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OK镜价格被打下来,只有家长笑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OK镜价格被打下来,只有家长笑了?

这一波是家长和厂商的双赢。

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许 伟

OK镜对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是预防孩子近视的不二之选。

从医学角度上讲,孩子可以通过配戴逆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即俗称的OK镜),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央角膜弧度,是暂时性降低近视屈光度数并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物理矫治技术。

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能延缓近视,那这东西就买得值。而有了家长的鼎力支持,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就此形成。不过在需求广泛的同时,“出厂价不足千元但终端售价高达一两万元”的暴利,也让收费不规范、佩戴费用高成为了贴在OK镜行业身上的负面标签。

27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之后,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将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消息一经传出,OK镜供应商集体股价大跌:欧普康视开盘跌停,爱尔眼科盘中大跌15%,爱博医疗一度跌超10%。

当万元OK镜迈入集采时代,能满足家长的期待吗?

“防近视神器”的最大缺点是太贵

“一只价格是4900元,先配着试一试吧,如果是一万多那就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一位名为“李酥酥的酥”的博主在分享给孩子配OK镜的经历时坦言,自己在得知儿子近视过后,心态立马就崩了,“经济压力太大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整,“李酥酥的酥”才想好了解决办法,“医生建议先配一只,单只的价格感觉还好吧,如果实在不行,等他戴一年半撑过小学阶段,到后面换成框架眼镜,毕竟如果一直戴到成年的话,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我们家孩子戴的是国外的牌子,花了一万多。”另一位家长告诉锌刻度,国产和国外的OK镜品牌,整体价差较大,后者高出几千元并不出奇,“本来医生建议戴国产的,但综合了身边朋友的建议,我们还是选了国外品牌,虽然价格高上不少,但只要能帮到孩子延缓近视就行。”

事实上,OK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专业程度高,消费者并不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主要依托于医生建议等。3个月一次的复查、日常不适的随时问诊,这些因素都将OK镜的消费限定在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线下场景,也让部分家长在选择品牌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整体而言,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甄毅表示,“目前OK镜还是以国外进口为主,中间环节较多,再加上其品牌价值,所以价格居高不下。”

当然,对家长来说,除了配镜本身的支出以及相应的服务费外,后续的花费不仅有护理液、冲洗液这种配套的日常消耗品,还有随着孩子眼球发育复购的OK镜,并不能买一次就实现矫正的目的。

据浙大一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杨崇清透露,由于OK镜材质特殊,通常一副国产的OK镜价格约8000元左右,进口的1万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自8岁开始就戴OK镜,等到十年后孩子成年,家长至少要为此付出10~20万元。

而高消费对应的则是仍在不断激增的消费人群。东兴证券2020年的相关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角膜塑形镜产值约为87.1亿元,全国范围内5-19岁学龄段的近视患者数量达到1.4亿人,按2030年规划要求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控制在38%、60%、70%以下,OK镜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约1702亿元。

对很多家长来说,为孩子未来考虑,哪怕很贵,但OK镜确实已经成为他们的必选项。

“眼茅们”上演股价大跳水

当“花钱买度数”成为家长的共识,也造就了一批从OK镜赛道跑出来的股坛明星,如市值900亿元的“眼茅”欧普康视。

国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由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渠道利润远大于工业端利润的现状,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根据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的相关披露,两家公司2021年角膜塑形镜产品的毛利率均超80%。

具体来看,以占据了超24%的市场份额的国内OK镜头龙头企业欧普康视为例,如果按照其2021年角膜塑形镜89.66%的毛利率计算,一副“梦戴维”产品的成本为158元左右,而市场终端售价大部分在6000元至近万元。如此巨大的价差,难怪OK镜行业会被戴上“暴利”的帽子了。

不过在集采的消息传出后,价格被打下来了的OK镜行业随即迎来“大地震”:10月27日,眼科概念股集体重挫,其中欧普康视跌停,截至午间收盘,欧普康视报33.49元/股,创下今年5月以来新低;爱尔眼科和普瑞眼科跌超10%,爱博医疗、明月镜片、通策医疗、南微医学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欧普康视股价仍在不断下跌

毕竟集采对产品价格的打击,此前已经于诸多同样暴利的行业中得到过验证:种植牙纳入集采以后,市值一度飙至421.99元巅峰的通策医疗,如今已经跌去70%以上;粉针剂列入地方集采名单后,相关企业长春高新市值一年内就蒸发了上千亿;最前沿的仿制药领域,已有企业在集采落标后被迫转型,甚至申请破产。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10月28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OK镜集采和种植牙集采二者存在诸多共性之处。一是迄今为止都是以自费为主的消费医疗热门专科细分项目。二是迄今为止的经营者多以民营机构为主,定价基本都是采用自我确定模式。三是都是高毛利率产品,存在价格虚高情况。四是都是面向特定群体,种植牙主要面向老年群体,OK镜则主要面向近视少儿群体。”

他还强调,“OK镜进入集采后,可能短期内会对一些企业产生冲击,致使国内眼科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空间产生一些波动。但从长期看,整体会带来好处,未来,随着集采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企业将更加重视研发,产品技术水平会随之提升,产品用户也将继续保持增长,这将使整个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获益,规模效益会更加显著。”

集采之后,赛道上的厂商们赢麻了?

正如冯文猛所说,相关部门释放的OK镜集采信号虽然引起了行业震动,并非毫无益处。

首先,尽管目前政策只是留在信息填报的阶段,是否推广至全国仍有待观察,具体方向和影响暂时不明朗,且此次明确的OK镜集采消息,仅限于河北一省,影响范围有限,但站在盈利的角度,终端以价换量的经营方式更加符合市场逻辑,降价或可促进产品放量,提高行业渗透率。

就像欧普康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回应:“带量采购通常是医保承诺采购量并为用户支付产品费用,正常的结果是量升价降。如全面实施,对为公立医院提供产品的经销机构可能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对于厂家来说,则要看量升的正面影响和价降的负面影响(从利润角度看)综合后的效果,目前尚无法判断。青少年近视人群十分庞大,如果医保代替家长支付费用,使用人数必将大幅提升。”

其次,集采后的降幅空间不好判断,能否真正将价格打下来并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关注到消费者和生产商各自的利益诉求,找到供需双方的矛盾平衡点,而不是只站在家长的视角看问题。

“跟药品的医保谈判、集采一样,价格是否下降、下降多少,都与企业的承受能力相关,有一个博弈的过程,没有规律可言。”医改研究专家徐毓才表示,“医保局当然是希望通过集采,把价钱降得越低越好,但企业要预判自身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对于企业来说,价格降得越少越好,而且如果市场用量有限,降得太低,可能会承受不了。”

再次,OK镜从出厂到终端要经过代理商和眼科医院等多个中间环节,这其中代理商的渠道费、和终端服务机构的服务费,外加医院和代理商之间存在的回扣等灰色利益,是导致OK镜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IC灼识咨询经理刘子涵认为,“降低终端价格就是要控制或规范代理商和终端服务机构的中间费用,而集采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因为政府统一采购不再经过中间环节。”

最后,OK镜纳入集采对相关厂商的冲击,短期内看似非常猛烈,但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或许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企业谋求转型发展。

对于集采的消息,爱尔眼科指出,其提供的是基于双眼视功能和医疗属性的近视综合防控体系,视光业务(OK镜)占公司约五分之一,建议投资者不必风声鹤唳。“从最严峻的预期考虑,市场格局可能会因集采而有所改变,但近视防控的需求越来越大确信无疑。”即意味着,OK镜厂商转型升级,提前进行多元化布局也是分摊风险的有力手段之一。

可见,OK镜集采一定会利好孩子和家长,却不一定完全不利于OK镜厂商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欧普康视

146
  • 欧普康视(300595.SZ):2024年三季报净利润为5.23亿元、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减少2832.93万元
  • 机构风向标 | 欧普康视(300595)2024年三季度机构持仓风向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OK镜价格被打下来,只有家长笑了?

这一波是家长和厂商的双赢。

文|锌刻度 孟会缘

编辑|许 伟

OK镜对家长来说意味着什么?是预防孩子近视的不二之选。

从医学角度上讲,孩子可以通过配戴逆几何设计的硬性角膜接触镜(即俗称的OK镜),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央角膜弧度,是暂时性降低近视屈光度数并提高裸眼视力的一种可逆性、非手术物理矫治技术。

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能延缓近视,那这东西就买得值。而有了家长的鼎力支持,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就此形成。不过在需求广泛的同时,“出厂价不足千元但终端售价高达一两万元”的暴利,也让收费不规范、佩戴费用高成为了贴在OK镜行业身上的负面标签。

27日,河北省医用药品器械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之后,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将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消息一经传出,OK镜供应商集体股价大跌:欧普康视开盘跌停,爱尔眼科盘中大跌15%,爱博医疗一度跌超10%。

当万元OK镜迈入集采时代,能满足家长的期待吗?

“防近视神器”的最大缺点是太贵

“一只价格是4900元,先配着试一试吧,如果是一万多那就真的要好好考虑一下了。”一位名为“李酥酥的酥”的博主在分享给孩子配OK镜的经历时坦言,自己在得知儿子近视过后,心态立马就崩了,“经济压力太大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整,“李酥酥的酥”才想好了解决办法,“医生建议先配一只,单只的价格感觉还好吧,如果实在不行,等他戴一年半撑过小学阶段,到后面换成框架眼镜,毕竟如果一直戴到成年的话,那肯定是不现实的。”

“我们家孩子戴的是国外的牌子,花了一万多。”另一位家长告诉锌刻度,国产和国外的OK镜品牌,整体价差较大,后者高出几千元并不出奇,“本来医生建议戴国产的,但综合了身边朋友的建议,我们还是选了国外品牌,虽然价格高上不少,但只要能帮到孩子延缓近视就行。”

事实上,OK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专业程度高,消费者并不具备自主选择的能力,主要依托于医生建议等。3个月一次的复查、日常不适的随时问诊,这些因素都将OK镜的消费限定在了一个相对固定的线下场景,也让部分家长在选择品牌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整体而言,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医生甄毅表示,“目前OK镜还是以国外进口为主,中间环节较多,再加上其品牌价值,所以价格居高不下。”

当然,对家长来说,除了配镜本身的支出以及相应的服务费外,后续的花费不仅有护理液、冲洗液这种配套的日常消耗品,还有随着孩子眼球发育复购的OK镜,并不能买一次就实现矫正的目的。

据浙大一院眼科中心副主任杨崇清透露,由于OK镜材质特殊,通常一副国产的OK镜价格约8000元左右,进口的1万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如果孩子自8岁开始就戴OK镜,等到十年后孩子成年,家长至少要为此付出10~20万元。

而高消费对应的则是仍在不断激增的消费人群。东兴证券2020年的相关研报显示,2019年我国角膜塑形镜产值约为87.1亿元,全国范围内5-19岁学龄段的近视患者数量达到1.4亿人,按2030年规划要求小学、初中、高中近视率分别控制在38%、60%、70%以下,OK镜市场空间将有望达到约1702亿元。

对很多家长来说,为孩子未来考虑,哪怕很贵,但OK镜确实已经成为他们的必选项。

“眼茅们”上演股价大跳水

当“花钱买度数”成为家长的共识,也造就了一批从OK镜赛道跑出来的股坛明星,如市值900亿元的“眼茅”欧普康视。

国盛证券在一份研报中提到,由于OK镜产品定制化、个性化的特点,以及渠道利润远大于工业端利润的现状,OK镜的出厂价一般仅为终端价格的10%-20%。根据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的相关披露,两家公司2021年角膜塑形镜产品的毛利率均超80%。

具体来看,以占据了超24%的市场份额的国内OK镜头龙头企业欧普康视为例,如果按照其2021年角膜塑形镜89.66%的毛利率计算,一副“梦戴维”产品的成本为158元左右,而市场终端售价大部分在6000元至近万元。如此巨大的价差,难怪OK镜行业会被戴上“暴利”的帽子了。

不过在集采的消息传出后,价格被打下来了的OK镜行业随即迎来“大地震”:10月27日,眼科概念股集体重挫,其中欧普康视跌停,截至午间收盘,欧普康视报33.49元/股,创下今年5月以来新低;爱尔眼科和普瑞眼科跌超10%,爱博医疗、明月镜片、通策医疗、南微医学等均有不同程度下跌。

欧普康视股价仍在不断下跌

毕竟集采对产品价格的打击,此前已经于诸多同样暴利的行业中得到过验证:种植牙纳入集采以后,市值一度飙至421.99元巅峰的通策医疗,如今已经跌去70%以上;粉针剂列入地方集采名单后,相关企业长春高新市值一年内就蒸发了上千亿;最前沿的仿制药领域,已有企业在集采落标后被迫转型,甚至申请破产。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10月28日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OK镜集采和种植牙集采二者存在诸多共性之处。一是迄今为止都是以自费为主的消费医疗热门专科细分项目。二是迄今为止的经营者多以民营机构为主,定价基本都是采用自我确定模式。三是都是高毛利率产品,存在价格虚高情况。四是都是面向特定群体,种植牙主要面向老年群体,OK镜则主要面向近视少儿群体。”

他还强调,“OK镜进入集采后,可能短期内会对一些企业产生冲击,致使国内眼科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空间产生一些波动。但从长期看,整体会带来好处,未来,随着集采范围不断扩大,市场发展将更加规范,企业将更加重视研发,产品技术水平会随之提升,产品用户也将继续保持增长,这将使整个行业内的大部分企业获益,规模效益会更加显著。”

集采之后,赛道上的厂商们赢麻了?

正如冯文猛所说,相关部门释放的OK镜集采信号虽然引起了行业震动,并非毫无益处。

首先,尽管目前政策只是留在信息填报的阶段,是否推广至全国仍有待观察,具体方向和影响暂时不明朗,且此次明确的OK镜集采消息,仅限于河北一省,影响范围有限,但站在盈利的角度,终端以价换量的经营方式更加符合市场逻辑,降价或可促进产品放量,提高行业渗透率。

就像欧普康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回应:“带量采购通常是医保承诺采购量并为用户支付产品费用,正常的结果是量升价降。如全面实施,对为公立医院提供产品的经销机构可能会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对于厂家来说,则要看量升的正面影响和价降的负面影响(从利润角度看)综合后的效果,目前尚无法判断。青少年近视人群十分庞大,如果医保代替家长支付费用,使用人数必将大幅提升。”

其次,集采后的降幅空间不好判断,能否真正将价格打下来并落到实处,需要相关部门关注到消费者和生产商各自的利益诉求,找到供需双方的矛盾平衡点,而不是只站在家长的视角看问题。

“跟药品的医保谈判、集采一样,价格是否下降、下降多少,都与企业的承受能力相关,有一个博弈的过程,没有规律可言。”医改研究专家徐毓才表示,“医保局当然是希望通过集采,把价钱降得越低越好,但企业要预判自身可承受的价格范围。对于企业来说,价格降得越少越好,而且如果市场用量有限,降得太低,可能会承受不了。”

再次,OK镜从出厂到终端要经过代理商和眼科医院等多个中间环节,这其中代理商的渠道费、和终端服务机构的服务费,外加医院和代理商之间存在的回扣等灰色利益,是导致OK镜价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CIC灼识咨询经理刘子涵认为,“降低终端价格就是要控制或规范代理商和终端服务机构的中间费用,而集采能够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因为政府统一采购不再经过中间环节。”

最后,OK镜纳入集采对相关厂商的冲击,短期内看似非常猛烈,但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或许将进一步促进相关企业谋求转型发展。

对于集采的消息,爱尔眼科指出,其提供的是基于双眼视功能和医疗属性的近视综合防控体系,视光业务(OK镜)占公司约五分之一,建议投资者不必风声鹤唳。“从最严峻的预期考虑,市场格局可能会因集采而有所改变,但近视防控的需求越来越大确信无疑。”即意味着,OK镜厂商转型升级,提前进行多元化布局也是分摊风险的有力手段之一。

可见,OK镜集采一定会利好孩子和家长,却不一定完全不利于OK镜厂商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