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杉杉股份频频募资再抛60亿定增方案,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迎扩产浪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杉杉股份频频募资再抛60亿定增方案,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迎扩产浪潮

或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况

文|全球财说 丁一

乘着新能源的东风,越来越多企业跨界进入高热赛道,并频繁募资、积极扩产。

以服装起家的杉杉股份(600884. SH)便是其中之一。

绑定巨头扩产增资,频繁募资不停歇

10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发行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

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第一期),计划投资总金额为79.27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为42亿元,剩余18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显示,上述第一期项目年产负极材料20万吨。截至预案公告日,杉杉股份负极材料成品的有效产能为18万吨,石墨化产能9.4万吨。该数据较2021年末已有显著增长。

杉杉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此举主要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杉杉股份提及,目前公司石墨化产能与负极材料成品产能严重不匹配,导致公司石墨化产能委外加工比例较高,委外加工不仅成本高而且品质还难以保证,为减少委外比例并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亟需加强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

早在2022年中报中,杉杉股份也表示,正面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石墨化产能持续紧张等重大挑战。

而此前4月19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杉杉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与四位战略投资人共同对公司控股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资,金额合计30.5亿元。

上述四位战略投资人,即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比亚迪、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仑资本对公司控股子公司。其中问鼎投资出资3亿元,比亚迪出资1.5亿元,CATL出资1亿元,昆仑资本出资1亿元。

目前,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设立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即此次60亿定增预案项目实施主体。

杉杉股份在4月26日发布的《对外投资公告》中表示,项目名称为云南安宁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97亿元(不含流动资金)。分两期建设,建设周期各为16个月,一期规划年产能20万吨。

目前定增刚刚披露预案,但从客户上已绑定比亚迪、宁德时代,又拥有中国石油作为上游材料战略供货商,仿佛是极具诱惑力的背书。

虽说,在锂电池行业中定增、募资、扩产已经是极为常见的事情,但是此次定增预案发布距离上次增资,刚刚过去不足1年时间。

杉杉股份上一轮增发预案日为2020年6月10日,上市公告日为2022年1月5日,发行价格定为6.25元/股,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为30.53亿元。

之后7月28日,杉杉股份境外发行GDR正式登陆瑞交所,募集资金约为3.19亿美元,用于进一步完善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等。

增发实施不足仅10个月时间再发定增预案,杉杉股份对于扩产和资金的渴求,可见一斑。

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频频,或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况

这与杉杉股份跨界转型成功,具有密切关系。

资料显示,杉杉股份成立于1992年,1996年便以国内首家上市服装企业的名号成功登陆上交所。

虽然,九十年代杉杉股份在服装赛道成绩斐然,杉杉西服也连年稳居行业第一,但掌舵者郑永刚却已急于转型。

21世纪初期,郑永刚便锚定新能源方向,先后成立了杉杉科技(负极材料)、杉杉能源(正极材料)和东莞杉杉(电解液)。

直至2018年,杉杉股份正式分拆剥离服装业务,并谋求独立赴港上市。至此,A股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已成为专注新能源的材料企业。

出生于1958年的郑永刚,若说是实业家,实则野心十足。早在2015年,郑永刚曾表示:“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如今看来,郑永刚已经成为一位积极追逐风口的人,但在2020年杀伐果决收购LG偏光片业务也成就了业绩、市值的狂飙。

2021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206.99亿元,同比增长151.94%;归属净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2320%。

其中,偏光片成为杉杉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实现营业收入99.44亿元,而包括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在内的锂电池业务仅实现营业收入91.25亿元。

毕竟,彼时杉杉股份业绩已出现两年同比下滑,2020年扣非净利一度出现亏损局面。

但随着双碳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2022年,由于供需关系等多重原因,价格不断上涨,锂电池行业再度迎来高峰。

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7.72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归属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118.65%。其中,负极材料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12.66%;实现归属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64.59%。

虽然,偏光片业务仍为主要增长点,但杉杉股份还是再度尝到负极材料的“甜头”。并对外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动力电池产能不足。

只是,今夕不同往日。目前负极材料行业格局不断变化,新入局瓜分蛋糕者众多,贝特瑞、璞泰来等传统巨头也纷纷扩产,此前璞泰来拟定增85亿扩产负极材料、贝特瑞也拟再投50亿元扩产硅基负极材料。

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72万吨,同比增长97.26%。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负极材料投扩产项目超过30个,涉及规模已经超过400万吨,可满足超4000GWh电池生产需求。

虽然,目前市场普遍认为负极材料短期仍将呈现紧平衡状态,供需拐点或将延迟到来。但随着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成风潮,未来是否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尚不得而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杉杉股份

2.7k
  • 完成14亿元收购,杉杉股份将在这一领域位居全球第二
  • 14亿并购完成交割,偏光片龙头杉杉股份再下一城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杉杉股份频频募资再抛60亿定增方案,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迎扩产浪潮

或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况

文|全球财说 丁一

乘着新能源的东风,越来越多企业跨界进入高热赛道,并频繁募资、积极扩产。

以服装起家的杉杉股份(600884. SH)便是其中之一。

绑定巨头扩产增资,频繁募资不停歇

10月17日晚间,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股票,本次发行数量不超过本次非公开发行前公司总股本的30%,发行拟募集不超过60亿元,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的特定投资者。

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第一期),计划投资总金额为79.27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为42亿元,剩余18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公告显示,上述第一期项目年产负极材料20万吨。截至预案公告日,杉杉股份负极材料成品的有效产能为18万吨,石墨化产能9.4万吨。该数据较2021年末已有显著增长。

杉杉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此举主要是“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杉杉股份提及,目前公司石墨化产能与负极材料成品产能严重不匹配,导致公司石墨化产能委外加工比例较高,委外加工不仅成本高而且品质还难以保证,为减少委外比例并降低生产成本,公司亟需加强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

早在2022年中报中,杉杉股份也表示,正面临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石墨化产能持续紧张等重大挑战。

而此前4月19日,杉杉股份发布公告称,杉杉股份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与四位战略投资人共同对公司控股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增资,金额合计30.5亿元。

上述四位战略投资人,即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问鼎投资、比亚迪、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仑资本对公司控股子公司。其中问鼎投资出资3亿元,比亚迪出资1.5亿元,CATL出资1亿元,昆仑资本出资1亿元。

目前,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2022年4月22日设立云南杉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即此次60亿定增预案项目实施主体。

杉杉股份在4月26日发布的《对外投资公告》中表示,项目名称为云南安宁年产3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97亿元(不含流动资金)。分两期建设,建设周期各为16个月,一期规划年产能20万吨。

目前定增刚刚披露预案,但从客户上已绑定比亚迪、宁德时代,又拥有中国石油作为上游材料战略供货商,仿佛是极具诱惑力的背书。

虽说,在锂电池行业中定增、募资、扩产已经是极为常见的事情,但是此次定增预案发布距离上次增资,刚刚过去不足1年时间。

杉杉股份上一轮增发预案日为2020年6月10日,上市公告日为2022年1月5日,发行价格定为6.25元/股,实际募集资金金额为30.53亿元。

之后7月28日,杉杉股份境外发行GDR正式登陆瑞交所,募集资金约为3.19亿美元,用于进一步完善锂电池负极材料和偏光片业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体系等。

增发实施不足仅10个月时间再发定增预案,杉杉股份对于扩产和资金的渴求,可见一斑。

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频频,或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情况

这与杉杉股份跨界转型成功,具有密切关系。

资料显示,杉杉股份成立于1992年,1996年便以国内首家上市服装企业的名号成功登陆上交所。

虽然,九十年代杉杉股份在服装赛道成绩斐然,杉杉西服也连年稳居行业第一,但掌舵者郑永刚却已急于转型。

21世纪初期,郑永刚便锚定新能源方向,先后成立了杉杉科技(负极材料)、杉杉能源(正极材料)和东莞杉杉(电解液)。

直至2018年,杉杉股份正式分拆剥离服装业务,并谋求独立赴港上市。至此,A股上市公司杉杉股份已成为专注新能源的材料企业。

出生于1958年的郑永刚,若说是实业家,实则野心十足。早在2015年,郑永刚曾表示:“我希望我是从服装进来,从金融出去,我希望成为一个金融家。”

如今看来,郑永刚已经成为一位积极追逐风口的人,但在2020年杀伐果决收购LG偏光片业务也成就了业绩、市值的狂飙。

2021年,杉杉股份实现营收206.99亿元,同比增长151.94%;归属净利润33.40亿元,同比增长2320%。

其中,偏光片成为杉杉股份的主要收入来源,实现营业收入99.44亿元,而包括负极材料、电解液、正极材料在内的锂电池业务仅实现营业收入91.25亿元。

毕竟,彼时杉杉股份业绩已出现两年同比下滑,2020年扣非净利一度出现亏损局面。

但随着双碳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2022年,由于供需关系等多重原因,价格不断上涨,锂电池行业再度迎来高峰。

2022年上半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107.72亿元,同比增长8.3%;实现归属净利润16.61亿元,同比增长118.65%。其中,负极材料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112.66%;实现归属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64.59%。

虽然,偏光片业务仍为主要增长点,但杉杉股份还是再度尝到负极材料的“甜头”。并对外表示,目前公司在手订单饱满,动力电池产能不足。

只是,今夕不同往日。目前负极材料行业格局不断变化,新入局瓜分蛋糕者众多,贝特瑞、璞泰来等传统巨头也纷纷扩产,此前璞泰来拟定增85亿扩产负极材料、贝特瑞也拟再投50亿元扩产硅基负极材料。

资料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为72万吨,同比增长97.26%。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负极材料投扩产项目超过30个,涉及规模已经超过400万吨,可满足超4000GWh电池生产需求。

虽然,目前市场普遍认为负极材料短期仍将呈现紧平衡状态,供需拐点或将延迟到来。但随着负极材料一体化布局成风潮,未来是否会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尚不得而知。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