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复杂可能是众多爱表人士共识,如陀飞轮、三问、万年历。当然,具备这些功能的腕表价格也是贼贵贼贵的,动辄几十万实属常事。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了解,相反,还可能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OMEGA中置陀飞轮腕表
1994年正逢机械表重新复兴的起步阶段,OMEGA能在此时推出中置陀飞轮设计被认为是一件艺高人胆大的举动,在当时采用自动上链的陀飞轮作品原已不多,何况是将陀飞轮放在面盘中央的设计!OMEGA当时将陀飞轮桥板做成"Ω"的形状,并搭配一枚指针使得中置陀飞轮同时兼具了中央秒针的功效,而时、分显示则是利用神秘钟的原理,将两枚指针夹于蓝宝石水晶盘之间,透过蓝宝石水晶圆盘外侧的轮齿与机芯轮系接触,进而带动腕表走时。其他OMEGA中置陀飞轮的设计尚包含其表冠只能纯粹用来上链(向下上链的方向与一般腕表也不一致),而该表若需调时则要另外操作表背上的一枚特设表冠,凡此种种细节设定均让OMEGA的中置陀飞轮腕表显得原创感十足。历年来品牌也尝试推出中置陀飞轮的衍生款,例如采用镂空机芯、融入镶钻工艺,乃至导入OMEGA著名的同轴擒纵系统等,挖掘出此独特设计的丰沛潜能。
看点一:视觉冲击
OMEGA是将陀飞轮置于腕表面盘中央的先驱,此举使陀飞轮完全占据佩戴者视觉中心。
看点二:特殊调时设定
除了视觉效果独特,OMEGA中置陀飞轮连调时都需额外透过表背的特设表冠进行操作。
看点三:机芯结构异于传统
OMEGA中置陀飞轮将发条盒设于摆轮下方的设计打破传统机芯的常规,制作难度更高。
看点四:镂空化设计
自初代作品至今,OMEGA不断替中置陀飞轮挹注新意,如采用镂空设计强化机械立体感。
VIANNEY HALTER陀飞轮腕表
除了前述欧米茄由主流品牌所推出的中置陀飞轮,向来创意过人的独立制表界也不乏类似的设计,像是瑞士制表师Beat Haldimann就非常擅于此道,他曾制作出具有双摆轮结构的中置陀飞轮抑或结合三问功能的中置陀飞轮等,VIANNEY HALTER的中置三轴陀飞轮则又更为罕见,表款的陀飞轮轴心角度呈互相垂直,由内到外的框架旋转周期由40秒、6分钟再到30分钟不断运作,至于弧形时分指标则是围在面盘周围绕行,几乎将整只表化作陀飞轮的舞台,不过表款包括46mm大表径之外,整体的厚度也相对惊人。
表款设计灵感来自电影《星际迷航》中的太空站,三轴陀飞轮又与天体运行的理论相结合。
转速各异的三重框架,由内到外的三个框架分别以三种速率旋转,同时硕大的陀飞轮也几乎占满了整个面盘。
弧形时、分指针围在面盘外缘,并因应立体陀飞轮形成弯曲弧度,兼顾实用与美观效果。表款整体厚度达19mm,这是因为机芯复杂度高,同时三轴陀飞轮需预留相当的运作空间。
相比复杂的万年历或三问功能的腕表,陀飞轮在观赏性上是最直接的。品牌们一方面是为了创新,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证明本身的制表工艺水准,所以陀飞轮的难度也是越做越狠,观赏性绝对是震撼的。如有人说:老邓聊陀飞轮竟然不说宝玑先生是什么意思?..答:你来打我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