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青岛跨海大桥再降费,定向利好上合示范区和高新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青岛跨海大桥再降费,定向利好上合示范区和高新区

9月29日,深化胶州湾大桥差异化收费改革集中签约仪式在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举行。

坊间盛传了10天的跨海大桥降费,尘埃落定。

9月29日,深化胶州湾大桥差异化收费改革集中签约仪式在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举行。青岛市城阳区政府、胶州市政府、青岛高新区管委与山东高速青岛公路公司签订了差异化收费实施协议。

报道中没有透露差异化收费的具体内容。

但提到了降费的两个方向:本次改革是在2019年度差异化收费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相关区(市)政府、管委将对青岛(海湾大桥站、海湾大桥南站及海湾大桥北站)至红岛南收费站、青岛至上合胶州收费站双向通行的一类客车(9座及9座以下客车)通行费进一步进行补贴。

此前,网上曾流传“青岛至红岛收费5元”“青岛至上合示范区收费10元”等说法,还有青岛与黄岛间的费用调整等,但本次签约并未提及。

从现有信息看,本次签约主要利好两大区域,上合示范区和高新区。

协议签订完成后,山东高速青岛发展公司将对接国家和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部门,开展收费系统调整系列工作,预计最快将于10月下旬实施。

对于通行的客车而言,会得到实惠。

但是,降低的费用,要相关相关区(市)政府、管委进行补贴,需要财政掏钱,且费用或许不低。

今年6月,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降低青岛与红岛之间的大桥通信费。

青岛交通运输部门回复说:

2019年11月1日0时起,青岛市人民政府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对通行胶州湾大桥的一类客车进行补贴,部分降低了一类客车(9座及9座以下客车)通行胶州湾跨海大桥实际缴纳的费用。目前,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仍在持续生效中,2019年11月—2021年10月间,补贴总额近3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压力较大。

降费能带来物流、人流更为密集、便捷的流动,但对城阳、胶州等相关区市的财政也是考验。

相对于财政负担,降费带来的社会效益应该更大。

2019年11月1日的那次调整,一类客车(7座及7座以下客车)通行青岛(含海湾大桥站、海湾大桥南站、海湾大桥北站,下同)至黄岛东由目前的50元/车次,调至30元/车次;

青岛至红岛南由目前的15元/车次,调至10元/车次;

红岛南至黄岛东由目前的35元/车次,调至20元/车次。

本次调整,以青岛与红岛之间的通行为例,通行费若降到网上所传的5元,相当于3年内费用降低了10元。

可以称之为质的变化。

推动大桥降费,民间的呼声一直颇高。

而用实际行动支持上合示范区与高新区,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容,相关产业落地胶州湾北岸以及西海岸,大量年轻人前往黄岛、城阳、高新区以及胶州就业。

年初,高新区发布消息说,其户籍人口连续三年增速在50%以上,2021年增速达67%。

从经济体量上看,胶州、城阳GDP均过千亿,是青岛经济的“大腿”之一。尤其是胶州,近年来落地多个大项目。另一方面,上合经贸示范区在国家开放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需要青岛继续破题。

最近结束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元首峰会上直接点名青岛——

成员国将通过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合作发展纲要》,举行并继续拓展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领导人论坛形式,包括有关国家利用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平台,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

上合示范区真正建设起来,必须解决交通的瓶颈,特别是与主城的连接。3

本次签约之中,没有出现黄岛的身影。

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黄岛6月份才实行了胶州湾大桥差异化收费政策。

该政策实施周期为2022年6月10日至2022年10月31日期间的周五、周六、周日0时至24时,差异化收费路段为胶州湾大桥各收费站(海湾大桥收费站、海湾大桥南收费站、海湾大桥北收费站、红岛南收费站)至黄岛东收费站方向路段。

当时提到,结束后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发挥、市民受惠情况等实施效果,再行研究后续事宜。

再一个,胶州湾隧道有可能降低通行费。

今年6月29日,青岛市财政局发布《胶州湾第一海底隧道项目交通量预测、投资收益测算、政府补贴方案论证、商务谈判等服务》的成交公告。

采购需求中写到,2011-2021 年胶州湾第一海底隧道项目盈亏情况评估、投资收益财务评价;2011-2036 年隧道经营期投资收益测算以及财务评价;按照国家关于 PPP、特许经营、财务评价等法律法规规定,编制胶州湾第一海底隧道交通量预测分析与专家评估专题报告、隧道经营期投资收益与政府补贴财务测算评价专题报告,以及政府补贴方案论证与政策调整建议专题报告,协助商务谈判等。4

本次差异化收费之所以顺利推进,既得益于青岛的强力推动,也与大形势密切相关。

胶州湾大桥为山东高速投资建设,根据当时的协议,其拥有25年的运营权。每一次所谓“降费”背后,说白了,实际上是省属企业与地方(青岛)的利益博弈。

前不久,山东发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实施意见为降费提供了一个契机。意见中提出三大任务,第一条便是“强化互联互通,高质量保障经济循环畅通迈出新步伐”。

显然,胶州湾大桥属于“高质量保障经济循环畅通”的大项目。

这无疑为青岛与建设方的协商,增添了政策的砝码。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青岛跨海大桥再降费,定向利好两大区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青岛跨海大桥再降费,定向利好上合示范区和高新区

9月29日,深化胶州湾大桥差异化收费改革集中签约仪式在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举行。

坊间盛传了10天的跨海大桥降费,尘埃落定。

9月29日,深化胶州湾大桥差异化收费改革集中签约仪式在山东高速青岛公路有限公司举行。青岛市城阳区政府、胶州市政府、青岛高新区管委与山东高速青岛公路公司签订了差异化收费实施协议。

报道中没有透露差异化收费的具体内容。

但提到了降费的两个方向:本次改革是在2019年度差异化收费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化,相关区(市)政府、管委将对青岛(海湾大桥站、海湾大桥南站及海湾大桥北站)至红岛南收费站、青岛至上合胶州收费站双向通行的一类客车(9座及9座以下客车)通行费进一步进行补贴。

此前,网上曾流传“青岛至红岛收费5元”“青岛至上合示范区收费10元”等说法,还有青岛与黄岛间的费用调整等,但本次签约并未提及。

从现有信息看,本次签约主要利好两大区域,上合示范区和高新区。

协议签订完成后,山东高速青岛发展公司将对接国家和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管理部门,开展收费系统调整系列工作,预计最快将于10月下旬实施。

对于通行的客车而言,会得到实惠。

但是,降低的费用,要相关相关区(市)政府、管委进行补贴,需要财政掏钱,且费用或许不低。

今年6月,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留言,建议降低青岛与红岛之间的大桥通信费。

青岛交通运输部门回复说:

2019年11月1日0时起,青岛市人民政府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的形式,对通行胶州湾大桥的一类客车进行补贴,部分降低了一类客车(9座及9座以下客车)通行胶州湾跨海大桥实际缴纳的费用。目前,相关财政补贴政策仍在持续生效中,2019年11月—2021年10月间,补贴总额近3亿元,各级财政补贴压力较大。

降费能带来物流、人流更为密集、便捷的流动,但对城阳、胶州等相关区市的财政也是考验。

相对于财政负担,降费带来的社会效益应该更大。

2019年11月1日的那次调整,一类客车(7座及7座以下客车)通行青岛(含海湾大桥站、海湾大桥南站、海湾大桥北站,下同)至黄岛东由目前的50元/车次,调至30元/车次;

青岛至红岛南由目前的15元/车次,调至10元/车次;

红岛南至黄岛东由目前的35元/车次,调至20元/车次。

本次调整,以青岛与红岛之间的通行为例,通行费若降到网上所传的5元,相当于3年内费用降低了10元。

可以称之为质的变化。

推动大桥降费,民间的呼声一直颇高。

而用实际行动支持上合示范区与高新区,更是迫在眉睫。一方面随着城市扩容,相关产业落地胶州湾北岸以及西海岸,大量年轻人前往黄岛、城阳、高新区以及胶州就业。

年初,高新区发布消息说,其户籍人口连续三年增速在50%以上,2021年增速达67%。

从经济体量上看,胶州、城阳GDP均过千亿,是青岛经济的“大腿”之一。尤其是胶州,近年来落地多个大项目。另一方面,上合经贸示范区在国家开放战略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也需要青岛继续破题。

最近结束的上合组织撒马尔罕元首峰会上直接点名青岛——

成员国将通过落实《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合作发展纲要》,举行并继续拓展上合组织成员国地方领导人论坛形式,包括有关国家利用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平台,进一步深化地方合作。

上合示范区真正建设起来,必须解决交通的瓶颈,特别是与主城的连接。3

本次签约之中,没有出现黄岛的身影。

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黄岛6月份才实行了胶州湾大桥差异化收费政策。

该政策实施周期为2022年6月10日至2022年10月31日期间的周五、周六、周日0时至24时,差异化收费路段为胶州湾大桥各收费站(海湾大桥收费站、海湾大桥南收费站、海湾大桥北收费站、红岛南收费站)至黄岛东收费站方向路段。

当时提到,结束后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发挥、市民受惠情况等实施效果,再行研究后续事宜。

再一个,胶州湾隧道有可能降低通行费。

今年6月29日,青岛市财政局发布《胶州湾第一海底隧道项目交通量预测、投资收益测算、政府补贴方案论证、商务谈判等服务》的成交公告。

采购需求中写到,2011-2021 年胶州湾第一海底隧道项目盈亏情况评估、投资收益财务评价;2011-2036 年隧道经营期投资收益测算以及财务评价;按照国家关于 PPP、特许经营、财务评价等法律法规规定,编制胶州湾第一海底隧道交通量预测分析与专家评估专题报告、隧道经营期投资收益与政府补贴财务测算评价专题报告,以及政府补贴方案论证与政策调整建议专题报告,协助商务谈判等。4

本次差异化收费之所以顺利推进,既得益于青岛的强力推动,也与大形势密切相关。

胶州湾大桥为山东高速投资建设,根据当时的协议,其拥有25年的运营权。每一次所谓“降费”背后,说白了,实际上是省属企业与地方(青岛)的利益博弈。

前不久,山东发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实施意见为降费提供了一个契机。意见中提出三大任务,第一条便是“强化互联互通,高质量保障经济循环畅通迈出新步伐”。

显然,胶州湾大桥属于“高质量保障经济循环畅通”的大项目。

这无疑为青岛与建设方的协商,增添了政策的砝码。

 

来源:青小岛

原标题:青岛跨海大桥再降费,定向利好两大区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