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这为推进文旅事业发展构建了新坐标,也对文旅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位于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平昌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川陕苏区腹心地带,拥有以巴人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为核心的丰富的文旅资源。
近年来,平昌县委、县政府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旅游强县”作为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旅、农旅、产旅、城旅、工旅等全产业深度融合,并以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激发文旅产业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活力,积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平昌的底气在哪里?
今年国庆节前,坐落于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的“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乡村振兴特色示范区正式开园迎客。
双城村是著名画家罗中立上世纪60年代的写生创作地,他在此以当地村民邓开选为原型创作了著名油画《父亲》,因此双城村被誉为“父亲的村庄”。
据了解,“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于2021年正式启动,总投资约6000万元,以“父亲村庄”为核心区,打造集民宿、艺术、民俗、美食、娱乐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集散地,留住乡愁记忆。
以“巴山美村·父亲原乡”为代表的一批业态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园区、街区的陆续建成,也是近年来平昌文旅产业加速发展的缩影。
截至目前,平昌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个、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园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国最美茶园1个、天府旅游名镇1个、四川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3个、四川省特色农业主题公园1个、乡村振兴示范片1个。
依托良好生态本地与丰富旅游资源,近年来,平昌坚持全域规划布局、全域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旅游对三次产业的带动作用,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文旅、农旅、产旅、城旅等全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据统计,近三年来,平昌年均接待游客720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4亿元,辐射带动近4万人就业。在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平昌还先后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诸多荣誉。2021年8月,成功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旅游业已成为平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这也为推动平昌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区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集聚资源要素,全方位提升全域旅游竞争力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平昌有着天然本底,也有着全县上下一盘棋推进创建工作的决心。
据了解,为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全域旅游驱动力。平昌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文旅康养首位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建立旅游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和综合监管机制,将旅游工作纳入年度考核重要指标。
“我们组建专班开展县域文化旅游资源大普查,邀请专家进行综合评价,全面摸清文化旅游资源‘家底’。”平昌县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昌坚持把城镇当景区打造、把新村当景点打造、把道路当旅游走廊打造,已形成总长600多公里的南向、北向、西向、东向旅游环线。
平昌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文旅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2021年,平昌县包装储备10个重大文旅项目,规上文旅企业入库1家,居巴中市文旅行业第一。其中,白衣古镇获得省财政厅和文旅厅支持,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工作正加快推进。
不仅如此,平昌十分重视撬动社会资本强化市场运作。以8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资源为主要依托,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出台旅游奖励扶持办法,撬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区基础配套建设和景区经营管理,形成旅游投入多主体、多元化、高效率的旅游发展新局面。
此外,平昌突出机制创新推动富民增收,积极探索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村民入股等旅游合作模式。目前建成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巴山民宿”“巴山小店”400余家,辐射带动脱贫人口130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4000余元。
“巴山美村·父亲原乡”项目打造过程中,共改造双城村村民闲置老旧房屋16套,设置客房约30间,总建筑面积约6193平方米。为拓展增收方式,项目采取“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营模式,让村民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就近务工有薪金、集体经济有分红。根据测算,项目预计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可达1000余万元。
强化融合发展,才能提升全域旅游支撑力。在实践中,平昌大力实施“旅游+”工程,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促进扶贫。
以“旅游+现代农业”为例,平昌建成白衣渔滩、华山田园综合体等一批田园观光、乡村度假、康体养生等农旅融合示范基地,延链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深入实施游客后备箱行动计划,开发了一大批农业旅游商品,实现“游平昌、买平昌”。
强化规划引领,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科学规划引领发展,平昌高起点编制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以旅游总体规划为统揽,城市规划、行业规划、景区景点规划相融互促的规划体系,以“两山两镇四片区”为重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
平昌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今后五年,现代服务业将建设“1+3”产业体系,其中的首位产业便是文旅康养产业。
今年初,《平昌县“十四五”文化发展和文旅融合规划》(下称《规划》)正式发布,为2021~2025年间平昌文旅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规划》提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四川省委提出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和川东北文化旅游经济带等政策的深入实施,平昌作为巴中东向开放的“桥头堡”,推动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旅游必然面临更多的政策机遇与发展空间。
根据《规划》,为推动平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天府旅游名县,平昌将在构建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发展新产品新业态、培育天府旅游品牌、优化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健全现代文化旅游产业体系等方面进行多方发力。
为打造产业新格局,平昌将着力打造白衣古镇、驷马水乡、佛头山、金宝山等文旅核心产品,以现代农业园区的理念规划建设乡村振兴“四大示范片区”,着力构建“两镇两山四片区”文旅产业发展新格局。
为提升旅游供给品质,在新建乡村道路2750公里、景区车行道和游步道220公里、旅游集散中心3个、新(改)建厕所100多座的基础上,平昌将推进旅游标准化建设,坚持以游客满意为宗旨,配套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确保旅游市场秩序健康安全平稳运行。
在推进“旅游+”和“+旅游”,培育新业态新产品方面,平昌将突出资源优势和产品发展潜力,着力在旅游发展理念、业态、服务、管理等方面集成创新,适应市场定制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推动旅游产品迭代升级。
例如在“旅游+研学”方面,“十四五”期间,平昌将聚力打造刘伯坚纪念馆全国知名“红色”研学教育基地、英烈纪念园实践研学基地与白衣古镇历史人文研学基地,此外,也将开发驷马自然科普研学实践基地,提升完善巴山水乡研学实践营地功能,进一步丰富大石童话、土兴华山等社会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平昌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昌将锚定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着力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品味,加快建设“地标性”景区景点,全力优化旅游服务环境,以市场化手段破解旅游发展瓶颈,切实提高平昌旅游知名度、美誉度,为平昌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强劲动能。
来源:推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