战略解码服务、人才支持、组织发展支持还是生态建构,高瓴DVC都准备了丰富的工具包,希望不仅能为创业者们解决具体问题,更能授之以渔,帮助早期创始人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认知体系和和方法论。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早期公司的‘陪练’:永远坐在创业者的副驾驶,需要打气的时候打气,需要看路的时候帮忙看路,需要工具时我们的工具箱永远敞开。”

02、早期方法论

或许是因为并购百丽等大型交易让人们太过印象深刻,很多人并不清楚,包括地平线、Zoom、百济神州等在内的一批独角兽公司,高瓴都是他们最早的投资人。

2015年,余凯离开百度,创立了地平线。智能驾驶芯片自带的技术和资金两大壁垒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但余凯想的很清楚,算法只是逻辑层面的,还需要软件、硬件、乃至专用芯片定制化设计,他们要做的是更加难而正确的事。

高瓴投了地平线的天使轮。但在高瓴看来,地平线团队有经验有技术,余凯更是有雄心、有大格局观的创始人。相比一时的竞争格局,高瓴更着重考量行业天花板、公司的“动态护城河”及其长期潜力。高瓴判断,传统汽车会像手机一样,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升级,而自动驾驶芯片正是这一变革的基础设施。

余凯回忆,张磊当时对他说,“创业者应该去享受一段不被人理解的创业时间。当别人都把你当傻子的时候,正好可以好好去做”。

信心,是早期创业者最需要的燃料之一。而除此之外,很多早期创始人普遍面临的还包括从技术到产业、“跨越死亡谷”的难题。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除了从最初开始的坚定支持和陪伴,能否判断产业趋势、提供配套资源、帮助创业者共同解题,是决定早期投资者价值的关键。

百济神州可谓高瓴投早期的一个经典案例。2014年,国内专门投医药的还很少,并且更多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仿制药领域,对创新药并不看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瓴却做了不同的判断。通过大量的行业学习、行业交流,高瓴对于PD-1/PD-L1这种免疫疗法的未来前景相当坚定。

高瓴在首轮投资百济神州之后,通过大量的做工作、帮助公司引进了核心人物、现任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总裁吴晓滨。吴晓滨来自美国的传统药企巨头辉瑞制药,而当时百济神州只是一家创业公司。

除了吴晓滨,高瓴人才赋能团队还为百济陆续引入了多家生物制药行业专家、行家,包括CTO等核心岗位,还帮助百济搭设计了最早的组织架构以及股权激励方案,以大量、重度的赋能服务,帮助百济神州确定了最早的价值创造点、并开启市场拓展。

这是高瓴作为首轮投资人的一个典型模式:通过深度研究,成为创始人、公司乃至一个全新产业嗅觉敏锐的“发现者”;同时与公司成为“共同项目组”,打开工具包,帮助早期公司驶上轨道。高瓴认为,需要让企业家把主要精力投进意味着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活动中,让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解决核心问题,把“融资、商业模式、销售、知识产权等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与此同时,帮助引进核心人才、协助搭建完善组织架构也是高瓴为早期项目长期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我们也从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早期创业者解决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问题,将产业、投资资源与研发链接起来,初步形成了一些市场化的人才吸引和人才培育的机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瓴投小

给早期项目当“陪练”。

文|融中财经

对于与高瓴和红杉这样的头部机构,在人们的惯有印象中,它们单笔投资敢下重金,大手笔布局看好的投资主题,并且有随着项目发展不断加码的能力。

然而,2022年,头部机构们纷纷呈现出一种新的趋势,即往“小”里走、往早期走。

与其说这是来自整个投资大环境变化的压力,更大的可能性是,这是头部机构出于对产业趋势高度敏感下的一种主动选择:随着当下中国的创业主题越来越往产业变革的深处走,这必然要求投资人们潜入创新的更早期,在变化中掌握先机。

这大概也是《道德经》里“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的一个扩展——大处见小,小处见大,知微见著。

9月6日,高瓴创投和源码一粟共同领投了面向开发者的开源低代码开发平台ILLA Cloud艾拉云科数百万美元天使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

ILLA Cloud艾拉云科属于典型的早期项目。成立于2021年底,其核心产品为两个,一个是面向开发者的开源低代码开发平台「ILLA Builder」,另一个是开源前端组件库「ILLA Design」,目前均已经在Github发布。

ILLA创始人陈龙博曾是快手最年轻的管理层,他以及团队从以往的经历中发现了这条创业思路。在企业内部,前中后台的开发需求有不同优先级,在中后台,存在大量繁琐、必不可少却又很难让开发者兴奋的需求。ILLA团队认为,低代码可以解决这一痛点、解放开发者生产力。

在作为天使轮领投方的高瓴创投看来,在企业数字化加速的大背景下,低代码是对研发场景的重要创新,其通过更加灵活与高性能的配置,帮助企业提升效率、帮助开发者更敏捷地实现目标。ILLA Cloud作为深耕内部工具场景的低代码平台,以开源驱动产品的生命力,解放了开发者大量的生产力。而根据Gartner报告,低代码开发工具将在未来2至5年内成为主流,到2027年,低代码/无代码平台全球市场预计达到650亿美元。

01、往早期走,做创新公司的首轮投资人和“陪练”

ILLA的投资并不是个例。2022年以来,高瓴作为早期公司的首轮投资人,在今年的投资总数量中占比达1/5。

具体来看,这些首轮投资项目包括制造业大主题下的合生科技、珩创纳米、云骥智行、沛塬电子等,也有生物医疗领域的贝普奥、华深智药、星锐医药,以及软件方向的艾拉云科、云车间、Timeplus等等。

高瓴创投合伙人李强曾对外表达过高瓴投早期的逻辑,首先是看好产业大趋势,比如,当某一细分领域进入到超过20%的增长阶段,可以理解为需求在爆发、创新公司很可能就迎来了机遇。

与此同时,就是找到与细分领域资质匹配的牛人团队,无论是学术牛人还是产业牛人。如高瓴8月刚宣布种子轮领投的Timeplus,创始人就拥有超过15年全球顶尖软件公司的实战背景。

在生物医药领域同样如此。在今年上半年公开披露的25起医疗投资中,高瓴在A 轮及更早阶段的投资事件达 16起,占比 64%,在天使和种子轮投出了贝普奥、西湖欧米、华深智药、星锐医药等。

去年底,张磊曾在一次公开会议中表示,“从阶段上说,投早、投小、投牛人”是高瓴创投鲜明的投资主题。但投早、投小显然比投Venture、投Growth更难,如何能让脆弱的“种子”在合适的土壤中牢牢扎根、茁壮生长,对于早期机构和他们的被投来说,是一项共同的挑战。

DVC (Deep Value Creation,深度价值创造)是高瓴在与企业家在长期的共同实践中打造出的独有的投后服务体系,团队在和很多种子、天使轮公司创始人交流后发现:对于早期企业来说,人才服务往往是最普遍和紧迫的需求。早期公司想要迅速成长,不但需要更具开拓性地吸纳人才,更需要建设好基础设施,包括合理且留有发展空间的组织架构、薪酬体系、股权激励方案等,以这些坚实的地基不断激发人才的创造力。

由此,高瓴DVC团队定制了服务于早期公司的系统性计划与产品矩阵,无论是战略解码服务、人才支持、组织发展支持还是生态建构,高瓴DVC都准备了丰富的工具包,希望不仅能为创业者们解决具体问题,更能授之以渔,帮助早期创始人们建立起解决问题的认知体系和和方法论。

“我们给自己的定位是做早期公司的‘陪练’:永远坐在创业者的副驾驶,需要打气的时候打气,需要看路的时候帮忙看路,需要工具时我们的工具箱永远敞开。”

02、早期方法论

或许是因为并购百丽等大型交易让人们太过印象深刻,很多人并不清楚,包括地平线、Zoom、百济神州等在内的一批独角兽公司,高瓴都是他们最早的投资人。

2015年,余凯离开百度,创立了地平线。智能驾驶芯片自带的技术和资金两大壁垒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但余凯想的很清楚,算法只是逻辑层面的,还需要软件、硬件、乃至专用芯片定制化设计,他们要做的是更加难而正确的事。

高瓴投了地平线的天使轮。但在高瓴看来,地平线团队有经验有技术,余凯更是有雄心、有大格局观的创始人。相比一时的竞争格局,高瓴更着重考量行业天花板、公司的“动态护城河”及其长期潜力。高瓴判断,传统汽车会像手机一样,经历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升级,而自动驾驶芯片正是这一变革的基础设施。

余凯回忆,张磊当时对他说,“创业者应该去享受一段不被人理解的创业时间。当别人都把你当傻子的时候,正好可以好好去做”。

信心,是早期创业者最需要的燃料之一。而除此之外,很多早期创始人普遍面临的还包括从技术到产业、“跨越死亡谷”的难题。对于投资机构而言,除了从最初开始的坚定支持和陪伴,能否判断产业趋势、提供配套资源、帮助创业者共同解题,是决定早期投资者价值的关键。

百济神州可谓高瓴投早期的一个经典案例。2014年,国内专门投医药的还很少,并且更多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仿制药领域,对创新药并不看好。在这样的背景下,高瓴却做了不同的判断。通过大量的行业学习、行业交流,高瓴对于PD-1/PD-L1这种免疫疗法的未来前景相当坚定。

高瓴在首轮投资百济神州之后,通过大量的做工作、帮助公司引进了核心人物、现任百济神州中国区总经理兼总裁吴晓滨。吴晓滨来自美国的传统药企巨头辉瑞制药,而当时百济神州只是一家创业公司。

除了吴晓滨,高瓴人才赋能团队还为百济陆续引入了多家生物制药行业专家、行家,包括CTO等核心岗位,还帮助百济搭设计了最早的组织架构以及股权激励方案,以大量、重度的赋能服务,帮助百济神州确定了最早的价值创造点、并开启市场拓展。

这是高瓴作为首轮投资人的一个典型模式:通过深度研究,成为创始人、公司乃至一个全新产业嗅觉敏锐的“发现者”;同时与公司成为“共同项目组”,打开工具包,帮助早期公司驶上轨道。高瓴认为,需要让企业家把主要精力投进意味着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创新活动中,让他们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解决核心问题,把“融资、商业模式、销售、知识产权等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与此同时,帮助引进核心人才、协助搭建完善组织架构也是高瓴为早期项目长期提供的一项重要服务。

“我们也从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经验和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早期创业者解决从技术到产业的关键问题,将产业、投资资源与研发链接起来,初步形成了一些市场化的人才吸引和人才培育的机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