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死亡,博尔特称霸——近三届奥运会,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剧情了。
北京时间8月19日早上,在男子200米决赛中,休息妥当的博尔特一马当先,以19.79秒拿下个人里约第二金,向着三届奥运会包揽100米、200米和4x100米所有9枚金牌的目标又进一步。
对于这枚200米金牌,博尔特在来到里约前就已经势在必得,“我真的很想、很想、很想打破这项世界纪录,我希望自己可以跑进19秒大关。”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已经尘封了7年之久,2009年,在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牙买加人跑出19.19秒,刷新了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19.30秒的历史最佳成绩。即便是之于尤塞因·博尔特,要想再次刷新纪录也绝非易事,自2009年至今,他的200米平均成绩“只是”19.51秒,而博彩公司为其打开19秒设定的赔率,也高达1赔131。
在顺利拿下百米金牌后,很少抱怨的牙买加人,竟然一反常态地说道:这次百米半决赛和决赛的时间太近了,这真是一个愚蠢的决定,我本应该跑得更快。幸好,200米半决赛后我能休息一天,我一定会在决赛中百分百投入,争取打破纪录。”同样对此颇有微词的贾斯丁·加特林,则遗憾地在200米半决赛马失前蹄,放松过头的心态和稍有伤势的脚踝,让他的决赛之路戛然而止。
尤塞因·博尔特终究是幸运的,他的每次伤势,都是出现在洲际大赛之后,他可以轻松地养好身体,然后重新启程。当然,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个例外。在很多人眼中,博尔特是战无不胜的,但鲜为人知的是,他也曾在奥运会上无缘决赛。
2004年雅典奥运会,17岁的博尔特初出茅庐,此前,他刚刚创造200米的世界青年纪录(19.93秒)。带着这股冲劲,牙买加小将希望能在雅典有所作为。然而,就在奥运会开幕前3个月,腿筋的伤势突然找上门来,博尔特猝不及防,只能硬着头皮踏上了前往希望的航班。2004年8月24日,雅典奥运会男子200米预赛如约而至,被分在第4小组第5道的博尔特,与波兰人马尔欣、德国人昂格尔、喀麦隆人约瑟夫、匈牙利人保尔加纳人纳西亚、阿曼人哈默德和日本人松田同场竞技。比赛开始前,博尔特一脸轻松地坐在道次标志上,他不时地回头,与相识的熟人打着招呼。
发令枪响,反应时间为0.254秒的博尔特,在所有选手位列倒数第三,进入弯道后,他逐渐加速,位次有所提升。不过,在进入直线冲刺时,伤势的影响开始逐渐凸显,博尔特的身体不断摇摆,速度也停滞不前。最终,他以21.05秒排名小组第5,距离直接晋级资格只差0.03秒——28岁的匈牙利人保尔,抢走了本小组最后一个出线名额。
比赛结束后,心有不甘的博尔特不住地摇头,他蹲在跑道上,有些无奈地看着大屏幕上的21.05秒。当然,几年之后,这样的场景我们再没有见过,马尔欣、昂格尔、约瑟夫和保尔,成为了仅有的4位在奥运会直接对决中跑过博尔特的人。2008年夏天,当博尔特在100米、200米和4x100米傲视群雄时,4年前将他挡在半决赛门外的匈牙利人保尔,则因为服用兴奋剂而遭到停赛。后来,他就这样悄无声息地退役了。
人与人的命运,就是这么不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