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同学对于“靖国神社”这四个字的感觉可以用另外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耳熟能详”。就拿本人来说,在我小的时候,具体说呢就是家里只有一台电视并且遥控器牢牢掌控在以棍棒底下出孝子为家训的父亲手里的那个时候,每天晚饭后电视画面永远是对当时的我而言冗长枯燥的《新闻联播》,耳濡目染久了,“国事访问”、“双边会谈”、“气氛融洽”、“靖国神社”之类的词必然变得耳熟能详。
如果按照小学语文老师的语法严格分析“靖国神社”这四个字,那么“靖国”就是一个定语,而“神社”才是主语。所以我们先聊这个作为主语的“神社”。如果再次用语文老师的语法严格分析“神社”这两个字,其实“神”字依旧是定语,而“社”是主语,社是什么呢?社就是一个祭祀的地方,前面再加一个“神”字组成“神社”你就知道这是祭祀神的地方。那么神是什么神呢?答案是各种神。日本最大的宗教是神道教,神道教对于神的定义很不专一,看见什么就有什么神,比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地有土神,树有树神,海有海神,整个日本遍地是神。既然神这么多,那么神社自然也少不了咯,没错!日本国内的神社到处都是,全国累计有8万多个。
(动画片《千与千寻》里就有非常多的神)
既然神社是一个祭拜神灵的地方,那就跟我们国内的道观寺庙有点像,大家各怀目的进去祭拜祈祷一下请求神灵保佑。但是这两者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首先日本的神社里不烧香,当然也就没有天价香和头香,更没有烧纸钱放鞭炮这回事;其次日本人对神社的态度非常虔诚,神社是神居住的地方不能大肆喧哗追逐嬉戏,这也使得神社永远有一种安静原始的质朴,不像我们的寺庙那么闹腾;去神社祭拜也非常讲究流程不是进去倒头就拜,而是先得在门口用神水净手漱口,然后拉动麻绳敲响铃铛唤醒神灵,接着进殿用鞠躬外加击掌的方式祭拜,可不是跪地上磕响头,以响声大小和磕出的血量计算虔诚程度。有兴趣或打算去日本旅游的同学可以详细了解其流程以备不时之需,我们就不多说了。
(普通神社其实是非常漂亮的地方)
市场经济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庞大的数量背后必然有庞大的需求。神灵那么多,神社那么多,自然意味着拜神的日本人也多,而事实上日本人是有悠久的神社祭拜传统的。小孩子出生没多久就被家长抱去神社里祭拜,祈求耳聪目明茁壮成长;小孩再大点也会被家长带去祭拜神灵,祈求女儿别太胖儿子能好好吃饭;再大点呢就可以自己去神社了,祭拜的目的大概是成绩要好早恋顺利;再往后是考试满分表白成功;长大成人了或许就变成工作顺利家庭和谐;再往后就该抱着自己的小孩去神社了,于是在祭拜神灵这个问题上完成一个人生的轮回。
(神社对日本动漫的影响也很大)
说完了神社就要讲今天的主角“靖国神社”了,其实呢靖国神社诞生之初并不是一个神社,充其量算是一个祭奠亡灵的祠堂。话说日本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改革,这个改革在我们任何一本世界史课本上都会提到,那就是著名的“明治维新”,在过去改革大多都会损害某些阶层的利益从而产生流血冲突,明治维新就不小心损害了大名鼎鼎的幕府阶层的利益,于是天皇所在的朝廷和幕府所在的军阀之间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场大战叫做戊辰战争,战争结束后朝廷方面为了纪念这些在战斗中牺牲的军人,修了一个规模不大的祠堂来供奉为国捐躯的战士,叫做“东京招魂社”。当年的人还比较迷信,认为这些非自然死亡的士兵的亡魂会来祸害人,所以需要安慰招抚他们的灵魂。有了招魂社,之后但凡因战争而亡的士兵的牌位都会进入招魂社内,而且当时的天皇每年都会亲自去东京招魂社祭拜,这是为什么呢?答案很明显,那么多人为了天皇他们家的生意牺牲,他不去祭拜还有良心吗?
(靖国神社)
要说那时候天皇的地位实在太高,被他眷顾过的一草一木都能沾了仙气,这个叫招魂社的祠堂也在不久之后摇身一变更名为“靖国神社”,“靖国”的意思就是使国家安定,那么靖国神社就是祭拜使国家安定的人,也就是那些死去的军人。既然出现“神社”二字,是不是意味着祠堂里供奉的亡者都变成了神了呢?当然不是,神道教有规定自然死亡的人才符合成神的基本条件,非自然死亡的人那连基本条件都达不到,肯定成不了神。在更名之初,靖国神社的本质或者说性质其实还没怎么变,就像我们的八宝山或者美国的阿灵顿一样,是个公墓的性质而已,只要是阵亡的军人及其家属不分贫富贵贱都可以进去。性质的变化是随着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崛起和发展而开始和进行的。
说到靖国神社,绕不开的就是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曾经这个思想那么盛行,以至于它裹挟了日本的一切资源,对外发动了数次侵略战争。那时候每次日军要出征他国,都要带队到靖国神社来上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课,这种大课的效果非常好,课后士兵皆一副视死如归以死为荣的狂热表情。因为军国主义的一大特点是对天皇的绝对忠诚,所以上完大课的日本军人都以能为天皇献身并最终进入靖国神社为荣。当然后来这些上过课的士兵阵亡后终究会进入到靖国神社,从甲午海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多达250万阵亡士兵的亡灵先后进入了靖国神社,当然包括侵华日军和一些重要的指挥官们。
(靖国神社内的奇葩祭拜行为)
我们前面说过,几乎每一个日本人都有着浓厚的神社情节,对他们而言去神社祭拜和佛教徒去庙里烧香、道教徒去道观求签、穆斯林去教堂磕头、基督徒去教堂祈祷类似。只是此神社非彼神社,靖国神社除了是个公墓和战争纪念馆外,还供奉着14位二战战犯的灵位,在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和极右翼分子眼里里面是存在着一种叫做“靖国神”的神灵的。如果普通民众或军人后代在特定的日子去祭拜一下先辈亡灵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国家政府首脑去祭拜那就有问题了,这低头一拜就连战犯给一起拜了,谁知道你低头的那一瞬间心里想得到底是普通军人还是那十来个战犯还是皇军的大东亚思想呢,所以这种政府首脑参与的祭拜很容易引起外界的误会,容易伤害曾经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
(日本政客的集体祭拜)
但是众所周知,历届日本首相和政府要员对这种祭拜就几乎没断过,纵使每次都会引发我国或韩国政府的外交抗议,但是他们依旧我行我素,有时候因此导致某些外交和经济上的损失都在所不惜;为何日方领导人要冒着这些不愉快跑去靖国神社鞠个躬献个贡品呢?!原因除了日方领导人自己有祭拜神社的情节外,更主要的是政治原因,眼瞅着到了该祭拜的日子,如果因为中韩等国的抗议就放弃祭拜,那么在野党反对派以及部分日本国民可就有话要对首相说了:因为他国抗议你就放弃我国传统,放弃祭拜曾经身死异乡的军人,你还是日本人吗,你这个职位还想不想做了?麻烦回头看看你的身后,拿着号排队等着做首相的政客可不少呢。所以纵使争议不断,但日本领导人每年还是会顶着各方压力觍着脸迈步走进靖国神社。
(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祭拜靖国神社)
但是这个问题对于如今明仁天皇来说却不是问题,因为他不会去祭拜,他知道里面供奉着战犯的灵位,去祭拜是很不合适的;他老人家要是去拜了可有严重替军国主义思想做代言的嫌疑,这个锅可不好背。再说天皇那份工作是世袭的,他身后拿着号排队的就是他儿子,他这个位置没权力没三千后宫佳丽只有忙不完的杂事,因此他儿子也没那么着急上位,所以他本人不担心因为不拜而被千夫所指甚至丢工作的事情发生,可以说他在这个问题上那是毫无压力。
如今无论是右翼还是军国主义,都是存在于日本自由主义文化氛围下的非主流势力,靖国神社也早就变成了一个民间机构,很难再像当年那样担负起军国主义精神大本营和教育基地的角色,现在的靖国神社比任何时候更像一个公墓和纪念馆,对于日方领导人去靖国神社祭拜这种行为,个人觉得我们不用过分渲染和忧虑,只需像外交部那样保持例行批判的精神就可以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