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前,我国出口已出现“订单转移”的迹象:我们可以通过世界主要进口主体自我国进口在其进口金额中占比的变化来从侧面观察。
2019年,世界进口金额中占比前五的经济体中,除中国外,从高到低依次为欧盟30.0%、美国8.4%、日本3.9%、韩国3.2%。此外,加拿大占比2.4%、俄罗斯占比2.2%。在这些经济体中,美国和日本出现了自华进口占比下降的现象。
从美国进口数据看,美国自我国进口的货物金额在其自全世界进口货物金额中的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历史高点21.6%下降至2019年的18.0%。
日本进口来源地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自中国进口占比有所下降,截至2019年末,日本自中国进口占比23.5%,较2016年的25.8%低2.3个百分点。
欧盟表现略有不同,自华进口在其进口金额中的占比在疫情前总体上相对稳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2015-2019年间基本在18.3%上下波动。其中,在世界进口金额占比将近8%的德国,自华进口在疫情前处于小幅上升态势。
此外,加拿大、俄罗斯自华进口占比在疫情前也在上升,加拿大上升幅度相对较小,2016-2019年上升0.75个百分点,俄罗斯上升幅度相对更大一些,期间上升1.26个百分点。韩国自华进口在2015年显著抬升后,连续5年在20.8%上下波动,2019年录得21.3%。
疫情爆发后,全球供应链出现动荡,2020-2021年订单回流我国:欧盟的自华进口出现台阶式上升,2021年末较2019年末上升3.6个百分点;俄罗斯的自华进口占比继续上升,2021年末较2019年末上升2.6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后,日本自中国进口占比波动较大,最高时超过28%,最低至20%,至2021年下半年已基本稳定在24%附近,较2019年末上升0.6个百分点。
美国自华进口占比在过去两年变化不大,总体上微幅波动,在2020年略有上升后,在2021年继续下降,2021年末降至17.8%,仅比2019年末低0.2个百分点 。
2022年以来,情况再次发生变化,订单转移有加剧之势:一方面,部分经济体自华进口占比下降幅度加大;另一方面,出现自华进口占比下降的经济体增加。
1-7月份,美国自中国进口占比为16.8%,略低于202年和2021年同期,较2019年低1.2个百分点。
日本自中国进口增速显著下降,1-7月份仅增长4.1%,日本自中国进口占比降至22%,已低于2019年末3.3个百分点、低于2019年同期2个百分点。
欧盟自中国进口同比增速小于欧盟27国进口增速,由此,自中国进口占比持续下降,1-7月份占比降至20.8%,较上年同期下降近1个百分点、较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
值得警惕的是,订单出现转移的不仅有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有资本密集型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在日本进口的产品中 ,与2007年以来的历史峰值相比,今年前5个月自中国进口占比下降相对较大的有服装鞋帽、通信设备、试听设备、计算机和机组、纺织纱线及织物、电脑零件、半导体等。
在美国进口的同类产品中,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之前的2017年相比,今年前5个月自我国进口的占比下降幅度较大以及绝对金额下降较大的产品,既有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软木及木制品(家具除外)、活动房屋\卫生\水道\供热及照明装置及设备、服装及衣着附件、家具及其零件、褥垫及类似填充制品、鞋靴,也有办公用机械及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信及声音的录制或重放装置及设备。
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进口占比显著下降,其中,光电、信息及通讯下降幅度较大。今年以来,美国高科技进口增速也显著高于对华高科技产品进口增速。
从长期趋势来看,出口订单或转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越南、泰国、印度、孟加拉国等东南亚和南亚经济体都是热点区域。近年来,这些经济体在世界出口金额中的占比都有所上升。
世界出口金额的结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口订单的转移趋势。在11个东南亚国家和7个南亚国家中,2008年以来世界出口占比上升幅度相对较大的的主要有越南、孟加拉、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与微观观察到的出口转移结果较为一致(新加坡虽然是该地区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但出口占比却在持续下降)。
这些国家之间的差别较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过去30年,世界出口金额占比总体上呈现单边上涨态势的国家有越南、孟加拉、缅甸、柬埔寨,截至2021年末他们的占比依次为1.53%、0.35%、0.12%、0.17%。在亚洲金融危机前占比较高,危机后回落,近年开始回升,且仍未回到危机前水平的国家有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2021年占比分别为1.21%、1.16%、0.75%。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占比总体上行,但期间波动幅度较大的国家有印度和印度尼西亚。
就变化程度来看,出口占比上涨幅度最大的是越南,2021年较2008年上升1.064个百分点,印度次之,上升0.414个百分点,菲律宾上升0.294个百分点,马来西亚、泰国下降不到0.19个百分点,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缅甸升幅合计为0.314个百分点。
由于各国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有很大不同,可以承接的外贸订单在产业分布上也存在较大差异:越南出口中,有三大类商品占比超过四成,包括计算机、电气产品及其零部件,电话、移动电话及其部件,机器、设备、工具和仪器。越南出口结构正在升级,纺织品类的占比在下降,电子类产品占比上升。
马来西亚出口的制造品以高端技术密集型为主,在出口中占比超过48%,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占比较低,但2019年、2020年有所上升。相应地,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占比超过47%,杂项制品占比较低,占比为12.6%。今年以来,马来西亚半导体出口总额的同比增速大幅上升。
菲律宾与马来西亚的出口结构有点相似,都是电子产品比重较高,菲律宾电子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超过55%,半导体在出口中占比超过了41%(截至4月份),较2018年、2019年有明显上升。菲律宾的服装、纺织纱线/面料、鞋类、旅行用品和手袋在出口中占比较小,目前合计占比2.5%左右,但与2018年的不到1%相比还是有所上升。
孟加拉国服装(包括针织和织袜)是其出口的大头,2022年3月以来,在出口中的占比显著上升。
印度的出口产品种类较为丰富,出口结构基本与其产业结构一致。印度服务业在GDP占比较高,制造业占比较低,相应的商业服务出口规模较大。2021年,在印度的货物出口中,工程器材占比达到19.4%,而电子产品为2.8%;化学品及相关产品总体占比13.5%,其中,药物和制药占比6.2%;纺织品总体占比达到7.5%。
印尼出口结构和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差别比较大。今年以来保持高速增长并会对我国出口形成替代的品类主要包括,皮革和皮革制品、机器零件、体育用品、消毒剂制剂、鞋类、纺织品及其制品。
泰国出口结构相对稳定也比较集中,机械占比最高,达42%左右,工业制成品次之,占比13%左右,化学制成品占比11%左右,其他工业制成品占比8%左右。
巴基斯坦虽然在世界出口金额占比高于缅甸、柬埔寨,但上升幅度很小,2008年以来不足0.09个百分点。在巴基斯坦出口中,纺织制成品占大头,今年5月份,占比为62.5%。中巴经济走廊+新疆棉+巴基斯坦的港口,可能会推动该行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此外,我们也能通过美国和日本等进口国别数据,发现美国和日本自该地区进口增速较高,这可能意味着美日进口向该地区有所倾斜 。
1-7月份,日本自东盟进口增速19.6%,自前述9个重点国家(越南、孟加拉、缅甸、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进口合计增速为19.7%,显著高于自我国进口的4.14%,其中,自印尼增速最高,达55.25%、马来西亚次之,达到30.6%;美国自前述9个国家进口合计增速为26.8%,较我国的18.5%高8.3个百分点,除美国自马来西亚和缅甸进口增速显著低于我国外,其他增速均在25%以上,美国自柬埔寨进口增速最高,达65%,自孟加拉进口增速次之,达到5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