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樊旭
财政部网站周一发布《关于支持深圳探索创新财政政策体系与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从四个方面提出14大措施,涉及民生、科技、住房等多个领域。
意见提出的四个方面——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与先行示范区相适应的现代财税体制、提升财政管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可以看作是是中央给深圳提出的四个目标。
“中国的改革往往有先行先试、复制推广的特点,(中央给)深圳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复制推广的信号意义。”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吴一平对界面新闻说。他认为,发挥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作用、多元市场主体协同推进重大研发以及推进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特别值得关注的三个内容。
发挥中央财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资金作用是“支持深圳探索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财政政策体系”方面强化民生财政投入保障的一个措施,其目的是推动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与当地户籍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
吴一平表示,这说明市民化是当前改革的一个重点方向。“之前我们的公共服务供给对本地(人)与外地人有分别,这对于安定外来移民扎根当地发展不利,特别是社保与子女教育。未来的(城镇化)发展以人为中心,因此,市民化改革显得比较重要。”
他提到的多元市场主体协同推进重大研发是对文件中关于研发内容的概括。意见提到的第二个创新方向是支持深圳探索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体系,其中第一大措施是支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包括支持深圳探索建立对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社会组织布局投入大型研发项目,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深圳通过财政资金、市场化经营收入等多元化方式,支持重大科技公共基础设施运营,等等。
“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市场化经营收入的表述,说明未来重大研发项目应发挥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元市场研发主体的功能。同时,通过各类主体协同推进研发工作,达到创新要素在研发网络上的有序流动,培育一批有特色有专长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网络的韧性。”他说。
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是“支持深圳探索提升财政管理效能的有效路径”方面的一大措施。意见要求,指导深圳加快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推进财政业务一体化管理运营;鼓励深圳探索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城市信息模型(CIM)技术,拓宽财政数据智能化应用场景;探索财政数据共享和分析应用,推进部门间系统对接,深度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战略布局,等等。
吴一平表示,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整合各部门之间的财政数据,扩展财政资源的应用场景,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另外,针对深圳“移民”城市的特色,意见在“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的财政政策体系”方面提到,考虑深圳人口持续净流入对住房的需求,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对深圳保障性住房筹集建设的补助,加大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对深圳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支持力度,推动解决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上述这段话暗示了未来财政政策将如何支持住房需求。一是明确资金来源,即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资金;二是明确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老旧小区改造是三大重点项目,这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途径。
他还表示,对全国市场来说,意见提到的这些重点项目,恰是当前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中的重要住房产品。这些政策未来可能被推广至其他城市。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补充道,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央探索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平衡。“新的时期,传统增长动力开始减弱,培育新兴增长动力的压力比较大,各地财政都比较紧张。重新衡量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平衡关系,对承担了较大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中央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是必要的。”
“同时,加大对保障性租赁住房、老旧小区改造等公共住房方面的中央财政扶持力度,有利于促进新市民和外来人口在深圳这个超大城市扎根,有利于夯实深圳的内需基础,从而打造消费导向的可持续的财政增长动力,形成收支的良性循环,这对夯实国家财政也是有利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