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达财经 李亦辉
编辑|深海
半导体龙头韦尔股份,正在经历业绩和库存积压的双重打击。
10月28日,韦尔股份公告称,2022年前公司三季度营收153.83亿元,同比下降16.01%;归母净利润21.49亿元,同比下降38.92%,主要系销售收入下降所致。
其中,第三季度公司营收43.11亿元,同比下降26.51%;归母净利润亏损1.20亿元,这是公司自2019年第三季度以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
资料显示,伴随消费需求持续下滑,终端厂商清库存,全球半导体行业景气度下行,半导体板块随之进入回调期,行业内逐多公司正在陷入业绩下滑、库存高增的困境。
韦尔股份也不例外。除了单季度亏损,公司2022年三季度末存货为141.13亿元,较半年报时增加14.7亿元,达到史上最高。部分库存商品价格下跌,由此产生的资产减值损失,也成为公司录得季度亏损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手机CIS业务增长乏力之际,车载CIS业务成了韦尔股份的重点布局方向,不过目前看来汽车CIS业务一时还难以拯救公司业绩。平安证券在点评公司季报时表示,消费电子短期内难有大反弹,车载CIS增长较快但还不足以弥补手机缺口。
季度亏损叠加存货高企
半导体下行周期中,韦尔股份交出了一份亏损的“成绩单”。
根据公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3.83亿元,同比下降16.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49亿元,同比下降38.9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55亿元,同比下降59.11%。
韦尔股份表示,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超3成,主要系销售收入下降所致。
此前有行业媒体报道,今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进入下行周期,由于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不振,相关芯片产品全线陷入供过于求的状态,大规模的库存调整也已经到来,国际大厂通过各种方式去库存,业绩尚能保证,但中小厂商订单量急剧下滑,部分厂商陷入亏损。
半年报显示,今年1-6月份韦尔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110.71亿元,同比下降11.0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2.69亿元,同比增长1.1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14.51亿元,同比下降26.18%。
结合三季报可知,Q3公司实现收入 43.11 亿元,同比下降26.51%,环比下降22.09%;三季度当季出现净亏损,亏损额为1.20亿元,上季度盈利13.73亿元,盈利下滑非常明显。
平安证券认为,前三季度,全球地缘政治形势复杂、疫情仍在蔓延,消费电子表现疲软,给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压力。
实际上,从2021年三季度开始,消费电子赛道就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韦尔股份的业绩受到了拖累。
反映到业绩上,2022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及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1%、14%,环比下降了4%、6%。对此,公司将原因归于智能手机需求持续低迷、出货量下滑和国内新一轮疫情影响车车载、安防等其他业务。
韦尔股份目前主要业务包括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触控与显示解决方案、模拟解决方案和半导体分销,景气度与下游手机行业密切相关。
调研机构Canalys披露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报告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受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消费者换机需求一再延长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跌9%,跌幅与二季度持平。
在国内市场上,随着智能手机保有量见顶,换机周期拖长,出货量同样下降。IDC 数据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113万台,同比下降11.9%,低迷态势在延续。
更重要的是,市场需求短期仍没有改善的迹象。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表示,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将在2023年持平于2022年或出现小幅回升,但仍然显著低于2021年和疫情前的水平,需求不太可能在明年后期之前改善。
而下游需求缩减带来的影响是多重的,一方面是库存积压,另一方则是竞争加剧、售价下跌。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财报显示韦尔股份的库存金额为141.13亿元,较去年末增加53.32亿元,较二季度末增加14.69亿元。
在目前超过140亿元的存货中,库存商品约为57%,高达77.56亿元,由此也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资产减值风险。
在披露三季报的同一天,韦尔股份公告称,受下游消费电子市场需求下滑的影响,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部分产品单价出现了下滑。
因此,公司决定对6400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产品以及部分库龄较长的产品等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28亿元,前三季度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合计4.93亿元。
存货减值对公司的盈利影响较大。公告称,本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预计将减少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利润总额2.99亿元,减少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利润总额4.56亿元。
车载业务难以弥补缺口
天眼查显示,韦尔股份成立于2007年,主要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注册资本8.77亿元,共对外投资了42家企业。
韦尔股份的创始人为清华大学毕业的虞仁荣。资料显示,职业生涯的早期,虞仁荣曾是浪潮集团的一名工程师,后来他跳槽到电子元器件代理分销行业。
1998年2月,32岁的虞仁荣自立门户,创建了北京华清兴昌,继续从事电子元器件的分销和贸易代理。这期间,通过代理分销美国半导体产品给国内的手机厂商,虞仁荣掘到了第一桶金。
至2006年时,虞仁荣已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分销商。但技术出身的他并不满足于只做分销业务,于是2007年,韦尔股份在上海成立,业务从分销延伸至半导体设计、生产领域。
此后的一系列收购,让韦尔股份逐步发展壮大。2017年5月份,韦尔股份在上交所正式上市,在此之前公司相继并购了香港华清、北京京鸿志、北京泰和志、无锡中普微等一批公司。
但在上市时,韦尔股份的体量仍然较小。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24.06亿元,同比增长11.35%;归母净利润为1.37亿元,同比下滑3.2%。彼时公司盈利能力并不突出,并且由于营收中约70%来自于分销业务,因此被认为是一家“分销公司”。
上市之后,韦尔股份再次走上了并购扩张之路。尤其是2019年,公司将觊觎已久的北京豪威收入囊中。
北京豪威的前身是一家名为豪威科技的CMOS图像传感器(CIS)公司,于1995年由同样清华大学毕业的陈大同在美国创立。这家公司曾经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颗可应用于数码摄影的芯片,属于CMOS传感器领域最具规模的公司之一。
在业界看来,在完成对净资产是自身数倍的北京豪威的收购后,韦尔股份一跃成为CMOS图像传感器巨头,综合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也大幅增强。
由于被并购的豪威、思比科长期在智能手机、安防、汽车、医疗市场上经营,以及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下,韦尔股份顺势进入汽车、安防等新领域,以抵消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带来的影响。
今年4月27日,虞仁荣在2021年度业绩暨现金分红说明会上表示,目前市场对车载摄像头数量、像素的需求在不断增长,公司能满足产品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倒车雷达影像、行车记录仪扩展到电子后视镜、360度全景成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等领域。据其透露,韦尔股份已在较多车型方案上获得方案导入,这将为公司带来新的收入及利润增长。
5月22日,韦尔股份公告称,子公司绍兴韦豪拟斥资不超40亿元增持北京君正,后者的存储芯片在汽车市场有着较好的客户基础,而公司是全球车载CIS的领军企业,双方计划在车载电子市场展开深化合作。
不过最新业绩数据显示,汽车芯片在收入中占比较高的北京君正,由于芯片出货量增长停滞,公司在今年第三季度单季度营收和扣非后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了2.92%和20.21%。
而绍兴韦豪对北京君正的持股比例自6月底以来没有发生变化,依然维持在5.87%。对韦尔股份自身而言,汽车CIS业务似乎还未成为可依赖的“大腿”。2021年,公司汽车电子领域实现收入3.61亿美元(约26.3亿元人民币),营收占比约11%。
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2.98亿元,其中汽车电子收入占比22%,据此计算汽车电子实现营收约在16亿元,占公司总营收在14.5%左右。
平安证券在最新研报中指出,消费电子短期内难有大反弹,车载CIS增长较快但还不足以弥补手机缺口。换句话说,短期之内,韦尔股份还不能指望汽车电子来挑大梁。
市值蒸发千亿机构出逃
一路“买买买”之后,韦尔股份一跃成为中国最强CIS芯片厂,半导体设计业务规模进入全球前十。
再加上亮眼的业绩,公司股价从30元左右,一路上涨至2021年7月8日的345元/股(不复权),总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大关。《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上,虞仁荣财富值950亿元人民币,被媒体冠以“芯片首富”的称号。
但随着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行业里众多厂商感受到了阵阵“寒意”,近期业界龙头台积电发内部信鼓励“员工多与家人相处,休假充电后再继续努力。”
作为国内半导体的龙头,韦尔股份的股价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K线图显示,该公司在去年12月份反弹至阶段高点之后,随后进入震荡下行通道,年初至今跌幅已超68%,市值蒸发近两千亿。
与此同时,机构也快速从韦尔股份撤离。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9月30日,共有83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持有韦尔股份,较上季度减少124只。
截至三季度末,基金合计持有该公司6617.54万股,环比上季度减少12.39%;持股市值53.03亿元,比上季度末减少77.67亿元,环比减少59.43%。
*雷达Finance(ID:leizhuba)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