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渤健/卫材阿尔茨海默病新药3期临床试验成功,能否打破最难研发药品魔咒?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渤健/卫材阿尔茨海默病新药3期临床试验成功,能否打破最难研发药品魔咒?

lecanemab成为第一种在完整验证性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有效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药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李科文

编辑 | 谢欣

美国东部时间9月27日,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联合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AD)在研疗法lecanemab在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3期验证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同时,该试验达到所有关键性次要终点。

也就是说,在该临床试验中,lecanemab在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认知衰退。

这次3期全球性验证性试验包含1795名患者。试验结果显示,相关患者接受lecanemab治疗18个月后,评估认知和功能能力的评分量表CDR-SB的临床衰退幅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减缓27%。在意向治疗群体中代表着评分值差异为-0.45(p=0.00005)。在接受治疗6个月时,lecanemab组就与安慰剂组出现统计显著区别。

9月28日,卫材界面新闻表示,本次临床数据表明临床实验符合3期验证临床试验中预期达到的主要终点。该项临床研究结果是关键性的。

不过,渤健和卫材没有透露试验的更多详细信息,预计双方将在11月29日的举行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会议上发布这一完整研究结果,并在同行评议期刊发表研究结果此外,目前Lecanemab的副作用仍较为严重,症状包括脑肿胀和脑出血。在参与此次试验的1795名患者中,有21.3%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脑肿胀或脑出血。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被认为几乎是所有药品研发中最难的,多年来,无数款曾被认为有潜力的在研药品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阿尔茨海默病也因此被认为是新药研发的“坟场”。

淀粉样蛋白沉积则是患者大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因此,靶向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lecanemab正是目前管线中广受关注的一款在研疗法。

Lecanemab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全称为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lecanemab(BAN2401)。Lecanemab与可溶性Aβ聚合体结合,并且促进它们的清除,具有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缓解疾病进展的潜力。

此前的2b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lecanemab能降低大脑淀粉样蛋白斑块水平。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lecanemab(10 mg/kg,每两周一次)将大脑淀粉样蛋白水平平均降低0.306 SUVr单位(基线值为1.37)。超过80%的参与者达到视觉评估扫描图像时淀粉样蛋白阴性标准。而且,淀粉样蛋白降低的水平与多项认知评分的临床下降速度减慢具有相关性。

9月28日,药物临床开发工作者Klaith告诉界面新闻,lecanemab是第一个在完整验证性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认知、功能两方面疗效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能是一个疾病修饰疗法(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换而言之,它可以真正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而不只是单纯控制表面的症状。

今年5月,卫材和渤健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lecanemab疗法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7月,美国FDA已授予其阿尔茨海默病在研疗法lecanemab优先审评资格,处方药付费法案审批日期为2023年1月6日。在日本,卫材在今年3月也已启动了lecanemab的申请流程。该公司也期待在2022财年(截止至2023年3月31日)于欧洲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对于是否会在合适时机开拓中国市场,卫材界面新闻表示,还没有决定何时将在中国应用这种研究性药物。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主要基于最被认可的“假说”——β淀粉样蛋白沉积。脑部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可能引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递质紊乱以及氧化应激等系列反应,导致神经元受损,继而痴呆,而阻止β淀粉样蛋白沉积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治疗策略。

不过,近期,美国《科学》杂志近期发布调查报道指出,阿尔茨海默病领域一篇16年前的重要奠基性研究论文涉嫌造假,威胁到主流理论“β淀粉样蛋白沉积(Aβ)”,可能对研究方向及新药研发产生影响。目前对于论文是否确认造假,也尚未盖棺论定。

Klaith认为,被质疑的不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而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中的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接下来一系列β淀粉样蛋白药物3期试验结果出来,疗效都在20~30%,这说明β淀粉样蛋白可能确实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当中的一环,但未必是最重要的一环。Klaith介绍,接下来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出现前的预防研究也很值得关注。

lecanemab并不是渤健和卫材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的第一次合作尝试。2021年6月,FDA通过快速审批通道批准了由渤健和卫材共同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阿杜卡玛单抗(aducanumab)。这是近20年来首个被FDA批准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阿杜卡玛单抗的上市并不容易——渤健和卫材研发的阿杜卡玛单抗从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发到此次递交上市申请,就经过了近15年的时间。

不过实际上,阿杜卡玛单抗两项两项关键性验三期临床实验结果相悖:代号为ENGAGE和EMERGE的实验设计相同,但结果相互矛盾,仅EMERGE中的最高剂量组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评估认知和功能能力的评分量表CDR-SB评分均值降低了22%。此外,大约40%接受高剂量试验的III期试验患者都出现脑肿胀或出血。大多数人有的没症状,有的有头痛、头晕或恶心。大约有6%的高剂量受试者最后因副作用而停止使用该药。

因此在上市前后,围绕阿杜卡玛单抗的争议也从未停止。据《纽约时报》2021年7月报道,美国的多个大型医疗中心拒绝为患者开具阿杜卡玛单抗。

2021年12月17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拒绝了阿杜卡玛单抗的欧洲上市许可。历史上欧洲药品管理局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上市决策保持着高度一致,因此该决定引发一片哗然。当时,欧洲药品管理局称,现有实验数据无法证明阿杜卡玛单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5天后,日本卫生部也以相似的理由拒绝批准阿杜卡玛单抗的上市申请。2022年6月9日,渤健主动撤回了阿杜卡玛单抗在加拿大卫生部的监管审查。

而据外媒STAT报道,渤健自今年三月份便开始大规模裁员。至此外界认为,渤健在阿杜卡玛单抗这款争议药品上的商业化努力已经宣告失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渤健/卫材阿尔茨海默病新药3期临床试验成功,能否打破最难研发药品魔咒?

lecanemab成为第一种在完整验证性临床试验中观察到有效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药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李科文

编辑 | 谢欣

美国东部时间9月27日,卫材(Eisai)和渤健(Biogen)联合宣布,双方联合开发的阿尔茨海默病(AD)在研疗法lecanemab在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3期验证临床试验中达到主要终点。同时,该试验达到所有关键性次要终点。

也就是说,在该临床试验中,lecanemab在治疗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认知衰退。

这次3期全球性验证性试验包含1795名患者。试验结果显示,相关患者接受lecanemab治疗18个月后,评估认知和功能能力的评分量表CDR-SB的临床衰退幅度与安慰剂组相比减缓27%。在意向治疗群体中代表着评分值差异为-0.45(p=0.00005)。在接受治疗6个月时,lecanemab组就与安慰剂组出现统计显著区别。

9月28日,卫材界面新闻表示,本次临床数据表明临床实验符合3期验证临床试验中预期达到的主要终点。该项临床研究结果是关键性的。

不过,渤健和卫材没有透露试验的更多详细信息,预计双方将在11月29日的举行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会议上发布这一完整研究结果,并在同行评议期刊发表研究结果此外,目前Lecanemab的副作用仍较为严重,症状包括脑肿胀和脑出血。在参与此次试验的1795名患者中,有21.3%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出现脑肿胀或脑出血。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但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被认为几乎是所有药品研发中最难的,多年来,无数款曾被认为有潜力的在研药品的临床试验均以失败告终,阿尔茨海默病也因此被认为是新药研发的“坟场”。

淀粉样蛋白沉积则是患者大脑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因此,靶向淀粉样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lecanemab正是目前管线中广受关注的一款在研疗法。

Lecanemab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全称为抗β淀粉样蛋白(Aβ)抗体lecanemab(BAN2401)。Lecanemab与可溶性Aβ聚合体结合,并且促进它们的清除,具有改变阿尔茨海默病病理,缓解疾病进展的潜力。

此前的2b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lecanemab能降低大脑淀粉样蛋白斑块水平。在接受治疗18个月后,lecanemab(10 mg/kg,每两周一次)将大脑淀粉样蛋白水平平均降低0.306 SUVr单位(基线值为1.37)。超过80%的参与者达到视觉评估扫描图像时淀粉样蛋白阴性标准。而且,淀粉样蛋白降低的水平与多项认知评分的临床下降速度减慢具有相关性。

9月28日,药物临床开发工作者Klaith告诉界面新闻,lecanemab是第一个在完整验证性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认知、功能两方面疗效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可能是一个疾病修饰疗法(disease modifying therapy)。换而言之,它可以真正减缓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进展,而不只是单纯控制表面的症状。

今年5月,卫材和渤健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递交了lecanemab疗法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7月,美国FDA已授予其阿尔茨海默病在研疗法lecanemab优先审评资格,处方药付费法案审批日期为2023年1月6日。在日本,卫材在今年3月也已启动了lecanemab的申请流程。该公司也期待在2022财年(截止至2023年3月31日)于欧洲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对于是否会在合适时机开拓中国市场,卫材界面新闻表示,还没有决定何时将在中国应用这种研究性药物。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研发主要基于最被认可的“假说”——β淀粉样蛋白沉积。脑部β淀粉样蛋白异常沉积,可能引发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神经递质紊乱以及氧化应激等系列反应,导致神经元受损,继而痴呆,而阻止β淀粉样蛋白沉积被认为是最可靠的治疗策略。

不过,近期,美国《科学》杂志近期发布调查报道指出,阿尔茨海默病领域一篇16年前的重要奠基性研究论文涉嫌造假,威胁到主流理论“β淀粉样蛋白沉积(Aβ)”,可能对研究方向及新药研发产生影响。目前对于论文是否确认造假,也尚未盖棺论定。

Klaith认为,被质疑的不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而是β淀粉样蛋白假说中的极小的一部分。如果接下来一系列β淀粉样蛋白药物3期试验结果出来,疗效都在20~30%,这说明β淀粉样蛋白可能确实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当中的一环,但未必是最重要的一环。Klaith介绍,接下来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症状出现前的预防研究也很值得关注。

lecanemab并不是渤健和卫材在阿尔茨海默症领域的第一次合作尝试。2021年6月,FDA通过快速审批通道批准了由渤健和卫材共同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症新药阿杜卡玛单抗(aducanumab)。这是近20年来首个被FDA批准上市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阿杜卡玛单抗的上市并不容易——渤健和卫材研发的阿杜卡玛单抗从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研发到此次递交上市申请,就经过了近15年的时间。

不过实际上,阿杜卡玛单抗两项两项关键性验三期临床实验结果相悖:代号为ENGAGE和EMERGE的实验设计相同,但结果相互矛盾,仅EMERGE中的最高剂量组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评估认知和功能能力的评分量表CDR-SB评分均值降低了22%。此外,大约40%接受高剂量试验的III期试验患者都出现脑肿胀或出血。大多数人有的没症状,有的有头痛、头晕或恶心。大约有6%的高剂量受试者最后因副作用而停止使用该药。

因此在上市前后,围绕阿杜卡玛单抗的争议也从未停止。据《纽约时报》2021年7月报道,美国的多个大型医疗中心拒绝为患者开具阿杜卡玛单抗。

2021年12月17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拒绝了阿杜卡玛单抗的欧洲上市许可。历史上欧洲药品管理局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在上市决策保持着高度一致,因此该决定引发一片哗然。当时,欧洲药品管理局称,现有实验数据无法证明阿杜卡玛单抗的安全性以及有效性。5天后,日本卫生部也以相似的理由拒绝批准阿杜卡玛单抗的上市申请。2022年6月9日,渤健主动撤回了阿杜卡玛单抗在加拿大卫生部的监管审查。

而据外媒STAT报道,渤健自今年三月份便开始大规模裁员。至此外界认为,渤健在阿杜卡玛单抗这款争议药品上的商业化努力已经宣告失败。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