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套路王”陆正耀,不甘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套路王”陆正耀,不甘心

复制瑞幸咖啡?没那么容易。

文|华商韬略 周瑞华

实现“咖啡平权”,让咖啡回归消费品……

通过渠道融合,赋能经销商,重新定义消费者、经销商与主机厂的关系……

在他一个个概念背后,有多少是真心实意,又有多少是自己都不信但讲给别人听的?

咖啡赛道炙手可热,每一天,有众多品牌诞生,也有更多品牌“消亡”。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8月,我国一共有16.4万家咖啡企业,仅2022年前8个月,就新增了1.9万家。平均下来,每一天有近80家咖啡公司诞生。

这么多咖啡公司,活下来的是少数,大多数都逃不过从“生”到“死”无人识的命运。

但库迪咖啡(Cotti Coffee)这个品牌却有些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它有的,还只是一份品牌手册,和一句“日咖夜酒,杯不离手,从早到晚,一直陪伴”的标语,就已经引来了不小的关注。

因为它背后站着的,是陆正耀。

2年前,陆正耀就是在咖啡上栽了个大跟头。那杯他亲手打造的小蓝杯,用一场高达22亿元的财务造假,推倒了其商业帝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他苦心经营的“神州系”跟着崩塌:

2021年7月,神州租车退市,以84.9亿港元卖身韩国私募巨头安博凯,与陆正耀彻底切割;神州优车因无法披露2019年财报,被强制从新三板摘牌,和陆正耀前后一共有超82亿元的股权被冻结;

受神州系暴雷影响,陆正耀41亿元收购的宝沃汽车销量下降,无力偿还尾款,被北汽福田申请破产清算,并申请冻结陆正耀名下14亿元财产……

陆正耀更是信誉扫地,他的名字也从各大富豪榜,挪到了法院的失信名单上。

更扎心的是,跟他撇清关系后,瑞幸咖啡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非但没有凉凉,还翻身实现了盈利。瑞幸咖啡近期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二季度净收入32.99亿元,同比增长72.4%,净利润2.4亿元,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53岁的陆正耀现在杀回咖啡赛道,就是要给自己扳回一局。

但大环境已经变了。

过去几年里,瑞幸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带热了咖啡赛道,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咖啡品牌,除了NOWWA挪瓦、M Stand等新咖啡品牌,奈雪的茶、喜茶等茶饮品牌,甚至是中石油、中石化、李宁、华为这些和咖啡不相干的企业,都跨界卖起了咖啡,字节跳动、腾讯资本等互联网大厂也都送来了“弹药”。

整个咖啡圈,已经卷到了新高度。没有了“财技”的加持,陆正耀还能靠咖啡东山再起吗?

陆正耀的福建老乡、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曾说:没有正儿八经的商业模式,企业就是依靠一两个“必杀技”。

蔡文胜的“必杀技”是灵敏的嗅觉和赌性。他早年通过炒电讯盈科这支妖股淘到了第一桶金,又靠做卖域名的生意发了家,创办了美图,最近又在区块链大火的时候,带着公司炒币,凭实力狠狠地坑了美图一把。

比他大一岁的老乡陆正耀也深谙此道,他的必杀技,是后来广为流传的“陆氏资本术”:看准风口、巨额融资、烧钱扩张,迅速谋求IPO。

但在成为“资本赌徒”之前,陆正耀也是一个敢对资本说“不”的生意人。

1995年,在石家庄当公务员的陆正耀,以“单位不允许穿花裤衩”为由,辞去公职,拿着自己的结婚经费,沿着京广铁路向北,跑到北京中关村做起了通讯业生意,从事通讯设备代理及系统集成业务。

他曾是阿尔卡特、朗讯在华最大代理商,几年下来,就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深感通讯行业发展空间有限,他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中国一跃而成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喜欢开悍马的陆正耀,认定汽车是个有前途的行业,开始涉足交通出行。也是在这时,他结识了联想创投的刘二海,开始了与资本的交集。

2007年,陆正耀创办神州租车,进军汽车租赁行业。租车是重资产业务,对资金的极度饥渴与生俱来,公司之间的竞争,拼到最后,都是真金白银的较量。

在公司发展关键节点上,陆正耀见识了资本的力量,完成了从企业经营者到资本玩家的转变。

第一次是在2008年。这一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资金紧张,车队规模卡在1000辆的坎儿上上不去。

为了节省资金,陆正耀精简了团队,又把公司从北京CBD中心区国贸对面的中环世贸中心,搬到了望京,新办公室面积比原来小了一半。

但这对重资产的租车业务,节衣缩食只是“杯水车薪”。

刘二海给陆正耀算了一笔账:如果短期内,神州租车车队规模达不到3000辆以上,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盈利就没指望。

在这之前,陆正耀还是个习惯掌控一切的传统型企业经营者。在与陆正耀相识之初,刘二海就表达了投资他的UAA——一家汽车救援业务俱乐部的意愿,陆正耀拒绝了:自己有250万美金还没用完。

但“弹药不足”已经影响到公司战略的执行,陆正耀最终收下了刘二海送来的800万美元,这笔钱砸进去,神州租车一下子冲到了市场第二的位置。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在2010年。这年,租车行业打响融资大战,一嗨租车拿下高瓴资本7000万美元C轮融资,三菱商事给了车友租车2000万美元。

陆正耀向资本“屈服”,以公司控股权为代价,换来了联想控股的12亿元人民币投资。这笔钱,一半被他拿去采购了6000辆车,神州租车一举成为全国首个车队规模过万的租车公司;另一半用于疯狂补贴,神州租车租赁价格大幅下调了30%-50%,钱一砸进去,效果立竿见影,出租率提升到80%-90%。

之后几年,陆正耀不断重复“融资、烧钱抢客源、买车扩规模”,把神州租车从28座城市扩张到全国58座城市,直到2014年成功把神州租车送上港交所。随后,他和投资者套现16亿美元。

至此,“陆式资本术”完成闭环,这套“必杀技”又被陆正耀用在瑞幸咖啡上,只是这次他的“资本术”更娴熟,也更掌握着主动权:

瑞幸咖啡上市前,18个月完成了4轮融资,募资总额超10亿美元。弹药充足的瑞幸开始“蒙眼狂奔”,一边疯狂开店,上市前门店4910家,比星巴克还多出600家门店,一边把“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的广告铺满写字楼。

有人算过一笔账,瑞幸每卖一杯咖啡就亏损9元。这样亏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盈利?

这个问题,陆正耀早在2016年就给出了答案。在那一年,神州专车的战略沟通会上,手里拿着一杯星巴克的陆正耀对媒体说:

补贴是补贴不来真客户的,未来最终大家都是要讲商业逻辑。

神州系暴雷后,陆正耀带着昔日旧部,又回到了望京东煌大厦,计划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创业。这一次,他表示不玩资本了。

但没有了资本弹药,他的“最后一次创业”能成吗?

在库迪咖啡之前,陆正耀已经启动了面馆“趣小面”、预制菜“舌尖英雄”两个项目。按照他的规划,未来都要发展成餐饮版的“瑞幸”:先以面馆、预制菜起步,未来吸纳更多美食、小吃品牌加入,最终做成线上化的App。

陆正耀的商业嗅觉依然灵敏。他选择的面馆、预制菜,也是这两年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2021年,面馆和预制菜赛道融资都有十几起,预制菜赛道最高的一笔融资额高达人民币16亿元。

但“趣小面”2021年8月全国首店在北京、重庆双店齐开后,3个月就陷入关店潮,门店扩张止步35家,距离陆正耀“年内开出106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2022年1月推出的“只加盟,不直营”的预制菜“舌尖英雄”,8月传出加盟商亏损严重,“一天赚不回电费钱”。加盟店数量400家左右,不及年初预期6000家的十分之一。

餐饮行业的特点,总结起来是“市场规模大,玩家众多,集中度小,标准化难,毛利率低”,外加“死亡率高”,十分考验品牌的产品研发、供应链、运营能力。

而无论是“趣小面”还是“舌尖英雄”,产品都是从第三方采购,陆正耀的舌尖科技既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也没有产品研发,套用一句经典广告语,陆正耀“自己不生产食品,只是食品的搬运工”。

一碗拼凑出来的小面,代加工的预制菜,就像一位失望食客评价里说的,“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

没有资本做后盾,陆正耀的舌尖科技在供应链、团队、产品研发和运营方面的不足,一览无余。

现在,陆正耀回到自己熟悉的咖啡赛道,在库迪咖啡的品牌手册上,打出“瑞幸咖啡团队”的旗号。

只是,他恐怕再也无法复制出下一个“瑞幸咖啡”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套路王”陆正耀,不甘心

复制瑞幸咖啡?没那么容易。

文|华商韬略 周瑞华

实现“咖啡平权”,让咖啡回归消费品……

通过渠道融合,赋能经销商,重新定义消费者、经销商与主机厂的关系……

在他一个个概念背后,有多少是真心实意,又有多少是自己都不信但讲给别人听的?

咖啡赛道炙手可热,每一天,有众多品牌诞生,也有更多品牌“消亡”。

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8月,我国一共有16.4万家咖啡企业,仅2022年前8个月,就新增了1.9万家。平均下来,每一天有近80家咖啡公司诞生。

这么多咖啡公司,活下来的是少数,大多数都逃不过从“生”到“死”无人识的命运。

但库迪咖啡(Cotti Coffee)这个品牌却有些不一样。到目前为止,它有的,还只是一份品牌手册,和一句“日咖夜酒,杯不离手,从早到晚,一直陪伴”的标语,就已经引来了不小的关注。

因为它背后站着的,是陆正耀。

2年前,陆正耀就是在咖啡上栽了个大跟头。那杯他亲手打造的小蓝杯,用一场高达22亿元的财务造假,推倒了其商业帝国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他苦心经营的“神州系”跟着崩塌:

2021年7月,神州租车退市,以84.9亿港元卖身韩国私募巨头安博凯,与陆正耀彻底切割;神州优车因无法披露2019年财报,被强制从新三板摘牌,和陆正耀前后一共有超82亿元的股权被冻结;

受神州系暴雷影响,陆正耀41亿元收购的宝沃汽车销量下降,无力偿还尾款,被北汽福田申请破产清算,并申请冻结陆正耀名下14亿元财产……

陆正耀更是信誉扫地,他的名字也从各大富豪榜,挪到了法院的失信名单上。

更扎心的是,跟他撇清关系后,瑞幸咖啡在新管理层的带领下,非但没有凉凉,还翻身实现了盈利。瑞幸咖啡近期发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二季度净收入32.99亿元,同比增长72.4%,净利润2.4亿元,已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53岁的陆正耀现在杀回咖啡赛道,就是要给自己扳回一局。

但大环境已经变了。

过去几年里,瑞幸的火爆一定程度上带热了咖啡赛道,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咖啡品牌,除了NOWWA挪瓦、M Stand等新咖啡品牌,奈雪的茶、喜茶等茶饮品牌,甚至是中石油、中石化、李宁、华为这些和咖啡不相干的企业,都跨界卖起了咖啡,字节跳动、腾讯资本等互联网大厂也都送来了“弹药”。

整个咖啡圈,已经卷到了新高度。没有了“财技”的加持,陆正耀还能靠咖啡东山再起吗?

陆正耀的福建老乡、美图董事长蔡文胜曾说:没有正儿八经的商业模式,企业就是依靠一两个“必杀技”。

蔡文胜的“必杀技”是灵敏的嗅觉和赌性。他早年通过炒电讯盈科这支妖股淘到了第一桶金,又靠做卖域名的生意发了家,创办了美图,最近又在区块链大火的时候,带着公司炒币,凭实力狠狠地坑了美图一把。

比他大一岁的老乡陆正耀也深谙此道,他的必杀技,是后来广为流传的“陆氏资本术”:看准风口、巨额融资、烧钱扩张,迅速谋求IPO。

但在成为“资本赌徒”之前,陆正耀也是一个敢对资本说“不”的生意人。

1995年,在石家庄当公务员的陆正耀,以“单位不允许穿花裤衩”为由,辞去公职,拿着自己的结婚经费,沿着京广铁路向北,跑到北京中关村做起了通讯业生意,从事通讯设备代理及系统集成业务。

他曾是阿尔卡特、朗讯在华最大代理商,几年下来,就积累了第一桶金。但深感通讯行业发展空间有限,他开始寻找新的机会。

2005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570.77万辆和575.8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6%和13.54%,中国一跃而成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喜欢开悍马的陆正耀,认定汽车是个有前途的行业,开始涉足交通出行。也是在这时,他结识了联想创投的刘二海,开始了与资本的交集。

2007年,陆正耀创办神州租车,进军汽车租赁行业。租车是重资产业务,对资金的极度饥渴与生俱来,公司之间的竞争,拼到最后,都是真金白银的较量。

在公司发展关键节点上,陆正耀见识了资本的力量,完成了从企业经营者到资本玩家的转变。

第一次是在2008年。这一年,金融危机爆发,公司资金紧张,车队规模卡在1000辆的坎儿上上不去。

为了节省资金,陆正耀精简了团队,又把公司从北京CBD中心区国贸对面的中环世贸中心,搬到了望京,新办公室面积比原来小了一半。

但这对重资产的租车业务,节衣缩食只是“杯水车薪”。

刘二海给陆正耀算了一笔账:如果短期内,神州租车车队规模达不到3000辆以上,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盈利就没指望。

在这之前,陆正耀还是个习惯掌控一切的传统型企业经营者。在与陆正耀相识之初,刘二海就表达了投资他的UAA——一家汽车救援业务俱乐部的意愿,陆正耀拒绝了:自己有250万美金还没用完。

但“弹药不足”已经影响到公司战略的执行,陆正耀最终收下了刘二海送来的800万美元,这笔钱砸进去,神州租车一下子冲到了市场第二的位置。

第二个关键节点,是在2010年。这年,租车行业打响融资大战,一嗨租车拿下高瓴资本7000万美元C轮融资,三菱商事给了车友租车2000万美元。

陆正耀向资本“屈服”,以公司控股权为代价,换来了联想控股的12亿元人民币投资。这笔钱,一半被他拿去采购了6000辆车,神州租车一举成为全国首个车队规模过万的租车公司;另一半用于疯狂补贴,神州租车租赁价格大幅下调了30%-50%,钱一砸进去,效果立竿见影,出租率提升到80%-90%。

之后几年,陆正耀不断重复“融资、烧钱抢客源、买车扩规模”,把神州租车从28座城市扩张到全国58座城市,直到2014年成功把神州租车送上港交所。随后,他和投资者套现16亿美元。

至此,“陆式资本术”完成闭环,这套“必杀技”又被陆正耀用在瑞幸咖啡上,只是这次他的“资本术”更娴熟,也更掌握着主动权:

瑞幸咖啡上市前,18个月完成了4轮融资,募资总额超10亿美元。弹药充足的瑞幸开始“蒙眼狂奔”,一边疯狂开店,上市前门店4910家,比星巴克还多出600家门店,一边把“首杯免费、买二赠一、买五赠五”的广告铺满写字楼。

有人算过一笔账,瑞幸每卖一杯咖啡就亏损9元。这样亏下去,什么时候才能盈利?

这个问题,陆正耀早在2016年就给出了答案。在那一年,神州专车的战略沟通会上,手里拿着一杯星巴克的陆正耀对媒体说:

补贴是补贴不来真客户的,未来最终大家都是要讲商业逻辑。

神州系暴雷后,陆正耀带着昔日旧部,又回到了望京东煌大厦,计划退休前的最后一次创业。这一次,他表示不玩资本了。

但没有了资本弹药,他的“最后一次创业”能成吗?

在库迪咖啡之前,陆正耀已经启动了面馆“趣小面”、预制菜“舌尖英雄”两个项目。按照他的规划,未来都要发展成餐饮版的“瑞幸”:先以面馆、预制菜起步,未来吸纳更多美食、小吃品牌加入,最终做成线上化的App。

陆正耀的商业嗅觉依然灵敏。他选择的面馆、预制菜,也是这两年资本竞相追逐的风口:2021年,面馆和预制菜赛道融资都有十几起,预制菜赛道最高的一笔融资额高达人民币16亿元。

但“趣小面”2021年8月全国首店在北京、重庆双店齐开后,3个月就陷入关店潮,门店扩张止步35家,距离陆正耀“年内开出106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2022年1月推出的“只加盟,不直营”的预制菜“舌尖英雄”,8月传出加盟商亏损严重,“一天赚不回电费钱”。加盟店数量400家左右,不及年初预期6000家的十分之一。

餐饮行业的特点,总结起来是“市场规模大,玩家众多,集中度小,标准化难,毛利率低”,外加“死亡率高”,十分考验品牌的产品研发、供应链、运营能力。

而无论是“趣小面”还是“舌尖英雄”,产品都是从第三方采购,陆正耀的舌尖科技既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也没有产品研发,套用一句经典广告语,陆正耀“自己不生产食品,只是食品的搬运工”。

一碗拼凑出来的小面,代加工的预制菜,就像一位失望食客评价里说的,“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的特点”。

没有资本做后盾,陆正耀的舌尖科技在供应链、团队、产品研发和运营方面的不足,一览无余。

现在,陆正耀回到自己熟悉的咖啡赛道,在库迪咖啡的品牌手册上,打出“瑞幸咖啡团队”的旗号。

只是,他恐怕再也无法复制出下一个“瑞幸咖啡”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