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Doritos的超级碗广告的创意、新西兰国旗到奥运会吉祥物,发动全民集思创意在网络时代变得越来越流行,这种方式似乎不仅让创意变得脑洞更大,还让人们对于一个品牌或者组织有了更强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不过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一本关于美国国旗的新书《Old Glory》告诉我们,早在60年代,美国国旗就是这么“玩”出来的。

一个国家的国旗就像是一个公司的Logo,根据意识形态、国家领土的变化,国旗会一直更新。比如美国国旗从1977年到现在已经变更了27次,从带着英国国旗变成由五角星取代,而五角星的数量从最早的12颗逐渐变成50颗。


而60年代国旗变更的那一次之所以跟以往不一样是因为美国人民第一次主动参与了国旗设计。当时在美国第34界总统艾森豪威尔执政期间,美国正绞尽脑汁如何联合阿拉斯加与夏威夷。于是拥有“自由灵魂”的热情美国人民对未来国旗充满了期待和想法,撒欢向总统投去了无数份创意设计。一个来自新西兰的历史学者Kingston Trinde在无意间在艾森豪威尔物馆内发现了3000份的投稿原作,然后惊讶的发现美国星条旗的雏形竟是出自一名普通的美国高中生Robert G. Heft之手。于是Trinder从近3000份的投稿中选出了一部分经典作品,出版了《Old Glory》一书。
在Trinder看来,这些设计作品最精彩的部分是由在校学生投稿的,“他们的拼贴搭配技巧完成了一种抽象艺术,”Trinder说道“还有一些水彩画,采用了不同的质感和细节处理,让人难忘。其中由Harry A. Froboess设计的国旗令人耳目一新,由国家形状勾勒成形,群星璀璨,还有红白相间的放射线条为背景,复杂设计中带着美感。”






这些设计固然看起来十分有趣,不过它们大多并没有太大的实践意义。而在60年后的今天,全民设计依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比如历届以民众投票为基础的奥运会吉祥物的形象,就经常遭到吐槽。甚至在对日本正对全民众有奖征集2020年奥林匹克LOGO设计的时候,美国平面设计协会特发函指出,这种面向广泛的有奖征集活动含有诱导 投机、抄袭行为的可能性。
新西兰在8月发起了一次新国旗设计的征集投票,虽然无数网友踊跃参与了设计,最终民众却拒绝了所有提案,维持原国旗为结果。


目前世界大大多的好设计还是来自专业的设计团队,而不是全民参与。全民设计的意义更多就像50年代的美国想要唤起人们的统一爱国情怀一样,主要在于激发人们的激情,体现开放和平等,而不在于真正设计出了什么。
------
欢迎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认真又可爱的营销公众号“看你卖”(kannimai)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