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上海首次制订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不低于71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上海首次制订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不低于71岁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总建床数占常住人口比例≥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增100家;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9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8项重点任务,其中一个目标是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不低于71岁。这是上海首次制订健康老龄化专项行动方案,各部门积极行动、协同推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203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健康老龄化是指发展和维持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功能。健康老龄化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并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比16.3%。

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1岁。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交织共存,慢性病、常见病患病占比高,且存在多病共存特点,对健康服务、医疗保障等需求持续增加,对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提供、就医的便捷性也提出较高要求。

为此,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形成更加便捷、更高品质、综合连续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与期望寿命不同,健康预期寿命指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此次《行动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总建床数占常住人口比例≥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增100家;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90%。

《行动方案》聚焦健康支撑体系、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老年医疗服务水平、长期照护服务、医养结合、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老年健康服务科技与人才支撑等八个主题,共提出28项重点任务,明确具体责任部门。

《行动方案》明确,上海将继续深化长护险试点,优化政策体系和配套支撑体系;合理确定长护险基金支付水平;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失能老人的关心关爱;积极探索建立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第三方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长护险制度又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2016年6月,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护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2018年,上海在全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上海市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长护险试点共服务失能老人39.3万人。其中社区居家照护32.6万人、平均年龄80.1岁;养老机构照护6.7万人、平均年龄85岁。

同时,《行动方案》提出,上海支持和推动商业保险、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社区健康服务等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商业健康保险;支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强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在医疗支付方式及健康保险开发领域的应用;支持商业保险机构针对老年人风险保障需求,研发老年人特定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专属产品。

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上海将建立以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发展老年医学专科医联体,将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相关医疗机构纳入到医联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借助远程医疗等形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护理服务。

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2018年起,上海率先在养老机构和长者照护之家内,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7302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十四五”末期将达到1.5万张。

为提升长期照护服务能力,《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将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社区和居家,鼓励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全老年认知障碍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标准制定;加强养老机构内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全市护理型床位不低于10.6万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达到1.5万张。

此外,《行动方案》还指出,上海将开展老年常见疾病的早诊早治和综合干预;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推动在老年人集中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行动方案》还明确要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和实际困难,保留线下、人工等传统服务方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上海首次制订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到2025年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不低于71岁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总建床数占常住人口比例≥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增100家;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9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记者 黄景源

近日,上海发布《上海市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28项重点任务,其中一个目标是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不低于71岁。这是上海首次制订健康老龄化专项行动方案,各部门积极行动、协同推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2030年健康老龄化行动十年》,健康老龄化是指发展和维持使老年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功能。健康老龄化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并且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全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上海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581.55万,占总人口的23.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4.9万人,占比16.3%。

2021年,上海户籍人口期望寿命达到81岁。人口老龄化与高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纯老化等趋势交织共存,慢性病、常见病患病占比高,且存在多病共存特点,对健康服务、医疗保障等需求持续增加,对整合型健康服务的提供、就医的便捷性也提出较高要求。

为此,上海出台《行动方案》,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形成更加便捷、更高品质、综合连续的整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与期望寿命不同,健康预期寿命指的是一个人在完全健康状态下生存的平均年数。此次《行动方案》提出,目标到2025年,上海人均健康预期寿命≥71岁;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家庭病床总建床数占常住人口比例≥3‰;长者运动健康之家新增100家;失能、高龄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90%。

《行动方案》聚焦健康支撑体系、健康教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老年医疗服务水平、长期照护服务、医养结合、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老年健康服务科技与人才支撑等八个主题,共提出28项重点任务,明确具体责任部门。

《行动方案》明确,上海将继续深化长护险试点,优化政策体系和配套支撑体系;合理确定长护险基金支付水平;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失能老人的关心关爱;积极探索建立定点护理服务机构第三方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长护险制度又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对经评估达到一定护理需求等级的长期失能人员,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提供服务或资金保障的社会保险制度。

2016年6月,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开展长护险试点的15个城市之一。2018年,上海在全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上海市医保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海长护险试点共服务失能老人39.3万人。其中社区居家照护32.6万人、平均年龄80.1岁;养老机构照护6.7万人、平均年龄85岁。

同时,《行动方案》提出,上海支持和推动商业保险、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社区健康服务等融合发展,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商业健康保险;支持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强化医疗健康大数据在医疗支付方式及健康保险开发领域的应用;支持商业保险机构针对老年人风险保障需求,研发老年人特定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专属产品。

在老年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行动方案》明确,上海将建立以上海市老年医学中心为引领,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科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相关教学科研机构为支撑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发展老年医学专科医联体,将提供老年护理服务的相关医疗机构纳入到医联体建设中,充分发挥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的帮扶带动作用,借助远程医疗等形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护理服务。

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界面新闻从上海市民政局获悉,2018年起,上海率先在养老机构和长者照护之家内,通过新建、改扩建的方式,推进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截至2021年底,已建成7302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十四五”末期将达到1.5万张。

为提升长期照护服务能力,《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将机构内医疗护理服务拓展到社区和居家,鼓励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健全老年认知障碍长期照护服务体系,推动老年认知障碍照护服务标准制定;加强养老机构内护理型床位和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建设,全市护理型床位不低于10.6万张,老年认知障碍照护床位达到1.5万张。

此外,《行动方案》还指出,上海将开展老年常见疾病的早诊早治和综合干预;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筛查,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早期干预;推动在老年人集中场所安装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在城市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行动方案》还明确要优化老年人就医流程,完善电话、网络、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方式,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充分考虑老年人习惯和实际困难,保留线下、人工等传统服务方式;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进行适老化改造。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