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双减”以来线下机构压减达95.6%,校外培训价格平均下降4成以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双减”以来线下机构压减达95.6%,校外培训价格平均下降4成以上

教育部表示,“双减”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2022年7月4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东浦中学举行插秧节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成以上。

吕玉刚介绍,“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一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理解和支持。总体上看,“双减”工作进展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年多来,学校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业质量不断提高。据第三方调查显示,“双减”实施一年来,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他表示,“双减”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课后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吸引力不断增强,较好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据第三方调查,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占比达到90%,课后服务一直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88.3%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

此外,国家建设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有各类资源3.4万条,3月1日改版以来,访问总量达到88亿,日均达到4635万。各地各校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推广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各地普遍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研支撑,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广大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八成以上学生学业质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双减’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深化、防风险的总体思路,聚焦减负、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吕玉刚表示。

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吕玉刚介绍,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80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比2012年提高23.6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普惠率从2016年开始统计),使绝大多数的幼儿能够享受到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吕玉刚表示,这十年来,教育部始终聚焦破解“入园难”“入园贵”这个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实施多期行动计划,中央安排1960亿专项资金对学前教育予以支持。我国大力发展公办园,2021年公办园占比达到51.9%,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全国实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治理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显著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据悉,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积极服务促进三孩政策落地实施。在总体目标上,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吕玉刚强调,在学位供给上,要根据人口变化趋势,以县为单位强化入园需求预测,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更好地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在政策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制度,健全经费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工资待遇保障等制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双减”以来线下机构压减达95.6%,校外培训价格平均下降4成以上

教育部表示,“双减”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2022年7月4日,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东浦中学举行插秧节活动。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双减”政策落地一年多来,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大大压减,线下机构压减比例达到95.6%,线上机构压减比例达到87.1%;校外培训价格明显下降,平均下降4成以上。

吕玉刚介绍,“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实施一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理解和支持。总体上看,“双减”工作进展平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这一年多来,学校书面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了有效控制,作业质量不断提高。据第三方调查显示,“双减”实施一年来,87.8%的学生认为作业量明显减少,9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他表示,“双减”实施以来,学校课后服务实现了全覆盖,课后服务内容逐步丰富,吸引力不断增强,较好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据第三方调查,参加课后服务学生占比达到90%,课后服务一直坚持自愿参加的原则;88.3%的学生表示喜欢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

此外,国家建设了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现有各类资源3.4万条,3月1日改版以来,访问总量达到88亿,日均达到4635万。各地各校深入实施新课程新教材,积极推广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各地普遍建立了教学基本规程,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教研支撑,精准分析学情,注重因材施教,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广大中小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八成以上学生学业质量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双减’工作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双减’工作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的工程,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巩固、深化、防风险的总体思路,聚焦减负、提质、增效,不断提高‘双减’工作水平,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吕玉刚表示。

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吕玉刚介绍,2021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9.5万所,在园幼儿达到480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8.1%,比2012年提高23.6个百分点;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8%,比2016年提高20.5个百分点(普惠率从2016年开始统计),使绝大多数的幼儿能够享受到普惠性的学前教育服务。

吕玉刚表示,这十年来,教育部始终聚焦破解“入园难”“入园贵”这个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实施多期行动计划,中央安排1960亿专项资金对学前教育予以支持。我国大力发展公办园,2021年公办园占比达到51.9%,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全国实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治理了2万多所幼儿园,增加普惠性学位416万个,显著扩大了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据悉,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为重要抓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积极服务促进三孩政策落地实施。在总体目标上,要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吕玉刚强调,在学位供给上,要根据人口变化趋势,以县为单位强化入园需求预测,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有效化解“大班额”问题,更好地满足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在政策保障上,要进一步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制度,健全经费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完善幼儿园教师配备补充、工资待遇保障等制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