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火星总动员:中国火星探测器外形设计亮相 首次探测工程全球征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火星总动员:中国火星探测器外形设计亮相 首次探测工程全球征名

火星探测将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一步。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将首次一次性实现火星探测“环绕、着陆、巡视”的任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今年4月公布将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之后,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了新进展,这项计划即将成为中国深空探测里程碑。

8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向全球征集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并首次公布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

探测器
着陆器
火星车

作为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星球,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说法使这个星球格外引人注意。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人们现在关注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更关注火星是我们地球的过去还是我们地球的未来。”参与到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瑞士表品牌泰格豪雅CEO在现场激动地表示,自己甚至愿意因为火星探测计划而多延长几年工作时间再退休。

资料显示,1960年至今人类共组织实施的43次火星探测任务仅一半成功。由于天体运行规律,火星探测计划每26个月才有一次,从现在至2020年前后有3次发射机会,各国至少准备了4次的发射任务,中国的火星计划已经很紧迫。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实施“火星生命计划”,现在包括马斯克的SpaceX和美国航天局都提出计划把人送上火星。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在今年3月发射了一枚火星探测卫星,计划在10月降临火星。2013年印度也发射了其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不过中国的这次火星探测计划,将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合一,是全球首次这样尝试。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预计2020年七八月份发射之后,探测器将在约7个月的巡航飞行后被火星引力捕获,环绕火星飞行,然后与环绕器分离。随后环绕器将进入任务使命轨道对火星环绕探测,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

着陆巡视器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下降着陆于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探测任务包括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

而火星上的陌生环境将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最大难点。相比于月球,火星地貌更为复杂,距离太阳更远,夜间温度低,拥有稀薄大气因此有气候变化,这些都对探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隔热材料的使用,能源维持,保持通信,都带来挑战。这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表示,探测器着陆时一旦遇到沙尘暴,就很可能使得着陆失败。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以及火星项目顾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士叶培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谈到了火星探测的难点和一些细节:

问:火星车需要长时间在火星上执行任务,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挑战?

孙:火星车在火星上将面临的困难,首先是要获得能源,火星上太阳光比较弱,我们需要想些别的方法,比如增加太阳能面板的面积,提高转化效果。火星表面有沙尘暴,一旦有沙尘暴,接受太阳光就会更加困难,很打折扣,因此我们要考虑设计火星车的自主休眠。

火星夜晚温度低,如何保证温度也是个难点。由于白天光照弱,晚上就需要找到足够电能来保温。

另外一个难点,由于距离远,车上也没法携带大功率的发射机,数据往回传会有困难,因此需要环绕器。

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时,火星表面地形的崎岖程度比月球更为复杂。不过目前人类已有的技术能设计出的火星车,无法完全应对火星上的极端天气,风险还是很大。

问:火星探测项目中,用到什么新的高科技材料?举个例子。

孙:在真空中运行的航天器一般都是用多层隔热材料,但在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多层隔热材料就不大适合火星车的夜间保温,需要使用新型的纳米气凝胶材料作为隔热材料,既轻又有隔热效果。

问:美国的好奇号登陆火星,我们的火星登陆目标和好奇号会有什么差异?

孙:差不多,基本是地貌地质等几类的科学探测。可能有些细节上有差别。规模来讲,好奇号作为新一代火星车,整个重量,火星表面的通过特性,指标更高。

叶:人们对地球外的认识还是很少的,对这些星球的基本认识还需要长期去探索,因此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无论哪个国家进行火星探索程度都差不多。可能探测方法不一样,探测的地表不一样,结果也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这次有个浅层探测的雷达,对火星一定深度的地下情况进行探测。

问: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总会以NASA的合作方出现,你们有什么评价?

叶:应该承认美国人在科幻片上做的比较好,把深奥的科学道理浅显地说出来,又有情节又有科学,既好看又好懂,还靠谱。不过它里面的中国元素,就是为了美国的大片要打进中国。

我们作为航天人,在实践中有体会,只要和美国的航天有关系的,中国这边都不能介入。很多和欧洲人合作的项目,欧洲方面也都受到美国人的压力。我们去美国参加一个会都很难。

问:中国火星探测项目阶段性的节点是什么?

叶:争取2020年下半年某个时候发射,经过几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还要飞行一段时间再着陆火星。到了之后可以工作一个火星年(不到两个地球年)。火星车可以工作3个火星月,相当于地球日92天。

问:火星探测项目中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多少?

孙:我们的设备是100%国产化,但原器件不一定,不过也至少90%是国产。设计人员、产权是自己的。

问:着陆点确定了吗?

孙:大致确定了在北纬低纬度,但具体还没定。着陆点要考虑工程安全性,还有科学探测价值。

问:这次“环绕、着陆、巡视”多项任务一次完成,是很大的突破吗?

叶:这种形式,在全球是第一次,这里有一些技术问题,又要环绕探测,又要着陆探测,绝不是把两次任务简单的结合在一起,两个项目结合,会涉及到各种资源的平衡问题,利用轨道资源、时间资源等,很好地利用起来,很好地配合,才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结合。

问:火星探测计划中有哪些国际合作?

孙:更多是“软”的合作,比如国外对火星大气模型、大气特性更了解,给我们提供模型来使用。关于科学载荷,目前还没有国际上的参与,后期还不确定。

最重点的环节是着陆过程,设计的对象面临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国外做过,有些相关文献,对我们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问: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和国外相比,处于领先吗?

叶:处于同等水平。从长征一号以后中国的航天器体现出这样的特点,虽然起步晚,但能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

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不能说是第一梯队,但肯定是第二梯队的领先水平。之所以做成“环绕、着陆、巡视”,因为火星探测做的比较晚,已经积累了探月的经验,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因此要做就做得更好。

问:探测器的大小?

孙:火星探测器重量在200多公斤,比好奇号(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小。

问:火星探测项目有哪些科学载荷?

孙:目前有13个,比如火星全球遥感相机,还有浅层探测雷达等等。

问: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叶:应该是无人探月和深空探测并行发展。我们的无人探月,已经到了嫦娥三号,嫦娥五号明年要发射,这不是终结,2018年将发射嫦娥四号去月球背面,将来可能还有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去月球的南极和北极,尽可能为载人登月做准备。同时我们也要开展火星、小行星、木星等目标的观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火星总动员:中国火星探测器外形设计亮相 首次探测工程全球征名

火星探测将是中国深空探测的重要一步。虽然起步相对较晚,但中国将首次一次性实现火星探测“环绕、着陆、巡视”的任务。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自今年4月公布将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之后,中国的火星探测计划有了新进展,这项计划即将成为中国深空探测里程碑。

8月23日,中国火星探测计划向全球征集火星探测工程名称和图形标识,并首次公布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和火星车外观设计构型。

探测器
着陆器
火星车

作为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星球,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的说法使这个星球格外引人注意。这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说:“人们现在关注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更关注火星是我们地球的过去还是我们地球的未来。”参与到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瑞士表品牌泰格豪雅CEO在现场激动地表示,自己甚至愿意因为火星探测计划而多延长几年工作时间再退休。

资料显示,1960年至今人类共组织实施的43次火星探测任务仅一半成功。由于天体运行规律,火星探测计划每26个月才有一次,从现在至2020年前后有3次发射机会,各国至少准备了4次的发射任务,中国的火星计划已经很紧迫。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实施“火星生命计划”,现在包括马斯克的SpaceX和美国航天局都提出计划把人送上火星。欧洲航天局和俄罗斯在今年3月发射了一枚火星探测卫星,计划在10月降临火星。2013年印度也发射了其第一个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不过中国的这次火星探测计划,将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合一,是全球首次这样尝试。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介绍,预计2020年七八月份发射之后,探测器将在约7个月的巡航飞行后被火星引力捕获,环绕火星飞行,然后与环绕器分离。随后环绕器将进入任务使命轨道对火星环绕探测,同时为着陆巡视器开展中继通讯。

着陆巡视器经过气动外形减速、降落伞减速和反推发动机动力减速,下降着陆于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探测任务包括火星的形貌、土壤、环境、大气,研究火星上的水冰分布、物理场和内部结构。

而火星上的陌生环境将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最大难点。相比于月球,火星地貌更为复杂,距离太阳更远,夜间温度低,拥有稀薄大气因此有气候变化,这些都对探测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隔热材料的使用,能源维持,保持通信,都带来挑战。这次火星探测任务的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表示,探测器着陆时一旦遇到沙尘暴,就很可能使得着陆失败。

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州,以及火星项目顾问、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院士叶培建,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谈到了火星探测的难点和一些细节:

问:火星车需要长时间在火星上执行任务,需要克服哪些困难和挑战?

孙:火星车在火星上将面临的困难,首先是要获得能源,火星上太阳光比较弱,我们需要想些别的方法,比如增加太阳能面板的面积,提高转化效果。火星表面有沙尘暴,一旦有沙尘暴,接受太阳光就会更加困难,很打折扣,因此我们要考虑设计火星车的自主休眠。

火星夜晚温度低,如何保证温度也是个难点。由于白天光照弱,晚上就需要找到足够电能来保温。

另外一个难点,由于距离远,车上也没法携带大功率的发射机,数据往回传会有困难,因此需要环绕器。

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探测时,火星表面地形的崎岖程度比月球更为复杂。不过目前人类已有的技术能设计出的火星车,无法完全应对火星上的极端天气,风险还是很大。

问:火星探测项目中,用到什么新的高科技材料?举个例子。

孙:在真空中运行的航天器一般都是用多层隔热材料,但在火星表面有稀薄的大气,多层隔热材料就不大适合火星车的夜间保温,需要使用新型的纳米气凝胶材料作为隔热材料,既轻又有隔热效果。

问:美国的好奇号登陆火星,我们的火星登陆目标和好奇号会有什么差异?

孙:差不多,基本是地貌地质等几类的科学探测。可能有些细节上有差别。规模来讲,好奇号作为新一代火星车,整个重量,火星表面的通过特性,指标更高。

叶:人们对地球外的认识还是很少的,对这些星球的基本认识还需要长期去探索,因此我认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全球无论哪个国家进行火星探索程度都差不多。可能探测方法不一样,探测的地表不一样,结果也有这样那样的差异。我们这次有个浅层探测的雷达,对火星一定深度的地下情况进行探测。

问:好莱坞电影,《地心引力》、《火星救援》中,中国航天总会以NASA的合作方出现,你们有什么评价?

叶:应该承认美国人在科幻片上做的比较好,把深奥的科学道理浅显地说出来,又有情节又有科学,既好看又好懂,还靠谱。不过它里面的中国元素,就是为了美国的大片要打进中国。

我们作为航天人,在实践中有体会,只要和美国的航天有关系的,中国这边都不能介入。很多和欧洲人合作的项目,欧洲方面也都受到美国人的压力。我们去美国参加一个会都很难。

问:中国火星探测项目阶段性的节点是什么?

叶:争取2020年下半年某个时候发射,经过几个月的飞行到达火星,还要飞行一段时间再着陆火星。到了之后可以工作一个火星年(不到两个地球年)。火星车可以工作3个火星月,相当于地球日92天。

问:火星探测项目中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多少?

孙:我们的设备是100%国产化,但原器件不一定,不过也至少90%是国产。设计人员、产权是自己的。

问:着陆点确定了吗?

孙:大致确定了在北纬低纬度,但具体还没定。着陆点要考虑工程安全性,还有科学探测价值。

问:这次“环绕、着陆、巡视”多项任务一次完成,是很大的突破吗?

叶:这种形式,在全球是第一次,这里有一些技术问题,又要环绕探测,又要着陆探测,绝不是把两次任务简单的结合在一起,两个项目结合,会涉及到各种资源的平衡问题,利用轨道资源、时间资源等,很好地利用起来,很好地配合,才能够完成这些任务的结合。

问:火星探测计划中有哪些国际合作?

孙:更多是“软”的合作,比如国外对火星大气模型、大气特性更了解,给我们提供模型来使用。关于科学载荷,目前还没有国际上的参与,后期还不确定。

最重点的环节是着陆过程,设计的对象面临一个不确定的环境,国外做过,有些相关文献,对我们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

问:中国的火星探测器和国外相比,处于领先吗?

叶:处于同等水平。从长征一号以后中国的航天器体现出这样的特点,虽然起步晚,但能达到当时的先进水平。

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不能说是第一梯队,但肯定是第二梯队的领先水平。之所以做成“环绕、着陆、巡视”,因为火星探测做的比较晚,已经积累了探月的经验,随着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因此要做就做得更好。

问:探测器的大小?

孙:火星探测器重量在200多公斤,比好奇号(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小。

问:火星探测项目有哪些科学载荷?

孙:目前有13个,比如火星全球遥感相机,还有浅层探测雷达等等。

问:中国航天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叶:应该是无人探月和深空探测并行发展。我们的无人探月,已经到了嫦娥三号,嫦娥五号明年要发射,这不是终结,2018年将发射嫦娥四号去月球背面,将来可能还有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去月球的南极和北极,尽可能为载人登月做准备。同时我们也要开展火星、小行星、木星等目标的观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