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马晓河:三个原因导致当前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马晓河:三个原因导致当前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在再分配中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瞄准中低收入人群,增加这部分人群的收入。

2022年8月28日,湖北武汉,在零工市场等活的农民工。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周日表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必然的,但当前有三个原因导致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

他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中国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储蓄加快上升,而消费缓慢增长,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从2010年到2021年,本外币存款余额从73万亿元上升到238万亿元以上,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从15万亿元增加到44万亿元。

“储蓄等于什么?储蓄等于贷款,等于投资,等于产能,当产能无限扩张时,如果消费跟不上去,一旦外需出现下降,必然导致国内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马晓河说。

他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消费不足。第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在持续下降。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不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2%;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

二是社会保障没有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大,阶层之间保障差距大,真正需要保障的低收入人群保障力度不足以支持他们消费。农民60岁以上养老金最低只有一百多块钱,工人跟干部、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差别。”马晓河说。

第三个原因是结构性矛盾凸出,这包括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过少,中低收入人口规模过大。

“一个国家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时,中等收入者或者中产占社会比重至少在50%以上,进入高收入门槛值后达到60%,我们现在只有百分之三十几。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结果是低收入人群没钱消费,中等收入人群有钱不敢消费,高收入者不愿意消费。”马晓河说。

他建议政府实行两个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一是用十年时间把现有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翻一番,二是用十年时间把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一倍,到2035年中国中等收入者或中产人数达到8亿以上。若如此,我国社会就会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编者注: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被认为能够体现出分配的最大公平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马晓河表示,一方面要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不断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另一方面,在再分配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瞄准中低收入人群,增加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总之,“一个最根本的政策要点就是公共资源向谁倾斜,有钱要给低收入者,才能产生最大的效应。”他说。

另外,马晓河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不在合理区间,尽管8-9月主要指标有所改善,但增长速度仍处于低位。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重回合理区间,但全年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很大困难。

他表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经济下滑,建议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保民生、刺激消费,同时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是把普惠型金融作为政策重点,帮扶中小微企业和民企、振兴乡村。他还建议发行一般性特别债券,解决地方公职人员的工资发放问题。

不过,马晓河认为,未来投资规模不宜再扩张,应将增量公共资源调向消费方面,增加有利于就业、有利于增加收入、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投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马晓河:三个原因导致当前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表示,在再分配中要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瞄准中低收入人群,增加这部分人群的收入。

2022年8月28日,湖北武汉,在零工市场等活的农民工。图片来源:人民视觉

记者 辛圆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研究员马晓河周日表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必然的,但当前有三个原因导致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

他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主办的2022年第三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指出,中国现在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储蓄加快上升,而消费缓慢增长,两者差距越来越大。从2010年到2021年,本外币存款余额从73万亿元上升到238万亿元以上,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从15万亿元增加到44万亿元。

“储蓄等于什么?储蓄等于贷款,等于投资,等于产能,当产能无限扩张时,如果消费跟不上去,一旦外需出现下降,必然导致国内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马晓河说。

他认为,有三个原因导致消费不足。第一个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率在持续下降。他没有给出具体的数据,不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2%;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7%,两年平均实际增长5.1%。

二是社会保障没有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为什么?因为中国的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大,阶层之间保障差距大,真正需要保障的低收入人群保障力度不足以支持他们消费。农民60岁以上养老金最低只有一百多块钱,工人跟干部、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有差别。”马晓河说。

第三个原因是结构性矛盾凸出,这包括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过少,中低收入人口规模过大。

“一个国家临近高收入国家门槛值时,中等收入者或者中产占社会比重至少在50%以上,进入高收入门槛值后达到60%,我们现在只有百分之三十几。扩大消费,缺乏动力支撑,结果是低收入人群没钱消费,中等收入人群有钱不敢消费,高收入者不愿意消费。”马晓河说。

他建议政府实行两个收入十年倍增计划。一是用十年时间把现有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翻一番,二是用十年时间把中等收入人群扩大一倍,到2035年中国中等收入者或中产人数达到8亿以上。若如此,我国社会就会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编者注:橄榄型社会分配结构被认为能够体现出分配的最大公平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标,马晓河表示,一方面要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在初次分配中不断提高劳动报酬比重,另一方面,在再分配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瞄准中低收入人群,增加这部分人群的收入。总之,“一个最根本的政策要点就是公共资源向谁倾斜,有钱要给低收入者,才能产生最大的效应。”他说。

另外,马晓河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不在合理区间,尽管8-9月主要指标有所改善,但增长速度仍处于低位。四季度经济增速有望重回合理区间,但全年要实现5.5%左右的增长目标有很大困难。

他表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防止经济下滑,建议采取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保民生、刺激消费,同时采取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是把普惠型金融作为政策重点,帮扶中小微企业和民企、振兴乡村。他还建议发行一般性特别债券,解决地方公职人员的工资发放问题。

不过,马晓河认为,未来投资规模不宜再扩张,应将增量公共资源调向消费方面,增加有利于就业、有利于增加收入、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投资。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