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韩国史上最严重踩踏是如何发生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韩国史上最严重踩踏是如何发生的?

这是一条宽不足4米、长41米的下坡窄巷,快速逃生的物理渠道极其有限。事发后幸存的目击者称,现场堆叠了五六层人。

梨泰院踩踏事发小巷有不小的倾斜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本是一次年轻人久违的节庆,却让韩国经历了该国遇难人数最多的踩踏事故。突然涌入的人流,以及小巷地形可能是“罪魁祸首”。

10月29日深夜,首尔龙山区著名国际化商圈梨泰院的万圣节氛围进入高潮。当晚聚集在这里至少有10万人,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希望借这个西方的宗教节日来宣告正常生活的回归。一个月前,韩国政府完全取消了户外口罩令。

2215分左右,首尔消防部门首次接到求助电话,梨泰院一条拐角的小巷子里有人被困,于半小时后发布了应对第一阶段命令,2313分发布应对第二阶段命令,2350分发布应对第三阶段命令,消防应对第三阶段是向非常大规模的灾难下达命令的阶段。

从地图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宽不足4米、长41米的下坡后巷,北连接着繁忙的餐饮区,南边是一条主要街道和地铁出入口,东侧是哈密尔顿酒店(Hamilton Hotel),其宽度仅勉强容纳6个成年人并排通过。从现场图片(见题图)可以看出,这里的倾斜在30度以上,其形状犹如一个平面的漏斗。此外,小巷的两侧是各商家的外墙,逃生的物理渠道极其有限。

绿线处为事发地小巷子。

数千人瞬时通过这么狭小的空间,此时若有人在低处失足,或者后面的人往前推搡,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发后幸存的目击者称,10点半左右那里突然人满为患,下坡方向中间有人被绊倒,随后上方传来一股推力,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低处堆叠了五六层人。

堆得最深处的人被数百上千的重量压了一个多小时。此类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窒息而死,也可因上腔压力增加,致脑出血或心衰。网传的现场视频显示,有被紧紧夹住的人虚弱地说着“救命~”

一位朴姓幸存者在社交网络上述说经历,“像我这么矮小的人根本就没法喘气,我能逃过一劫是因为当时刚好位于巷子边上。看起来中间的人最惨。”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幸存者说,有人试图进入旁边的商户避难,但因为营业已结束,被老板赶了出来。

还有目击者表示,当前方有人绊倒后,旁边的人为了维持秩序而大喊“退、退”,但后面的人错听成了“推、推”,于是形成了强大的向前冲的力量。

复杂的路况让救援人员难以进入现场。正值返程高峰,缓慢的车流拖延了急救车的进出。即使是在警察到达现场之后,也没能第一时间疏散人群。救援人员也没法挤进去展开救援,痛失黄金窗口期。目击者称,至少300名需要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的伤者突然被送入附近医院。

156人死亡、152人不同程度受伤……在已公开的遇难者统计中有100人(65%)是女性。韩联社援引观察家称,在这类事故中,女性受到的打击更大,主要是因为她们的体型相对较小,再加上通常较重的节日装着,造成移动不便。

韩国上下至少动员了1700多人到现场救援,包括520名消防员、1100名警察。来源:视觉中国

至于引发人流突然涌入小巷等确切事故原因,官方正在全面调查和分析之中。有传言称,当时某位明星到访现场、附近酒吧发放掺有毒品的糖果。据事后伤亡统计,李智汉(24岁)、金有娜(24岁)和冨川芽生(26岁)三位艺人也在遇难者名单之中。

截至目前中国驻韩大使馆已确认4名中国公民遇难,具体身份信息暂不明确。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主动避开人员集中地带,不盲目跟风参加大型群体性活动,以及警惕陌生“糖果”和“饮料”。

纵观各国大型踩踏事件,往往还与当局的预案不足、现场管理弱有关。灾害管理专家、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顾问卡耶姆(Juliette Kayyem)对CNN表示,虽然在人口密度如此高的韩国首都,人们对拥挤不堪的商业区巷道习以为常,但在重大节假日,政府也应该预料到这个场面,有责任实时监控人群数量,并及时作出应对。

在现场参与了救援的土耳其26岁男子卡拉坎(Osman Karakan)等人对《韩国时报说,从白天开始附近人流明显比平时多很多,如果有足够的警力提前维持秩序,或者果断限流,肯定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首尔警察部门在第二天回应了上述质疑,称事先确实未预料到会有如此大规模的聚集,当天仅在梨泰院部署了137名警力,其余部队多数被分散到全市的各种抗议活动中。

8年过去了,显然韩国政府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反思还不足。2014年4月16日,由仁川港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中沉没。在救援黄金时间期,政府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还阻碍民间协助,最终导致304人遇难,其中大多数是高中生。事件在民众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也让时任总统朴槿惠成千夫所指的罪人。

11月1日,韩国总理韩悳洙表示,政府将基于事故确切原因来制定此类没有主办方的群体自发活动的安全管理方案,并针对学生群体制定逃生守则,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韩国史上最严重踩踏是如何发生的?

这是一条宽不足4米、长41米的下坡窄巷,快速逃生的物理渠道极其有限。事发后幸存的目击者称,现场堆叠了五六层人。

梨泰院踩踏事发小巷有不小的倾斜度。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原本是一次年轻人久违的节庆,却让韩国经历了该国遇难人数最多的踩踏事故。突然涌入的人流,以及小巷地形可能是“罪魁祸首”。

10月29日深夜,首尔龙山区著名国际化商圈梨泰院的万圣节氛围进入高潮。当晚聚集在这里至少有10万人,大多数年龄在30岁以下。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希望借这个西方的宗教节日来宣告正常生活的回归。一个月前,韩国政府完全取消了户外口罩令。

2215分左右,首尔消防部门首次接到求助电话,梨泰院一条拐角的小巷子里有人被困,于半小时后发布了应对第一阶段命令,2313分发布应对第二阶段命令,2350分发布应对第三阶段命令,消防应对第三阶段是向非常大规模的灾难下达命令的阶段。

从地图可以看出,这是一条宽不足4米、长41米的下坡后巷,北连接着繁忙的餐饮区,南边是一条主要街道和地铁出入口,东侧是哈密尔顿酒店(Hamilton Hotel),其宽度仅勉强容纳6个成年人并排通过。从现场图片(见题图)可以看出,这里的倾斜在30度以上,其形状犹如一个平面的漏斗。此外,小巷的两侧是各商家的外墙,逃生的物理渠道极其有限。

绿线处为事发地小巷子。

数千人瞬时通过这么狭小的空间,此时若有人在低处失足,或者后面的人往前推搡,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发后幸存的目击者称,10点半左右那里突然人满为患,下坡方向中间有人被绊倒,随后上方传来一股推力,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最低处堆叠了五六层人。

堆得最深处的人被数百上千的重量压了一个多小时。此类伤亡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窒息而死,也可因上腔压力增加,致脑出血或心衰。网传的现场视频显示,有被紧紧夹住的人虚弱地说着“救命~”

一位朴姓幸存者在社交网络上述说经历,“像我这么矮小的人根本就没法喘气,我能逃过一劫是因为当时刚好位于巷子边上。看起来中间的人最惨。”还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幸存者说,有人试图进入旁边的商户避难,但因为营业已结束,被老板赶了出来。

还有目击者表示,当前方有人绊倒后,旁边的人为了维持秩序而大喊“退、退”,但后面的人错听成了“推、推”,于是形成了强大的向前冲的力量。

复杂的路况让救援人员难以进入现场。正值返程高峰,缓慢的车流拖延了急救车的进出。即使是在警察到达现场之后,也没能第一时间疏散人群。救援人员也没法挤进去展开救援,痛失黄金窗口期。目击者称,至少300名需要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的伤者突然被送入附近医院。

156人死亡、152人不同程度受伤……在已公开的遇难者统计中有100人(65%)是女性。韩联社援引观察家称,在这类事故中,女性受到的打击更大,主要是因为她们的体型相对较小,再加上通常较重的节日装着,造成移动不便。

韩国上下至少动员了1700多人到现场救援,包括520名消防员、1100名警察。来源:视觉中国

至于引发人流突然涌入小巷等确切事故原因,官方正在全面调查和分析之中。有传言称,当时某位明星到访现场、附近酒吧发放掺有毒品的糖果。据事后伤亡统计,李智汉(24岁)、金有娜(24岁)和冨川芽生(26岁)三位艺人也在遇难者名单之中。

截至目前中国驻韩大使馆已确认4名中国公民遇难,具体身份信息暂不明确。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主动避开人员集中地带,不盲目跟风参加大型群体性活动,以及警惕陌生“糖果”和“饮料”。

纵观各国大型踩踏事件,往往还与当局的预案不足、现场管理弱有关。灾害管理专家、美国前国土安全部顾问卡耶姆(Juliette Kayyem)对CNN表示,虽然在人口密度如此高的韩国首都,人们对拥挤不堪的商业区巷道习以为常,但在重大节假日,政府也应该预料到这个场面,有责任实时监控人群数量,并及时作出应对。

在现场参与了救援的土耳其26岁男子卡拉坎(Osman Karakan)等人对《韩国时报说,从白天开始附近人流明显比平时多很多,如果有足够的警力提前维持秩序,或者果断限流,肯定可以避免这场灾难。

首尔警察部门在第二天回应了上述质疑,称事先确实未预料到会有如此大规模的聚集,当天仅在梨泰院部署了137名警力,其余部队多数被分散到全市的各种抗议活动中。

8年过去了,显然韩国政府在公共安全方面的反思还不足。2014年4月16日,由仁川港开往济州岛的世越号客轮在途中沉没。在救援黄金时间期,政府没有采取应有的救援行动,还阻碍民间协助,最终导致304人遇难,其中大多数是高中生。事件在民众心里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也让时任总统朴槿惠成千夫所指的罪人。

11月1日,韩国总理韩悳洙表示,政府将基于事故确切原因来制定此类没有主办方的群体自发活动的安全管理方案,并针对学生群体制定逃生守则,加强安全防范教育。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