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过去十年,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国内外多重挑战,我国持续推出减税降费政策,为市场主体和民生福祉“保驾护航”,对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据财政部透露,从2013年到2021年,我国共新增减税降费8.8万亿元,宏观税负从2012年的18.7%降至2021年的15.1%。2022年,我国实施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全年预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2.64万亿元。十年来,我国减税降费总规模超过10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从整体看,这十年的减税降费是一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革命,意义非常大。“这十年走过的路可以说非常不容易,而且内容非常丰富,也更加规范。市场主体负担更轻,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大降低。同时,这不仅仅对企业有利,对政府也有利,政府行政更加规范,权力运用更加有约束”。
“减税降费”十年历程
从“结构性减税”到 “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再到“普惠性减税与结构性减税并举”和“减税与退税并举”。过去十年,我国减税降费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2013年,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扩大试点范围,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享受减税福利;为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或营业税。
2014年,“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电信业等行业;为进一步规范税制、公平税负,增值税征收率开始简并和统一,将6%和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扩大减半征企业所得税的小微企业范畴,更多企业享受到税收优惠。
2015年,中央和国务院提出实施普遍性降费,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一律取消;减免涉及小微企业、养老、医疗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等的收费和基金。
2016年,“营改增”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下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企业成本得以降低。
2017年,增值税改革继续深化,13%税率档位取消,下调至11%;对给予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进行增值税优惠,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至75%。
2018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3500元调整为5000元,减少中低收入者的税赋负担;增值税税率进一步下调;留抵退税政策登上舞台,部分先进制造业行业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予以退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大幅降低增值税率——原适用16%税率的,税率调整为13%;原适用10%税率的,税率调整为9%,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实施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落实6项专项附加扣除,减轻居民税负,增加居民收入。
2020年,新冠疫情突袭,税务部门针对特殊人群、困难行业推出一系列税收免征、减征、缓征方案,阶段性减免中小微企业社会保险费,共克时艰。
2021年,制造业研发加计扣除比例提高至100%,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研发成本、增加了现金流,增强了企业创新动能。
2022年,减税与退税并举,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大幅扩大受益范围,一次性退还小微企业存量留抵税额,行业从制造业扩大到服务业;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个人所得税6项专项扣除基础上,加入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专项附加扣除,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税务专业学位行业导师汪蔚青认为,过去十年,我国税制改革的一个核心逻辑和趋势是“减税制”,让市场主体在税负上的成本更低,以加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减税降费的核心措施之一——“营改增”为例,她指出,这一改革消灭了流转税环节的重复征税,降低了市场主体经营过程中的税负成本,促进了其增加经营行为,最终造就了市场的进一步繁荣。再如,对小微企业实施的持续优惠则是全方位、多维度,优惠政策涉及增值税、所得税、“六税两费”等等诸多税费,不但呵护了现有的小微企业,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对大众创业、创新的鼓励。
“减税降费”的亮点和成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陈龙对界面新闻称,过去十年,我国减税降费政策主要有五个亮点。
一是力度大,对稳定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十年是我国史上最大的减税期,特别是2016年以来,累计减税降费超过8万亿元。减税降费已成为当前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稳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二是涉及税费种类多,具有全面、广泛和系统性的特点。不是仅着眼于某个税种或某项收费,而是涉及大部分税费,在每个税费种类上挖掘减免空间,做到能减则减。
三是与制度优化相结合,优化税费结构的同时提升了税制的公平性。例如,“营改增”、个人所得税和消费税等改革,不仅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而且还优化了税制结构,提升了税制的公平性。
四是针对性强,围绕形势变化,紧抓影响企业和经济发展的痛点。例如,在疫情期间,突出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区域和企业,重点减轻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一些困难行业的企业负担。
五是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在全面减轻企业和居民税费负担的同时,注重发挥减税降费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提升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十年来,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在此背景下,减税降费是中国经济“转换车道”过程中政府在财税管理方面作出的一个方向性的转变。通过减税降费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让企业变得更加有活力,从而更好发挥企业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作用。
她进一步指出,从数量上来说,减税降费的规模逐渐扩大。“简单算算,从十年前一年大概2000亿元左右的减负规模到2022年2.6万亿元,增长了10倍还不止。2013年-2021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8万亿元,相当于正常年度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小一半,规模非常庞大。”
从内容来看,冯俏彬说,这十年来,早期着重点是“营改增”,着重于完善税收制度,适应服务业的发展。后来扩展到费用减负,包括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等等。最近几年,尤其是加大减负规模之后,减税降费更是作为宏观调控的创新性举措,从降低企业负担到成为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手段。
回顾十年,减税降费的成绩斐然。
在企业税负和个人税负并举降低的双重加持下,多年来,居民收入不断充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2019年突破3万元,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万元以上。
在降低小微企业税负政策的带动下,社会创业的动力和激情持续高涨,小微企业数量连年增加。据天眼查数据,2021年,小微企业(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数量接近2000万家,达到1986.9万家,比2013年注册数翻了两番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一项调查,小微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GDP增长有明显作用。地级市层面,小微企业数量每增长1000个,市GDP将增加1.43%。
此外,在加大企业研发加计扣除政策的带动下,企业研发投入负担大大减轻,创新潜力大大激发。2012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突破1万亿元,2019年突破2万亿元,2021年达到近2.8万亿元,预计2022年将超过3万亿元。
“减税降费”前景展望
陈龙认为,展望未来,减税与制度改革相结合、发挥减税降费在重点领域的作用以及与社会趋势结合将是减税降费的三大方向。
他指出,减税降费与制度改革、税制优化相结合对于提升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和全球竞争力至关重要。要发挥税收在支持科技创新、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富裕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值税税率结构、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和费用扣除制度等,协调与社保缴费和社保制度改革的关系。而将减税降费与经济社会的趋势相结合,继续深化税制改革,则是为了提升税制的科学性。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认为,未来减税降费的重点仍可能落在对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帮扶上。他对界面新闻指出,对于小微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继续降低社保费率,帮助企业进一步压减成本。个人方面,可以进一步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在专项扣除方面,可以增加更多的扣除项目,比如子女为年老父母安排养老护理的支出、住房改善性装修支出,等等,要发挥个税调整政策在刺激消费中的作用。
冯俏彬表示,税收制度的完善永远在路上,对于不合理的负担、社会反映比较强烈的、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减税降费还有深化的空间。但是,她强调,税制改革和减税降费之间不能划等号。
“税收制度完善表现在税费上是有增有减,该减的要减,该加的也要加,比如财产税等,这样才是充分发挥税收制度的社会经济调节作用。”她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