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生态环境部答界面新闻:鼓励各地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生态环境部答界面新闻:鼓励各地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生态环境部月7月底正式印发《“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这是“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健康工作印发的第三个五年规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28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鼓励各地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结提炼经过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探索将健康风险防控融入环境管理工作。

生态环境部2022年7月底正式印发《“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健康工作印发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出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持续探索环境健康管理对策、增强环境健康技术支撑能力、打造环境健康专业人才队伍等任务。

生态环境部此前指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危害大、隐蔽性强、潜伏期长、影响因素多、因果关系确定难等特点。对具有高健康风险的环境污染因素进行主动管理,从源头预防、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健康损害问题的发生或削弱其影响程度的有效手段。

别涛表示,机构改革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在上海市、成都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云和县、山东省五莲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等六个地区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在环境风险分区分级、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探索环境健康风险管理。

同时,生态环境部通过监测、调查、研究和环境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初步掌握了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变化趋势,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别涛指出,环境健康问题非常复杂,在科学层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十一五”以来,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实施重点地区环境健康调查和监测,积累了一批基础数据,可用于识别高环境健康风险地区、行业及污染物,以及预测环境污染影响人群健康的发展趋势、实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利用好这些研究成果,建立健全以维护公众健康为核心的精细化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环境健康工作需要重点推进的方向。

“生态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别涛表示,2005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原则,持续推动环境健康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部探索构建环境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制定实施《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工作办法(试行)》和3个环境健康工作五年规划,并将环境健康标准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发布了现场调查、暴露评估和风险评估等14项技术规范。

此外,生态环境部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环境健康素养概念。2018年组织完成了首次居民环境健康素养调查,将“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评价指标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此次《规划》则将提升公民环境健康素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提升公民环境健康素养,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

别涛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环境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着力实施《“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并加强与卫生健康、科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持续深化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环境健康管理制度建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生态环境部答界面新闻:鼓励各地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

生态环境部月7月底正式印发《“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这是“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健康工作印发的第三个五年规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 | 张倩楠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28日,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界面新闻提问时表示,鼓励各地开展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参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总结提炼经过实践检验且行之有效的创新经验,探索将健康风险防控融入环境管理工作。

生态环境部2022年7月底正式印发《“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二五”以来,生态环境部关于环境健康工作印发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其中提出加强环境健康风险监测评估、大力提升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持续探索环境健康管理对策、增强环境健康技术支撑能力、打造环境健康专业人才队伍等任务。

生态环境部此前指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具有危害大、隐蔽性强、潜伏期长、影响因素多、因果关系确定难等特点。对具有高健康风险的环境污染因素进行主动管理,从源头预防、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健康损害问题的发生或削弱其影响程度的有效手段。

别涛表示,机构改革以来,生态环境部已在上海市、成都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浙江省云和县、山东省五莲县、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等六个地区开展国家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在环境风险分区分级、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监测等领域,探索环境健康风险管理。

同时,生态环境部通过监测、调查、研究和环境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初步掌握了重点地区、重点流域和重点行业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变化趋势,筛选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

别涛指出,环境健康问题非常复杂,在科学层面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十一五”以来,生态环境部连续多年实施重点地区环境健康调查和监测,积累了一批基础数据,可用于识别高环境健康风险地区、行业及污染物,以及预测环境污染影响人群健康的发展趋势、实施环境健康风险管理。利用好这些研究成果,建立健全以维护公众健康为核心的精细化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十四五”时期环境健康工作需要重点推进的方向。

“生态环境好不好,直接关系公众的身体健康”,别涛表示,2005年以来生态环境部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风险管理的原则,持续推动环境健康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部探索构建环境健康管理制度体系,贯彻落实环境保护法,制定实施《国家环境保护环境与健康工作办法(试行)》和3个环境健康工作五年规划,并将环境健康标准纳入国家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发布了现场调查、暴露评估和风险评估等14项技术规范。

此外,生态环境部于2013年首次提出了环境健康素养概念。2018年组织完成了首次居民环境健康素养调查,将“居民环境健康素养水平”评价指标纳入健康中国行动目标。此次《规划》则将提升公民环境健康素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旨在通过提升公民环境健康素养,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价值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健康风险防范必要知识,践行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并具备一定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行动能力。

别涛表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环境健康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努力探索。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着力实施《“十四五”环境健康工作规划》,并加强与卫生健康、科技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持续深化环境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环境健康管理制度建设。​​​​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