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瑞信陶冬: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美联储9月可能继续加息75个基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瑞信陶冬: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美联储9月可能继续加息75个基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期选举之后,利率政策何去何从。

文|红周刊特约  陶冬

编者按

最新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再度引发全球市场巨震。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核心CPI同比上涨6.3%,均超出市场预期。数据公布当天,标普500指数收跌4.3%,剧烈短期波动也殃及A股市场。《红周刊》特邀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博士对美国通胀形势做最新解读。

美国八月份CPI通胀再次上涨,击破了分析员们下跌的预测,美股录得2020年中以来的最大单日下跌。这个意外,对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可能带来重大影响。

八月CPI环比上涨了0.1%,分析员预测下降0.1%。核心通胀环比上涨了0.6%,分析员预测上涨0.3%,同比再次接近三月份的6.5%。这组数据中,看不到通胀有明显回落的迹象。令人沮丧的是,尽管汽油价格下降11%,能源价格下降5%,美国的通货膨胀却依然高烧不退。

食品在八月环比上涨了0.6%。供应端紧张和需求端旺盛,令美国超市物价持续高涨,也蚕食着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环比上涨0.5%,并没有因为供应链压力缓解、运输费用大降而改善。人力密集型的服务业价格,仍在迅速攀升,餐厅价格上涨0.9%,是本周期的最高点。美国工资上涨速度有所回落,但是比起疫情前仍然快出很多。需求旺盛,所以服务业有能力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惰性价格”大涨不是好兆头,美国CPI回到政策目标需3~5年

这次CPI数据的最大看点,是租金上涨,环比升0.7%,折成同比上涨6%,超出了本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期的数据。租金在CPI中的权重很高,一般也很稳定,但是一旦上涨就不容易回落,经济学家称之为sticky price(惰性价格)。租金上涨已经蔚然成形,通胀预期已经蔚然成形,这表明美国CPI回到2%的政策目标起码需要3~5年的时间。

其实,美国的物价上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供应链断裂带来的供应端涨价,这部分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也是联储去年对通胀回落持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来自石油和粮食的大幅上涨,石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但是未来走势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不在货币政策的控制范围之内,联储只能看天打卦。第三部分来自需求增长。疫情结束带来了第一轮需求释放,工资上涨带来了第二轮需求释放,然后通胀预期催生出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升。

对于需求引起的物价上涨,货币政策是有能力控制的,关键是联储愿意付出多少成本。遏制需求,是央行作周期性操作的主要方式。原本市场希望联储超过两百点的加息,已经有效控制住物价的向上动力了,但是最新数据给出了相反的诊断。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一众联储高官纷纷表示,不惜代价控制通胀,现在看来代价恐怕需要更大更深。

值得注意的是,租金、教育、医疗等一般不涨价的项目开始大幅上涨了,和下跌中的能源价格形成鲜明对照。这不是好兆头,因为惰性价格的控制更复杂,需要更长的时间。

9月更可能维持75点加息,2023年降息机会不大

这对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鲍威尔近期一再强调,加息不再预设目标,一切根据数据和经济形势行事。八月份的通胀数据意味着更多更久的加息动作。这组CPI数据增加了九月FOMC会议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不过维持75点的可能性更高。反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期选举之后,利率政策何去何从。

以目前所见的通胀形势,笔者预测十一月和十二月各加息50点,明年二月再加25点,12月的加息幅度由25点上调至50点。联邦利率达到4.25%~4.50%之后,估计货币当局会停下来观察,那个水平是否是顶部,还取决于惰性通胀的演变。2023年降息的机会不大。

大西洋两岸的通货膨胀,都有超预期的发展,不过两地在就业市场上有巨大的差别。美国的就业市场很强劲,工资上涨带起惰性通胀,所以美国通胀治理的任务更复杂、曲折,而欧洲的工资没有大涨,基本上是能源价格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所以难点在于增长风险。

(作者系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本文已刊发于9月17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瑞信陶冬:美国通胀高烧不退,美联储9月可能继续加息75个基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期选举之后,利率政策何去何从。

文|红周刊特约  陶冬

编者按

最新公布的美国通胀数据再度引发全球市场巨震。美国8月CPI同比上涨8.3%,核心CPI同比上涨6.3%,均超出市场预期。数据公布当天,标普500指数收跌4.3%,剧烈短期波动也殃及A股市场。《红周刊》特邀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陶冬博士对美国通胀形势做最新解读。

美国八月份CPI通胀再次上涨,击破了分析员们下跌的预测,美股录得2020年中以来的最大单日下跌。这个意外,对于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可能带来重大影响。

八月CPI环比上涨了0.1%,分析员预测下降0.1%。核心通胀环比上涨了0.6%,分析员预测上涨0.3%,同比再次接近三月份的6.5%。这组数据中,看不到通胀有明显回落的迹象。令人沮丧的是,尽管汽油价格下降11%,能源价格下降5%,美国的通货膨胀却依然高烧不退。

食品在八月环比上涨了0.6%。供应端紧张和需求端旺盛,令美国超市物价持续高涨,也蚕食着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制造业产品的价格环比上涨0.5%,并没有因为供应链压力缓解、运输费用大降而改善。人力密集型的服务业价格,仍在迅速攀升,餐厅价格上涨0.9%,是本周期的最高点。美国工资上涨速度有所回落,但是比起疫情前仍然快出很多。需求旺盛,所以服务业有能力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惰性价格”大涨不是好兆头,美国CPI回到政策目标需3~5年

这次CPI数据的最大看点,是租金上涨,环比升0.7%,折成同比上涨6%,超出了本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期的数据。租金在CPI中的权重很高,一般也很稳定,但是一旦上涨就不容易回落,经济学家称之为sticky price(惰性价格)。租金上涨已经蔚然成形,通胀预期已经蔚然成形,这表明美国CPI回到2%的政策目标起码需要3~5年的时间。

其实,美国的物价上涨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供应链断裂带来的供应端涨价,这部分的最坏时间已经过去,也是联储去年对通胀回落持乐观态度的主要原因。第二部分来自石油和粮食的大幅上涨,石油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但是未来走势就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也不在货币政策的控制范围之内,联储只能看天打卦。第三部分来自需求增长。疫情结束带来了第一轮需求释放,工资上涨带来了第二轮需求释放,然后通胀预期催生出工资与物价的螺旋上升。

对于需求引起的物价上涨,货币政策是有能力控制的,关键是联储愿意付出多少成本。遏制需求,是央行作周期性操作的主要方式。原本市场希望联储超过两百点的加息,已经有效控制住物价的向上动力了,但是最新数据给出了相反的诊断。联储主席鲍威尔和一众联储高官纷纷表示,不惜代价控制通胀,现在看来代价恐怕需要更大更深。

值得注意的是,租金、教育、医疗等一般不涨价的项目开始大幅上涨了,和下跌中的能源价格形成鲜明对照。这不是好兆头,因为惰性价格的控制更复杂,需要更长的时间。

9月更可能维持75点加息,2023年降息机会不大

这对货币政策意味着什么?鲍威尔近期一再强调,加息不再预设目标,一切根据数据和经济形势行事。八月份的通胀数据意味着更多更久的加息动作。这组CPI数据增加了九月FOMC会议加息100个基点的可能,不过维持75点的可能性更高。反而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期选举之后,利率政策何去何从。

以目前所见的通胀形势,笔者预测十一月和十二月各加息50点,明年二月再加25点,12月的加息幅度由25点上调至50点。联邦利率达到4.25%~4.50%之后,估计货币当局会停下来观察,那个水平是否是顶部,还取决于惰性通胀的演变。2023年降息的机会不大。

大西洋两岸的通货膨胀,都有超预期的发展,不过两地在就业市场上有巨大的差别。美国的就业市场很强劲,工资上涨带起惰性通胀,所以美国通胀治理的任务更复杂、曲折,而欧洲的工资没有大涨,基本上是能源价格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所以难点在于增长风险。

(作者系瑞信亚太区财富管理部大中华区副主席。本文已刊发于9月17日《红周刊》,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推荐。)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