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一个神奇的国度,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输出的不外乎咖喱,瑜伽以及宝莱坞的神曲。但你不知道的是,在另一领域,印度早已掀起一阵惊涛骇浪,那就是向世界输出 ---C!E!O!s!




你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段子:美国硅谷闻名于世的 “集成电路(integrate circuit)”的英文缩写IC代表着印度 (India) 和中国(China) ,有人用它来形容硅谷的现状:1/2的工程师来自亚洲,而中国、印度各占一半。相似的人数条件下掩盖不了的是华裔管理阶层精英人才的缺失:实际上,能够进入公司中高级管理层的华裔寥寥无几,而印度裔则屡获高位,大有节节攀升的趋势。
据考夫曼基金会统计,2006 - 2012年间,硅谷每10家企业中,有大约4家的创始人或联合创始人是外来移民。而这些移民创建的公司中,约有三分之一由印度人发起。不得不说,印度裔人士才是突破美国硅谷职场“玻璃天花板”第一人。
如今印度裔在科技圈风生水起,所产CEO更是不胜枚举!美国500强企业的CEO中,美国人最多,其次就是印度裔,而中国大陆无人上榜。为什么美国科技公司管理岗位特别青睐印度裔人士呢?
抱团文化
印度创业者能够迅速在美国站稳脚跟,攻城掠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行业协会等集体组织的构建,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人脉关系网络和支持体系。印度精英阶层互帮互助的传统由来已久,真正做到了“举贤不避亲”。职场中他们会有意提携本族裔,受提携的人如法炮制,层层传递,形成一个个小的互助团体,也在无形中创建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关系网。
其实,早在第一批印度创业者经历由美国白人统治的科技系统打压后,就懂得了印度同胞互助体系的重要性,因此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建立属于印度人的组织。有别于华人组织的地区聚会,这些行业协会的主要作用在于加速孵化创业梦想。在这里,新的创业者不仅可以学习到必要的知识,还可以建立关系网,通过圈内人士的引荐或投资赞助加快建立属于自己的创业生态圈,形成一个良好的“抱团”体系,这也使印度裔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逐渐成为企业家和投资者之间沟通联系的一大桥梁。
而在精英云集的高科技行业或金融等行业,华裔几乎都处于单枪匹马奋斗的状态。其实在美国打拼的华人精英绝不在少数,但很少有提携本族裔人士的现象。
“抱团”体系下的高中签率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刚入职场就成为CEO的,而是从一个工作offer开始的。当然,你还要有H-1B工作签证才能履行这份offer。由于国际学生对H-1B的需求量激增,使得H-1B签证日趋紧俏,中签率十分低。
截止到2014财年,H-1B获批数据中显示中国人仅占比8.4%,印度人却占比69.7%,比中国学生多出8倍之余!差距如此之大,是因为什么呢?有目的性地选择H-1B大户专业:STEM
这是2013/14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专业分布图:

这是2013/14学年印度赴美留学生专业分布图:

不难看出,中国选STEM学生约为四成,而印度选STEM专业的学生高达八成左右,约为中国的两倍。在美国,STEM专业就业需求量很大,这样的专业比例也让印度裔学生更好就业。
不计成本地重复申请
移民局明确规定不允许同一个公司为同一个雇员递交多个H-1B申请。但是法律不禁止一个申请者通过不同的公司递交不同的H-1B申请。因此,许多印度申请人通过在多个印度公司,递交多份申请的方式,占据了H-1B抽签的绝对优势。
那么,这些印度外包公司是如何做到重复申请呢?
印度人喜欢找外包公司帮助抽签,因为H-1B签证以职位抽签,系统不能公开记录,也没有审查重复提交的环节,很多外包公司就钻了这个空子,给同一位员工递交多份申请材料。有网友表示“亲眼看到老印嘚瑟地交了12份files,整个人都斯巴达了”。此外,每个H-1B申请需要针对职位的LCA( Labor Condition Application)和对应申请人的简历,以证明工作资历。外包公司用假的简历和捏造的职位来申请H-1B,造成雇主难以判断简历的真实性,导致真正有能力的人也被拉低了工资。
【精英说】采访了一位刚从美国OPT结束,因没有抽中H-1B签证归国的的同学,她表示中国同学要想找中国中介挂靠,起码要5000美金服务费用于一次申请,而印度的学生只需要1000多美金就可挂靠多个。印度同学挂靠多个公司只求H-1B中签在美国根本不是秘密。
实际上,美国劳工部已在2015年6月份对印度两家最大的科技公司展开H-1B签证违规的调查。劳工部接到报告称,Infosys和Tata咨询服务公司通过H-1B签证项目为电力供应公司南加州爱迪生提供大量国际雇员,取代了数百名美国本土工人的工作岗位。但这也不是印度外包公司第一次收到指控了,Infosys在12年、13年都上过法庭,但每次法庭都找不出任何关于Infosys申请这么多份H-1B的法律错误。
不过,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nited States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 Services)的态度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它警惕H-1B可能出现诈骗行为,甚至构建出了一个诈骗公司的标准 (FDNS Stands for Fraud Detec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另一方面,它否认外包公司的优势。公民及移民服务局发言人井上信一(音)说,抽选过程完全是随机的,无法推测为什么有的公司会有较高的抽中率。而上半年防止多次递交H-1B申请的白宫请愿也因未达到人数要求而作废。
从上图可以看出,前三家拿了最多H-1B名额的印度公司的平均年工资都超过约7万美金,也就是说,花了成千上万的印度同学一旦H-1B中签,苦干一年,基本都能回本,加之印度人民的抱团文化,也成为了他们留美的一大动力。大多数中国人对于绿卡拿到前无法升职加薪,不能随便更换工作等顾虑,在他们眼中可能根本不是个事儿。
为了留在美国,印度人民可谓是不遗余力。这一定程度上源于印度人民对美国的向往。在印度,社会环境和政府问题意味着创业机会的缺失,而美国良好的基础设施自然成为了天然的培养基。这些移民美国,期盼寻求成功的精英人士往往有资源,且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在更稳定的商业友好的美国环境,成功也变得令人印象深刻。
反观中国学生大多抱有传统的东方思维,通常在留学到尾声才着手准备留美发展,此时抽签只能凭借运气,这实际上把自己放在了一个不利的位置。
印度口音后的英语思维
那一口地道的“印度式”英语发音是否让你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但沟通是融入的前提啊!虽然口音嘎嘣脆咖喱味,但美帝人民听得懂啊!他们正常沟通交流无障碍啊!他们充满自信,根本不care路人的看法好嘛!
对于大多数中国小伙伴而言,“开口说英语”依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羞于开口,甚至不敢开口。虽然英语像大宝,大宝天天见,英语学习也早已根深蒂固为中国孩子的必修课程,但往往侧重于应试技巧,忽视了日常沟通的重要性,这一点可在托福雅思等权威性考试中中国考生的口语成绩上窥见二三。
早期殖民文化造就的语言环境使得印度人天生具备英语思维的能力,优秀的英语逻辑思维和表达使他们在辩论场上也能拔得头筹。许多华裔精英都是成年之后才去到美国,相对缺乏美式思维,辩述能力也稍处劣势。
精英教育
说到印度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印度乘法表,很好,这很英式!
区别于印度奉行的“精英教育”,中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渐渐走向“大众化”阶段。教育理念的不同引发两国教育资源分配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高等教育的差异。根据2013年美国联邦劳工部的数据显示,25岁以上就业人口中,印度裔76.1%有大学学位,而华裔是56.8%。
咨询公司麦肯锡指出,由于中国学生英语能力不够,教育体系又偏重理论而非实践技能,因此中国求职者中适合在外国公司工作的不到10%。在教育方式上,与中国要求学生在学业上全面发展的不同,印度教育首重数学,比中国注重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注重工程技术教育,这为印度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并向外输出了大量的IT人才。此外,印度的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学历是外国承认的,而且由于这些学生的业务水平和英语水平都比较高,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更为抢手。
另外,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程度较高,十分重视工程技术教育,在融入国际市场的经济管理人才教育方面拥有较长历史。
来源:精英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