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创始人宋文聊FIRST青年影展的成长和未来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创始人宋文聊FIRST青年影展的成长和未来

FIRST十年,在宋文看来最大的进步,就是创投会和训练营等培育环节的质量提升。

宋文

在西宁,宋文不像李子为能用高度亢奋的热情令现场情绪高涨,除了对影展的繁荣景象感到兴奋之外,他更多时候表现的眉头紧锁,包括映后交流观众提问的水平、会场里桌布的颜色和花纹、颁奖礼上麦标的倾斜度以及青海湖露天放映时烤全羊的进度——他生怕客人不能及时吃到热乎的羊肉——都是他紧张和焦虑的对象。

对于自己的“强迫症”,宋文有点乐在其中:“我在澳门有朋友弄微电影创作计划,我特别变态,非得要他们改叫电影短片创作计划。”实际上,“FIRST青年电影展”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在当年举办的一场批评微电影的论坛上:2011年去西宁之前,宋文在上海做了一个论坛,对谈嘉宾是曹保平,题目是“中国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短片的突围”,“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抨击微电影,因为它离开了电影本身,被过度开发,会让青年电影人迷失方向,我认为这对青年导演的早期创作是不利的!”

宋文在第十届FIRST影展现场

这种强迫症式的坚持,把FIRST塑造成了一个相对纯粹的公共性电影节展平台,但也带来了不少资金上的麻烦——2015年,影展的赞助情况很糟糕,资金链跟不上,宋文借了人生第一笔高利贷200万,“我们从一开始就在与不同的赞助商博弈撕扯,历史上也伤害过不少赞助商,首先我们不允许这个影展叫XX杯,这中间很多赞助商也问你们那么多年轻导演为什么不能帮我们拍个微电影呢,我们很排斥在这个影展上出现商业诉求的微电影,也不会推荐导演去接微电影。”

FIRST青年电影展2011年来到西宁,前三年有100万左右的政府补助,其余费用自筹。从2014年开始,影展完全市场化运营,政府只给予一些会务、宣传、场地支持,不再有扶植拨款,这中间甚至出现过员工发不上工资,影展组委会被告上劳动仲裁法庭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直到今年才有所好转,创投会有五家电影公司的赞助,所以未来仍要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服务赞助商,在艺术与商业上取得并行发展。”

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FIRST创始人宋文,FIRST评委会主席王家卫 / 西宁市政府副市长王彤

FIRST十年,在宋文看来最大的进步,就是创投会和训练营等培育环节的质量提升,他对FIRST创投会的构想颇具理想主义色彩:“低创意的拼盘式电影,以及泛娱乐的项目肯定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审美体系还是有现实观照、人文价值的电影,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育出一批导演,在进入市场后,也能坚持自己的审美,不那么快的被市场左右、被票房捆绑,同时资本也要做好风险准备,因为来创投会,就是来发现培育年轻导演前几部作品的。”

大学毕业后,宋文曾在北京飘荡过一段时间,混过电视剧剧组,那时候感觉离电影行业很遥远。2003年入职IDG投资公司,当时IDG投资了A-G艺术院线,发行过《天上的恋人》、《运转手之恋》、《无声的舞者》等影片。这是他第一份比较正式的电影行业工作,要做的是拖着胶片拷贝,去天津、河北等地给院线经理放片,放映时往往是“观众睡倒一片,自己也睡着了”。那段时间,宋文第一次接触到电影行业,有了要做艺术电影革新的想法。

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欢迎晚宴讲话

离开IDG后,宋文又去北京广播学院念书,2006年,在拍了大量广告后,他与人合伙成立电影工作室,一边在各种挫折中拉赞助、找资源办大学生影像节,一边准备拍电影,结果却特别失败,一个项目搁浅了,另一个担任制片人的项目拍出来后弄得不伦不类的。“那时候想拍的东西偏文艺偏作者,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创投会这个事情,会投入那么大的热情,因为我知道,当你一文不名的时候去找钱有多难,你几乎天天在做无用功。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大量时间都浪费在跟电影公司无效的沟通上,找不到话语权,也找不到艺术自信。”

2010年,宋文跟随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考察团去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多角度的感受到电影节的魅力,特别是电影节可以培育一批新导演,考察结束后,他做了一个接近200页的PPT,拍了大量照片,“那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长久的事业,那一年,我几乎每天都在想,大学生影像节接下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难度比拍电影还要大,现在讲起来好像有点道德标榜,但当时我觉得做电影节也是极具意义的事情。”

坚定了要办电影节的想法后,那几年几乎也就放弃了导演梦想,从2010年到2014年,宋文既没有拍电影的欲望,也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拍电影。直到2015年,38岁,回安徽老家拍了第一部电影长片《抵达之谜》,“片子还在剪辑中,故事讲友情,其实更多是讲反思,20岁时想拍片是冲动,38岁拍片,对我来讲,已经变得非常理性,对生活的理解和不解,都留在了片子里。”

宋文在电影处女作《抵达之谜》片场

“我现在把电影拍完了,反而对我办电影节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创投会这个环节,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变,你知道该怎么去和这些来创投会的导演进行交流,中间大概要克服什么样的障碍,这是个经验化的东西,书本上学不来。”

采访实录:“希望中国有更多有趣的电影节”

巴塞电影:FIRST青年电影展的前身大学生影像节是怎么办起来的?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样的选片机制?

宋文:当时我们这些初创者很有草莽精神,记得在广院小礼堂放王超的《江城夏日》,买了很多婚礼上用的小礼炮,弄了一个仪式,说我们要开始干大事了,把王超导演乐坏了……放完片觉得导演好像应该跟大家交流一下,就弄了映后访谈,对,这基本上算是一个正经的放映活动了。这在10年前算是很前卫的事,我清楚记得当年广院西门挂的《江城夏日》的大海报。

第一届大学生影像展映节征的作品基本就是传媒大学本校学生的作品,到了第二届,我全面加入后,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作品陆续多了起来。在这些作品里,我看到不少先锋大胆的影像,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那些没有太强功利心的早期作品,往往很有价值,尽管里面垃圾也很多。

那时候影展竞赛平台是一个荒地,并且当时的环境里好多拍学生短片或拍早期作品的青年导演,要在中国的这个电影行业里面出位,被人知道,几乎只能选择去参加西方的电影节。

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仪式现场讲话

所以我把影展形容成“新电影的挖掘机”,去把那些珍贵的思想和创作给挖掘出来,过程像是从泥土里刨金子,组委会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花在甄选影片上,五个初审评委要观看上千部电影,最终选择50部左右进入复审,复审时每部影片要在评委的辩论中决定去留,这方法看着很笨拙,但基本上能把这一年有代表性的青年导演作品呈现出来。

巴塞电影:你觉得现在FIRST青年电影展跟美国圣丹斯这些老牌电影节的主要差距在哪里,未来你最想强化哪一部分?

宋文:西方老牌电影节比较成熟,但在中国还是挺新兴的行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去过河嘛。我前几年去圣丹斯,刚到第一天就跟朋友说我们正做一个电影节,能够让电影公司在这个平台上找到有价值的项目,然后让新的导演能够出位。

我那时候也有个模糊的意识,觉得办电影节应该去一个让人有旅游冲动的地方,圣丹斯就在美国西部,跟西宁真的挺像的,盐湖城和西宁还是友好城市。圣丹斯电影节选择影片的精神之独立,还有导演们在圣丹斯交流的自由状态都令人赞叹,很多放映场次大家都要去排队观看,影迷群体中还有高中生的观影团,回学校还要写影评。他们同期还有一个摇滚音乐节。我那时候觉得青年电影节就该这样子,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把这些特质本土化。

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大会讲话

我把影展后端的事情,训练营、创投会、并驰Lab,理解为一个阶梯,未来还需要特别多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赞助商,需要电影公司。我理解的创投洽谈将来可能要3到4天的时间。

做这个阶梯,是因为你要去引导那些想拍作者电影的年轻人,让他们觉得拍有思考的电影是有出路的,这个太重要了,否则你很容易就被资本洗脑,特别容易进入创作歧途,其实你看现在很多院线片丝毫不带表达,不带感情,拒绝和现实沟通,这个是特别可怕的。

让有才华的青年导演获得一个来自电影节的艺术肯定,然后他可以把这个艺术肯定作为敲门砖,进入到这个行业,所以做创投会,是个任重道远的事。

巴塞电影:影展对训练营学员未来发展是怎么规划的?

宋文:很明显,我希望训练营的学员可以持续有机会进入创投会,进入并驰Lab,他们的长片电影可以来FIRST的竞赛单元,我以为这样的闭环不是坏事,我更希望这些年轻的导演在FIRST找到机会,可以去更大的平台,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尊严而努力。

巴塞电影:“并驰LAB”是什么样的一个计划?现在执行的情况怎么样?

宋文:训练营、创投会、并驰Lab,是FIRST选片、评价、放映体系之外最重要的培育阶梯,比如说创投会上的电影公司和创投会的导演能结成对子,或者是有些电影公司,在竞赛片入围影片里发现了感兴趣的导演,并驰Lab在workshop里做互动的培训,比如有电影公司在电影节上找到导演了,它需要监制,将投资方、导演和监制每年能聚在这个并驰Lab里,这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并驰Lab的重点是长片的培育实验室,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公司加入进来。

巴塞电影:FIRST谱系里的这些电影会做一些有规划的展映吗? 有具体的发行计划吗?

宋文:很快,今年的获奖影片要推荐给电影公司做发行。接下来我们有计划要在澳门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做分展。

第10届FIRST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喜丧》

梳理一下这几年最受欢迎的影片很有意思,《殡棺》(后更名《心迷宫》)、《喜丧》、《保守之地》、《光棍儿》,普遍关注的是乡村衰落消亡的问题,城市化带来的道德崩溃问题,反应的都是目前中国社会里最迫切性的问题,即便像《中邪》这种恐怖片,有着类型的外衣,其实故事内核也是在关注乡村迷信这种特别接地气的事情。

《八月》、《告别》、《黑处有什么》等, 大多聚焦在家庭关系上,又是另外一路。 我们每年的主动放映、城市分展会将这些影片带给更多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

巴塞电影:FIRST未来能否在离开几位创始人的情况下,以制度化的方式去运营?

宋文:现在影展上的任何细节我都想把它变成工作手册,小到证件、名单、座位签、通行证、地图,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带回北京来了,准备把这些东西装订成册,给以后的工作人员做执行标准,即便未来我们创始人不在那儿,也能按照这些制度去执行。

如果哪个高校愿意开一门电影策展的相关课程,我们愿意过去,义务分享一下经验,办电影节需要一种高涨的热爱电影的情绪,更需要一种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让电影艺术在电影节中被尊重,我们愿意中国有更多有趣的电影节,这是影响电影业发展本质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创始人宋文聊FIRST青年影展的成长和未来

FIRST十年,在宋文看来最大的进步,就是创投会和训练营等培育环节的质量提升。

宋文

在西宁,宋文不像李子为能用高度亢奋的热情令现场情绪高涨,除了对影展的繁荣景象感到兴奋之外,他更多时候表现的眉头紧锁,包括映后交流观众提问的水平、会场里桌布的颜色和花纹、颁奖礼上麦标的倾斜度以及青海湖露天放映时烤全羊的进度——他生怕客人不能及时吃到热乎的羊肉——都是他紧张和焦虑的对象。

对于自己的“强迫症”,宋文有点乐在其中:“我在澳门有朋友弄微电影创作计划,我特别变态,非得要他们改叫电影短片创作计划。”实际上,“FIRST青年电影展”第一次公开亮相,就是在当年举办的一场批评微电影的论坛上:2011年去西宁之前,宋文在上海做了一个论坛,对谈嘉宾是曹保平,题目是“中国新媒体环境下电影短片的突围”,“我当时的想法就是要抨击微电影,因为它离开了电影本身,被过度开发,会让青年电影人迷失方向,我认为这对青年导演的早期创作是不利的!”

宋文在第十届FIRST影展现场

这种强迫症式的坚持,把FIRST塑造成了一个相对纯粹的公共性电影节展平台,但也带来了不少资金上的麻烦——2015年,影展的赞助情况很糟糕,资金链跟不上,宋文借了人生第一笔高利贷200万,“我们从一开始就在与不同的赞助商博弈撕扯,历史上也伤害过不少赞助商,首先我们不允许这个影展叫XX杯,这中间很多赞助商也问你们那么多年轻导演为什么不能帮我们拍个微电影呢,我们很排斥在这个影展上出现商业诉求的微电影,也不会推荐导演去接微电影。”

FIRST青年电影展2011年来到西宁,前三年有100万左右的政府补助,其余费用自筹。从2014年开始,影展完全市场化运营,政府只给予一些会务、宣传、场地支持,不再有扶植拨款,这中间甚至出现过员工发不上工资,影展组委会被告上劳动仲裁法庭的情况。而这种情况“直到今年才有所好转,创投会有五家电影公司的赞助,所以未来仍要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服务赞助商,在艺术与商业上取得并行发展。”

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FIRST创始人宋文,FIRST评委会主席王家卫 / 西宁市政府副市长王彤

FIRST十年,在宋文看来最大的进步,就是创投会和训练营等培育环节的质量提升,他对FIRST创投会的构想颇具理想主义色彩:“低创意的拼盘式电影,以及泛娱乐的项目肯定不是我们的选择,我们的审美体系还是有现实观照、人文价值的电影,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育出一批导演,在进入市场后,也能坚持自己的审美,不那么快的被市场左右、被票房捆绑,同时资本也要做好风险准备,因为来创投会,就是来发现培育年轻导演前几部作品的。”

大学毕业后,宋文曾在北京飘荡过一段时间,混过电视剧剧组,那时候感觉离电影行业很遥远。2003年入职IDG投资公司,当时IDG投资了A-G艺术院线,发行过《天上的恋人》、《运转手之恋》、《无声的舞者》等影片。这是他第一份比较正式的电影行业工作,要做的是拖着胶片拷贝,去天津、河北等地给院线经理放片,放映时往往是“观众睡倒一片,自己也睡着了”。那段时间,宋文第一次接触到电影行业,有了要做艺术电影革新的想法。

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欢迎晚宴讲话

离开IDG后,宋文又去北京广播学院念书,2006年,在拍了大量广告后,他与人合伙成立电影工作室,一边在各种挫折中拉赞助、找资源办大学生影像节,一边准备拍电影,结果却特别失败,一个项目搁浅了,另一个担任制片人的项目拍出来后弄得不伦不类的。“那时候想拍的东西偏文艺偏作者,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创投会这个事情,会投入那么大的热情,因为我知道,当你一文不名的时候去找钱有多难,你几乎天天在做无用功。十年前是这样,今天还是这样,大量时间都浪费在跟电影公司无效的沟通上,找不到话语权,也找不到艺术自信。”

2010年,宋文跟随中国传媒大学组织的考察团去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多角度的感受到电影节的魅力,特别是电影节可以培育一批新导演,考察结束后,他做了一个接近200页的PPT,拍了大量照片,“那时候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长久的事业,那一年,我几乎每天都在想,大学生影像节接下来应该是个什么样子,这难度比拍电影还要大,现在讲起来好像有点道德标榜,但当时我觉得做电影节也是极具意义的事情。”

坚定了要办电影节的想法后,那几年几乎也就放弃了导演梦想,从2010年到2014年,宋文既没有拍电影的欲望,也不知道将来还能不能拍电影。直到2015年,38岁,回安徽老家拍了第一部电影长片《抵达之谜》,“片子还在剪辑中,故事讲友情,其实更多是讲反思,20岁时想拍片是冲动,38岁拍片,对我来讲,已经变得非常理性,对生活的理解和不解,都留在了片子里。”

宋文在电影处女作《抵达之谜》片场

“我现在把电影拍完了,反而对我办电影节有更大的帮助,比如创投会这个环节,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变,你知道该怎么去和这些来创投会的导演进行交流,中间大概要克服什么样的障碍,这是个经验化的东西,书本上学不来。”

采访实录:“希望中国有更多有趣的电影节”

巴塞电影:FIRST青年电影展的前身大学生影像节是怎么办起来的?为什么会形成现在这样的选片机制?

宋文:当时我们这些初创者很有草莽精神,记得在广院小礼堂放王超的《江城夏日》,买了很多婚礼上用的小礼炮,弄了一个仪式,说我们要开始干大事了,把王超导演乐坏了……放完片觉得导演好像应该跟大家交流一下,就弄了映后访谈,对,这基本上算是一个正经的放映活动了。这在10年前算是很前卫的事,我清楚记得当年广院西门挂的《江城夏日》的大海报。

第一届大学生影像展映节征的作品基本就是传媒大学本校学生的作品,到了第二届,我全面加入后,全国各地高校的学生作品陆续多了起来。在这些作品里,我看到不少先锋大胆的影像,直到今天我仍然觉得那些没有太强功利心的早期作品,往往很有价值,尽管里面垃圾也很多。

那时候影展竞赛平台是一个荒地,并且当时的环境里好多拍学生短片或拍早期作品的青年导演,要在中国的这个电影行业里面出位,被人知道,几乎只能选择去参加西方的电影节。

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开幕仪式现场讲话

所以我把影展形容成“新电影的挖掘机”,去把那些珍贵的思想和创作给挖掘出来,过程像是从泥土里刨金子,组委会一年中有大半时间都花在甄选影片上,五个初审评委要观看上千部电影,最终选择50部左右进入复审,复审时每部影片要在评委的辩论中决定去留,这方法看着很笨拙,但基本上能把这一年有代表性的青年导演作品呈现出来。

巴塞电影:你觉得现在FIRST青年电影展跟美国圣丹斯这些老牌电影节的主要差距在哪里,未来你最想强化哪一部分?

宋文:西方老牌电影节比较成熟,但在中国还是挺新兴的行业,大家都是摸着石头去过河嘛。我前几年去圣丹斯,刚到第一天就跟朋友说我们正做一个电影节,能够让电影公司在这个平台上找到有价值的项目,然后让新的导演能够出位。

我那时候也有个模糊的意识,觉得办电影节应该去一个让人有旅游冲动的地方,圣丹斯就在美国西部,跟西宁真的挺像的,盐湖城和西宁还是友好城市。圣丹斯电影节选择影片的精神之独立,还有导演们在圣丹斯交流的自由状态都令人赞叹,很多放映场次大家都要去排队观看,影迷群体中还有高中生的观影团,回学校还要写影评。他们同期还有一个摇滚音乐节。我那时候觉得青年电影节就该这样子,我们要做的是努力把这些特质本土化。

第十届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志愿者大会讲话

我把影展后端的事情,训练营、创投会、并驰Lab,理解为一个阶梯,未来还需要特别多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赞助商,需要电影公司。我理解的创投洽谈将来可能要3到4天的时间。

做这个阶梯,是因为你要去引导那些想拍作者电影的年轻人,让他们觉得拍有思考的电影是有出路的,这个太重要了,否则你很容易就被资本洗脑,特别容易进入创作歧途,其实你看现在很多院线片丝毫不带表达,不带感情,拒绝和现实沟通,这个是特别可怕的。

让有才华的青年导演获得一个来自电影节的艺术肯定,然后他可以把这个艺术肯定作为敲门砖,进入到这个行业,所以做创投会,是个任重道远的事。

巴塞电影:影展对训练营学员未来发展是怎么规划的?

宋文:很明显,我希望训练营的学员可以持续有机会进入创投会,进入并驰Lab,他们的长片电影可以来FIRST的竞赛单元,我以为这样的闭环不是坏事,我更希望这些年轻的导演在FIRST找到机会,可以去更大的平台,为中国电影艺术的尊严而努力。

巴塞电影:“并驰LAB”是什么样的一个计划?现在执行的情况怎么样?

宋文:训练营、创投会、并驰Lab,是FIRST选片、评价、放映体系之外最重要的培育阶梯,比如说创投会上的电影公司和创投会的导演能结成对子,或者是有些电影公司,在竞赛片入围影片里发现了感兴趣的导演,并驰Lab在workshop里做互动的培训,比如有电影公司在电影节上找到导演了,它需要监制,将投资方、导演和监制每年能聚在这个并驰Lab里,这是我们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并驰Lab的重点是长片的培育实验室,我们希望更多的行业公司加入进来。

巴塞电影:FIRST谱系里的这些电影会做一些有规划的展映吗? 有具体的发行计划吗?

宋文:很快,今年的获奖影片要推荐给电影公司做发行。接下来我们有计划要在澳门及全国各主要城市做分展。

第10届FIRST电影节最佳剧情片《喜丧》

梳理一下这几年最受欢迎的影片很有意思,《殡棺》(后更名《心迷宫》)、《喜丧》、《保守之地》、《光棍儿》,普遍关注的是乡村衰落消亡的问题,城市化带来的道德崩溃问题,反应的都是目前中国社会里最迫切性的问题,即便像《中邪》这种恐怖片,有着类型的外衣,其实故事内核也是在关注乡村迷信这种特别接地气的事情。

《八月》、《告别》、《黑处有什么》等, 大多聚焦在家庭关系上,又是另外一路。 我们每年的主动放映、城市分展会将这些影片带给更多喜欢艺术电影的观众。

巴塞电影:FIRST未来能否在离开几位创始人的情况下,以制度化的方式去运营?

宋文:现在影展上的任何细节我都想把它变成工作手册,小到证件、名单、座位签、通行证、地图,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带回北京来了,准备把这些东西装订成册,给以后的工作人员做执行标准,即便未来我们创始人不在那儿,也能按照这些制度去执行。

如果哪个高校愿意开一门电影策展的相关课程,我们愿意过去,义务分享一下经验,办电影节需要一种高涨的热爱电影的情绪,更需要一种对情绪的控制能力,让电影艺术在电影节中被尊重,我们愿意中国有更多有趣的电影节,这是影响电影业发展本质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