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孤勇者”雷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孤勇者”雷军

这一次,雷军不再低调。

文|蓝洞商业 郭朝飞

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雷军有意无意间扮演着「孤勇者」的角色。

从金山到卓越,再到小米,雷军不仅不是无往不胜,还有点屡败屡战的意味和劲头。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遭遇了「产品失败、业务崩盘、公司差点关门」的困境,融资失败卖掉卓越网对他又是一次「重创」,小米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增长之后,也迅速跌入过低谷。

作为掌舵人,面对一次次挑战与危机时,雷军和平常人一样的焦虑、痛苦与不眠,而后还得孤勇前行。

在2022年8月的年度演讲中,他公开分享了自己挫折与迷茫。这已经是他第三年举办年度演讲,同时还推出一本名为《小米创业思考》的书,小米将之形容为雷军首部商业思考著作。仅仅在两年前,他在第一次年度演讲中,才发布了小米的官方传记《一往无前》。

当下,更多企业家选择低调与谨慎,雷军与小米的高调就显得另类而难得。

原本,雷军已经在考虑退休的事了,「或者不需要这么忙,也不需要这么累,我当时都有很明确的计划时间表,然后怎么推。」最近,雷军在央视网《云顶对话》栏目中回忆说。

2021年1月15日,一位董事建议雷军和小米研究一下互联网造车。一开始雷军内心是抗拒的,但他还是组建筹备组,拜访车厂,与汽车行业的人士进行交流,他本来试图通过调研说服董事会不造车,但75天之后,他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小米要造车。

雷军再次被绑上战车,他说这是其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面对一众新造车势力,小米是后来者,雷军却声称目标是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显然,雷军无法低调。

后来者的手段

今年8月,雷军披露了过去500多天小米造车的进展情况,他在视频中展示了测试车辆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事故车辆自动绕行、自动泊车入位+机械臂自动充电等行泊车场景。

按雷军的说法,小米造车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战略,覆盖感知预测、高精定位、决策规划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自建全自研数据闭环系统,高效驱动核心算法及产品功能迭代。

作为造车的后来者,投资产业链是小米与雷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首期规划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组成超过500人的团队,涵盖自动驾驶硬件、感知规控算法、高精定位等。

其中,2021年8月,小米以5亿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该公司成立于2017 年。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接受《晚点 Auto》采访时解释,他与小米投资部一起看了很多自动驾驶创业团队,深动科技在核心算法上有比较好的积累,有量产的经验,约一个月时间即完成收购。

此外,小米内部还有多个部门与造车公司进行协同,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

另据雷军透露,小米投资了大量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及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相关投资总金额近20亿元。

据国金证券统计,仅截止到2021年9月底,小米投资布局有关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就有62家,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企业,智能电动布局13家企业,智能座舱布局6家企业,其中有22家企业是2021年新增投资。

最近,小米汽车的更多元器件被披露出来。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的第一款车已确定激光雷达供应商为禾赛科技,具体激光雷达配置是以1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为主雷达,以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

早在去年,小米就投资了禾赛科技。

36氪在报道中提到,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此外,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也明确了合作伙伴,同样是按照高低两款配置,小米汽车在高配车型上会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由德赛西威提供域控制器,而在低配车上,将采用大陆集团的域控制器产品。

第一期小米将投入超过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在全国进行研发验证,2024年小米汽车将被推向市场。

无论是与蔚来、小鹏、理想等玩家相比,还是相较华为、百度,小米造车都是一个后来者。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雷军都很抗拒造车。

一方面,小米在手机领域刚刚调整过来,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一家公司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汽车比手机更复杂,需要大投入,很容易深陷其中。

「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雷军坦承。但让他下定决心的是,经过反复调研,他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原来成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不干就落伍了。因此,要跟着风口走,不然人才会跑光的。

作为好友与对手,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认为,造车对于全新的、没有基础的公司肯定更难,一是因为竞争更激烈了,二是时间有限。但大公司还有一波机会,如果原来有技术积累,就会好很多。他一开始就建议雷军造车。

这一次,雷军赌上了自己的所有声誉。

伤痛与阴影

对于错失风口,雷军有切肤之痛。

雷军第一次感觉自己落伍是在1999年,彼时作为金山总经理,他带领团队研发新的办公软件,正对抗微软和Office。

三年前的1996年,26岁的雷军成为北京金山的总经理,每当发工资的时候就是他最难熬的时候。雷军印象很深,最惨的时候账上只有十几万元,下个月可能就发不出工资了。有人绝望而离开,雷军彻夜难眠。

泡酒吧、蹦迪、逛BBS论坛,大概半年时间雷军调整过来,金山决定与微软打一场「持久战」。据雷军回忆,一方面在办公软件的正面战场和微软死磕;另一方面,做各种应用软件和游戏,赚钱养家,以战养战。

最终金山活了下来,但雷军却陷入煎熬,「1999年是最痛苦的一年,没有之一。」雷军当时的痛苦在于,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如何与微软作战,死磕三四年,甚至立志要做全球最伟大的公司,结果环顾四周,别人都去做互联网了。

「发现你啥也不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好像没有太高的价值。觉得你落伍了,就是你觉得你赶不上趟了,你觉得你曾经认为很伟大的事情,没有那么伟大了。」雷军在《云顶对话》中说。

彼时,中文互联网世界已经出现了搜狐、网易、新浪与腾讯。

雷军动过收购的念头,他向网易抛出橄榄枝,但被丁磊拒绝。不得不说,当时雷军还是互联网门外汉,完全摸不清互联网的深浅。他给网易开价1000万,两个月后网易就融资1000万美元,估值6000多万美元。

雷军懵了,互联网竟如此疯狂。

收购不成,雷军自己跳入互联网,2000年电商平台卓越网上线,与当当网展开竞争。

进入互联网雷军才知道有多烧钱,当时国内一级市场并不发达,大都是国外资本,雷军没有海外背景,融资非常困难。雷军很无奈,「我们至少谈了30家,把所有能找的VC基本都找了一个遍,没有一家愿意投钱。」

作为股东金山追加了100万美元,雷军的一个朋友投了100万美元,卓越暂时得以喘息,但一年后又没钱了。雷军无计可施,将卓越网出售给亚马逊。

站在今天看,将自己的公司卖给大公司不能算失败,甚至也是一种成功。但中国创业者普遍有一种情结,那就是只有将公司带上市才算成功。

「卖掉卓越对我又是一层重创,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难。你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办了公司,办的还不错,但是你没钱了,公司活不下去只能出售,起码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所以那个时候,我大概痛苦了大半年吧,其实挺难过的。」雷军说。

经过这几次失败与痛苦,雷军想明白了一件事:下一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网,也明白了「风口的猪」光有勤奋和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运气。

面对造车这件事,雷军做完调研,又有了当年万一不做就会落伍的感觉。即便小米已经进入《财富》世界500强,雷军自己成为受人追捧的企业家,但错失与落伍依然是他内心深处的伤痛与阴影,一经触及便波澜骤起。

雷军无法回避。

孤胆与放权

眼下,小米遇到新的困难。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依据财报,2022年上半年其收入1435.22亿元,同比下滑12.84%;毛利244.78亿元,同比下滑16.48%;经调整净利润49.40亿元,同比下滑60.1%。

这已是小米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净利双下滑。出货量下滑是整个行业的态势,但小米在国内市场也并不乐观。

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20万台,同比下降14.7%。其中,荣耀以1310万部的出货量排名国内市场第一,其后是vivo与OPPO,小米居第四。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解释,第二季度更多是清理旧产品,这导致利润率下降。下半年,随着在海内外市场推出新产品,尝试将毛利率保持在健康水平。

王翔预测,下半年将像往常一样比上半年更好,正常情况下,有很多海外活动,包括双 11 活动、黑色星期五、圣诞节等。因此,在正常的市场周期中,智能手机出货的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好。

此前,小米遭遇挑战,雷军往往亲临一线解决问题,扮演「孤胆英雄」的角色。

2015年,被很多人顶礼膜拜的小米陷入低谷,遭遇供应链、渠道、品牌等一系列危机,这与前几年的追捧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外部又遭遇来自华为、OPPO、vivo的猛烈攻击。

雷军曾向《中国企业家》坦承,最困难的是2015年5月,花了很长时间解决整个供应链问题,产品终于可以大规模供应。之后就发现遇到了天花板,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但是渠道问题出来了。

「对手机市场的变化速度,我们估计的不足。市场给我们的时间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另外,一些时代性的机遇开始了。比如县城、乡镇换机潮开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户群是一二线城市,(但是)三四五线换机开始了。」

2016年5月,雷军亲自上阵负责研发和供应链,用他的话说,当时可能面临300个难题,但只能先挑三个主要问题,即手机的交付、创新与质量。2017年情况就开始好转。

2019年5月,面对小米上市一年多股价和市值近乎腰斩、出货量下降的危局,雷军再次挺身而出,兼任小米中国区总裁,从董事长办公室搬到中国区团队的办公地点。一位与他相熟的人士曾告诉「蓝洞商业」,雷军撂下一句狠话,「如果国内没做好,我就不回来。」

当年11月,随着业绩好转,雷军不再兼任中国区总裁,由卢伟冰接手。

一位与雷军相熟的行业人士直言,这是此前小米长期以来存在的最大问题,因为有雷军小米得以快速成长,但也限制了小米人才梯队建设与成长,「大树底下不长草」。

如今,雷军将更多精力放到造车上,手机业务是小米的基本盘,雷军如何选择,充分放权还是再次一线督战?雷军和小米面临着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雷军

  • 小米最贵车型参数曝光:将推四个版本,最远能跑630公里
  • 小米高层变动,马骥、颜克胜离任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孤勇者”雷军

这一次,雷军不再低调。

文|蓝洞商业 郭朝飞

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雷军有意无意间扮演着「孤勇者」的角色。

从金山到卓越,再到小米,雷军不仅不是无往不胜,还有点屡败屡战的意味和劲头。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遭遇了「产品失败、业务崩盘、公司差点关门」的困境,融资失败卖掉卓越网对他又是一次「重创」,小米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增长之后,也迅速跌入过低谷。

作为掌舵人,面对一次次挑战与危机时,雷军和平常人一样的焦虑、痛苦与不眠,而后还得孤勇前行。

在2022年8月的年度演讲中,他公开分享了自己挫折与迷茫。这已经是他第三年举办年度演讲,同时还推出一本名为《小米创业思考》的书,小米将之形容为雷军首部商业思考著作。仅仅在两年前,他在第一次年度演讲中,才发布了小米的官方传记《一往无前》。

当下,更多企业家选择低调与谨慎,雷军与小米的高调就显得另类而难得。

原本,雷军已经在考虑退休的事了,「或者不需要这么忙,也不需要这么累,我当时都有很明确的计划时间表,然后怎么推。」最近,雷军在央视网《云顶对话》栏目中回忆说。

2021年1月15日,一位董事建议雷军和小米研究一下互联网造车。一开始雷军内心是抗拒的,但他还是组建筹备组,拜访车厂,与汽车行业的人士进行交流,他本来试图通过调研说服董事会不造车,但75天之后,他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小米要造车。

雷军再次被绑上战车,他说这是其人生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未来十年,小米将投入100亿美元,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

面对一众新造车势力,小米是后来者,雷军却声称目标是2024年进入第一阵营。显然,雷军无法低调。

后来者的手段

今年8月,雷军披露了过去500多天小米造车的进展情况,他在视频中展示了测试车辆无保护场景自动掉头、事故车辆自动绕行、自动泊车入位+机械臂自动充电等行泊车场景。

按雷军的说法,小米造车制定了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战略,覆盖感知预测、高精定位、决策规划等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领域,自建全自研数据闭环系统,高效驱动核心算法及产品功能迭代。

作为造车的后来者,投资产业链是小米与雷军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自动驾驶领域,小米首期规划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组成超过500人的团队,涵盖自动驾驶硬件、感知规控算法、高精定位等。

其中,2021年8月,小米以5亿元的价格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深动科技,该公司成立于2017 年。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小米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叶航军接受《晚点 Auto》采访时解释,他与小米投资部一起看了很多自动驾驶创业团队,深动科技在核心算法上有比较好的积累,有量产的经验,约一个月时间即完成收购。

此外,小米内部还有多个部门与造车公司进行协同,包括人工智能实验室、小爱团队、手机相机部等。

另据雷军透露,小米投资了大量自动驾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涉及芯片、传感器等核心部件,相关投资总金额近20亿元。

据国金证券统计,仅截止到2021年9月底,小米投资布局有关智能汽车领域企业就有62家,其中智能驾驶布局17家企业,智能电动布局13家企业,智能座舱布局6家企业,其中有22家企业是2021年新增投资。

最近,小米汽车的更多元器件被披露出来。

据《晚点 LatePost》报道,小米的第一款车已确定激光雷达供应商为禾赛科技,具体激光雷达配置是以1颗禾赛混合固态雷达AT128为主雷达,以数颗禾赛全固态雷达作为补盲雷达。

早在去年,小米就投资了禾赛科技。

36氪在报道中提到,小米汽车的动力电池敲定了两家主力供应商,分别为宁德时代和比亚迪旗下的弗迪电池。此外,智能驾驶计算平台也明确了合作伙伴,同样是按照高低两款配置,小米汽车在高配车型上会采用英伟达Orin芯片,由德赛西威提供域控制器,而在低配车上,将采用大陆集团的域控制器产品。

第一期小米将投入超过140辆自动驾驶测试车,在全国进行研发验证,2024年小米汽车将被推向市场。

无论是与蔚来、小鹏、理想等玩家相比,还是相较华为、百度,小米造车都是一个后来者。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雷军都很抗拒造车。

一方面,小米在手机领域刚刚调整过来,要面对激烈的竞争,一家公司的资源和精力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汽车比手机更复杂,需要大投入,很容易深陷其中。

「白天我都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雷军坦承。但让他下定决心的是,经过反复调研,他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原来成了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的融合,如果不干就落伍了。因此,要跟着风口走,不然人才会跑光的。

作为好友与对手,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认为,造车对于全新的、没有基础的公司肯定更难,一是因为竞争更激烈了,二是时间有限。但大公司还有一波机会,如果原来有技术积累,就会好很多。他一开始就建议雷军造车。

这一次,雷军赌上了自己的所有声誉。

伤痛与阴影

对于错失风口,雷军有切肤之痛。

雷军第一次感觉自己落伍是在1999年,彼时作为金山总经理,他带领团队研发新的办公软件,正对抗微软和Office。

三年前的1996年,26岁的雷军成为北京金山的总经理,每当发工资的时候就是他最难熬的时候。雷军印象很深,最惨的时候账上只有十几万元,下个月可能就发不出工资了。有人绝望而离开,雷军彻夜难眠。

泡酒吧、蹦迪、逛BBS论坛,大概半年时间雷军调整过来,金山决定与微软打一场「持久战」。据雷军回忆,一方面在办公软件的正面战场和微软死磕;另一方面,做各种应用软件和游戏,赚钱养家,以战养战。

最终金山活了下来,但雷军却陷入煎熬,「1999年是最痛苦的一年,没有之一。」雷军当时的痛苦在于,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如何与微软作战,死磕三四年,甚至立志要做全球最伟大的公司,结果环顾四周,别人都去做互联网了。

「发现你啥也不是,我们所有的努力,好像没有太高的价值。觉得你落伍了,就是你觉得你赶不上趟了,你觉得你曾经认为很伟大的事情,没有那么伟大了。」雷军在《云顶对话》中说。

彼时,中文互联网世界已经出现了搜狐、网易、新浪与腾讯。

雷军动过收购的念头,他向网易抛出橄榄枝,但被丁磊拒绝。不得不说,当时雷军还是互联网门外汉,完全摸不清互联网的深浅。他给网易开价1000万,两个月后网易就融资1000万美元,估值6000多万美元。

雷军懵了,互联网竟如此疯狂。

收购不成,雷军自己跳入互联网,2000年电商平台卓越网上线,与当当网展开竞争。

进入互联网雷军才知道有多烧钱,当时国内一级市场并不发达,大都是国外资本,雷军没有海外背景,融资非常困难。雷军很无奈,「我们至少谈了30家,把所有能找的VC基本都找了一个遍,没有一家愿意投钱。」

作为股东金山追加了100万美元,雷军的一个朋友投了100万美元,卓越暂时得以喘息,但一年后又没钱了。雷军无计可施,将卓越网出售给亚马逊。

站在今天看,将自己的公司卖给大公司不能算失败,甚至也是一种成功。但中国创业者普遍有一种情结,那就是只有将公司带上市才算成功。

「卖掉卓越对我又是一层重创,可能比大家想象的要难。你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办了公司,办的还不错,但是你没钱了,公司活不下去只能出售,起码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所以那个时候,我大概痛苦了大半年吧,其实挺难过的。」雷军说。

经过这几次失败与痛苦,雷军想明白了一件事:下一个时代是移动互联网,也明白了「风口的猪」光有勤奋和努力是不够的,还得有运气。

面对造车这件事,雷军做完调研,又有了当年万一不做就会落伍的感觉。即便小米已经进入《财富》世界500强,雷军自己成为受人追捧的企业家,但错失与落伍依然是他内心深处的伤痛与阴影,一经触及便波澜骤起。

雷军无法回避。

孤胆与放权

眼下,小米遇到新的困难。

8月19日,小米集团发布2022年上半年财报。依据财报,2022年上半年其收入1435.22亿元,同比下滑12.84%;毛利244.78亿元,同比下滑16.48%;经调整净利润49.40亿元,同比下滑60.1%。

这已是小米连续两个季度营收、净利双下滑。出货量下滑是整个行业的态势,但小米在国内市场也并不乐观。

IDC数据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720万台,同比下降14.7%。其中,荣耀以1310万部的出货量排名国内市场第一,其后是vivo与OPPO,小米居第四。

在财报电话会上,小米集团总裁王翔解释,第二季度更多是清理旧产品,这导致利润率下降。下半年,随着在海内外市场推出新产品,尝试将毛利率保持在健康水平。

王翔预测,下半年将像往常一样比上半年更好,正常情况下,有很多海外活动,包括双 11 活动、黑色星期五、圣诞节等。因此,在正常的市场周期中,智能手机出货的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好。

此前,小米遭遇挑战,雷军往往亲临一线解决问题,扮演「孤胆英雄」的角色。

2015年,被很多人顶礼膜拜的小米陷入低谷,遭遇供应链、渠道、品牌等一系列危机,这与前几年的追捧形成强烈反差。同时,外部又遭遇来自华为、OPPO、vivo的猛烈攻击。

雷军曾向《中国企业家》坦承,最困难的是2015年5月,花了很长时间解决整个供应链问题,产品终于可以大规模供应。之后就发现遇到了天花板,产品供应不成问题,但是渠道问题出来了。

「对手机市场的变化速度,我们估计的不足。市场给我们的时间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另外,一些时代性的机遇开始了。比如县城、乡镇换机潮开始了,小米的主要客户群是一二线城市,(但是)三四五线换机开始了。」

2016年5月,雷军亲自上阵负责研发和供应链,用他的话说,当时可能面临300个难题,但只能先挑三个主要问题,即手机的交付、创新与质量。2017年情况就开始好转。

2019年5月,面对小米上市一年多股价和市值近乎腰斩、出货量下降的危局,雷军再次挺身而出,兼任小米中国区总裁,从董事长办公室搬到中国区团队的办公地点。一位与他相熟的人士曾告诉「蓝洞商业」,雷军撂下一句狠话,「如果国内没做好,我就不回来。」

当年11月,随着业绩好转,雷军不再兼任中国区总裁,由卢伟冰接手。

一位与雷军相熟的行业人士直言,这是此前小米长期以来存在的最大问题,因为有雷军小米得以快速成长,但也限制了小米人才梯队建设与成长,「大树底下不长草」。

如今,雷军将更多精力放到造车上,手机业务是小米的基本盘,雷军如何选择,充分放权还是再次一线督战?雷军和小米面临着考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