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进军游戏显卡,英特尔杀入英伟达腹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进军游戏显卡,英特尔杀入英伟达腹地

2022年了,游戏显卡还有搞头吗?

文|BT商业科技

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英特尔的2022年“On技术峰会”正式开幕。在会上,CEO帕特·基辛格亲自站台,向外界推荐了十多款全新产品和技术。其中就包括万众期待的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协作式英特尔Geti计算机视觉平台,还有升级过后的计算机视觉AI模型和开发者云平台。

不过在这些热门产品、技术之外,英特尔的死对头英伟达、AMD应该更关心另一个消息。帕特·基辛格在会上表示,英特尔将按原定计划在下个月开始销售面向游戏玩家的独立显卡,预计10月12日正式上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英伟达、AMD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游戏显卡市场份额,一直难逢敌手。英特尔此前曾尝试杀入该赛道,可惜最终不了了之。如今,英特尔的CPU业务面临严重增长压力,晶圆代工业务也还没走上正轨,显卡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

只不过,在霸主英伟达面前,英特尔的显卡能吸引到多少游戏玩家呢?

时隔20年,英特尔再战游戏显卡市场

回顾英特尔显卡业务的前世今生才发现,其游戏显卡能顺利面世真的一点都不容易。

早在1998年,英特尔就尝试独立开发GPU,并拿出了成品i740AGP独显。不过此时GPU市场尚未达到如今的体量,英特尔的CPU业务蒸蒸日上,这项边缘业务很快便被淘汰。近日21世纪之后,英特尔还开发过一款基于X86架构的二代独显Larrabee。可惜这款产品性能得不到用户认可,上线仅仅一个季度就宣告下架。

一直等到2017年前后,挖矿潮和AI产业兴起,PC市场萎缩,英特尔才下定决心再次向显卡发起挑战。但此时,英伟达已经独霸一方,掉队严重的英特尔只能在后面苦苦追赶。

2018年5月份,英特尔宣布重返独显市场,预计2020年发行相关产品。但受疫情影响,直到2021年三季度才发布首款高性能显卡产品Arc。直到此次基辛格宣布显卡如期上市之前,外界对英特尔的研发计划还是抱有诸多怀疑,也有媒体爆料英特尔要放弃GPU业务。

研究机构JPR负责人Jon Peddie披露过一份数据:在过去五年,英特尔为独显研发已经砸下35亿美元。考虑到英特尔每况愈下的收益数据,他甚至建议基辛格,在先后卖掉基带、闪存、无人机等业务后,AXG图形处理业务也应该成为下一个被抛弃的对象。

如今,英特尔好不容易顶住压力研发出了独立游戏显卡,自然希望能一扫多年阴霾,更想给英伟达当头一棒。

那么英特尔这款即将发售的新显卡成色如何?我们或许可以从性能和性价比两个角度着手分析。

先说价格。相比性能,性价比更能直观体现英特尔游戏显卡的优势。

Arc A770在发布会上公布的官方售价是329美元,符合其中高端定位。作为直接竞品的英伟达RTX 3060官方定价为418美元,在国内一度被炒到超7000人民币,是官方价格的近3倍。在性价比这一快,英特尔可以说是完胜英伟达。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CEO基辛格在发布上暗讽英伟达推高了游戏显卡价格,并表示是时候改变显卡的涨价潮了:

“我们认为为那些速度最快、最先进的显卡支付高价是没有必要的,消费者也已经感到厌倦,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不过在性能方面,英特尔的底气就没那么足了。缺席显卡市场多年后,其口碑并不理想,需要花费更多重建用户的信任。

英特尔这次推出的高端游戏桌面GPU Arc A770是一款经典的台式独显,主要针对硬核性能游戏玩家。官方资料显示,Arc A770搭载16GB的GDDR6内存和32个Xe内核,对标的是英伟达上一代旗舰产品RTX 30系列。在发布会现场,英特尔则选择了英伟达的RTX 3060作为对比对象,并表示Arc A770在性能上绝对完胜前者。

不过由于产品尚未发售,外界对Arc A770的真实性能和运行效果还无法下定论。考虑到英特尔此前几款显卡产品参差不齐的质量,不少游戏玩家还是持观望态度。在知乎上,不少网友就被英特尔的A380留下了阴影,并因此对A770看低一线。

“不兼容老CPU就是一个大bug,A380在AMD的CPU下会有10%-15%的性能降低,不知道A770会不会改善这个问题”,有答主在“英特尔A750、A770会不会更香”这个问题那里留下了上述回答,获得了不少游戏玩家的认可。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英特尔的潜在客户们仍在为Arc A770和英伟达的产品进行辩论,等等党则继续占据主流。对于踌躇满志的英特尔来说,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英伟达过去多年已经建立了十分稳定的核心用户群,牢牢掌控用户心智。无论老对手AMD也好,英特尔这个新生力量也好,想在短时间内撬动英伟达的江山都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相比英特尔这个新对手,英伟达现在烦恼的是别的问题——比如自身业绩的退步,还有游戏显卡市场大环境的萎缩。

独占八成市场,英伟达统治地位难撼动

乍一看,英伟达今年上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营收分别录得82.88亿美元和67.04亿美元,同比增速从第一季度的46.41%跌至二季度的3.03%。利润端表现更加糟糕,过去两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仅录得16.18亿美元和6.56亿美元,二季度同比跌幅高达72.37%。

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英伟达CFO Colette Kress坦陈,游戏业务收入下滑是拖累营收和净利润的主要原因。根据财报数据,二季度英伟达游戏业务营收只有20.4亿美元,同比、环比分别大跌33%和44%。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游戏业务收入主要就来自显卡销售业务。过去几年,在挖矿潮兴起和游戏玩家的疯狂追捧下,英伟达显卡供不应求,带动公司市值增长十倍。但现在,红利已经消失了,显卡进入了滞销阶段。

二季度财报显示,英伟达该季度库存相关成本费用高达12.2亿美元,同、环比均显著增长。种种迹象表明,英伟达的游戏显卡不仅不好卖了,而且库存堆积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黄仁勋在面对分析师的提问时无奈确认,接下来几个季度英伟达会减少渠道商的出货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去库存将成为英伟达的首要任务。

这么说,英特尔现在的确有“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其实不然。英伟达的退步只是相对的:相对过去两年的巅峰期,市场大环境和英伟达自身的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在游戏显卡这个增长放缓的大环境里,英伟达依然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

9月初,市场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GPU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独立GPU出货量环比下跌22.6%至1040万台。其中,英伟达占比达到79.6%,较今年一季度还增长了4.6个百分点。反倒是“千年老二”AMD,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24%下降至20%。

换句话说,在这一波需求衰退中,暂时受影响最严重的还不是英伟达,而是AMD。至于和其他厂商,份额合计不超过1%,依然难成气候。

实际上,英伟达的库存难题,源自前两年需求爆发之时的疯狂扩产。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且反应滞后的生产线无法快速调整生产方案,才最终导致库存失控。

英伟达目前的显卡生产线里,制造、组装环节主要依赖第三方厂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队伍也十分庞大,信息传导一直都存在滞后性。

早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那会儿,Colette Kress就无奈地表示英伟达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力并不强。无论是芯片、硅材料等核心部件、原料,还是PCB基板等小组件都无法得到优先供应,缺货现象十分严重。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危机其实已经度过最严重的阶段。但被吓坏的上游供应商囤货心态和策略没有及时调整,最终导致库存和市场需求脱节。等到这个信号经过诸多中间环节传递到英伟达那里,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当前的高库存问题,更像是对英伟达的一次阶段性考验,未必会成为长期烦恼。反过来,对于想趁机抢夺胜利果实的英特尔来说,前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巨头忙着厮杀,本土厂商有没有突围机会?

对于游戏显卡市场的前景,英伟达并未丧失失望。RTX 40系列,就承载着这位显卡霸主对未来的种种希冀。

9月20日的GTC2022大会上,万众期待的GeForce RTX 40游戏显卡正式发布。760亿个晶体管、16384个CUDA核心的配置,让RTX 40成为市面上性能最强的游戏显卡。

根据官方公告,RTX 4090旗舰款产品将在10月12日正式发售——和英特尔的Arc A770完全撞期,次旗舰产品RTX 4080(包括16G和12G两种型号)则预计在11月上市。

不过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英伟达RTX 40的价格也跟着升级。其中,RTX 4090国行售价高达12999元,16G和12G的RTX 4080售价也分别达到9199元和7199元。

这个价格走势,并不符合用户预期。随着以太坊近期正式从PoW转化成PoS机制,并完成The Merge(权益证明共识层)合并,大规模挖矿已经成为历史。游戏玩家们本希望英伟达在经此一役后改变策略,让利消费者尽快压降库存。可是当售价公布那一刻,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希望又落空了。

英伟达也有自己的考虑。同样来自Jon Peddi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流入矿工和黄牛手中的显卡数量约占总出货量的25%左右,是英伟达显卡的重要散货途径。

但自从5月份宣布降低算力限制挖矿之后,英伟达已经主动降低对挖矿业的依赖。RTX 40系列的产能计划,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游戏玩家的需求制定的。

至于清库存的KPI,就要落到RTX 30系列身上。在7月份,英伟达曾进行一轮限时降价,RTX系列促销商品最高降幅达到500美元。

或许是这一轮降价促销再次让英伟达看到了游戏显卡市场的潜力和消费者的热情,对新款高端显卡的需求,英伟达还想再试探一下市场的极限。在定价上,英伟达也想跟等等党们来一场“极限拉扯”。

只不过,国内的等等党们似乎不想如英伟达所愿,继续等和转而寻找替代品的行为并不罕见。尤其是对国产显卡的期待,也逐渐达到巅峰。

2021年,被不少媒体称为“国产GPU元年”。许多迹象表明,本土厂商正在崛起,显卡国产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方面,本土GPU厂商成为一级市场最抢手的香馍馍,大量新兴企业在这一年拿到大额融资。其中,成立才两年的壁仞科技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摩尔线程、天数智芯和沐曦集成电路等企业的融资总额也超过10亿元。根据媒体统计,2021年本土GPU厂商获得的融资总额超过百亿。

另一方面,芯动科技在去年年底发布了号称“首款国产高性能4K级”显卡GPU芯片的“风华一号”,被视为显卡国产化替代的关键节点。

在发布会上,芯动科技创始人兼CEO敖海亲自站台吆喝,介绍了“风华1号”的五个第一:渲染能力、图形API、多用户服务、渲染+编码低延时、硬件虚拟化和可延展性,全都是国产GPU中的No.1。敖海还在会上透露,“风华2号”、“风华3号”等新产品都在规划当中,预计2022年会正式投片5nm工艺。

然而,一级市场的活跃投融资,以及高性能显卡的发布,就能说明本土厂商追上英伟达、AMD和英特尔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知名科技媒体雷科技(ID:leitech)的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本土厂商的技术和国际大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国内的核心IP能力,“至少比英伟达、AMD落后十年左右”。而在看似一片繁华的国产GPU市场,基本上也还是以低端图形显卡为主,面向消费级个人市场的产品依然是一片空白。

对比起步阶段,本土厂商的进步当然值得欣喜。但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当有限,现阶段我们还需要正视和英伟达等行业领导者之间的差距。

写在最后

自从去年1月份走马上任以来,英特尔CEO基辛格已经和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出现数次隔空互呛。

在上文提到的英特尔“On技术峰会”上,基辛格再次扮演摩尔定律忠实拥趸的角色,扬言“至少未来10年摩尔定律仍会有效”。记性好的朋友应该记得,短短一周前,黄仁勋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了“摩尔定律已死”的判断。

事实上,基辛格对摩尔定律的坚定支持,是要为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造势。黄仁勋直言摩尔定律已死,意在推广英伟达的光线追踪等新技术。通过这些充满火药味的发言,基辛格和黄仁勋完全展现了自己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担忧。

这份担忧,源自冰冷的现实。英特尔的CPU业务和英伟达的显卡业务,如今都不在最佳状态,它们都需要不断拓宽业务边界,甚至将触角伸向对方的腹地寻求新增长点。

除了口头互呛,实打实的战事也已经打响。围绕显卡,围绕摩尔定律及其背后的种种高新技术,英伟达和英特尔未来必定会发生更多有趣的故事。对于本土厂商来说,追上这两大半导体巨头还不现实。但由后者带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或许也会为这些追赶者提供助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进军游戏显卡,英特尔杀入英伟达腹地

2022年了,游戏显卡还有搞头吗?

文|BT商业科技

美国当地时间9月28日,英特尔的2022年“On技术峰会”正式开幕。在会上,CEO帕特·基辛格亲自站台,向外界推荐了十多款全新产品和技术。其中就包括万众期待的第13代英特尔酷睿处理器、协作式英特尔Geti计算机视觉平台,还有升级过后的计算机视觉AI模型和开发者云平台。

不过在这些热门产品、技术之外,英特尔的死对头英伟达、AMD应该更关心另一个消息。帕特·基辛格在会上表示,英特尔将按原定计划在下个月开始销售面向游戏玩家的独立显卡,预计10月12日正式上线。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英伟达、AMD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游戏显卡市场份额,一直难逢敌手。英特尔此前曾尝试杀入该赛道,可惜最终不了了之。如今,英特尔的CPU业务面临严重增长压力,晶圆代工业务也还没走上正轨,显卡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

只不过,在霸主英伟达面前,英特尔的显卡能吸引到多少游戏玩家呢?

时隔20年,英特尔再战游戏显卡市场

回顾英特尔显卡业务的前世今生才发现,其游戏显卡能顺利面世真的一点都不容易。

早在1998年,英特尔就尝试独立开发GPU,并拿出了成品i740AGP独显。不过此时GPU市场尚未达到如今的体量,英特尔的CPU业务蒸蒸日上,这项边缘业务很快便被淘汰。近日21世纪之后,英特尔还开发过一款基于X86架构的二代独显Larrabee。可惜这款产品性能得不到用户认可,上线仅仅一个季度就宣告下架。

一直等到2017年前后,挖矿潮和AI产业兴起,PC市场萎缩,英特尔才下定决心再次向显卡发起挑战。但此时,英伟达已经独霸一方,掉队严重的英特尔只能在后面苦苦追赶。

2018年5月份,英特尔宣布重返独显市场,预计2020年发行相关产品。但受疫情影响,直到2021年三季度才发布首款高性能显卡产品Arc。直到此次基辛格宣布显卡如期上市之前,外界对英特尔的研发计划还是抱有诸多怀疑,也有媒体爆料英特尔要放弃GPU业务。

研究机构JPR负责人Jon Peddie披露过一份数据:在过去五年,英特尔为独显研发已经砸下35亿美元。考虑到英特尔每况愈下的收益数据,他甚至建议基辛格,在先后卖掉基带、闪存、无人机等业务后,AXG图形处理业务也应该成为下一个被抛弃的对象。

如今,英特尔好不容易顶住压力研发出了独立游戏显卡,自然希望能一扫多年阴霾,更想给英伟达当头一棒。

那么英特尔这款即将发售的新显卡成色如何?我们或许可以从性能和性价比两个角度着手分析。

先说价格。相比性能,性价比更能直观体现英特尔游戏显卡的优势。

Arc A770在发布会上公布的官方售价是329美元,符合其中高端定位。作为直接竞品的英伟达RTX 3060官方定价为418美元,在国内一度被炒到超7000人民币,是官方价格的近3倍。在性价比这一快,英特尔可以说是完胜英伟达。

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CEO基辛格在发布上暗讽英伟达推高了游戏显卡价格,并表示是时候改变显卡的涨价潮了:

“我们认为为那些速度最快、最先进的显卡支付高价是没有必要的,消费者也已经感到厌倦,是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了。”

不过在性能方面,英特尔的底气就没那么足了。缺席显卡市场多年后,其口碑并不理想,需要花费更多重建用户的信任。

英特尔这次推出的高端游戏桌面GPU Arc A770是一款经典的台式独显,主要针对硬核性能游戏玩家。官方资料显示,Arc A770搭载16GB的GDDR6内存和32个Xe内核,对标的是英伟达上一代旗舰产品RTX 30系列。在发布会现场,英特尔则选择了英伟达的RTX 3060作为对比对象,并表示Arc A770在性能上绝对完胜前者。

不过由于产品尚未发售,外界对Arc A770的真实性能和运行效果还无法下定论。考虑到英特尔此前几款显卡产品参差不齐的质量,不少游戏玩家还是持观望态度。在知乎上,不少网友就被英特尔的A380留下了阴影,并因此对A770看低一线。

“不兼容老CPU就是一个大bug,A380在AMD的CPU下会有10%-15%的性能降低,不知道A770会不会改善这个问题”,有答主在“英特尔A750、A770会不会更香”这个问题那里留下了上述回答,获得了不少游戏玩家的认可。

在各大社交媒体上,英特尔的潜在客户们仍在为Arc A770和英伟达的产品进行辩论,等等党则继续占据主流。对于踌躇满志的英特尔来说,这种现象令人担忧。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英伟达过去多年已经建立了十分稳定的核心用户群,牢牢掌控用户心智。无论老对手AMD也好,英特尔这个新生力量也好,想在短时间内撬动英伟达的江山都是不现实的。

更何况,相比英特尔这个新对手,英伟达现在烦恼的是别的问题——比如自身业绩的退步,还有游戏显卡市场大环境的萎缩。

独占八成市场,英伟达统治地位难撼动

乍一看,英伟达今年上半年的日子并不好过。

财报数据显示,英伟达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营收分别录得82.88亿美元和67.04亿美元,同比增速从第一季度的46.41%跌至二季度的3.03%。利润端表现更加糟糕,过去两个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仅录得16.18亿美元和6.56亿美元,二季度同比跌幅高达72.37%。

在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英伟达CFO Colette Kress坦陈,游戏业务收入下滑是拖累营收和净利润的主要原因。根据财报数据,二季度英伟达游戏业务营收只有20.4亿美元,同比、环比分别大跌33%和44%。

众所周知,英伟达的游戏业务收入主要就来自显卡销售业务。过去几年,在挖矿潮兴起和游戏玩家的疯狂追捧下,英伟达显卡供不应求,带动公司市值增长十倍。但现在,红利已经消失了,显卡进入了滞销阶段。

二季度财报显示,英伟达该季度库存相关成本费用高达12.2亿美元,同、环比均显著增长。种种迹象表明,英伟达的游戏显卡不仅不好卖了,而且库存堆积的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黄仁勋在面对分析师的提问时无奈确认,接下来几个季度英伟达会减少渠道商的出货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去库存将成为英伟达的首要任务。

这么说,英特尔现在的确有“趁虚而入”的好时机?

其实不然。英伟达的退步只是相对的:相对过去两年的巅峰期,市场大环境和英伟达自身的增长速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这是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但在游戏显卡这个增长放缓的大环境里,英伟达依然牢牢占据着统治地位。

9月初,市场研究机构Jon Peddie Research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GPU出货量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二季度全球独立GPU出货量环比下跌22.6%至1040万台。其中,英伟达占比达到79.6%,较今年一季度还增长了4.6个百分点。反倒是“千年老二”AMD,市场份额从一季度的24%下降至20%。

换句话说,在这一波需求衰退中,暂时受影响最严重的还不是英伟达,而是AMD。至于和其他厂商,份额合计不超过1%,依然难成气候。

实际上,英伟达的库存难题,源自前两年需求爆发之时的疯狂扩产。对市场变化不够敏感,且反应滞后的生产线无法快速调整生产方案,才最终导致库存失控。

英伟达目前的显卡生产线里,制造、组装环节主要依赖第三方厂商,上游原材料供应商队伍也十分庞大,信息传导一直都存在滞后性。

早在2020年疫情刚爆发那会儿,Colette Kress就无奈地表示英伟达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力并不强。无论是芯片、硅材料等核心部件、原料,还是PCB基板等小组件都无法得到优先供应,缺货现象十分严重。

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半导体行业的供应链危机其实已经度过最严重的阶段。但被吓坏的上游供应商囤货心态和策略没有及时调整,最终导致库存和市场需求脱节。等到这个信号经过诸多中间环节传递到英伟达那里,一切已经为时已晚。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当前的高库存问题,更像是对英伟达的一次阶段性考验,未必会成为长期烦恼。反过来,对于想趁机抢夺胜利果实的英特尔来说,前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巨头忙着厮杀,本土厂商有没有突围机会?

对于游戏显卡市场的前景,英伟达并未丧失失望。RTX 40系列,就承载着这位显卡霸主对未来的种种希冀。

9月20日的GTC2022大会上,万众期待的GeForce RTX 40游戏显卡正式发布。760亿个晶体管、16384个CUDA核心的配置,让RTX 40成为市面上性能最强的游戏显卡。

根据官方公告,RTX 4090旗舰款产品将在10月12日正式发售——和英特尔的Arc A770完全撞期,次旗舰产品RTX 4080(包括16G和12G两种型号)则预计在11月上市。

不过在提升性能的同时,英伟达RTX 40的价格也跟着升级。其中,RTX 4090国行售价高达12999元,16G和12G的RTX 4080售价也分别达到9199元和7199元。

这个价格走势,并不符合用户预期。随着以太坊近期正式从PoW转化成PoS机制,并完成The Merge(权益证明共识层)合并,大规模挖矿已经成为历史。游戏玩家们本希望英伟达在经此一役后改变策略,让利消费者尽快压降库存。可是当售价公布那一刻,他们就知道自己的希望又落空了。

英伟达也有自己的考虑。同样来自Jon Peddie Research的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流入矿工和黄牛手中的显卡数量约占总出货量的25%左右,是英伟达显卡的重要散货途径。

但自从5月份宣布降低算力限制挖矿之后,英伟达已经主动降低对挖矿业的依赖。RTX 40系列的产能计划,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游戏玩家的需求制定的。

至于清库存的KPI,就要落到RTX 30系列身上。在7月份,英伟达曾进行一轮限时降价,RTX系列促销商品最高降幅达到500美元。

或许是这一轮降价促销再次让英伟达看到了游戏显卡市场的潜力和消费者的热情,对新款高端显卡的需求,英伟达还想再试探一下市场的极限。在定价上,英伟达也想跟等等党们来一场“极限拉扯”。

只不过,国内的等等党们似乎不想如英伟达所愿,继续等和转而寻找替代品的行为并不罕见。尤其是对国产显卡的期待,也逐渐达到巅峰。

2021年,被不少媒体称为“国产GPU元年”。许多迹象表明,本土厂商正在崛起,显卡国产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一方面,本土GPU厂商成为一级市场最抢手的香馍馍,大量新兴企业在这一年拿到大额融资。其中,成立才两年的壁仞科技融资总额超过50亿元,摩尔线程、天数智芯和沐曦集成电路等企业的融资总额也超过10亿元。根据媒体统计,2021年本土GPU厂商获得的融资总额超过百亿。

另一方面,芯动科技在去年年底发布了号称“首款国产高性能4K级”显卡GPU芯片的“风华一号”,被视为显卡国产化替代的关键节点。

在发布会上,芯动科技创始人兼CEO敖海亲自站台吆喝,介绍了“风华1号”的五个第一:渲染能力、图形API、多用户服务、渲染+编码低延时、硬件虚拟化和可延展性,全都是国产GPU中的No.1。敖海还在会上透露,“风华2号”、“风华3号”等新产品都在规划当中,预计2022年会正式投片5nm工艺。

然而,一级市场的活跃投融资,以及高性能显卡的发布,就能说明本土厂商追上英伟达、AMD和英特尔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根据知名科技媒体雷科技(ID:leitech)的报道,有业内人士表示,本土厂商的技术和国际大厂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国内的核心IP能力,“至少比英伟达、AMD落后十年左右”。而在看似一片繁华的国产GPU市场,基本上也还是以低端图形显卡为主,面向消费级个人市场的产品依然是一片空白。

对比起步阶段,本土厂商的进步当然值得欣喜。但国内的半导体产业竞争力还相当有限,现阶段我们还需要正视和英伟达等行业领导者之间的差距。

写在最后

自从去年1月份走马上任以来,英特尔CEO基辛格已经和英伟达掌门人黄仁勋出现数次隔空互呛。

在上文提到的英特尔“On技术峰会”上,基辛格再次扮演摩尔定律忠实拥趸的角色,扬言“至少未来10年摩尔定律仍会有效”。记性好的朋友应该记得,短短一周前,黄仁勋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作出了“摩尔定律已死”的判断。

事实上,基辛格对摩尔定律的坚定支持,是要为英特尔的晶圆代工业务造势。黄仁勋直言摩尔定律已死,意在推广英伟达的光线追踪等新技术。通过这些充满火药味的发言,基辛格和黄仁勋完全展现了自己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担忧。

这份担忧,源自冰冷的现实。英特尔的CPU业务和英伟达的显卡业务,如今都不在最佳状态,它们都需要不断拓宽业务边界,甚至将触角伸向对方的腹地寻求新增长点。

除了口头互呛,实打实的战事也已经打响。围绕显卡,围绕摩尔定律及其背后的种种高新技术,英伟达和英特尔未来必定会发生更多有趣的故事。对于本土厂商来说,追上这两大半导体巨头还不现实。但由后者带动的新一轮技术浪潮,或许也会为这些追赶者提供助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