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湖北发现距今百万年人类头骨化石:保存完整,预计11月可提取出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湖北发现距今百万年人类头骨化石:保存完整,预计11月可提取出土

国内古人类研究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实地查看并召开论证会讨论认为,3号头骨化石出露部分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古人类属性确凿。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 | 高佳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湖北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现一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成为研究人类在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证据。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又名郧县人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此前在1989年、1990年,该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据新华社消息,新发现的3号头骨化石距此前2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约35米,埋藏环境、伴生动物群与石制品技术特征均相似,初步判断应属同一时代,具体还需要科技测年确认。

发布会介绍称,此次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埋藏于学堂梁子遗址内有一定钙质胶结的砂土地层中。2022年5月18日化石初露,头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目前已清理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据介绍,目前,“郧县人”3号头骨下半部仍埋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还嵌在坑壁中,按照发掘进度,预计今年11月前,“郧县人”3号头骨可完成剥离并提取出土。

湖北日报报道称,国内古人类研究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实地查看并召开论证会讨论认为,3号头骨化石出露部分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古人类属性确凿。前两具头骨化石因地层堆积物挤压已变形,3号头骨化石形态基本正常,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前两具更丰富。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学堂梁子遗址考古研究专家组组长高星在发布会上介绍,“郧县人”3号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距今100万年左右的2具“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亚洲古人类演化发展的缺环,也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距今10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非常少,具体到我们中国,东亚这个区域,超过100万年的,只有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和距今160万年至120万年左右的蓝田人。‘郧县人’就处于一个中间环节,它距今100万年左右,后来又有北京猿人。新的测年表明北京猿人可能在距今80万年左右。中间这个环节基本上是靠‘郧县人’这三具头骨在支撑,它应该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程。”高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央视新闻引述专家观点称,学堂梁子遗址位于秦岭—汉水流域,而汉水中上游河谷是我国也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人类起源热点区域之一,200万年前陕西蓝田上陈遗址和160万年前的“蓝田人”,就出自秦岭地区,湖北境内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的白龙洞直立人、约10万年的黄龙洞晚期智人以及15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大致位于秦岭—汉水东西向延展的地理条带上。

北京联合大学“郧县人”课题研究组教授冯小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30年来,围绕“郧县人”两具头骨化石,中外研究者曾开展过头骨复原、脑量测算等很多研究。2002年,湖北省考古所与武大中南医院合作,用CT扫描仪扫描郧县人头骨,并利用计算机对2号头骨进行三维复原研究,计算出其脑容量约为1065毫升。这比晚约50万年的北京人的脑容量还略大。

1990年至2022年间,学堂梁子遗址已先后开展了7次考古发掘,前5次发掘除了在核心区发现2具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以外,还发现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7件石制品,其它区域发掘出土2000多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

湖北日报报道,冯小波认为,一个与“郧县人”智商相关的证据,是遗址出土有手斧。在国际旧石器时代研究领域,手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重型工具。手斧的出现,是旧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革命性标志物,类似今天电脑、手机的出现。学界还认为,手斧除了具有砍、挖甚至作为武器等实用功能外,双面加工、具有对称性的手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表明古人类心智趋于成熟。

据“湖北发布”消息,2021、2022连续两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构成的多学科考古团队对学堂梁子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

此次发掘共布设1X1米探方203个,发掘面积203平方米。工作队以2厘米为一个操作层精细发掘,目前共揭露出4个自然层,出土包括“郧县人”3号头骨在内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古动物化石等各类遗物200多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湖北发现距今百万年人类头骨化石:保存完整,预计11月可提取出土

国内古人类研究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实地查看并召开论证会讨论认为,3号头骨化石出露部分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古人类属性确凿。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记者 | 高佳

编辑 | 翟瑞民

2022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发布会通报,湖北学堂梁子遗址考古发现一具保存较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这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成为研究人类在东亚出现和发展的重要证据。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又名郧县人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大型遗址,主体为汉水北岸的第四级阶地,保存了100多万年来不同时期的地层堆积。此前在1989年、1990年,该遗址先后出土2具古人类头骨化石,年代距今80万年至110万年左右,属于直立人,被学术界命名为“郧县人”。

据新华社消息,新发现的3号头骨化石距此前2具头骨化石出土地点约35米,埋藏环境、伴生动物群与石制品技术特征均相似,初步判断应属同一时代,具体还需要科技测年确认。

发布会介绍称,此次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被埋藏于学堂梁子遗址内有一定钙质胶结的砂土地层中。2022年5月18日化石初露,头骨保存完整,表面有少量胶结物,颅型饱满,眉弓明显隆起,目前已清理出露额骨(包括眉脊)、眼眶、顶骨、左侧颧骨和颞骨及枕骨左侧。据介绍,目前,“郧县人”3号头骨下半部仍埋在原生土层中,右侧局部还嵌在坑壁中,按照发掘进度,预计今年11月前,“郧县人”3号头骨可完成剥离并提取出土。

湖北日报报道称,国内古人类研究领域多位权威专家实地查看并召开论证会讨论认为,3号头骨化石出露部分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古人类属性确凿。前两具头骨化石因地层堆积物挤压已变形,3号头骨化石形态基本正常,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前两具更丰富。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学堂梁子遗址考古研究专家组组长高星在发布会上介绍,“郧县人”3号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此前,学界普遍认为,距今100万年左右的2具“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亚洲古人类演化发展的缺环,也为人类发展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距今100万年左右的人类化石非常少,具体到我们中国,东亚这个区域,超过100万年的,只有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和距今160万年至120万年左右的蓝田人。‘郧县人’就处于一个中间环节,它距今100万年左右,后来又有北京猿人。新的测年表明北京猿人可能在距今80万年左右。中间这个环节基本上是靠‘郧县人’这三具头骨在支撑,它应该是承上启下的一个过程。”高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表示。

央视新闻引述专家观点称,学堂梁子遗址位于秦岭—汉水流域,而汉水中上游河谷是我国也是世界非常重要的人类起源热点区域之一,200万年前陕西蓝田上陈遗址和160万年前的“蓝田人”,就出自秦岭地区,湖北境内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的白龙洞直立人、约10万年的黄龙洞晚期智人以及153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大致位于秦岭—汉水东西向延展的地理条带上。

北京联合大学“郧县人”课题研究组教授冯小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30年来,围绕“郧县人”两具头骨化石,中外研究者曾开展过头骨复原、脑量测算等很多研究。2002年,湖北省考古所与武大中南医院合作,用CT扫描仪扫描郧县人头骨,并利用计算机对2号头骨进行三维复原研究,计算出其脑容量约为1065毫升。这比晚约50万年的北京人的脑容量还略大。

1990年至2022年间,学堂梁子遗址已先后开展了7次考古发掘,前5次发掘除了在核心区发现2具距今约100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以外,还发现20余种哺乳动物化石和207件石制品,其它区域发掘出土2000多件石制品和少量动物化石。

湖北日报报道,冯小波认为,一个与“郧县人”智商相关的证据,是遗址出土有手斧。在国际旧石器时代研究领域,手斧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重型工具。手斧的出现,是旧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革命性标志物,类似今天电脑、手机的出现。学界还认为,手斧除了具有砍、挖甚至作为武器等实用功能外,双面加工、具有对称性的手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表明古人类心智趋于成熟。

据“湖北发布”消息,2021、2022连续两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郧阳博物馆、十堰市博物馆等单位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员构成的多学科考古团队对学堂梁子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

此次发掘共布设1X1米探方203个,发掘面积203平方米。工作队以2厘米为一个操作层精细发掘,目前共揭露出4个自然层,出土包括“郧县人”3号头骨在内的古人类化石、石制品、古动物化石等各类遗物200多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