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永辉系”分崩离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永辉系”分崩离析

永辉超市还能”起死回生“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徐霁

随着永辉超市对中百集团减持的深入,“永辉系”加速分崩离析。

曾经,永辉超市是中国连锁商超行业最亮的仔。它挥舞着资本的大棒,大肆投资区域连锁超市同行以及产业链企业。

当公司经历了2021年的至暗时刻,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时,过去的投资,都有可能摆上货架。

突然减持中百

进入9月,中百集团一向平静如水的股价,突然迎来了一波上涨潮,短短半个月内,就收获了6个涨停板,股价较年内最低点接近翻倍。

这时,公司第二大股东永辉超市闻风而动,于9月13日和14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股权。随后,中百集团股价进入巨幅波动的调整期。

永辉超市并未就此停手,又于9月20日-22日,通过集中交易累计减持中百集团1.69%的股份。两次出手,永辉超市就将对中百集团的持股,从29.86%降至26.17%。

鉴于永辉超市所持中百集团股票,均为从二级市场获取,其减持无需提前公告,后续,它是否会继续减持,也只能待其动作完成后,市场才能知晓。

二级市场显然已对永辉的减持产生了一定恐惧,9月23日和26日,中百集团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股价均大幅下跌。

熟悉永辉和中百的投资者,应该还清楚记得,当年,永辉举牌中百是何等凶狠,与如今的减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010年,永辉超市在成立十年之际,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商超类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公司野心膨胀,逐步将势力范围从福建、重庆等优势区域,向全国市场延伸。

武汉历来就是华中商业重镇,更是诞生了武商集团、中百集团、汉商集团、武汉中商(后更名为“居然之家”)等四家商超类上市公司。

不过,武汉的连锁商超均由当地国资把持,外来者很难插足。

上市3年之后,永辉超市将目光投向武汉,瞄准中百集团挥出资本大棒。

中百集团是中国商超行业的老大哥,是武汉乃至中国中西部规模最大的连锁商超。公司1997年上市之时,永辉尚未成立,创始人张轩松还在靠“古乐微利”小超市艰难谋生。

2013年底,永辉超市悄然潜伏中百集团,并于次年初突然举牌。之后,公司继续在二级市场大肆扫货,拿下中百集团之心昭然若揭。

武汉国资很快反应过来,对永辉的举牌行为展开了阻击。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均投入重金对中百集团密集增持。

直到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介入,永辉与武汉国资达成共识,不再谋求中百集团的控制权,将持股维持在29.86%。

其后,永辉和中百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帮助中百超市完成了生鲜化改造。

2019年-2021年,永辉超市连续计提对中百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合计达5.56亿元,已影响到了公司整体业绩,或许,这正是公司想退出中百的直接原因。

分崩离析

张轩松是福建福州人,无背景、无学历(高中肄业),但在他的身上,有福建人与生俱来的“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以及经商头脑。

他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建筑工地的搬砖工人。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借钱做起了啤酒代理,以“服务到家、送货上门”为特色,在短短5年间,就借此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万财富。

有了资金积累,张轩松有看到了超市行业的前景。1995年,永辉超市的前身“古乐微利”超市开张,以平价打市场,小超市快速走红。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连锁超市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全球连锁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纷纷进入中国,给本土超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考验张轩松的时候到了。他带领永辉做强生鲜,避开巨头的锋芒,杀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血路。凭着生鲜这一手绝活,永辉超市保持稳健增长,也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2014年,牛奶国际57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成为了单一第一大股东。牛奶国际是国际知名零售企业,旗下拥有惠康、万宁、7-11等业务。双方的资本联姻各取所需,牛奶国际可借此拓展中国市场,而永辉可以得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其后,腾讯、京东相继下注永辉,给这家传统超市注入了互联网基因。永辉也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成长,雄踞中国连续超市前三强。

在发展过程中,永辉超市亦频频豪掷重金,入股区域同业或产业链企业,形成“永辉系”。

除了中百集团之外,公司其他的投资行为均兵不血刃。

2015年,公司以7.34亿元拿下联华超市21.17%股份,欲挽这家老牌超市于危难之际;2017年底-2018年初,公司合计耗资16.56亿元,受让四川连锁超市红旗连锁21%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2018年3月,公司投入5.38亿元,拿下国联水产10%;另外,公司还持有海产企业闽威实业19.64%股权,以及生猪、蔬菜、水果、食用菌企业星源农牧20%股权。

实际上,在减持中百集团之前,“永辉系”就已开始出现松动。

在入股联华超市仅一年多,双方就因战略调整宣告分手,永辉以9.50亿港元,将所持联华超市股权转让。

2021年,公司两次减持,就将所持国联水产股份清空。

目前,永辉超市尚未对红旗连锁出手,不过,公司对红旗连锁的投资也已大幅缩水。

700亿灰飞烟灭

过去,永辉超市由张轩松和哥哥张轩宁牢牢把持。2018年底,双方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公司变成了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这一年,也成为了永辉超市发展的分水岭,业绩高速增长不再。

一招生鲜已不能吃遍天。互联网、社区团购、新零售等新渠道的快速崛起,加之疫情反复,让永辉超市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2016年,阿里巴巴从线上反攻线下实施降维打击,强势推出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大有取代传统超市之势。

彼时,盒马鲜生成为了众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超争相模仿的对象。美团有掌鱼生鲜、京东有7Fresh、苏宁有苏鲜生。永辉超市自然也不甘落伍,打造出“超级物种”。

由财大气粗的阿里发起的战争,注定要用钱来填满枪膛。当硝烟散去、潮水退却之时,才发现,这场战役没有一个赢家。

落实永辉超市新零售战略的永辉云创,始终是公司的亏损大户,且短期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2018年,公司将永辉云创20%股权,以3.94亿元转让给张轩宁,仅保留26.6%股份,从合并报表中剥离。不过,两年后,公司又以3.8亿元收回了这部分股权。2021年,永辉云创营业收入已缩水至4.75亿元,净利润亏损3.79亿元。

2021年,毫无疑问是永辉超市的至暗时刻。受营收下降、毛利率降低,以及投入增加、线上亏损、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39.44亿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今年,公司的经营形势有所改善,但上半年仍亏损过亿。

曾经,永辉超市是中国最具前景的连锁超市,众星捧月,公司市值一度破千亿。如今,市值仅存287亿元,缩水达700亿元。

去年,公司投入近27亿元回购股份,今年,又拟投入4亿-7亿元实施回购,仍无法挽救股价颓势。

而公司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很早之前,就已通过股权转让,巨额资金落袋为安。

2018年2月份,二人向腾讯转让5%股份完成过户,套现42亿元;同年,永辉超市回购1.66亿股公司股票,用于股权激励,耗资16.27亿元,这部分股票由张轩松定向减持。

今年5月,张轩松又以降低个人负债及减少财务费用为名,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8亿股,套现近8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永辉超市

6k
  • 零售股震荡拉升,永辉超市午后涨停封板
  • “胖东来式”永辉开到北京,首日销售同比增六倍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永辉系”分崩离析

永辉超市还能”起死回生“吗?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范剑磊

文|斑马消费 徐霁

随着永辉超市对中百集团减持的深入,“永辉系”加速分崩离析。

曾经,永辉超市是中国连锁商超行业最亮的仔。它挥舞着资本的大棒,大肆投资区域连锁超市同行以及产业链企业。

当公司经历了2021年的至暗时刻,再一次站在十字路口时,过去的投资,都有可能摆上货架。

突然减持中百

进入9月,中百集团一向平静如水的股价,突然迎来了一波上涨潮,短短半个月内,就收获了6个涨停板,股价较年内最低点接近翻倍。

这时,公司第二大股东永辉超市闻风而动,于9月13日和14日,通过大宗交易减持2%股权。随后,中百集团股价进入巨幅波动的调整期。

永辉超市并未就此停手,又于9月20日-22日,通过集中交易累计减持中百集团1.69%的股份。两次出手,永辉超市就将对中百集团的持股,从29.86%降至26.17%。

鉴于永辉超市所持中百集团股票,均为从二级市场获取,其减持无需提前公告,后续,它是否会继续减持,也只能待其动作完成后,市场才能知晓。

二级市场显然已对永辉的减持产生了一定恐惧,9月23日和26日,中百集团连续两个交易日收盘股价均大幅下跌。

熟悉永辉和中百的投资者,应该还清楚记得,当年,永辉举牌中百是何等凶狠,与如今的减持,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2010年,永辉超市在成立十年之际,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商超类上市公司。上市之后,公司野心膨胀,逐步将势力范围从福建、重庆等优势区域,向全国市场延伸。

武汉历来就是华中商业重镇,更是诞生了武商集团、中百集团、汉商集团、武汉中商(后更名为“居然之家”)等四家商超类上市公司。

不过,武汉的连锁商超均由当地国资把持,外来者很难插足。

上市3年之后,永辉超市将目光投向武汉,瞄准中百集团挥出资本大棒。

中百集团是中国商超行业的老大哥,是武汉乃至中国中西部规模最大的连锁商超。公司1997年上市之时,永辉尚未成立,创始人张轩松还在靠“古乐微利”小超市艰难谋生。

2013年底,永辉超市悄然潜伏中百集团,并于次年初突然举牌。之后,公司继续在二级市场大肆扫货,拿下中百集团之心昭然若揭。

武汉国资很快反应过来,对永辉的举牌行为展开了阻击。在长达3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均投入重金对中百集团密集增持。

直到2019年,国家有关部门介入,永辉与武汉国资达成共识,不再谋求中百集团的控制权,将持股维持在29.86%。

其后,永辉和中百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帮助中百超市完成了生鲜化改造。

2019年-2021年,永辉超市连续计提对中百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合计达5.56亿元,已影响到了公司整体业绩,或许,这正是公司想退出中百的直接原因。

分崩离析

张轩松是福建福州人,无背景、无学历(高中肄业),但在他的身上,有福建人与生俱来的“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以及经商头脑。

他走向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建筑工地的搬砖工人。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借钱做起了啤酒代理,以“服务到家、送货上门”为特色,在短短5年间,就借此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百万财富。

有了资金积累,张轩松有看到了超市行业的前景。1995年,永辉超市的前身“古乐微利”超市开张,以平价打市场,小超市快速走红。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年,连锁超市行业竞争日渐白热化,全球连锁巨头沃尔玛、家乐福纷纷进入中国,给本土超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考验张轩松的时候到了。他带领永辉做强生鲜,避开巨头的锋芒,杀出了一条特色化的血路。凭着生鲜这一手绝活,永辉超市保持稳健增长,也赢得了资本的青睐。

2014年,牛奶国际57亿元入股永辉超市,成为了单一第一大股东。牛奶国际是国际知名零售企业,旗下拥有惠康、万宁、7-11等业务。双方的资本联姻各取所需,牛奶国际可借此拓展中国市场,而永辉可以得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强大的供应链支持。

其后,腾讯、京东相继下注永辉,给这家传统超市注入了互联网基因。永辉也借助资本的力量,快速成长,雄踞中国连续超市前三强。

在发展过程中,永辉超市亦频频豪掷重金,入股区域同业或产业链企业,形成“永辉系”。

除了中百集团之外,公司其他的投资行为均兵不血刃。

2015年,公司以7.34亿元拿下联华超市21.17%股份,欲挽这家老牌超市于危难之际;2017年底-2018年初,公司合计耗资16.56亿元,受让四川连锁超市红旗连锁21%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2018年3月,公司投入5.38亿元,拿下国联水产10%;另外,公司还持有海产企业闽威实业19.64%股权,以及生猪、蔬菜、水果、食用菌企业星源农牧20%股权。

实际上,在减持中百集团之前,“永辉系”就已开始出现松动。

在入股联华超市仅一年多,双方就因战略调整宣告分手,永辉以9.50亿港元,将所持联华超市股权转让。

2021年,公司两次减持,就将所持国联水产股份清空。

目前,永辉超市尚未对红旗连锁出手,不过,公司对红旗连锁的投资也已大幅缩水。

700亿灰飞烟灭

过去,永辉超市由张轩松和哥哥张轩宁牢牢把持。2018年底,双方解除一致行动人关系,公司变成了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这一年,也成为了永辉超市发展的分水岭,业绩高速增长不再。

一招生鲜已不能吃遍天。互联网、社区团购、新零售等新渠道的快速崛起,加之疫情反复,让永辉超市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2016年,阿里巴巴从线上反攻线下实施降维打击,强势推出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大有取代传统超市之势。

彼时,盒马鲜生成为了众多互联网公司和传统商超争相模仿的对象。美团有掌鱼生鲜、京东有7Fresh、苏宁有苏鲜生。永辉超市自然也不甘落伍,打造出“超级物种”。

由财大气粗的阿里发起的战争,注定要用钱来填满枪膛。当硝烟散去、潮水退却之时,才发现,这场战役没有一个赢家。

落实永辉超市新零售战略的永辉云创,始终是公司的亏损大户,且短期看不到盈利的可能。

2018年,公司将永辉云创20%股权,以3.94亿元转让给张轩宁,仅保留26.6%股份,从合并报表中剥离。不过,两年后,公司又以3.8亿元收回了这部分股权。2021年,永辉云创营业收入已缩水至4.75亿元,净利润亏损3.79亿元。

2021年,毫无疑问是永辉超市的至暗时刻。受营收下降、毛利率降低,以及投入增加、线上亏损、资产减值等因素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巨亏39.44亿元,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今年,公司的经营形势有所改善,但上半年仍亏损过亿。

曾经,永辉超市是中国最具前景的连锁超市,众星捧月,公司市值一度破千亿。如今,市值仅存287亿元,缩水达700亿元。

去年,公司投入近27亿元回购股份,今年,又拟投入4亿-7亿元实施回购,仍无法挽救股价颓势。

而公司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很早之前,就已通过股权转让,巨额资金落袋为安。

2018年2月份,二人向腾讯转让5%股份完成过户,套现42亿元;同年,永辉超市回购1.66亿股公司股票,用于股权激励,耗资16.27亿元,这部分股票由张轩松定向减持。

今年5月,张轩松又以降低个人负债及减少财务费用为名,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1.8亿股,套现近8亿元。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