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于去年7月就在业内传出的P2P借款限额一事,在这个周末再次被重提,并引发业内高度关注。这个一年前的监管议题,再度出现在公众面前时,虽然被业内媒体冠以独家消息,而与去年的媒体报道内容并无大的区别。
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不同借款人不同限额的设定标准,看起来似乎更为清晰。这也是消息人士所透露的,几个月前由监管机构组织的多方座谈会,在推进网贷监管办法细化可执行可落地方面的新进展。
一个人在同一平台借款余额最多20万元,在不同平台借款总额最多100万元;一个法人或组织在同一平台借款余额最多100万元,在不同平台借款余额最多500万元。
从上述四个限额标准来看,体现监管层降低网贷风险的意图,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仅以统一的限额标准,进行全行业的约束,却不对平台业务定位、风险控制能力,不对借款企业实际借款需要,进行充分考量的话,仍未免过于“一刀切”,且无法体现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中,本该有的创新监管理念。
对不同平台进行分类或界定,按不同实力梯级,进行不同标准设定,展开差异化监管,或能诠释创新监管应该有的实质和内涵,也可避免陷入监管“一刀切”的争议。
如果明年公布的网贷监管细则明确规定上述四个借款限额标准,并要求业内平台严格执行,恐怕目前多数大平台无一例外的将受到冲击。进一步来讲,细则实施后,业内整体交易规模亦会受到影响,将出现短期下降。今年前七个月实现万亿成交额的行业发展速度,也可能将不可延续。
借款限额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去年7月初,《经济参考报》曾刊发报道称,监管层与部分业内人士对P2P监管问题进行讨论。其中,讨论的P2P监管规则中,较引人关注的是单个融资方最多总融资额500万,单笔最多融资100万的规定。
当时,就有业内人士提出了异议。开鑫贷周治翰表示,单笔100万元、总额500万元的额度控制,比较难以满足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的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借款需求各异,而且对定位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业内平台,这个额度设定比较低,并不能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的实际借款诉求。如果以传统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划定的3000万元以下贷款标准比较,显然最高500万元的限额规定,将限制网贷平台的实际服务能力。
借款额破千万平台普遍存在
据网贷舆情去年不完全统计,单个项目融资借款标的在500万元以上的平台就有近20家,而单个标的破千万元的平台也有10家左右。
另外,综合网贷之家、网贷天眼的数据分析,平台单个借款人待还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平台就多达数家。
其中,海航旗下的网贷平台聚宝滙前五大借款人、小赢理财第一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而聚宝滙单个借款人最高待还金额接近60亿元,占平台所有借款人待还总额的30%以上;小赢理财第一大借款人待还金额超过13亿元,也占平台所有借款人待还总额的30%以上,为31.04%。
聚宝滙、红岭创投、开鑫贷、众信金融前十大借款人,懒投资、鑫合汇前九大借款人,友金所、钱多多前六大借款人、爱投资、汇泉贷前五大借款人,小赢理财、华人金融、理财范、石投金融前四大借款人,信融财富、有融网、中广核富盈、大麦理财前三大借款人,好贷宝、民贷天下、东方汇、团贷网、钱保姆、共信赢、金银猫、君融贷、城城理财、汇理财、祺天优贷、德众金融、安捷财富、淘淘金、金岩财富前两大借款人,搜易贷、紫马财行、金融圈、隆金宝、银湖网、投米网、抱财网、奇乐融、国诚金融、永利宝、云钱袋、领投鸟理财、来存吧、腾邦创投第一大借款人待还金额均在1亿元以上。而借款人待还金额在千万元以上的平台更是多达上百家。
(图表制作于去年6月丨单个标的500万元以上平台)
一刀切将影响整个行业发展
从去年7月份开始,监管层对网贷平台设定借款限额的事情公开后,业内对此存在争议,同时在监管机构内部也可能未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去年底,网贷办法意见稿发布时,并未在文件中体现具体限额。
意见稿第十七条仅规定,网络借贷金额应当以小额为主。网贷机构应根据自身风险管理能力,控制同一借款人在本机构的单笔借款上限和借款余额上限。这条规定尽管未通过具体数额限定借款上限标准,但借款金额“以小额为主”的大原则,以及控制借款上限的监管方向,已经很明确。
监管层又经过一年多时间,重新把借款限额一事在小范围内征求意见,而这次的限额标准,跟去年的标准并无差异,那么很可能明年的网贷监管细则有关借款限额标准就照此执行。
显然,明年若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监管,行业不可避免的因政策“一刀切”,发展将受到严重限制。业内整体交易规模不但会受到影响,投资人也会因平台可投项目有限、资金站岗时间长,而投资积极性受挫。今年前七个月所实现的万亿成交额,或将不可能再延续出现。另外,也可能再一次出现平台去P2P化,避开监管的现象。
重在平台分类实施差异监管
被寄予厚望的网贷行业,肩负着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社会责任。行业上千家平台中,背景、资质、实力各异,既然平台千差万别,理当针对性的对平台进行梳理、分类,而后制定差别化的监管限额标准。
基于对平台业务范围和风险控制能力的界定,分为不同实力梯级,进行不同标准限额、区别化监管,才能充分诠释创新监管的意义,也可避免监管“一刀切”的争议。
如同目前央行为第三方支付机构设定三个标准,支付用户满足不同安全标准,支付额度则梯度上升。因此,网贷限额监管也应根据网贷平台风险控制水平,进行不同借款限额的标准设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