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明星公司解体,融资遇冷,自动驾驶出路在哪?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明星公司解体,融资遇冷,自动驾驶出路在哪?

一大批自动驾驶企业开始裸泳,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文|车市物语 彭斐

对于L4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到底何时能真正实现?车市物语曾与业内不少专家聊过这个话题,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五年之内,想都不要想。”当问及“十年之内呢?”他们的神情颇为复杂,没有做出回答。

即使不作答,日前行业内发生的两件大事似乎也正昭示,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空前的艰难时期。

一件发生在10月26日,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rgo AI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将不再继续履行使命”,这意味着这家来自福特和大众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即将关闭并解散。

另一件则在两周前,激光雷达领域的鼻祖Ibeo也发布公告称,由于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公司提交了破产申请。目前,Ibeo账上的现金只够支付全体员工到11月底的工资。

一家是自动驾驶明星创企,在巅峰时期,其市值一度高达70亿美元,拥有2000多名员工;另一家是成立近25年的老牌激光雷达企业,法雷奥第一代汽车级激光雷达ScaLa实现批量上车,背后的技术支撑正是Ibeo。

两家公司的倒下,预示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很可能比我们预想得都慢。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一场时间的游戏,迟迟未落地让资本失去了耐心。

不过,市场弥漫的悲观情绪也不代表自动驾驶行业会坍塌,只有在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这阶段内,或许会有更多的企业倒下,但自动驾驶行业会朝着更务实的方向继续前行。

01 落地,为何如此艰难?

“问自动驾驶企业‘赚不赚钱’就像问‘小学生赚不赚钱’,可能会逼他去快餐店打工。”AutoX创始人肖健雄近期公开回应了自动驾驶行业“能不能赚钱”的问题。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自动驾驶如今已经进入了蹒跚学步的阶段,但商业落地却需技术积淀,周期会很长,资金的投入更是个无底洞。

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研发十年,烧钱速度大约每年10亿美元。Waymo 方面曾计划在旧金山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Waymo One,但最终未能向公众开放,只有获批的测试参与者才能体验。早期估值高达千亿美金的Waymo,如今已跌至300亿美元。

背靠通用汽车这棵大树的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自2018年以来一直试图在旧金山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在此过程中已经亏损了近5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Cruise的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亿美元增至9亿美元。目前,Cruise的IPO计划也被搁置。

头部公司的日子尚且不好过,其它企业更是难以为继,资金情况令人唏嘘。

硅谷明星独角兽Zoox日前正考虑出售,这离它上一次获2亿美元的融资不过半年时间;上市不到一年的 Aurora,也在寻求部分或整体将公司打包出售,这家企业曾把自己和 Waymo、Cruise 并列为自动驾驶三分天下的势力……

为何这么多资金投入,自动驾驶仍然迟迟看不到落地?

Robotaxi是造出不需要司机的车辆,也是最符合无人驾驶期待的场景。但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目前绝大多数Robotaxi都配备了“安全员”,监控车辆的行车状态。

短期内,这部分的运营成本减少不了。因为自动驾驶汽车是否真的更安全的确凿证据,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人能拿的出来。即使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一次事故的发生,也会将自动驾驶推向地狱。

毕竟,即使是0.001%的事故概率,对于事故受害人来说,也是100%的伤害。

从技术上说,自动驾驶是不允许出错的。也就是说,你不是要考95分,而是要考100分。

而从工业界的视角来看,因为现实场景永远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总有一些“corner case”是算法从未见过的。业内人士称,“以为解决了90%的问题,但是回头一看发现还有90%的问题没解决。”

Robotaxi的落地似乎面临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也难怪原华为车BU首席架构师苏箐直言,“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所有以Robotaxi为商业目标的公司,都得完蛋。”

不仅如此,苏箐还抨击特斯拉自动驾驶“杀人”,这位“口无遮拦”的耿直男最终也被任正非亲自签发下令罢免,但这些话也给业内敲响了警钟。

近期,特斯拉已经被禁止在国外某些地方宣传自动驾驶了,也就是说当地觉得现在的道路状况并不适合自动驾驶。据称,在之前发生了十多起涉及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的撞车事故后,美国司法部已启动了此前未披露的调查。

02 当下,如何活下去?

自动驾驶这项“改变人类出行的技术”的目标过于宏大,实现路途遥远。

“这比把人送上月球还难”。福特公司首席高级产品开发和技术官道格·菲尔德称,“要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实现无人驾驶挑战巨大。”

无奈之下,福特和大众逐渐认清了现实,开始改变战略,即不再追求可望不可级的L4技术,选择更务实的L2+,以及合作的方式推进智能驾驶系统的打造。

福特创始人吉姆·法利表示,福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出优秀的 L2+、L3系统,提升智能车竞争力。福特在一份声明中更是直言:公司需要投资于短期内更容易实现的驾驶辅助技术,而不是Argo的完全自动驾驶目标。

前不久,大众集团从自研转向合作,宣布计划投资 24 亿欧元与中国汽车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携手打造智能驾驶软件。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苏箐也被曝出加盟了这家合资企业。

“很多事情,一开始如果想清楚了,就不至于到最后才看明白。”大众问问CEO张人杰针对Argo倒闭事件作出了评论。

业内似乎转向一个共识:伟大的梦想是要“每一步”都商业化的。假使走向完全自动驾驶需要走10步,中间始终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那也许走到第3步,资金链就断裂了。

越到后面,靠堆料实现无人驾驶公司越将无路可走,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的比拼更加重要,毕竟,如何活到自动驾驶盈利前,才是关键。

2022年,自动驾驶的热度仍将继续 ,但热度的中心将会从以资本扶持向技术上车、量产落地进行转移。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0%。据咨询机构艾瑞公司测算,2025年,我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0亿元。

原先,中国大多数L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遵循Waymo路线,但现在已开启“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模式,即同时发展L2级技术,两面押注。

比如,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于今年5月宣布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双方将在L2和L3级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及市场化应用方面开展合作。

Momenta从2016年成立起就提出“两条腿走路”——量产自动驾驶,以及L4自动驾驶。目前,Momenta除了与智己汽车深度合作外,还和享道出行合作推出Robotaxi,并正式在上海启动运营。

百度更是急得亲自下场造车,其与吉利联合打造的新造车项目集度汽车,近日也交出了一份答卷:首款车ROBO-01探月限定版首次露面,普通量产版计划将在2022年广州车展期间发布,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交付。

不过,无论是L4一步到位,还是L2逐渐向上,到达“珠峰”都是困难重重。

L2向上跃迁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即便是正在争夺第一个量产该技术的小鹏汽车,也没有给出明确时间。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坦言,相比高速场景,城市场景的研发困难是百倍的。

马斯克也承认FSD如何在全球落地面临监管挑战。比如在中国,主管部门认定,智能汽车使用摄像头或雷达收集、存储、处理包含地理信息的数据,属于测绘行为,需要取得资质。而特斯拉是外资企业,只能选择与有资质的第三方合作。

03 加速洗牌,谁会成为王?

“一家公司的进展快与慢,就得看产品与商业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是自动驾驶下半场唯一衡量标准。”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曾表示。

激光雷达鼻祖Ibeo的破产,被业内人士视为倒在了黎明前。现阶段,我国激光雷达行业已经进入初步规模化量产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将近20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上市或交付。根据国海证券测算,全球乘用车用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217亿元,其中国内市场规模为155亿元。

回看Ibeo,尽管搭上了激光雷达的“首班车”,但最终还是被后浪拍倒在沙滩上。2019年,Ibeo曾与长城汽车宣布达成合作,将为魏牌的SUV车型提供固态激光雷达,而前不久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问世后,供应商并不来自Ibeo,而是国内的供应商速腾聚创。

眼下,虽然我国自动驾驶企业未遭受到大洋彼岸那样的危机,但也经历了一些困难。

比如,由于境外上市监管环境收紧,包括小马智行、智加科技等企业的IPO 计划折戟,融资节奏被打乱,导致业务发生重大调整,人员也随之流动。

但总体来看,我国自动驾驶行业的趋势是逐步向好。比如,中国头部企业在“沿途下蛋”的同时,也未放弃对L4路线的探索。

今年8月初,重庆、武汉两地政府部门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同时,重庆与武汉相继向百度发放了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简单的说,百度自动驾驶可以在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了。

“自动驾驶是一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行业,你要么是最后活下来的三家头部之一,要么被现在的客户收购。”自动驾驶行业人士称,“最后,自动驾驶企业将形成第一梯队阵营,并与主机厂强强联合,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生态共建。”

从今年自动驾驶赛道的融资情况下,也能看出资本更趋于理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一级市场上共有55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获得61笔股权融资,其中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最热,这些自动驾驶卡车主要在无人港口、智慧园区、干线物流等领域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完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尚需多年,但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具有价值。

以环卫为例,目前整个行业的普遍困境是老龄化严重、招工难、管理难、作业风险高等问题,环卫车是自动驾驶比较理想的落地场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前,一场自动驾驶的大洗牌正在开启。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动驾驶远远不会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政策、法规、伦理,持续完善的过程。这期间,一大批选手倒在半途中会成为常态,但自动驾驶终究要来……届时,行业会诞生真正的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明星公司解体,融资遇冷,自动驾驶出路在哪?

一大批自动驾驶企业开始裸泳,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文|车市物语 彭斐

对于L4级及以上的自动驾驶到底何时能真正实现?车市物语曾与业内不少专家聊过这个话题,他们给出的答案是,“五年之内,想都不要想。”当问及“十年之内呢?”他们的神情颇为复杂,没有做出回答。

即使不作答,日前行业内发生的两件大事似乎也正昭示,自动驾驶行业正处于空前的艰难时期。

一件发生在10月26日,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Argo AI在一份声明中称,公司“将不再继续履行使命”,这意味着这家来自福特和大众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即将关闭并解散。

另一件则在两周前,激光雷达领域的鼻祖Ibeo也发布公告称,由于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增长融资,公司提交了破产申请。目前,Ibeo账上的现金只够支付全体员工到11月底的工资。

一家是自动驾驶明星创企,在巅峰时期,其市值一度高达70亿美元,拥有2000多名员工;另一家是成立近25年的老牌激光雷达企业,法雷奥第一代汽车级激光雷达ScaLa实现批量上车,背后的技术支撑正是Ibeo。

两家公司的倒下,预示着自动驾驶的到来,很可能比我们预想得都慢。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一场时间的游戏,迟迟未落地让资本失去了耐心。

不过,市场弥漫的悲观情绪也不代表自动驾驶行业会坍塌,只有在潮水褪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在这阶段内,或许会有更多的企业倒下,但自动驾驶行业会朝着更务实的方向继续前行。

01 落地,为何如此艰难?

“问自动驾驶企业‘赚不赚钱’就像问‘小学生赚不赚钱’,可能会逼他去快餐店打工。”AutoX创始人肖健雄近期公开回应了自动驾驶行业“能不能赚钱”的问题。

经历了十年的发展,自动驾驶如今已经进入了蹒跚学步的阶段,但商业落地却需技术积淀,周期会很长,资金的投入更是个无底洞。

自动驾驶领头羊Waymo,研发十年,烧钱速度大约每年10亿美元。Waymo 方面曾计划在旧金山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Waymo One,但最终未能向公众开放,只有获批的测试参与者才能体验。早期估值高达千亿美金的Waymo,如今已跌至300亿美元。

背靠通用汽车这棵大树的自动驾驶公司 Cruise,自2018年以来一直试图在旧金山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在此过程中已经亏损了近50亿美元。今年上半年,Cruise的亏损从去年同期的6亿美元增至9亿美元。目前,Cruise的IPO计划也被搁置。

头部公司的日子尚且不好过,其它企业更是难以为继,资金情况令人唏嘘。

硅谷明星独角兽Zoox日前正考虑出售,这离它上一次获2亿美元的融资不过半年时间;上市不到一年的 Aurora,也在寻求部分或整体将公司打包出售,这家企业曾把自己和 Waymo、Cruise 并列为自动驾驶三分天下的势力……

为何这么多资金投入,自动驾驶仍然迟迟看不到落地?

Robotaxi是造出不需要司机的车辆,也是最符合无人驾驶期待的场景。但为了保证行车安全,目前绝大多数Robotaxi都配备了“安全员”,监控车辆的行车状态。

短期内,这部分的运营成本减少不了。因为自动驾驶汽车是否真的更安全的确凿证据,截止目前,还没有任何人能拿的出来。即使自动驾驶比人类驾驶安全十倍,一次事故的发生,也会将自动驾驶推向地狱。

毕竟,即使是0.001%的事故概率,对于事故受害人来说,也是100%的伤害。

从技术上说,自动驾驶是不允许出错的。也就是说,你不是要考95分,而是要考100分。

而从工业界的视角来看,因为现实场景永远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情况,总有一些“corner case”是算法从未见过的。业内人士称,“以为解决了90%的问题,但是回头一看发现还有90%的问题没解决。”

Robotaxi的落地似乎面临着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也难怪原华为车BU首席架构师苏箐直言,“打死都不会做Robotaxi,所有以Robotaxi为商业目标的公司,都得完蛋。”

不仅如此,苏箐还抨击特斯拉自动驾驶“杀人”,这位“口无遮拦”的耿直男最终也被任正非亲自签发下令罢免,但这些话也给业内敲响了警钟。

近期,特斯拉已经被禁止在国外某些地方宣传自动驾驶了,也就是说当地觉得现在的道路状况并不适合自动驾驶。据称,在之前发生了十多起涉及特斯拉辅助驾驶系统的撞车事故后,美国司法部已启动了此前未披露的调查。

02 当下,如何活下去?

自动驾驶这项“改变人类出行的技术”的目标过于宏大,实现路途遥远。

“这比把人送上月球还难”。福特公司首席高级产品开发和技术官道格·菲尔德称,“要在密集的城市环境中实现无人驾驶挑战巨大。”

无奈之下,福特和大众逐渐认清了现实,开始改变战略,即不再追求可望不可级的L4技术,选择更务实的L2+,以及合作的方式推进智能驾驶系统的打造。

福特创始人吉姆·法利表示,福特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打造出优秀的 L2+、L3系统,提升智能车竞争力。福特在一份声明中更是直言:公司需要投资于短期内更容易实现的驾驶辅助技术,而不是Argo的完全自动驾驶目标。

前不久,大众集团从自研转向合作,宣布计划投资 24 亿欧元与中国汽车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携手打造智能驾驶软件。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苏箐也被曝出加盟了这家合资企业。

“很多事情,一开始如果想清楚了,就不至于到最后才看明白。”大众问问CEO张人杰针对Argo倒闭事件作出了评论。

业内似乎转向一个共识:伟大的梦想是要“每一步”都商业化的。假使走向完全自动驾驶需要走10步,中间始终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那也许走到第3步,资金链就断裂了。

越到后面,靠堆料实现无人驾驶公司越将无路可走,成本控制和运营能力的比拼更加重要,毕竟,如何活到自动驾驶盈利前,才是关键。

2022年,自动驾驶的热度仍将继续 ,但热度的中心将会从以资本扶持向技术上车、量产落地进行转移。

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L2级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达到30%。据咨询机构艾瑞公司测算,2025年,我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90亿元。

原先,中国大多数L4自动驾驶技术公司遵循Waymo路线,但现在已开启“攀登珠峰,沿途下蛋”的模式,即同时发展L2级技术,两面押注。

比如,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文远知行于今年5月宣布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双方将在L2和L3级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及市场化应用方面开展合作。

Momenta从2016年成立起就提出“两条腿走路”——量产自动驾驶,以及L4自动驾驶。目前,Momenta除了与智己汽车深度合作外,还和享道出行合作推出Robotaxi,并正式在上海启动运营。

百度更是急得亲自下场造车,其与吉利联合打造的新造车项目集度汽车,近日也交出了一份答卷:首款车ROBO-01探月限定版首次露面,普通量产版计划将在2022年广州车展期间发布,预计2023年第三季度交付。

不过,无论是L4一步到位,还是L2逐渐向上,到达“珠峰”都是困难重重。

L2向上跃迁的关键一步是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即便是正在争夺第一个量产该技术的小鹏汽车,也没有给出明确时间。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副总裁吴新宙坦言,相比高速场景,城市场景的研发困难是百倍的。

马斯克也承认FSD如何在全球落地面临监管挑战。比如在中国,主管部门认定,智能汽车使用摄像头或雷达收集、存储、处理包含地理信息的数据,属于测绘行为,需要取得资质。而特斯拉是外资企业,只能选择与有资质的第三方合作。

03 加速洗牌,谁会成为王?

“一家公司的进展快与慢,就得看产品与商业应用之间的距离,这是自动驾驶下半场唯一衡量标准。”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兼CTO楼天城曾表示。

激光雷达鼻祖Ibeo的破产,被业内人士视为倒在了黎明前。现阶段,我国激光雷达行业已经进入初步规模化量产阶段。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将近20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新车上市或交付。根据国海证券测算,全球乘用车用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在2025年将达217亿元,其中国内市场规模为155亿元。

回看Ibeo,尽管搭上了激光雷达的“首班车”,但最终还是被后浪拍倒在沙滩上。2019年,Ibeo曾与长城汽车宣布达成合作,将为魏牌的SUV车型提供固态激光雷达,而前不久摩卡DHT-PHEV激光雷达问世后,供应商并不来自Ibeo,而是国内的供应商速腾聚创。

眼下,虽然我国自动驾驶企业未遭受到大洋彼岸那样的危机,但也经历了一些困难。

比如,由于境外上市监管环境收紧,包括小马智行、智加科技等企业的IPO 计划折戟,融资节奏被打乱,导致业务发生重大调整,人员也随之流动。

但总体来看,我国自动驾驶行业的趋势是逐步向好。比如,中国头部企业在“沿途下蛋”的同时,也未放弃对L4路线的探索。

今年8月初,重庆、武汉两地政府部门发布自动驾驶全无人商业化试点政策。同时,重庆与武汉相继向百度发放了全国首批无人化示范运营资格。简单的说,百度自动驾驶可以在没有安全员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商业化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了。

“自动驾驶是一个‘马太效应’明显的行业,你要么是最后活下来的三家头部之一,要么被现在的客户收购。”自动驾驶行业人士称,“最后,自动驾驶企业将形成第一梯队阵营,并与主机厂强强联合,以抱团发展的方式,实现生态共建。”

从今年自动驾驶赛道的融资情况下,也能看出资本更趋于理性。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第三季度,国内一级市场上共有55家自动驾驶相关公司获得61笔股权融资,其中自动驾驶卡车赛道最热,这些自动驾驶卡车主要在无人港口、智慧园区、干线物流等领域应用。

业内人士认为,完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尚需多年,但特定场景下的自动驾驶具有价值。

以环卫为例,目前整个行业的普遍困境是老龄化严重、招工难、管理难、作业风险高等问题,环卫车是自动驾驶比较理想的落地场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前,一场自动驾驶的大洗牌正在开启。我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动驾驶远远不会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涉及政策、法规、伦理,持续完善的过程。这期间,一大批选手倒在半途中会成为常态,但自动驾驶终究要来……届时,行业会诞生真正的王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