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要不要来看一颗番茄聊人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要不要来看一颗番茄聊人生?

以自我角度感受创作者的情绪表达。

文|ACGx

尽管传播力度不算特别广,但是B站“胶囊计划”已经上线的几部短片,却成为了核心动画爱好者群体里最近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些独立动画以独特的画面表现力、巧妙的情节设计、震慑人心的故事内核,真正诠释了动画短片在创作层面上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中国的动漫爱好者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围绕首周开播的4部短片,《终极体验》《癔症》《晴转多云,有事蝌蚪》和《界》,已经有多位资深动漫爱好者给出了点评和分析。其中以超现实表现手法去隐喻家暴这一现实社会问题的《癔症》,以个性化的视听语言呈现,用虚构的画面传递出真实感受,强大的情绪感染力直击人心,让网友们感叹中国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反映现实。实际上,这正是独立动画短片存在的意义:用动画这种具备夸张表现能力的内容形态,去传递创作者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和他内心的感受。而后公布的《太空的奇侠基曼》《辰光刚刚好》也都各具特色。

在这些短片佳作中,上线1个月点击量刚过20万的《番茄餐厅》同样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独立动画短片佳作,看完后令人回味。本文就权作“自来水”,来轻微剧透一下这部短片。

01

在一家以番茄为特色菜的餐厅里,梳着分头、脸颊瘦削的男主李洋正在和朋友聚餐。然而他却喝不下朋友递来的番茄汤,只好去餐厅外抽烟舒缓心中烦闷。

一个“番茄小孩”从餐厅里跑了出来,撞到李洋,后面跟着怒气腾腾的厨师。李洋跟随厨师来到餐厅后厨,见到了“血淋淋”的一幕:大量“番茄人”如动物一般被关在笼子里,任厨师宰割,原来番茄大餐的原料竟然是这些番茄人。

自己的食物竟然是“人”——见到此景,惊慌失措的李洋吓得藏起来,而番茄餐厅里一无所知的客人们仍在兴致勃勃地举杯对饮。

画面一转,天空下起大雨,灰暗的天空与无处不在的红色番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坐在公交车上的李洋,与车上其它人无异,大家都是蓝色的脸,却只有他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突然,他看见了厨师又在抓逃跑的番茄小孩,这一次他果断地冲下公交车,想要救出番茄小孩。

可惜在身强力壮的厨师面前,羸弱的李洋只有挨打的份儿。番茄小孩再次跑掉,李洋也被打晕了过去。

清醒过来的李洋,下定决心,鼓足了力气,要救回番茄小孩。镜头移向另一个蹲在巷子里的番茄小孩,他正在往自己脸上刷蓝色的漆。这个番茄小孩拔去了头顶的叶片,给自己买了假发,并对自己下狠手,用刀子削尖了脑袋,伪装成了人类。

画面再度转向追寻厨师和番茄小孩的李洋,他潜入了餐厅厨房,看到了被再度关押起来的番茄小孩。李洋用双手使劲撞击玻璃,鲜血混合着玻璃碎片四溅,他终于救出了番茄小孩,烧掉了邪恶的番茄餐厅。浓烟直冲天空,目睹这一幕的很多人都惊愕不已……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这座城市的市民继续着日常,短片的结尾却是倒在血泊中的李洋,背后是即将开业的另一家番茄餐厅。

02

虽然本文剧透了部分剧情,但是《番茄餐厅》要表达的内核,显然并不浮于剧情表面,甚至有一定的鉴赏门槛。不少网友看过这个故事后陷入沉思:

为什么这个城市的人只吃番茄?为什么城市里的人全都是蓝脸?番茄人到底指代了什么?李洋到底有没有救出番茄小孩?他们通过试图解读这部短片以表达自己的感。

有网友表示,短片是在隐喻人类应该追求真理和美好,不应该做混淆黑白的事情。

有的网友认为,番茄代表了各种美好事物,而当人类长大后为了免受伤害开始隐藏这些美好。

也有网友把番茄人比喻为被网暴的群体,因为无法随大流,只能“伪装自己”,屏幕前的我们固然一开始都不想从众,然而最终都放弃了自己番茄人的身份,而选择成为“人”。

有网友站在制作角度评价该片:符号化的表现形式让内核很单纯,却不单一。

创作者并没有出面对短片创作出发点进行解释,但网友却通过《番茄餐厅》大量城市空镜头、蒙太奇的运用和各种精心设置的伏笔、细节,可以感受到其中融入的创作者情绪表达。

评论区不同角度的理解,是具备不同生活阅历、文化背景的网友对短片进行吸收、消化后,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故事中而产生的结果。这也是独立动画短片艺术魅力所在。

不过对于这部短片,也有部分网友的观感是过于“意识流”。不只是《番茄餐厅》,“胶囊计划”里有几部短片的故事内核在网上都有一定争议,以原创独立动画短片的角度来说,这再正常不过。

相较于商业动画,原创独立动画短片的创作更自由,更极致、更尖锐、更自我,是创作者的自我意识投射,既会收获拥趸,也可能会被视为“过于高深”。“胶囊计划”从7种情绪中任选2种作为母题创作源头的“命题”形式,也是降低短片在表达方式上的晦涩程度,让故事呈现更易为普通观众理解的一种解决方式。不管是表达认可还是难以理解,这些短片天马行空的画面风格,故事融入了创作者对社会、对人性、对未来等更加多样性的思考,确确实实为动画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对动画创作者和动画团队来说,独立动画短片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内容形态除了能够与行业奖项挂钩,还能具备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这恐怕是动画创作者和动画行业经常思考的问题。现在来看,“胶囊计划”这个项目似乎为动画创作者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第一,通过短片展示优秀动画创作者的能力,为行业输送创新力量。第二,通过大众化的平台展示,为原创独立动画短片带来更多关注和讨论,让创作者们在非专业层面之外获得认同感,也让动漫爱好者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更多可能性。无论是哪一个答案,对推动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正面作用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要不要来看一颗番茄聊人生?

以自我角度感受创作者的情绪表达。

文|ACGx

尽管传播力度不算特别广,但是B站“胶囊计划”已经上线的几部短片,却成为了核心动画爱好者群体里最近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些独立动画以独特的画面表现力、巧妙的情节设计、震慑人心的故事内核,真正诠释了动画短片在创作层面上的特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让中国的动漫爱好者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围绕首周开播的4部短片,《终极体验》《癔症》《晴转多云,有事蝌蚪》和《界》,已经有多位资深动漫爱好者给出了点评和分析。其中以超现实表现手法去隐喻家暴这一现实社会问题的《癔症》,以个性化的视听语言呈现,用虚构的画面传递出真实感受,强大的情绪感染力直击人心,让网友们感叹中国动画也可以如此深刻反映现实。实际上,这正是独立动画短片存在的意义:用动画这种具备夸张表现能力的内容形态,去传递创作者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和他内心的感受。而后公布的《太空的奇侠基曼》《辰光刚刚好》也都各具特色。

在这些短片佳作中,上线1个月点击量刚过20万的《番茄餐厅》同样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独立动画短片佳作,看完后令人回味。本文就权作“自来水”,来轻微剧透一下这部短片。

01

在一家以番茄为特色菜的餐厅里,梳着分头、脸颊瘦削的男主李洋正在和朋友聚餐。然而他却喝不下朋友递来的番茄汤,只好去餐厅外抽烟舒缓心中烦闷。

一个“番茄小孩”从餐厅里跑了出来,撞到李洋,后面跟着怒气腾腾的厨师。李洋跟随厨师来到餐厅后厨,见到了“血淋淋”的一幕:大量“番茄人”如动物一般被关在笼子里,任厨师宰割,原来番茄大餐的原料竟然是这些番茄人。

自己的食物竟然是“人”——见到此景,惊慌失措的李洋吓得藏起来,而番茄餐厅里一无所知的客人们仍在兴致勃勃地举杯对饮。

画面一转,天空下起大雨,灰暗的天空与无处不在的红色番茄广告形成鲜明对比。坐在公交车上的李洋,与车上其它人无异,大家都是蓝色的脸,却只有他若有所思地望着窗外。突然,他看见了厨师又在抓逃跑的番茄小孩,这一次他果断地冲下公交车,想要救出番茄小孩。

可惜在身强力壮的厨师面前,羸弱的李洋只有挨打的份儿。番茄小孩再次跑掉,李洋也被打晕了过去。

清醒过来的李洋,下定决心,鼓足了力气,要救回番茄小孩。镜头移向另一个蹲在巷子里的番茄小孩,他正在往自己脸上刷蓝色的漆。这个番茄小孩拔去了头顶的叶片,给自己买了假发,并对自己下狠手,用刀子削尖了脑袋,伪装成了人类。

画面再度转向追寻厨师和番茄小孩的李洋,他潜入了餐厅厨房,看到了被再度关押起来的番茄小孩。李洋用双手使劲撞击玻璃,鲜血混合着玻璃碎片四溅,他终于救出了番茄小孩,烧掉了邪恶的番茄餐厅。浓烟直冲天空,目睹这一幕的很多人都惊愕不已……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这座城市的市民继续着日常,短片的结尾却是倒在血泊中的李洋,背后是即将开业的另一家番茄餐厅。

02

虽然本文剧透了部分剧情,但是《番茄餐厅》要表达的内核,显然并不浮于剧情表面,甚至有一定的鉴赏门槛。不少网友看过这个故事后陷入沉思:

为什么这个城市的人只吃番茄?为什么城市里的人全都是蓝脸?番茄人到底指代了什么?李洋到底有没有救出番茄小孩?他们通过试图解读这部短片以表达自己的感。

有网友表示,短片是在隐喻人类应该追求真理和美好,不应该做混淆黑白的事情。

有的网友认为,番茄代表了各种美好事物,而当人类长大后为了免受伤害开始隐藏这些美好。

也有网友把番茄人比喻为被网暴的群体,因为无法随大流,只能“伪装自己”,屏幕前的我们固然一开始都不想从众,然而最终都放弃了自己番茄人的身份,而选择成为“人”。

有网友站在制作角度评价该片:符号化的表现形式让内核很单纯,却不单一。

创作者并没有出面对短片创作出发点进行解释,但网友却通过《番茄餐厅》大量城市空镜头、蒙太奇的运用和各种精心设置的伏笔、细节,可以感受到其中融入的创作者情绪表达。

评论区不同角度的理解,是具备不同生活阅历、文化背景的网友对短片进行吸收、消化后,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故事中而产生的结果。这也是独立动画短片艺术魅力所在。

不过对于这部短片,也有部分网友的观感是过于“意识流”。不只是《番茄餐厅》,“胶囊计划”里有几部短片的故事内核在网上都有一定争议,以原创独立动画短片的角度来说,这再正常不过。

相较于商业动画,原创独立动画短片的创作更自由,更极致、更尖锐、更自我,是创作者的自我意识投射,既会收获拥趸,也可能会被视为“过于高深”。“胶囊计划”从7种情绪中任选2种作为母题创作源头的“命题”形式,也是降低短片在表达方式上的晦涩程度,让故事呈现更易为普通观众理解的一种解决方式。不管是表达认可还是难以理解,这些短片天马行空的画面风格,故事融入了创作者对社会、对人性、对未来等更加多样性的思考,确确实实为动画观众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对动画创作者和动画团队来说,独立动画短片是他们表达自我的方式。这种内容形态除了能够与行业奖项挂钩,还能具备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这恐怕是动画创作者和动画行业经常思考的问题。现在来看,“胶囊计划”这个项目似乎为动画创作者们给出了两个答案。第一,通过短片展示优秀动画创作者的能力,为行业输送创新力量。第二,通过大众化的平台展示,为原创独立动画短片带来更多关注和讨论,让创作者们在非专业层面之外获得认同感,也让动漫爱好者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的更多可能性。无论是哪一个答案,对推动中国动画行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正面作用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