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他们与木心美术馆的故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他们与木心美术馆的故事

“他(木心)就扔下一辈子心血,统统交给美术馆,自己躲开、消失、没有了。”陈丹青在《木心美术馆特辑》中说。

木心美术馆

方方正正的外观、木质材料打造成的简约风格,与四周的一池碧水、一片绿丛相映衬,木心美术馆就这样静静地坐落在乌镇西栅景区的一隅。美术馆的设计理念,与木心先生说的“风啊、水啊,一顶桥”不谋而合,也将他的那句话变成了现实——“我的美术馆要一个方盒子接一个方盒子”。

在8月28日晚的对谈会《木心和他的美术馆》中,陈丹青回忆建造美术馆时的心情:“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把这个东西(指木心美术馆)做出来。”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在木心逝世4年后开馆。该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设计师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艺术家陈丹青担任馆长,并由OLI事务所设计师法比安负责馆内设计与布展。美术馆中,五座馆里藏有木心的绘画与文学作品,其余两馆则设置对木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世界性艺术家的年度特展,如曾推出过的《尼采与木心》、《林风眠与木心》展览。

陈丹青回顾道,4年前的7月,乌镇景区总规划师陈向宏与木心一同选址,然后开启了木心美术馆的建造之路。到今天,这座美术馆早已和木心纪念馆成为了乌镇的著名景点,也成了木心作品自1946年在杭州办过个展后的最终归宿。于是,乌镇对于木心,也多了一份故乡以外的意义。

“我从来没有仰慕过他,而是把他看作一位老朋友。”

陈丹青提到木心对他自己的评价“我是个倔强的人”,并表示认同。当被问及是否很仰慕木心时,陈丹青说:“我从来没有仰慕过他,而是把他看作一位老朋友。”

作家、画家木心

1982年秋,从中央美院毕业、初到纽约的陈丹青,在地铁上意外结识了同年到美国的木心,后来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亦师亦友。陈丹青曾经慨叹两人的关系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他最后见到木心的时候,木心正躺在病房里,没有知觉,鼻子里、嘴里全部插满了管子。病危时,木心已经不认得陈丹青了,还经常在他面前说胡话。陈丹青用本子记录下了这些话,并画下了木心病危时的速写。在和木心交往的34年间,陈丹青发现,木心脑海中有两种记忆挥之不去:一是关于童年的记忆,二是关于文革的记忆。后者更是木心恐惧的事情之一。

提及木心的文学创作时,陈丹青表示自己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木心作品中的“浙江性”,即把浙江方言用于写作中。陈丹青还补充,这点在自己喜欢的另外两位作家,鲁迅和胡兰成身上更为明显。当木心私下和陈丹青交流时,他就觉得木心是一个地道的浙江老头子。可惜的是,在木心死去后,陈丹青觉得再也没人能用那样的浙江口吻和自己说话了。

让陈丹青觉得可贵的还有一点是木心对自己文学创作手稿的保存。晚年时,木心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身边,直至现在还有些手稿在他乌镇的故居里。但是,也许是对作品的不满意,木心曾烧掉过一些手稿,甚至叫别人帮他扔掉它们。“不过,木心从未烧掉过画稿。”陈丹青补充。

“建筑(木心美术馆)使没见过木心的人聚在了一起”

陈丹青的馆长助理徐泊说,建馆后,许多来参观的人们都很安静,只是静静地观看、欣赏木心的画作和手稿,其中也不免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有一位老人家就曾为了实现他老伴的“在木心美术馆弹奏钢琴声献给木心”的心愿,而向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在馆内弹奏钢琴。得到许可后,这位老人弹奏了贝多芬、莫扎特的曲子,悦耳动人。“他说水平有限,但他一开始弹就让我们惊讶了!”徐泊感慨道:“恰好木心先生也喜欢莫扎特,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徐泊与木心美术馆的故事,也颇有些一波三折的意味。一开始,因为年龄问题,陈丹青并未考虑让徐泊来参与到木心美术馆的建设中,但不死心的徐泊硬是跑到了乌镇,再次请求他,让自己能为美术馆“做点什么”。陈丹青便答应了。谈及为何如此执着,徐泊说是因为她曾看过木心的一本书,很受触动,于是在听到要建木心美术馆的消息后便想出份力。在美术馆建造时,面对尚未成型的空间,徐泊觉得十分陌生,但当她接触到那些设计元素时,又感到欣喜。“很多设计元素当时会觉得很奇怪,但后面又觉得眼前一亮。”

另一位馆长助理王家沛,一开始也不是应聘而来,而是先当了一阵子义工,再成为了今天的馆长助理。被问及建造美术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她认为是对空间的布置展览——从展厅到阶梯式图书馆,馆内任何地方的布置一开始都让人头疼,也下了一番功夫。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设了一面放映墙,这是根据木心的遗愿设计的,用来播放木心的画作以及介绍木心生平的影像。

陈丹青还讲了木心纪念馆一位前保安贺萧的故事。有一天,陈丹青问他为何愿意站岗,贺萧说,因为木心“你要我毁灭,我不”这句话让他颇为震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竟能说出如此有力的话语。而贺萧的回答也让陈丹青感到诧异。他还为阶梯图书馆的布置出过力。他将木心美术馆一位员工希望“将木心作品中出现的文学界的名人的照片陈列成名人墙”的提议变成了现实。在确认设计方案后,贺萧挑选出一些文豪的照片装裱在阶梯图书馆的墙上,并在墙上的方格内放上他们的作品(包括木心的作品)。这一设计成了阶梯式图书馆的风景之一。

徐泊说,今天的木心美术馆,已经有40位工作人员,其中一部分人是从来没有见过木心的。在陈丹青看来,正是“建筑(木心美术馆)使没见过木心的人聚在了一起。”

“明年会出本木心的画册和遗稿(集)”

艺术家陈丹青

2013年,陈丹青编著了《文学回忆录》,书中收录了陈丹青整理的五年间的五册听课笔记,俨然一部世界文学史。同年,刘瑞琳也编著了《木心纪念专号》上中下特辑,《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也于次年2月出版。今年8月,“纪念专号”改为“研究专号”,同时将题目定为《木心美术馆特辑》,其中收录了陈丹青的3篇文章和一篇座谈实录。

谈及近期计划,陈丹青表示,准备将木心的遗稿分档,整理,计划在明年出本木心的画册和遗稿集。美术馆方面,团队将继续策划年度展览。去年的《尼采与木心》展览中,展示了部分珍贵的尼采手稿,赢得观众称奇。王家沛透露,今年美术馆的年度展览的主题将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以纪念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

对谈会上,陈丹青被问到做美术馆的动力来源,回答说自己是为了木心,还为了陈向宏,并说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去做,不讲程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他们与木心美术馆的故事

“他(木心)就扔下一辈子心血,统统交给美术馆,自己躲开、消失、没有了。”陈丹青在《木心美术馆特辑》中说。

木心美术馆

方方正正的外观、木质材料打造成的简约风格,与四周的一池碧水、一片绿丛相映衬,木心美术馆就这样静静地坐落在乌镇西栅景区的一隅。美术馆的设计理念,与木心先生说的“风啊、水啊,一顶桥”不谋而合,也将他的那句话变成了现实——“我的美术馆要一个方盒子接一个方盒子”。

在8月28日晚的对谈会《木心和他的美术馆》中,陈丹青回忆建造美术馆时的心情:“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把这个东西(指木心美术馆)做出来。”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术馆在木心逝世4年后开馆。该馆由贝聿铭弟子、纽约OLI事务所设计师冈本博、林兵设计督造,艺术家陈丹青担任馆长,并由OLI事务所设计师法比安负责馆内设计与布展。美术馆中,五座馆里藏有木心的绘画与文学作品,其余两馆则设置对木心构成重要影响的世界性艺术家的年度特展,如曾推出过的《尼采与木心》、《林风眠与木心》展览。

陈丹青回顾道,4年前的7月,乌镇景区总规划师陈向宏与木心一同选址,然后开启了木心美术馆的建造之路。到今天,这座美术馆早已和木心纪念馆成为了乌镇的著名景点,也成了木心作品自1946年在杭州办过个展后的最终归宿。于是,乌镇对于木心,也多了一份故乡以外的意义。

“我从来没有仰慕过他,而是把他看作一位老朋友。”

陈丹青提到木心对他自己的评价“我是个倔强的人”,并表示认同。当被问及是否很仰慕木心时,陈丹青说:“我从来没有仰慕过他,而是把他看作一位老朋友。”

作家、画家木心

1982年秋,从中央美院毕业、初到纽约的陈丹青,在地铁上意外结识了同年到美国的木心,后来两人便成了莫逆之交,亦师亦友。陈丹青曾经慨叹两人的关系是“不可替代、不可复制的”。他最后见到木心的时候,木心正躺在病房里,没有知觉,鼻子里、嘴里全部插满了管子。病危时,木心已经不认得陈丹青了,还经常在他面前说胡话。陈丹青用本子记录下了这些话,并画下了木心病危时的速写。在和木心交往的34年间,陈丹青发现,木心脑海中有两种记忆挥之不去:一是关于童年的记忆,二是关于文革的记忆。后者更是木心恐惧的事情之一。

提及木心的文学创作时,陈丹青表示自己喜欢他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木心作品中的“浙江性”,即把浙江方言用于写作中。陈丹青还补充,这点在自己喜欢的另外两位作家,鲁迅和胡兰成身上更为明显。当木心私下和陈丹青交流时,他就觉得木心是一个地道的浙江老头子。可惜的是,在木心死去后,陈丹青觉得再也没人能用那样的浙江口吻和自己说话了。

让陈丹青觉得可贵的还有一点是木心对自己文学创作手稿的保存。晚年时,木心的大部分作品都在身边,直至现在还有些手稿在他乌镇的故居里。但是,也许是对作品的不满意,木心曾烧掉过一些手稿,甚至叫别人帮他扔掉它们。“不过,木心从未烧掉过画稿。”陈丹青补充。

“建筑(木心美术馆)使没见过木心的人聚在了一起”

陈丹青的馆长助理徐泊说,建馆后,许多来参观的人们都很安静,只是静静地观看、欣赏木心的画作和手稿,其中也不免发生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有一位老人家就曾为了实现他老伴的“在木心美术馆弹奏钢琴声献给木心”的心愿,而向工作人员询问能否在馆内弹奏钢琴。得到许可后,这位老人弹奏了贝多芬、莫扎特的曲子,悦耳动人。“他说水平有限,但他一开始弹就让我们惊讶了!”徐泊感慨道:“恰好木心先生也喜欢莫扎特,这也许就是缘分吧。”

徐泊与木心美术馆的故事,也颇有些一波三折的意味。一开始,因为年龄问题,陈丹青并未考虑让徐泊来参与到木心美术馆的建设中,但不死心的徐泊硬是跑到了乌镇,再次请求他,让自己能为美术馆“做点什么”。陈丹青便答应了。谈及为何如此执着,徐泊说是因为她曾看过木心的一本书,很受触动,于是在听到要建木心美术馆的消息后便想出份力。在美术馆建造时,面对尚未成型的空间,徐泊觉得十分陌生,但当她接触到那些设计元素时,又感到欣喜。“很多设计元素当时会觉得很奇怪,但后面又觉得眼前一亮。”

另一位馆长助理王家沛,一开始也不是应聘而来,而是先当了一阵子义工,再成为了今天的馆长助理。被问及建造美术馆遇到的最大困难时,她认为是对空间的布置展览——从展厅到阶梯式图书馆,馆内任何地方的布置一开始都让人头疼,也下了一番功夫。值得一提的是,馆内设了一面放映墙,这是根据木心的遗愿设计的,用来播放木心的画作以及介绍木心生平的影像。

陈丹青还讲了木心纪念馆一位前保安贺萧的故事。有一天,陈丹青问他为何愿意站岗,贺萧说,因为木心“你要我毁灭,我不”这句话让他颇为震撼: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竟能说出如此有力的话语。而贺萧的回答也让陈丹青感到诧异。他还为阶梯图书馆的布置出过力。他将木心美术馆一位员工希望“将木心作品中出现的文学界的名人的照片陈列成名人墙”的提议变成了现实。在确认设计方案后,贺萧挑选出一些文豪的照片装裱在阶梯图书馆的墙上,并在墙上的方格内放上他们的作品(包括木心的作品)。这一设计成了阶梯式图书馆的风景之一。

徐泊说,今天的木心美术馆,已经有40位工作人员,其中一部分人是从来没有见过木心的。在陈丹青看来,正是“建筑(木心美术馆)使没见过木心的人聚在了一起。”

“明年会出本木心的画册和遗稿(集)”

艺术家陈丹青

2013年,陈丹青编著了《文学回忆录》,书中收录了陈丹青整理的五年间的五册听课笔记,俨然一部世界文学史。同年,刘瑞琳也编著了《木心纪念专号》上中下特辑,《木心逝世两周年纪念专号》也于次年2月出版。今年8月,“纪念专号”改为“研究专号”,同时将题目定为《木心美术馆特辑》,其中收录了陈丹青的3篇文章和一篇座谈实录。

谈及近期计划,陈丹青表示,准备将木心的遗稿分档,整理,计划在明年出本木心的画册和遗稿集。美术馆方面,团队将继续策划年度展览。去年的《尼采与木心》展览中,展示了部分珍贵的尼采手稿,赢得观众称奇。王家沛透露,今年美术馆的年度展览的主题将是“莎士比亚和汤显祖”,以纪念两位文学巨匠逝世400周年。

对谈会上,陈丹青被问到做美术馆的动力来源,回答说自己是为了木心,还为了陈向宏,并说自己“做什么事情都尽力去做,不讲程度。”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