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既没有地方可以归去,也不想归去任何地方|一周新书推荐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既没有地方可以归去,也不想归去任何地方|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拉美文学、“大一统”、菜园、技术哲学、观鸟、手、史塔克……

记者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

[哥伦比亚]阿尔瓦罗·穆蒂斯 著 轩乐 译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22-08

马克洛尔什么都做,马克洛尔从不安安稳稳生活。他流浪、运输木料、开妓院、走私军火、挖矿淘金……他在法律边缘游走,鄙视一切陈规旧俗。他不害怕死去,害怕的是安全、索然无味,与平静的虚无。

马克洛尔是作家阿尔瓦罗·穆蒂斯书中的冒险家与主角,也是的“另一个自我”,这位哥伦比亚诗人在19岁的诗歌创作中写下马克洛尔,而后他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文本里,甚至与作者的自我纠缠不清。这个“既没有地方可以归去,也不想归去任何地方”的人,是穆蒂斯想成为、应成为但不曾成为的一切。

穆蒂斯是马尔克斯的挚友,也常常是马尔克斯作品手稿的第一位读者,马尔克斯曾感叹他笔下迷人的马克洛尔:“阿尔瓦罗·穆蒂斯的全部作品,连同他的一生,都在确信无疑地传递着一个信息:失落的天堂再也无法找回。马克洛尔并不是一个人,这显而易见。我们都是马克洛尔。”

《米莲分》

宁不远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9

“我妈米莲分,黑山村唯一的裁缝,也是第一个骑摩托的女人。她走路快,做衣服手艺好,喜欢种花。我不知道我爸是谁,也不知道她去过的省城是什么样。

《米莲分》是一本质朴的书,关于大山与出走、女儿与母亲的羁绊、人与故乡的牵连。作者宁不远在11年前完成了故事构架,后来做裁缝、做设计,到四十岁时,她决定专心做虚构写作这一件事。真奇妙,从那天起,所有人事物该来的就来了,该走的就走了,完全按自己的节奏出现和消失。”在小说里,她试图打捞三代女性的春夏秋冬,讲述她们的命运:是逃离生活,还是不再以逃离的姿态生活?

《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美]乔纳森·斯拉特 著 任晴 译
光启书局 2022-08

当鸟类学家乔纳森·斯拉特还是个观鸟新手时,他偶然遇到了地球上颇为神秘的一种鸟类——毛腿渔鸮。渔鸮用荧黄色的眼睛警惕地盯着正在散步的斯特拉,鸟的外貌让他倍感惊异:比我见过的所有猫头鹰都要大,约有海雕那么大,但更蓬松、浑圆,耳朵上有巨大的羽簇。

那一天,他把抓拍的照片辗转发给了一位鸟类学家,接着得知,近百年来,还没有科学家在如此靠南的地方看到过毛腿渔鸮,斯拉特此后在俄罗斯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调研之旅。《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一书记录了他的寻鸟经历: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夜帐篷里通宵监测;驾驶雪地摩托疯狂地开过将融的冰渣带;在静谧偏僻的丛林中守候渔鸮,还要警惕因感染病毒而食人的东北虎。这些生命冒险与对于渔鸮的遐想、企盼与渴望紧密交织:“对我来说,渔鸮就像一个难以描绘的美好愿景,唤起了一种奇妙的渴望,像是一直想去但又不大了解的某个远方。我琢磨着渔鸮,在它们栖身的树影下感到了凉意,闻到了附着在河畔石头上苔藓的味道。

《还原与无限:技术时代的哲学问题》

余明锋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2-08

哲学如何思考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以及当代科学和技术在更广范围的发展?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余明锋在《还原与无限》中,试图探究技术如何根本上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信念系统以及周遭世界。

《还原与无限》的核心是“技术时代”这一历史哲学概念,它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当下的这个被技术深深塑造的时代。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都曾阐释过这一概念,阿伦特则将“技术时代”定义为技术发展在改变“人的条件”的时代,人在追求主体性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技术深入决定了我们的现实乃至感知方式,我们要着重提出反思性的概念来理解我们自身。书中还进一步把技术时代的哲学问题归结为“还原论”问题——即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既是现代性强有力的保证,也造成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杨念群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09

近年来,“大一统”与“中国”、“天下”这三个概念在史学研究中备受瞩目,如何论述“天下”?“大一统”与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何在?在《“天命”如何转移》一书中,新史学倡导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以“大一统”为方法,分析了清朝的统治与治理问题。

君主如何获得统治的正当性,从而登上皇位?维持统治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清帝如何分层治理疆域和基层社会?杨念群在书中逐一考察了上述问题,并绘制了一幅关于“大一统”的图景。他认为,“大一统”将疆域治理与政教关系相结合,“是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和从上往下的基层治理过程。”

微观史近年来备受关注,往往聚焦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书写生动的细节与人物心理,杨念群的这本书则逆微观史热潮,采用了“眼光向上”的视角书写历史。或许当我们尝试讨论什么是“统治”等问题时会发现,如果只从基层与细节视角出发,确实难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菜园简史》

[法]弗洛朗·凯利耶 著 卫俊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09

无论是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种菜与偷菜游戏,还是疫情封锁中人们动手改造阳台、种植盆栽蔬菜,我们都能看到,拥有一方菜园是许多城市生活者的共同梦想。然而菜园又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地点——在历史学界,园林史与景观史的研究中容不下卑微的菜园;在食物史领域里,菜园因为只能提供少量的蔬菜水果,不像农田和牧场那样会对群体生活水平产生影响,也并未得到学者们足够的关注。

《菜园简史》补充了多年研究的空白,书中讨论了菜园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欧洲历史上,菜园是平民家庭食物的补充来源,也是现代农业诞生的试验场,菜园还承担了浪漫主义田园的象征,与局促阴暗的城堡相区分,代表自然诗性的生活方式。诚如作者、法国微观史学家弗洛朗·凯利耶所言:“围绕菜园进行种植、培育和消费的历史就是欧洲社会的演进史。”

《史塔克的世界》

 [美] 威廉·史塔克 绘 杨昕 译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2-09

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随心所欲地拿起笔画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但在我们从童年迈向成年的某个阶段,创作往往不再真诚而无畏。“问题在于,我们长大后如何继续做一名艺术家?”沉浸在漫画家威廉·史塔克的画里,我们似乎能朝问题的答案迈出一步。

画家朱尔斯·费弗评价史塔克敞亮随性的绘画风格——“他的调色板可能是深色的,却不会令人沮丧。他笔下的深色是一种欢喜的黑暗,就是孩子们知道他们无比信任的大人要给他们讲一个可怕的故事时所感受到的那种黑暗。”史塔克还喜欢图案,甚至天空都会用线条、砖块形状或装饰性的蓬松云朵来构图。

《史塔克的世界》一书收录了史塔克未公开发表的450多幅插画珍品,他的画里有轻松的男女、灵动的孩子,以及自在的动物们,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幽默,他对幽默的理解也如他的画风般随性明朗:“我们可以嘲笑非理性意识形态的自吹自擂、装腔作势和愚蠢荒唐,同时内心又感到对鲜活生命的爱与怜悯,这应该是所有幽默的要素。”

《手的精神史》

[英] 达里安·利德 著 邹宏宇 译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10

从纺织到发短信,人类的手总是忙个不停,手的用途也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莎士比亚书店的店主观察到年轻人开始用滑动文档的方式给书翻页,苹果公司还为一些手势申请了专利,无论是坐火车、乘公交车,还是坐汽车或者喝咖啡,人们时刻都在敲键盘聊天、单击链接、滑动屏幕和点击鼠标。英国精神分析学院院长达里安·利德认为,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但人们忽略了它最明显的特征——人们的手以各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忙碌着。

让手闲置的危险是什么?持续不断的手部活动到底有什么功能?当我们无法使用双手时会发生什么?在《手的精神史》一书中,利德从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追寻手的踪迹,在手的忙碌中看到人类的焦虑、躁动与不安。他在书中提出,我们的双手,或许涉及着我们具身存在的关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既没有地方可以归去,也不想归去任何地方|一周新书推荐

本周关键词:拉美文学、“大一统”、菜园、技术哲学、观鸟、手、史塔克……

记者 | 徐鲁青

编辑 | 黄月

《马克洛尔的奇遇与厄运》

[哥伦比亚]阿尔瓦罗·穆蒂斯 著 轩乐 译
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22-08

马克洛尔什么都做,马克洛尔从不安安稳稳生活。他流浪、运输木料、开妓院、走私军火、挖矿淘金……他在法律边缘游走,鄙视一切陈规旧俗。他不害怕死去,害怕的是安全、索然无味,与平静的虚无。

马克洛尔是作家阿尔瓦罗·穆蒂斯书中的冒险家与主角,也是的“另一个自我”,这位哥伦比亚诗人在19岁的诗歌创作中写下马克洛尔,而后他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文本里,甚至与作者的自我纠缠不清。这个“既没有地方可以归去,也不想归去任何地方”的人,是穆蒂斯想成为、应成为但不曾成为的一切。

穆蒂斯是马尔克斯的挚友,也常常是马尔克斯作品手稿的第一位读者,马尔克斯曾感叹他笔下迷人的马克洛尔:“阿尔瓦罗·穆蒂斯的全部作品,连同他的一生,都在确信无疑地传递着一个信息:失落的天堂再也无法找回。马克洛尔并不是一个人,这显而易见。我们都是马克洛尔。”

《米莲分》

宁不远 著
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9

“我妈米莲分,黑山村唯一的裁缝,也是第一个骑摩托的女人。她走路快,做衣服手艺好,喜欢种花。我不知道我爸是谁,也不知道她去过的省城是什么样。

《米莲分》是一本质朴的书,关于大山与出走、女儿与母亲的羁绊、人与故乡的牵连。作者宁不远在11年前完成了故事构架,后来做裁缝、做设计,到四十岁时,她决定专心做虚构写作这一件事。真奇妙,从那天起,所有人事物该来的就来了,该走的就走了,完全按自己的节奏出现和消失。”在小说里,她试图打捞三代女性的春夏秋冬,讲述她们的命运:是逃离生活,还是不再以逃离的姿态生活?

《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 

[美]乔纳森·斯拉特 著 任晴 译
光启书局 2022-08

当鸟类学家乔纳森·斯拉特还是个观鸟新手时,他偶然遇到了地球上颇为神秘的一种鸟类——毛腿渔鸮。渔鸮用荧黄色的眼睛警惕地盯着正在散步的斯特拉,鸟的外貌让他倍感惊异:比我见过的所有猫头鹰都要大,约有海雕那么大,但更蓬松、浑圆,耳朵上有巨大的羽簇。

那一天,他把抓拍的照片辗转发给了一位鸟类学家,接着得知,近百年来,还没有科学家在如此靠南的地方看到过毛腿渔鸮,斯拉特此后在俄罗斯开展了为期五年的调研之旅。《远东冰原上的猫头鹰》一书记录了他的寻鸟经历: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冬夜帐篷里通宵监测;驾驶雪地摩托疯狂地开过将融的冰渣带;在静谧偏僻的丛林中守候渔鸮,还要警惕因感染病毒而食人的东北虎。这些生命冒险与对于渔鸮的遐想、企盼与渴望紧密交织:“对我来说,渔鸮就像一个难以描绘的美好愿景,唤起了一种奇妙的渴望,像是一直想去但又不大了解的某个远方。我琢磨着渔鸮,在它们栖身的树影下感到了凉意,闻到了附着在河畔石头上苔藓的味道。

《还原与无限:技术时代的哲学问题》

余明锋 著
上海三联书店 2022-08

哲学如何思考人工智能和基因工程,以及当代科学和技术在更广范围的发展?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余明锋在《还原与无限》中,试图探究技术如何根本上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方式、信念系统以及周遭世界。

《还原与无限》的核心是“技术时代”这一历史哲学概念,它指从19世纪中叶开始到当下的这个被技术深深塑造的时代。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等哲学家都曾阐释过这一概念,阿伦特则将“技术时代”定义为技术发展在改变“人的条件”的时代,人在追求主体性的过程中丧失了主体地位,技术深入决定了我们的现实乃至感知方式,我们要着重提出反思性的概念来理解我们自身。书中还进一步把技术时代的哲学问题归结为“还原论”问题——即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还原既是现代性强有力的保证,也造成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杨念群 著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2-09

近年来,“大一统”与“中国”、“天下”这三个概念在史学研究中备受瞩目,如何论述“天下”?“大一统”与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何在?在《“天命”如何转移》一书中,新史学倡导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以“大一统”为方法,分析了清朝的统治与治理问题。

君主如何获得统治的正当性,从而登上皇位?维持统治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清帝如何分层治理疆域和基层社会?杨念群在书中逐一考察了上述问题,并绘制了一幅关于“大一统”的图景。他认为,“大一统”将疆域治理与政教关系相结合,“是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和从上往下的基层治理过程。”

微观史近年来备受关注,往往聚焦历史中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和小事件,书写生动的细节与人物心理,杨念群的这本书则逆微观史热潮,采用了“眼光向上”的视角书写历史。或许当我们尝试讨论什么是“统治”等问题时会发现,如果只从基层与细节视角出发,确实难以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释。

《菜园简史》

[法]弗洛朗·凯利耶 著 卫俊 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2-09

无论是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种菜与偷菜游戏,还是疫情封锁中人们动手改造阳台、种植盆栽蔬菜,我们都能看到,拥有一方菜园是许多城市生活者的共同梦想。然而菜园又是长期被我们忽视的地点——在历史学界,园林史与景观史的研究中容不下卑微的菜园;在食物史领域里,菜园因为只能提供少量的蔬菜水果,不像农田和牧场那样会对群体生活水平产生影响,也并未得到学者们足够的关注。

《菜园简史》补充了多年研究的空白,书中讨论了菜园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在欧洲历史上,菜园是平民家庭食物的补充来源,也是现代农业诞生的试验场,菜园还承担了浪漫主义田园的象征,与局促阴暗的城堡相区分,代表自然诗性的生活方式。诚如作者、法国微观史学家弗洛朗·凯利耶所言:“围绕菜园进行种植、培育和消费的历史就是欧洲社会的演进史。”

《史塔克的世界》

 [美] 威廉·史塔克 绘 杨昕 译
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2-09

还是孩子的时候,我们随心所欲地拿起笔画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但在我们从童年迈向成年的某个阶段,创作往往不再真诚而无畏。“问题在于,我们长大后如何继续做一名艺术家?”沉浸在漫画家威廉·史塔克的画里,我们似乎能朝问题的答案迈出一步。

画家朱尔斯·费弗评价史塔克敞亮随性的绘画风格——“他的调色板可能是深色的,却不会令人沮丧。他笔下的深色是一种欢喜的黑暗,就是孩子们知道他们无比信任的大人要给他们讲一个可怕的故事时所感受到的那种黑暗。”史塔克还喜欢图案,甚至天空都会用线条、砖块形状或装饰性的蓬松云朵来构图。

《史塔克的世界》一书收录了史塔克未公开发表的450多幅插画珍品,他的画里有轻松的男女、灵动的孩子,以及自在的动物们,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幽默,他对幽默的理解也如他的画风般随性明朗:“我们可以嘲笑非理性意识形态的自吹自擂、装腔作势和愚蠢荒唐,同时内心又感到对鲜活生命的爱与怜悯,这应该是所有幽默的要素。”

《手的精神史》

[英] 达里安·利德 著 邹宏宇 译
明室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10

从纺织到发短信,人类的手总是忙个不停,手的用途也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莎士比亚书店的店主观察到年轻人开始用滑动文档的方式给书翻页,苹果公司还为一些手势申请了专利,无论是坐火车、乘公交车,还是坐汽车或者喝咖啡,人们时刻都在敲键盘聊天、单击链接、滑动屏幕和点击鼠标。英国精神分析学院院长达里安·利德认为,数字时代改变了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但人们忽略了它最明显的特征——人们的手以各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忙碌着。

让手闲置的危险是什么?持续不断的手部活动到底有什么功能?当我们无法使用双手时会发生什么?在《手的精神史》一书中,利德从临床医学、艺术史、流行文化等多个领域追寻手的踪迹,在手的忙碌中看到人类的焦虑、躁动与不安。他在书中提出,我们的双手,或许涉及着我们具身存在的关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