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
2022年10月28日,上海政协视察国家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创建情况。记者从现场获悉,2022年上海粮食种植面积达184万亩,超过国家下达的173.8万亩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此外,上海已经落实30万亩规模化菜田约束性任务,推进5万亩绿叶菜核心基地建设,切实提高蔬菜特别是绿叶菜应急保供能力;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能繁母猪存栏量稳定在8.5万头左右。
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总经济师施忠在活动上透露,今年以来,上海构建绿色发展数字体系,建成“1+N+X+数字底座”农业绿色发展的数字架构。
目前,上海已完成全市230万亩现状农用地、100多万个地块的上图工作。全市规模以上的8100多家经营主体均已实现入网直报,经营面积180多万亩,占比超过80%,采集农事档案记录3000余万条,基本实现农业生产动态实时更新。
施忠表示,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上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达到30%,地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达99.6%。全市化肥农药实际施用量分别为5.77万吨和0.22万吨,较“十三五”末,分别下降4.6%和8.3%。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已达100%。水产养殖场绿色生产覆盖率达82.6%。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
上海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农膜回收体系,回收率分别达100%和99.8%;建成29个园艺场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点,示范点内蔬菜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
据施忠介绍,目前,上海扎实推进农机化转型升级,推动蔬菜生产“机器换人”,已建设完成27个蔬果“机器换人”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4.5%;市场有近10款苗叶菜和棵菜收获机械供农户选择。上海持续推进无人农场项目,探索水稻“耕种管收”全程无人生产模式;6200多台自走式农业机械安装北斗定位终端设备,农机智能化监管水平持续提升。
施忠透露,目前上海已经建成浦东南汇水蜜桃、崇明清水蟹、嘉定马陆葡萄三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松江大米、崇明大米、南汇水蜜桃、马陆葡萄4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上海市国家绿色发展先行区总体发展成效名列前茅。其中,松江区农业绿色发展得分88.24分,位居全国榜首;崇明区得分86.60分,位列全国第二(青浦区于今年8月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创建方案已获农业农村部批准,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创建)。
他同时表示,上海市耕地面积十分有限,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上海市耕地面积为243万亩。且部分耕地质量不高。全市耕地与建设用地犬牙交错,农业种植集中连片程度不高,种养业空间遭受大幅压缩,农业绿色发展的承载空间受到限制。
此外,施忠指出,由于基层政府往往对农业重视不够,加之农业项目收益不高,难以实现市场化的资源配置。同时,上海市现行的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要求很高,导致上海市设施农用地办理周期长,办理成本高,对现代农业项目落地实施和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和制约。
他说,随着上海市民消费需求升级,高端市场逐渐扩大,带来了对绿色优质农产品的大量需求。但是由于目前上海市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规模总体偏小,农民的标准化意识还不强,优质优价的市场销售机制还有待完善,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市绿色农业快速发展。
对此,施忠建议,进一步支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和政策聚焦,依托都市绿色农业项目、高标准农田项目、科技兴农等乡村振兴农业支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支持崇明、松江、青浦三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深入创建,着力打造农业绿色发展的“上海样本”。
同时,他提出重点帮助支持青浦区厚植生态优势,把握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绿色发展导向,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努力实现农业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产地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农业生态系统明显改善,绿色产品供给明显增加,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施忠还建议,深入推进农业资源利用集约化,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加快推进农业“三品一标”,健全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体系,探索建立绿色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农业绿色发展财政扶持政策,并进一步加强市场体系建设。通过全面加强认证和全程监管,强化对农产品的追溯管理力度。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