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输入法被嫌弃的一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输入法被嫌弃的一生

谁会是下一个输入法?

文|新立场

微信输入法好用吗?

9月,腾讯低调推出了微信键盘(微信输入法)独立APP并启动测试,打破了外界对其“微信插件”定位的预期。但事实证明,输入法早已不是时代弄潮儿,下载独立输入法APP更是“过去式”了,除了几篇测评稿和推广贴外,这一动作鲜有人提及。

甚至,整个输入法行业的格局,已经在人们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转性的改变,但这一切似乎也并没能引起多少关注和讨论。

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关注直播电商和罗永浩们,讨论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能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新事物们不是无源之水,输入法作为曾经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更是曾帮助计算机在中国扩大普及的工具,其存在对中文互联网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新立场》将对输入法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做简单复盘,对其被操作系统“集成”的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并藉此得出些规律性的结论和启示,比如下一个可能隐没的行业会是谁?

01 中文互联网的钥匙

如果不是五笔输入法的问世,后来中文互联网的发展可能还要滞后许多年,毕竟没有用户哪有“互联”网。

1984年,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法新社的相关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全世界报道奥运会的7000名记者中,只有中国人用手写他们的报道”。

八十年代,计算机在中国很难推广,因为没有合适的输入法,多数中国人很难完成人与计算机之间最基本的交互。甚至1992年李彦宏前往美国求学面试,教授还问他“你们中国有计算机吗”?

当时虽然已经有了拼音输入法,但拼音发明推广时间尚短,有条件和需求使用计算机的人大多没接受过拼音教育,更重要的是,受限于时代,当时拼音输入法的状况是:单字输入、大量同音字、没有智能联想,其输入效率可想而知。

在这种条件下,计算机字母和方块字很难共存,一种论调大行其道:废除方块字,全面改用拼音。甚至,有报社已经出版了只有拼音的报纸。一种过渡性产品,能够将26间字母键盘和方块字直接关联的工具,是那个时代的刚需。

也因此,《新立场》更倾向于遵循PC端-移动端的顺序,将中文输入法的发展阶段展开如下:五笔-拼音-手写-语音。其中,从五笔到手写是形码路线输入法的进步,从拼音到语音是音码路线输入法的进步,它们都对中文互联网的普及和盛行,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仍然是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举办的一个月后,王永民来到联合国展示“五笔输入法”,打字速度达到了每分钟一百多。以中关村为起点,在严援朝的帮助下,五笔输入法走向全国。同一时期,哈工大成立课题组,试图走“手写”的路线将汉字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可惜手写输入法的广泛应用已经是移动时代了。

九十年代,中国与世界“联网”,互联网用户开始爆发增长,这同时也是受过拼音教育的一代人。拼音输入法上手门槛远远低于复杂的五笔输入法,开始成为主流,技术上也从单字到短语、到整句,最后走向智能,智能ABC、智能狂拼等产品层出不穷。

搜狗做输入法时已经2006年了,也是走拼音路线,而后2008年才补上了搜狗五笔输入法。搜索引擎从一开始(除了第一代雅虎的目录式搜索引擎),就在算法层上对于模糊音处理、下拉关键词等技术上有着应用需求和技术积累,这很接近智能输入法。

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就经常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再复制系统推荐的下拉关键词,这样来查阅资料,后来他向百度推荐利用搜索引擎做输入法,没有被理睬,反倒是搜狐王小川给了他机会。

搜狗输入法一经推出就霸占了市场,腾讯和百度迅速跟进,后来腾讯的QQ输入法做到了第二,百度输入法位列第三;再后来腾讯战略投资把QQ输入法打包塞进搜狗,此后很长时间在PC输入法市场都无人能挑战搜狗的地位。

在PC时代,输入法是电脑终端上最普及、也是调用频次最高的产品之一,按照美团王兴的高频打低频逻辑,谁掌握了输入法谁就掌握了中文互联网的一部分话语权。也正是基于此,搜狗甚至绕有余力的搞起了“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三级火箭,反攻百度。

02 被颠覆的颠覆者

搜狗的市场优势,一直延续到移动时代,智能手机初期。最鼎盛时,搜狗输入法市场份额超过70%,百度输入法市场份额行业第二,但只有10%左右,被无情碾压。

但商业的魅力在于永远没有终局,因为技术始终在进步。在技术碾压的优势下,任何市场都是蓝海市场,当初靠着新思路新技术成为黑马的搜狗,最终又被新思路新技术打败了。

手写输入法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但它的存在逻辑确能让我们重温一个重要原则:更低的使用门槛,更直接的交互方式,是一切产品发展的方向。键盘输入,无论是简化版的九宫格,还是后来回归本质的26键,都比不上手写门槛更低、交互更直接。

与五笔同期出现的手写输入,没有在PC端大放异彩,反而在许多年后的移动端才迎来春天。但移动设备迭代速度之快,AI算法进步速度之快,都让这条路线很快就变成了“歧途”,这也与手写的速度限制有关。后来,百度输入法推出了“凌空手写”功能,显然就是钻了牛角尖。

语音输入,才是真正改变输入法的新思路。2010年前后,讯飞工程师们的“语音转文字”以颠覆性的体验进入市场,这一次搜狗反倒成为了跟随者、模仿者。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度中国手机输入法行业市场占有率前三分别是百度、搜狗、讯飞,且第一二名间的份额差距较2020年仍在继续增加。搜狗落败的并不冤枉,因为它既没有在思路上领先,也没有任何技术上的优势,毕竟讯飞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做中文语音,百度则号称“AI投入过千亿”。

目前市面上没有针对语音输入法的专业测评报告,但一个直观感受是:前段时间,笔者在与朋友聊天时突然被问道,“你换输入法了吗”?检查手机设置,才发现换新手机后,默认采用了“搜狗输入法xx版”,切换后再用“语音转文字”才恢复了之前的准确率。

非专业测评,仅供参考,但手机输入法语音能力的优劣,我们也能从一些数据中窥见端倪:

如语音输入功能在20岁以下用户中使用比例高达86%,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会逐渐下降,在40岁以上用户中使用比例低至52%;而在百度输入法中,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用户占比分别为39%和11%,搜狗输入法对应的这两项数据则为37和15%。

显然,喜欢语音输入法的年轻人们有所偏好,输入法行业中有一些有趣的变化正在发生。但遗憾的是,输入法市场已经整体“衰落”,准确的说,虽然用户仍离不开它,但其存在感已低到极点,甚至市场格局的天翻地覆都无法引起讨论了。

在这种背景下,腾讯2021年初在“微信公开课”上放出要做输入法的风声,后来又将“寄养在外”的QQ/搜狗输入法召回,今年还推出了微信输入法的独立APP,意义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输入法的隐没是因为被手机操作系统集成了,而微信做输入法也是因为它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操作系统了。

03 被集成的宿命

在移动端,单纯做一款输入法APP如今已经不再是香饽饽了,反而有时还得兼职“背锅侠”。

许多人都有过的一个经历,在微信上跟朋友提起某件商品,很快就在电商/短视频平台被推荐了,是谁在“泄露隐私”呢?张小龙已经在《微信公开课》做出了否认,甚至将这种用户困扰,视为微信做输入法的“初心故事”。

那么是输入法在作恶吗?毕竟有时跟朋友线下闲聊提到的物品,也会被精准推荐,微信确实与此无关,匪夷所思的精准推荐用大数据分析来解释也确实有些牵强,幕后黑手大概率存在,会是输入法吗?

事实上,这种怀疑有失偏颇,因为在手机的录音、剪切板、运动传感器等功能中都可以得到以上信息,而拥有这些权限的APP数不胜数。归咎于输入法并不科学,输入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远没有这么先进,手机本身也不支持它时刻调用扬声器和芯片的性能来监视用户。

更何况,腾讯和百度两家企业目前在手机输入法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他们的盈利能力还不需要踏过红线去赚一点微薄的“销售线索”费用。当然,也确实存在大厂们将云端用户词库数据“开放给战略伙伴”的可能性,这也是大厂的一贯作风。

从盈利能力上看,输入法确实已经掉入了深渊。比如在被腾讯收购前,搜狗的最后一份独立财报显示,在其营收结构中搜索引擎相关的广告占营收比例超九成,而搜狗输入法、浏览器、人工智能等业务2021年Q2的合并营收仅有千万美元左右。

输入法是典型的工具类应用,商业化路径只有付费软件和广告两条,而前者由曾经盛极一时的“智能狂拼”验证了失败。过去在PC端,被高频调用的输入法倒还不缺广告位,但到了移动端,囿于手机屏幕尺寸,广告的路似乎也行不通了。

那么手机输入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2011年3月,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就在知乎给出了他的答案,“渠道价值”。虽然马占凯并没有详细阐述这四个字的含义,但结合搜狗后来的打法,这个渠道价值显然是指移动端已经失效的“三级火箭”策略了。

信息孤岛的割裂下,试问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会为了使用xx输入法而放弃抖音冲进快手吗?三级火箭早就已经解体了,这个意义上的“渠道价值”显然也不成立。

没有变现能力、失去渠道价值,手机输入法们一步步走向了“学成文武艺,卖与操作系统”。如今,在手机上下载独立输入法APP的用户越来越少,以安卓阵营而言,更多用户会直接选用“xx输入法华为版”或“xx输入法小米版”。

被手机操作系统集成后,输入法们收获的是装机费用和用户及用户数据,但它们丢掉的是想象力、甚至话语权,如搜狗输入法都没有被纳入华为手机自带的可选输入法名单里,又有多少华为用户购买手机后专门下载搜狗输入法APP呢。(再次验证了搜狗的语音识别能力)

04 规律与启示

除了输入法,还有越来越多的工具类产品也由于上述两种价值的缺失,只能被操作系统集成或取代,而后被统一榨取剩余价值。

这些被取代的工具,除了商业价值的缺失外,往往也是那些优先级不高、用户最不需要切换门槛、手机厂商最不需要经营成本的,比如天气软件、杀毒软件、应用商店等,反例如社交、地图等。

如墨迹天气,曾经上线两年用户过亿的产品,2011年iPhone版本上线后两个月就斩获400万用户,如今也被手机操作系统们集成在功能页,成为了一个固定”广告位”;又如应用宝、豌豆荚们也在手机自带应用商店面前也节节败退。

反例如社交,微信被誉为“沉默的大象”,地位无可撼动;地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LBS提供服务的基础环节,也没有手机厂商敢贸然染指。这些工具的优先级、切换门槛、经营成本,就决定了他们的独立性暂时不会受到挑战。

按照这个逻辑,下一个可能会隐没、被操作系统集成或取代的工具会是什么呢?《新立场》认为可能是浏览器:在数十个用户过亿独立APP的移动生态背景下,其优先级并不高;在移动端浏览器上收藏夹、cookie里的数据也谈不上太多,除了情怀没有什么迁移门槛;经营成本也不高。

同样按照这个逻辑,输入法的前景可能也并不如想象中糟糕。毕竟,腾讯收购搜狗时,虽然挽尊式的说到“输入法和AI都很重要”,且输入法占营收比尚不足一成,但纳入腾讯体系后,被核心保留的也就是输入法了。

输入法仍然具备一定想象力,其人机交互渠道的地位太基础、也太重要。重构硬件、重构交互方式,一直是人们对未来想象中的核心一环,而除了脑电波外,没有什么比语言更有效率的交互方式了。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计算机的本质就是效率。

直接呈现结果,永远比提供工具要更有效率。正如张一鸣总结今日头条的崛起,“有内容直接推到用户面前时,门户就被颠覆了”;能语音输入甚至语音交互,何必还要打字呢?

五笔、手写、拼音,甚至分的再细一些,九宫格、26键,都代表了不同代际用户群体的成长环境和交互习惯,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语音输入法的潜力还将被进一步兑现。未来,提笔忘字的年轻人也只会更多。

甚至外界早有一种观点:输入法自身就有机会成为未来的操作系统。

05 写在最后

下一代操作系统不会凭空出现,微信的野心“路人皆知”,输入法会是一个重要构件吗?毕竟在微信输入法中,马占凯曾经提到的“渠道价值”,似乎得到了另一种意义的展开。

在该APP的官方介绍中,“智能推荐”甚至还排在“语音转文字”之前。开启这项功能后,输入法将根据用户输入内容,来推荐微信生态内的内容或链接。或许未来,微信会捆绑这套输入法,开放链接到小程序服务、开放范围至整个腾讯系,到时谁又能说它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呢?

但这种模式,是否就等同于将窃取隐私的精准推荐换了马甲,并公开亮相呢?用户是否会买单?腾讯系外的企业怎么办?还有下一家360敢于反抗,挑起“3Q大战”吗?

或许腾讯并不会这样做。

也或许,在时间充分的前提下,腾讯可以先集成后替换,逐渐缔造生态,试图悄无声息的过渡并掌握这种权威。但事实上,微信也确实与操作系统也越来越像了,比如小程序+九宫格,是不是很像应用商店呢?

当然,这条路上天敌显然并不少,试图通过音箱/电视、通过VR/AR、通过造车等方式来实现颠覆操作系统的玩家比比皆是;更何况,即便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也有一股力量已经逼到腾讯的大本营了。

在未来到来前,任何人都无法确定,谁会是语音交互时代里的下一个“输入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输入法被嫌弃的一生

谁会是下一个输入法?

文|新立场

微信输入法好用吗?

9月,腾讯低调推出了微信键盘(微信输入法)独立APP并启动测试,打破了外界对其“微信插件”定位的预期。但事实证明,输入法早已不是时代弄潮儿,下载独立输入法APP更是“过去式”了,除了几篇测评稿和推广贴外,这一动作鲜有人提及。

甚至,整个输入法行业的格局,已经在人们不知不觉间发生了翻转性的改变,但这一切似乎也并没能引起多少关注和讨论。

相比之下,人们更愿意关注直播电商和罗永浩们,讨论社区团购和即时零售能不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但新事物们不是无源之水,输入法作为曾经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应用之一,更是曾帮助计算机在中国扩大普及的工具,其存在对中文互联网始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新立场》将对输入法行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做简单复盘,对其被操作系统“集成”的原因和现状进行分析,并藉此得出些规律性的结论和启示,比如下一个可能隐没的行业会是谁?

01 中文互联网的钥匙

如果不是五笔输入法的问世,后来中文互联网的发展可能还要滞后许多年,毕竟没有用户哪有“互联”网。

1984年,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法新社的相关报道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在全世界报道奥运会的7000名记者中,只有中国人用手写他们的报道”。

八十年代,计算机在中国很难推广,因为没有合适的输入法,多数中国人很难完成人与计算机之间最基本的交互。甚至1992年李彦宏前往美国求学面试,教授还问他“你们中国有计算机吗”?

当时虽然已经有了拼音输入法,但拼音发明推广时间尚短,有条件和需求使用计算机的人大多没接受过拼音教育,更重要的是,受限于时代,当时拼音输入法的状况是:单字输入、大量同音字、没有智能联想,其输入效率可想而知。

在这种条件下,计算机字母和方块字很难共存,一种论调大行其道:废除方块字,全面改用拼音。甚至,有报社已经出版了只有拼音的报纸。一种过渡性产品,能够将26间字母键盘和方块字直接关联的工具,是那个时代的刚需。

也因此,《新立场》更倾向于遵循PC端-移动端的顺序,将中文输入法的发展阶段展开如下:五笔-拼音-手写-语音。其中,从五笔到手写是形码路线输入法的进步,从拼音到语音是音码路线输入法的进步,它们都对中文互联网的普及和盛行,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仍然是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举办的一个月后,王永民来到联合国展示“五笔输入法”,打字速度达到了每分钟一百多。以中关村为起点,在严援朝的帮助下,五笔输入法走向全国。同一时期,哈工大成立课题组,试图走“手写”的路线将汉字与计算机联系起来,可惜手写输入法的广泛应用已经是移动时代了。

九十年代,中国与世界“联网”,互联网用户开始爆发增长,这同时也是受过拼音教育的一代人。拼音输入法上手门槛远远低于复杂的五笔输入法,开始成为主流,技术上也从单字到短语、到整句,最后走向智能,智能ABC、智能狂拼等产品层出不穷。

搜狗做输入法时已经2006年了,也是走拼音路线,而后2008年才补上了搜狗五笔输入法。搜索引擎从一开始(除了第一代雅虎的目录式搜索引擎),就在算法层上对于模糊音处理、下拉关键词等技术上有着应用需求和技术积累,这很接近智能输入法。

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就经常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再复制系统推荐的下拉关键词,这样来查阅资料,后来他向百度推荐利用搜索引擎做输入法,没有被理睬,反倒是搜狐王小川给了他机会。

搜狗输入法一经推出就霸占了市场,腾讯和百度迅速跟进,后来腾讯的QQ输入法做到了第二,百度输入法位列第三;再后来腾讯战略投资把QQ输入法打包塞进搜狗,此后很长时间在PC输入法市场都无人能挑战搜狗的地位。

在PC时代,输入法是电脑终端上最普及、也是调用频次最高的产品之一,按照美团王兴的高频打低频逻辑,谁掌握了输入法谁就掌握了中文互联网的一部分话语权。也正是基于此,搜狗甚至绕有余力的搞起了“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三级火箭,反攻百度。

02 被颠覆的颠覆者

搜狗的市场优势,一直延续到移动时代,智能手机初期。最鼎盛时,搜狗输入法市场份额超过70%,百度输入法市场份额行业第二,但只有10%左右,被无情碾压。

但商业的魅力在于永远没有终局,因为技术始终在进步。在技术碾压的优势下,任何市场都是蓝海市场,当初靠着新思路新技术成为黑马的搜狗,最终又被新思路新技术打败了。

手写输入法只是一个过渡性产品,但它的存在逻辑确能让我们重温一个重要原则:更低的使用门槛,更直接的交互方式,是一切产品发展的方向。键盘输入,无论是简化版的九宫格,还是后来回归本质的26键,都比不上手写门槛更低、交互更直接。

与五笔同期出现的手写输入,没有在PC端大放异彩,反而在许多年后的移动端才迎来春天。但移动设备迭代速度之快,AI算法进步速度之快,都让这条路线很快就变成了“歧途”,这也与手写的速度限制有关。后来,百度输入法推出了“凌空手写”功能,显然就是钻了牛角尖。

语音输入,才是真正改变输入法的新思路。2010年前后,讯飞工程师们的“语音转文字”以颠覆性的体验进入市场,这一次搜狗反倒成为了跟随者、模仿者。

《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1年度中国手机输入法行业市场占有率前三分别是百度、搜狗、讯飞,且第一二名间的份额差距较2020年仍在继续增加。搜狗落败的并不冤枉,因为它既没有在思路上领先,也没有任何技术上的优势,毕竟讯飞在上个世纪就开始做中文语音,百度则号称“AI投入过千亿”。

目前市面上没有针对语音输入法的专业测评报告,但一个直观感受是:前段时间,笔者在与朋友聊天时突然被问道,“你换输入法了吗”?检查手机设置,才发现换新手机后,默认采用了“搜狗输入法xx版”,切换后再用“语音转文字”才恢复了之前的准确率。

非专业测评,仅供参考,但手机输入法语音能力的优劣,我们也能从一些数据中窥见端倪:

如语音输入功能在20岁以下用户中使用比例高达86%,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会逐渐下降,在40岁以上用户中使用比例低至52%;而在百度输入法中,20岁以下及40岁以上用户占比分别为39%和11%,搜狗输入法对应的这两项数据则为37和15%。

显然,喜欢语音输入法的年轻人们有所偏好,输入法行业中有一些有趣的变化正在发生。但遗憾的是,输入法市场已经整体“衰落”,准确的说,虽然用户仍离不开它,但其存在感已低到极点,甚至市场格局的天翻地覆都无法引起讨论了。

在这种背景下,腾讯2021年初在“微信公开课”上放出要做输入法的风声,后来又将“寄养在外”的QQ/搜狗输入法召回,今年还推出了微信输入法的独立APP,意义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输入法的隐没是因为被手机操作系统集成了,而微信做输入法也是因为它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操作系统了。

03 被集成的宿命

在移动端,单纯做一款输入法APP如今已经不再是香饽饽了,反而有时还得兼职“背锅侠”。

许多人都有过的一个经历,在微信上跟朋友提起某件商品,很快就在电商/短视频平台被推荐了,是谁在“泄露隐私”呢?张小龙已经在《微信公开课》做出了否认,甚至将这种用户困扰,视为微信做输入法的“初心故事”。

那么是输入法在作恶吗?毕竟有时跟朋友线下闲聊提到的物品,也会被精准推荐,微信确实与此无关,匪夷所思的精准推荐用大数据分析来解释也确实有些牵强,幕后黑手大概率存在,会是输入法吗?

事实上,这种怀疑有失偏颇,因为在手机的录音、剪切板、运动传感器等功能中都可以得到以上信息,而拥有这些权限的APP数不胜数。归咎于输入法并不科学,输入法在复杂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远没有这么先进,手机本身也不支持它时刻调用扬声器和芯片的性能来监视用户。

更何况,腾讯和百度两家企业目前在手机输入法市场的占有率高达90%,以他们的盈利能力还不需要踏过红线去赚一点微薄的“销售线索”费用。当然,也确实存在大厂们将云端用户词库数据“开放给战略伙伴”的可能性,这也是大厂的一贯作风。

从盈利能力上看,输入法确实已经掉入了深渊。比如在被腾讯收购前,搜狗的最后一份独立财报显示,在其营收结构中搜索引擎相关的广告占营收比例超九成,而搜狗输入法、浏览器、人工智能等业务2021年Q2的合并营收仅有千万美元左右。

输入法是典型的工具类应用,商业化路径只有付费软件和广告两条,而前者由曾经盛极一时的“智能狂拼”验证了失败。过去在PC端,被高频调用的输入法倒还不缺广告位,但到了移动端,囿于手机屏幕尺寸,广告的路似乎也行不通了。

那么手机输入法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呢?2011年3月,搜狗输入法之父马占凯就在知乎给出了他的答案,“渠道价值”。虽然马占凯并没有详细阐述这四个字的含义,但结合搜狗后来的打法,这个渠道价值显然是指移动端已经失效的“三级火箭”策略了。

信息孤岛的割裂下,试问当下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会为了使用xx输入法而放弃抖音冲进快手吗?三级火箭早就已经解体了,这个意义上的“渠道价值”显然也不成立。

没有变现能力、失去渠道价值,手机输入法们一步步走向了“学成文武艺,卖与操作系统”。如今,在手机上下载独立输入法APP的用户越来越少,以安卓阵营而言,更多用户会直接选用“xx输入法华为版”或“xx输入法小米版”。

被手机操作系统集成后,输入法们收获的是装机费用和用户及用户数据,但它们丢掉的是想象力、甚至话语权,如搜狗输入法都没有被纳入华为手机自带的可选输入法名单里,又有多少华为用户购买手机后专门下载搜狗输入法APP呢。(再次验证了搜狗的语音识别能力)

04 规律与启示

除了输入法,还有越来越多的工具类产品也由于上述两种价值的缺失,只能被操作系统集成或取代,而后被统一榨取剩余价值。

这些被取代的工具,除了商业价值的缺失外,往往也是那些优先级不高、用户最不需要切换门槛、手机厂商最不需要经营成本的,比如天气软件、杀毒软件、应用商店等,反例如社交、地图等。

如墨迹天气,曾经上线两年用户过亿的产品,2011年iPhone版本上线后两个月就斩获400万用户,如今也被手机操作系统们集成在功能页,成为了一个固定”广告位”;又如应用宝、豌豆荚们也在手机自带应用商店面前也节节败退。

反例如社交,微信被誉为“沉默的大象”,地位无可撼动;地图,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LBS提供服务的基础环节,也没有手机厂商敢贸然染指。这些工具的优先级、切换门槛、经营成本,就决定了他们的独立性暂时不会受到挑战。

按照这个逻辑,下一个可能会隐没、被操作系统集成或取代的工具会是什么呢?《新立场》认为可能是浏览器:在数十个用户过亿独立APP的移动生态背景下,其优先级并不高;在移动端浏览器上收藏夹、cookie里的数据也谈不上太多,除了情怀没有什么迁移门槛;经营成本也不高。

同样按照这个逻辑,输入法的前景可能也并不如想象中糟糕。毕竟,腾讯收购搜狗时,虽然挽尊式的说到“输入法和AI都很重要”,且输入法占营收比尚不足一成,但纳入腾讯体系后,被核心保留的也就是输入法了。

输入法仍然具备一定想象力,其人机交互渠道的地位太基础、也太重要。重构硬件、重构交互方式,一直是人们对未来想象中的核心一环,而除了脑电波外,没有什么比语言更有效率的交互方式了。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计算机的本质就是效率。

直接呈现结果,永远比提供工具要更有效率。正如张一鸣总结今日头条的崛起,“有内容直接推到用户面前时,门户就被颠覆了”;能语音输入甚至语音交互,何必还要打字呢?

五笔、手写、拼音,甚至分的再细一些,九宫格、26键,都代表了不同代际用户群体的成长环境和交互习惯,而智能化的大背景下,语音输入法的潜力还将被进一步兑现。未来,提笔忘字的年轻人也只会更多。

甚至外界早有一种观点:输入法自身就有机会成为未来的操作系统。

05 写在最后

下一代操作系统不会凭空出现,微信的野心“路人皆知”,输入法会是一个重要构件吗?毕竟在微信输入法中,马占凯曾经提到的“渠道价值”,似乎得到了另一种意义的展开。

在该APP的官方介绍中,“智能推荐”甚至还排在“语音转文字”之前。开启这项功能后,输入法将根据用户输入内容,来推荐微信生态内的内容或链接。或许未来,微信会捆绑这套输入法,开放链接到小程序服务、开放范围至整个腾讯系,到时谁又能说它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呢?

但这种模式,是否就等同于将窃取隐私的精准推荐换了马甲,并公开亮相呢?用户是否会买单?腾讯系外的企业怎么办?还有下一家360敢于反抗,挑起“3Q大战”吗?

或许腾讯并不会这样做。

也或许,在时间充分的前提下,腾讯可以先集成后替换,逐渐缔造生态,试图悄无声息的过渡并掌握这种权威。但事实上,微信也确实与操作系统也越来越像了,比如小程序+九宫格,是不是很像应用商店呢?

当然,这条路上天敌显然并不少,试图通过音箱/电视、通过VR/AR、通过造车等方式来实现颠覆操作系统的玩家比比皆是;更何况,即便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也有一股力量已经逼到腾讯的大本营了。

在未来到来前,任何人都无法确定,谁会是语音交互时代里的下一个“输入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