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正在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联合国最新发布的《2022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报告》警告称,气候危机、新冠疫情以及越来越频繁的冲突使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处于危险之中。国际社会必须为拯救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新的努力。
作为自然环境和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不少企业近年来将追求环保可持续的运营方式纳入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MUJI无印良品正是其中坚定的同行者之一。
成立于1980年的MUJI起初是日本西友连锁超市的自有品牌,其名称含义为“无品牌的优质商品”。伴随着日本泡沫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消退,MUJI所倡导的低价、极简、舒适导向的产品风格切中了彼时日本社会的低欲望消费心态,促使该品牌迅速崛起。
而如今,MUJI早已从日用杂货拓展到酒店、便利店、电动车等涉及多元化业务的生活方式品牌。纵观其产品及业务线,可以发现,MUJI一直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感觉良好的生活”,并从产品设计与开发中不断思考如何为当地社区和环境做出贡献,秉持环境友好的初衷。
“可持续发展不应该是教育消费者,而是生产方要多学习。”MUJI中国总经理清水智在接受界面时尚专访时,表达了他对企业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看法。
2022年初,MUJI首次在中国大陆地区开启“地球大2022高等学校设计征集”大赛,呼吁中国年轻设计师一起为营造“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做出努力。
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才是恰到好处的设计
“地球大”理念的内涵在于面对现代消费社会的挑战,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MUJI品牌理念向来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与自然良好关系的关注。
“地球大”活动的目标是,从全新的视角发现今后10年、50年、100年内仍能存续的优秀设计。此次设计大赛亦代表了MUJI对中国设计教育发展的支持,与当地文化深度联结,共同加深对地球环境的贡献。
清水智表示,MUJI在中国开发一些创新产品时不止步于中国,而是放眼于全球。他举例称,MUJI在生产一个箱子时,不仅会观察研究中国消费者经常使用的样式,还会考虑原材料的天然性以及如何简化制作工序。
这意味着在思考使用者的切实需要之外,MUJI还关注产品对环境的实际影响。基于此,材料和设计师的选择也不会仅局限于中国,而是着眼于全球来寻找最合适的材料和设计。“地球大其实就是在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下,让设计不作设限。”清水智总结道。
实际上,MUJI在过往的设计开发中对降低能源消耗、保护自然已经做了诸多尝试和努力。
比如,MUJI余线系列就是将服装生产中剩余的纱线原料进行再生利用,使之成为独一无二又多姿多彩的彩色商品,包括合脚直角袜和彩色条纹款T恤等等。
在充分利用原料、精简生产工序之外,简化包装是MUJI在产品设计生产中坚持的另一重原则。
“去繁就简,把必要的东西留下来,不必要的都去掉。产品的特点应该是简单精炼,价格合适。这些都是我们所追求的积极的产品要素。我们强调减轻自然的负担,同时从消费者的角度思考,将设计制造上的用心故事放在里面。”清水智表示。
这意味着从设计开发环节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才能开发出自然又舒适的产品,而此次“地球大”活动正是透过中国年轻设计师的视角拓展了MUJI自然设计的更多可能性。
MUJI对本次“地球大”活动作品征集的类型和标准提出了四点要求:具备对文化和可持续的独到观察;与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相关;具备原创性、突破性、完整度;具备落地安全生产和市场化应用的可行性。
该活动也提供多种形式的支持和收益,以切实地助力中国青年设计师的发展。其中,金、银、铜奖获得者将分别获得奖金支持。
此外,MUJI还将为入围的12个优秀设计作品颁发荣誉证书,并为获奖作者提供与国际大师线上交流学习的机会。
更为重要的是,获奖作品有机会在MUJI中国的支持下进行商业化量产,并获得MUJI各渠道的推广曝光,以及品牌相关展览合作的未来潜在机会。
清水智表示,MUJI会在中国举办“地球大”活动的几个关键要素在于,这里可以产生新的价值观,并且是充满新技术、新想法的地区和人群。“中国是一个对设计非常有热情的国家,所以不是选择中国,而是必然在中国举办。”他说。
具有“故事性”的设计有望成为未来趋势
在谈及此次活动的参与感受时,清水智提到各位参赛选手都很有“MUJI”的风格,但又超出了他们原本设想的创意范围。
以铜奖作品“我、空气、水、土壤”为例,在清水智看来,这是一件在日本很难出现的作品。因为一般来说设计都会偏向对于“形状”的思考,但该作品却以“行为”为设计核心。
此作品的灵感来自于艺术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一句话——“大城市的人多半行色匆匆,没有时间停下来看一朵花”。这套设计方案直接将实物鲜花“转移”到天然可降解的面料之上,以“弧线”作为廓形方向剪裁服装,诗意且具象地将人类朝夕相处的自然描绘下来。
铜奖作品“一次性可折叠垃圾桶”采用环保再生牛皮纸作为原材料,避免了一次性“随用随丢”的“塑料污染”,而可折叠设计还大幅度减少了空间占用。另一铜奖作品“平等诗”则是着眼于植物与人的关系,以拉班舞谱(Labanotation)作为参考,观察并记录在拉班舞谱上建构的植物动势。
在清水智看来,这些获奖的作品除了有设计使用上的亮点,其更重要的特点在于“故事性”。
“我觉得一般形状上的设计不会变成趋势,成为趋势的往往是充满故事性的设计。这个产品是如何设计出来,设计师的想法是怎样,需要有从零到生产完成的整个叙事过程。”清水智说道。
值得提到的是,此次获得金奖和银奖的作品也兼具融会了艺术性与实用性。
银奖作品“Pinwoo趣味积木鸟巢”以可降解竹板作为材料,将积木作为鸟巢的原始形态,在产品搭建的过程中留有充分的互动体验机会。该作品的使用过程也涉及到关于建筑、力学知识的场景。设计师所立足的思考点在于“人鸟共建”。
金奖作品“行星系”则是对咖啡渣再利用进行了设计探索。作者将咖啡渣与其他有机废物调和,从而赋予咖啡渣新的使用场景和形态——充满禅意的花盆。咖啡渣的材质既能够保持透气性、排水性的使用条件,也能成为提供肥料营养的土壤。咖啡器皿的微观降解孕育着植物,如同行星孕育着生命,宏观与微观的浪漫对冲在这件作品上得以呈现。
清水智进一步表示,产品故事性来源于设计师对于各种知识的融会整合、纵深理解。在形状、材料、工艺、物流、销售方式等等必要且基础的知识之外,设计师还需要学习各种历史文化。
让MUJI风成为一种丰富多元且为人感知的文化现象
不仅使中国年轻设计师受益,“地球大”活动也为MUJI团队打开了另一个视角。
清水智表示:“起初在做’地球大’活动的时候,我们觉得这是一个MUJI的理念,那应征的作品也应该顺应MUJI模式。但我们实际上拿到的作品扩大了我们的眼界,但发现这也还是MUJI的风格。”
因为极简的设计和较少的色彩选择,在中国市场,消费者时常会将“MUJI风”戏称为“性冷淡风”。MUJI正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来让消费者感知其多元化的内涵。
在清水智看来,虽然大众往往会觉得MUJI的设计很简单,但这其实是MUJI运用了“再利用”和“去繁就简”思维后的一种精炼,并保留了产品必要功能。这才使最后的设计结果看上去十分简洁。
这也是清水智在学习中国历史中的体认与发现,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就存有极简文化的底蕴。比如,北宋末期就开始盛行极简的瓷器,这一器皿形状后来也为日本所学习。清水智觉得中国本土设计师未来肯定能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优势来引领世界的发展。
MUJI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视也不是一种宣传手段,而是品牌成立之初就奠定的理念基石。
在MUJI公司初创的时候,联合创始人田中一光提出了一个理念为“鲑鱼就是一整条”。以往日本人只取食鲑鱼中间最肥美的部分,然后扔掉头和尾。田中一光则认为,不应该如此奢侈浪费,要珍惜食材、珍惜资源。
基于此,田中一光推出了一个“整条鲑鱼都是鱼”的运动,来呼吁大家珍惜食物。MUJI也顺势推出整条鲑鱼做的罐头,当时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从长远来看,MUJI致力于打造的“MUJI风”并不能用一句话或是一种色调来定义。
清水智提到,MUJI内部曾有前辈留下来的文字说到,没有颜色其实挺好的,只有白和黑就挺好的。他当时看到后也觉得,MUJI本来就应该是除了白和黑,没有其他的颜色。
但最近他发现,包括MUJI IDÉE系列在内的一些产品用了很大胆的颜色,中国消费者非常乐于接受,也认可其为MUJI风。
与此同时,MUJI还开始采用更为丰富的传播渠道和方式与中国消费者缔结更深层次的联结,使其深入感知MUJI理念。
清水智表示,在过去一年中,MUJI通过社交媒体加强了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此外,MUJI还拥有酒店、公寓等能让消费者沉浸式体验的空间。产品上,MUJI推出了宠物用品、有机蔬菜,以及与新大洲本田合作电动车等等全新的品类,向中国消费者提出MUJI中国化的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生活提案服务。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设计能够让MUJI的理念更加扩大,让更多的人知道。在传播的过程中,从之前一个比较神秘的感觉,慢慢向公众去传达我们的形象。这是这一年才发生的变化。”这些是清水智想带领团队深入中国市场为消费者所提交的服务愿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