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分析师解读二十大报告: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将如何发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分析师解读二十大报告: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将如何发展?

分析师认为,继十九大之后,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定位。 

2022年3月13日,重庆,眺望渝中半岛夜景。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分析师认为,继十九大之后,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政策定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在十九大报告中,住房制度改革是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大框架下论述的,而此次二十大报告则是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大框架下进行的。 

“如此对比,可以看出,在保民生的基础上,提品质将成为重要的内容。换而言之,住房制度改革要兼顾保民生和提品质双重目标。”他说。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未来五年“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有望全面提速。现在来看,二者还没有并举,“购”重、“租”轻的局面仍然存在。二十大以后,上下行政管理的痛点将打通,住房的金融属性、资产属性全面弱化,民生属性全面凸显,加上各地积极争抢人口,租购并举的新制度将获得极大的进展。

以下为界面新闻整理的部分分析师观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接下来房地产发展的落脚点将更多聚焦在保民生、提品质上

早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首次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17年10月“房住不炒”被写进十九大报告,过去几年,尽管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震荡起伏,中央支持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楼市调控政策,“房住不炒”始终是政策坚守底线。此次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定位,接下来房地产发展的落脚点将更多聚焦在保民生、提品质上。

同时,也要看到,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成为政策发力点,未来合理的住房需求仍将是政策支持和鼓励的主要对象,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仍有空间,特别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改善性住房需求或将成为市场的关键支撑。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未来五年“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会全面提速

新时期住房工作的顶层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前者统揽住房工作全局,是全国上下开展行业和市场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推进新住房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顶层指导;后者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住房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现在来看,租购二者还没有并举,“购”重、“租”轻的局面仍然存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经验。比如,房价上涨预期及其实现,不利于培育长租;租赁经营相比商品房开发销售的盈利性较低;租赁在土地及房屋来源、融资来源上的缺陷;各地对租赁的供给及管理上还不够重视,政策执行效果还待提高;租赁权益,特别是在子女教育、社区认同感等方面,与买房相比差距较大;长租公寓在资本运作上的乱象等。而且,各地在重视程度上,也亟待提高。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在控制房价上涨、推进保租房筹集建设、降低新市民落户门槛、租赁可以落集体户等方面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相关主体合力推进下,未来五年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会全面提速。二十大以后,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全面加强住房的民生导向,由此,上下行政管理的痛点将打通,住房的金融属性、资产属性全面弱化,民生属性全面凸显,加上各地积极争抢人口,租购并举的新制度将获得极大的进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租购并举”将会有创新内容推出

在十九大报告中,住房制度改革是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大框架下论述的,而此次二十大报告则是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大框架下进行的。 如此对比,可以看出,在保民生的基础上,提品质将成为重要的内容。换而言之,住房制度改革要兼顾保民生和提品质双重目标。

随着房地产短期市场的稳定和矛盾的化解,十九大以来提及的“租购并举”工作会提速,同时也会有一些创新的内容和思路。比如,今年一些城市允许房东把个人房源纳入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同时获得了购房的新资格,这就是把租购两个市场充分融会贯通、盘活存量激活增量的好做法和好模式。各地在促进租赁市场和购房市场的活跃度方面,会有一系列新改革和新举措。这也是相关地方政府、房企、市民等需要积极关注的内容,进而以高质量的模式,立足当下放眼长期,真正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当前的住房制度改革,会在过去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上继续拓展,尤其是在分配层面会有重大创新。以住房租赁市场的改革来说,最近两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改革精神、加大房源供给的关键年。随着房源供给数量的增加,如何确保分配领域的更到位更科学,尤其是保障新市民、大学生、三孩家庭等群体的居住需求?这是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在解决居住的过程中,如何提振品质和提高幸福感,这是“二十大”以后要重点研究和推进的工作。

植信投资研究院: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区域性住房需求提升

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意味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从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往更多依靠市场化合理资源配置的方向转变。未来住房政策将从供需两侧发力,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合理有效增加住房供给,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报告还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当前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的城镇格局已经基本构建完成,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重点城市群与核心城市已进入都市圈建设时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未来人口流动将呈现三个重要趋势:一,人口持续向东部沿海重点省份集聚;二,一线城市都市圈人口增速提升;三,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虹吸效应较为明显。由此,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区域性住房需求提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分析师解读二十大报告:未来五年房地产行业将如何发展?

分析师认为,继十九大之后,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定位。 

2022年3月13日,重庆,眺望渝中半岛夜景。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樊旭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分析师认为,继十九大之后,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房住不炒”,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政策定位。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在十九大报告中,住房制度改革是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大框架下论述的,而此次二十大报告则是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大框架下进行的。 

“如此对比,可以看出,在保民生的基础上,提品质将成为重要的内容。换而言之,住房制度改革要兼顾保民生和提品质双重目标。”他说。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未来五年“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有望全面提速。现在来看,二者还没有并举,“购”重、“租”轻的局面仍然存在。二十大以后,上下行政管理的痛点将打通,住房的金融属性、资产属性全面弱化,民生属性全面凸显,加上各地积极争抢人口,租购并举的新制度将获得极大的进展。

以下为界面新闻整理的部分分析师观点

中国指数研究院:接下来房地产发展的落脚点将更多聚焦在保民生、提品质上

早在2016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首次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2017年10月“房住不炒”被写进十九大报告,过去几年,尽管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震荡起伏,中央支持各地因城施策优化楼市调控政策,“房住不炒”始终是政策坚守底线。此次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彰显政策定力,同时也意味着“房住不炒”将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房地产行业定位,接下来房地产发展的落脚点将更多聚焦在保民生、提品质上。

同时,也要看到,在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过程中,“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将成为政策发力点,未来合理的住房需求仍将是政策支持和鼓励的主要对象,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释放仍有空间,特别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改善性住房需求或将成为市场的关键支撑。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未来五年“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会全面提速

新时期住房工作的顶层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房住不炒”和“租购并举”,前者统揽住房工作全局,是全国上下开展行业和市场管理,创新管理模式和长效机制,推进新住房体系和制度建设的顶层指导;后者是我国进一步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推进住房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

现在来看,租购二者还没有并举,“购”重、“租”轻的局面仍然存在,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经验。比如,房价上涨预期及其实现,不利于培育长租;租赁经营相比商品房开发销售的盈利性较低;租赁在土地及房屋来源、融资来源上的缺陷;各地对租赁的供给及管理上还不够重视,政策执行效果还待提高;租赁权益,特别是在子女教育、社区认同感等方面,与买房相比差距较大;长租公寓在资本运作上的乱象等。而且,各地在重视程度上,也亟待提高。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在控制房价上涨、推进保租房筹集建设、降低新市民落户门槛、租赁可以落集体户等方面都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在相关主体合力推进下,未来五年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会全面提速。二十大以后,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全面加强住房的民生导向,由此,上下行政管理的痛点将打通,住房的金融属性、资产属性全面弱化,民生属性全面凸显,加上各地积极争抢人口,租购并举的新制度将获得极大的进展。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租购并举”将会有创新内容推出

在十九大报告中,住房制度改革是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大框架下论述的,而此次二十大报告则是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大框架下进行的。 如此对比,可以看出,在保民生的基础上,提品质将成为重要的内容。换而言之,住房制度改革要兼顾保民生和提品质双重目标。

随着房地产短期市场的稳定和矛盾的化解,十九大以来提及的“租购并举”工作会提速,同时也会有一些创新的内容和思路。比如,今年一些城市允许房东把个人房源纳入到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同时获得了购房的新资格,这就是把租购两个市场充分融会贯通、盘活存量激活增量的好做法和好模式。各地在促进租赁市场和购房市场的活跃度方面,会有一系列新改革和新举措。这也是相关地方政府、房企、市民等需要积极关注的内容,进而以高质量的模式,立足当下放眼长期,真正推进中国房地产业健康平稳发展。

当前的住房制度改革,会在过去五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上继续拓展,尤其是在分配层面会有重大创新。以住房租赁市场的改革来说,最近两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四五”改革精神、加大房源供给的关键年。随着房源供给数量的增加,如何确保分配领域的更到位更科学,尤其是保障新市民、大学生、三孩家庭等群体的居住需求?这是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同时在解决居住的过程中,如何提振品质和提高幸福感,这是“二十大”以后要重点研究和推进的工作。

植信投资研究院: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区域性住房需求提升

报告提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这意味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已经从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往更多依靠市场化合理资源配置的方向转变。未来住房政策将从供需两侧发力,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合理有效增加住房供给,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报告还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当前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的城镇格局已经基本构建完成,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将提升城市群和都市圈承载能力。重点城市群与核心城市已进入都市圈建设时代,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未来人口流动将呈现三个重要趋势:一,人口持续向东部沿海重点省份集聚;二,一线城市都市圈人口增速提升;三,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虹吸效应较为明显。由此,新型城镇化将推动区域性住房需求提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