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明一
要工业底色足,更要城市底色美;要工业生产,更要绿色发展。这是目前钢城区所要面临的抉择。
在历史文化深厚的山东,比起其他市区县名称的渊源可溯,“钢城”之名简洁直白——钢铁之城,这里是山钢股份、莱钢集团驻地,钢铁产量占全省的15%,无不向世人展示着“工业强区”的形象。
2021年,钢城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6.3%,工业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钢城区7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以钢铁上下游配套为主,2021年规上工业产值、营业收入达到千亿级,工业产值占全市的15%、排名第四,其中钢铁产业贡献80%以上。
然而,当济南步入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新时期,作为黄河下游最大支流大汶河的源头,积极建设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保护好境内37公里沿线的生态,这是赋予钢城区的时代命题。
一直以来,工业生产与绿色发展较难融合,抛开这个矛盾点,受能源、环保等要素制约,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当规上工业成为钢城区经济的支柱,亦决定了这是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依靠不依赖”,先进制造业走在前
山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制造业是山东经济的根基所在、优势所在,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集中做强先进制造业。
钢城区钢铁产业特色鲜明,规上工业产值、营业收入均达到千亿级规模,是全省莱泰精品钢基地的主要承载地。山东新旧动能转换进入决胜之年,根据钢城区第一次党代会报告,钢城区将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
对于钢城区而言,这意味着必须把工业高质量发展放在经济工作首位,把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巩固提升工业的支撑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
据钢城区工信局提供的数据,截至2022年7月,钢城区在建纳统工业技改项目57个。2021年全年共完成工业技改投资68.52亿元,同比增幅43.97%。
“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着力打造东强战略智造先导区,把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攻方向。”钢城区委书记郅颂表示,钢城区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六条意见》,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扩产扩能、品牌创建、科技创新、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汽车零部件、高端装备智造、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
钢城区已经明确,力争五年内,精品钢及配套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工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区。
而欲实现这一目标,唯有在牢固树立“靠钢依钢”和“依靠不依赖”的发展理念。作为全国唯一以“钢铁”命名的城市,钢城区推动钢铁产业转型,发展先进制造业。
在钢城区,总投资200亿元的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再造升级,研究开发海工用钢、稀土钢等产品,建成后精品钢产品比例将达到70%以上,推动产品链向中高端发展。
钢城区加强与宝武集团的合作,整合优化莱钢新旧动能转换腾挪出的1000多亩土地,推动精品钢产业延链强链,目前,欧冶炼金项目已签约落地,与宝武清能达成意向。
近年来,钢城区全链条布局装配式建筑、装备智造、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制造业产业链,全区钢铁精深加工能力达到350万吨,装配式钢结构构件年加工能力达到100万吨,风力发电主轴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粉末新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7%。
近期,钢城区和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合作,成立了济南钢铁产业智能制造和战略新材料研究院,配建示范平台、研究中心、中试产业园、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园,推进精品钢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2021年,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1.6%,创新链正向高端研发拓展。

政企良好互动,发挥主观能动性
事实上,企业提档升级是淘汰落后动能,追求新动能的有益探索,从而提升企业在全球业界日益激烈竞争中的抗风险能力,也是规模壮大的必经之路。
7月28日,钢城区工信局带领鲁银投资集团、山东鲁银新材料有限公司、钢城移动公司到章丘区中白新材料产业园考察调研,坚定了鲁银新材料打造智能工厂的信心。鲁银新材料将联合钢城移动公司,通过智能化改造彻底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痛点和难点问题。
走进鲁银新材料,生产车间内一台台智能化设备串联成线。在100MPa水气雾化生产线上,谐振中频无芯熔化炉、雾化塔、还原退火炉等现代化设备正在加足马力生产水雾化钢铁粉末。
鲁银新材具备年产20万吨钢铁粉末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还原系列、水雾化系列钢铁粉末及高性能合金特种粉末材料,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唯一拥有还原制粉、雾化制粉和合金特种粉末三条生产线的钢铁粉末生产基地。
2021年,鲁银新材料荣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称号。近年来,分别设立了山东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粉末冶金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粉末冶金材料工程实验室、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四个省级研发平台。
事实上,比起一、三产业转型的灵活性,工业牵扯领域广,技改要求高,转型任务重。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应是发挥政府主观能动性,推动龙头企业提质增效、提档晋级。
近年来,钢城区推进2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建设,完成技改投资78亿元,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引导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建13家市级以上智能智造示范企业,其中2家省级智能工厂。
在钢城区,这里成立了5个产业研究院,建成省级创新平台27家,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1%,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增长29%左右。高企培育倍增行动,让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三年翻番,达到54家;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了32个百分点。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项目就是产业增量。
钢城区坚持项目引建与产业生态塑造并举,坚持专业化招商,保姆式服务,清单化推进,集中力量开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攻坚。
今年是钢城区建设项目最多、项目质量最好、投资数额最大的一年,“8个省级、7个市级、70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投资140亿元”,这是钢城区的小目标。钢城区成立8个产业招商专班,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搭建“链式发展”的高速招商通道,新洽谈引进项目64个。
当23个行业实现“一证准营”,88项审批事项实现“一窗通办”,项目建设“全程帮办”“容缺办理”,实现“拿地即开工”“四证齐发”,“钢好办”营商环境品牌的名气日渐叫响。

绿色发展观,要产业亦要颜值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钢城区早在去年就将路线最终锁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摆脱传统路径依赖,聚焦构建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上发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事实上,正如钢城区不失工业底气,兼具绿色发展。钢城区攻坚企业转型升级与智能化改造高歌猛进的同时,延链补链,受益最大的还是城市的“高颜值”。
将“既无法满足炼铁,也无法满足制酸”的“废弃资源”作为原料,生产可用于炼铁的高品质铁精粉和工业硫酸,同时余热发电,这是莱芜金山矿产资源有限公司的独辟蹊径。
金山矿产,是国家政策鼓励的“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类”循环经济项目。此类项目的特点是,企业生产过程无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副产硫酸后,超低排放,将资源吃干榨尽、综合利用。
目前,金山矿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正在努力打造“金山模板”,以期达到世界领先。
“金山模板”的重要意义在于,我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达80%以上)的背景下,铁矿石进口关乎我国钢铁业的产业安全,而“金山模板”利用领先、独创的工艺,将这类废弃资源变废为宝,为我国钢铁产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原料通道。
如今,坚持绿色发展的钢城区,积极引导企业绿色转型,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市级绿色工厂16家。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正在争创全流程环保绩效A级企业,打造城市钢厂绿色样板。今年新申报环保绩效A级企业3家、B级企业4家、绩效引领型企业3家。
十年,意义非凡。钢城区抓住济莱区划调整的重大历史机遇,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借力济南市“强省会战略”“黄河国家战略”,继续稳健“工业强区战略”的步伐。工业不老,工业不过时,工业也是与时俱进的智造创新体,钢城区为济南东强战略实施,描绘了一幅“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