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辛圆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周四表示,今后房地产业哪怕只保持现有建设规模不再扩大,平均每年都会有1/3新建住房过剩。他建议政府收购适用的滞销房产,转为廉租房和公租房。
王小鲁在“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上表示,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6平方米,加上空置房和正在施工的住房及待售住房,全国城镇住宅存量估计超过490亿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近54平方米,折合居住面积约38平方米,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城镇住房已接近饱和。
他认为,假设今后到2035年城镇化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达75%,城镇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42平米(建筑面积60平米),城镇充其量还需新建147亿平米住宅,未来14年,平均每年只需新建10.5亿平米住宅,城镇住房就将完全饱和。
但是,“过去3年,平均每年新开工住宅面积15.9亿平米。今后房地产业哪怕只保持现有建设规模不再扩大,平均每年都会有1/3新建住房过剩。”王小鲁说。
他进一步指出,2001年全国土地收入接近1300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0%,2021年更是高达8.7万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78%。卖地收入已成为地方财政重要的支撑。住房严重过剩会导致土地需求下降,进而导致地方财政“水源”干枯。
对这一可能出现的局面,王小鲁建议,政府可以收购适用的滞销房产,转为廉租房和公租房,并通过政府采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
“这一方面可以减轻房地产业和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另一方面把保障性住房覆盖面扩大到合理水平,分步使保障性住房能够满足城镇低收入和中下收入居民的居住需要,应覆盖未取得户籍的城镇常住人口。”他说,“但整个过程必须公开透明、建立规范,防止幕后交易。”
他还表示,可适当延长房企还贷时间,清理坏账,整顿金融。货币当局可以适当释放一定货币,例如通过降息减轻企业负担,但仍要坚持货币总量控制,不要搞“大水漫灌”。同时,改革土地增值税制度,政府对土地交易中的大幅度增值部分征收适当比例的土地增值税,用于补充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资金的不足。
此外,王小鲁强调,政府要过紧日子,压缩不必要和不急需的政府支出,转向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把更多的资源留给市场配置,减轻企业负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政府退出竞争性市场活动,转向以提供公共服务为中心任务。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