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打破恶性循环:双管齐下攻克肥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打破恶性循环:双管齐下攻克肥胖

肥胖,有时不止是因为“贪吃”。

文|创瞰巴黎 Julien Hernandez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肥胖与遗传有关。其中,被称为“常见肥胖症”的多基因肥胖症占比较高。这些基因会让人们更易受到肥胖的影响。
  • 社会学研究认为,部分社会环境和成长轨迹会导致肥胖。比如,在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群中,肥胖人口占8%。
  • 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均证实,肥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疾病。
  • 一方面,遗传、身心发展及周遭环境会导致肥胖,另一方面,成长轨迹偏离、羞辱、主流价值体系带来的社会压力等不稳定因素会让他们深陷肥胖的牢笼。
  • 综上所述,攻克肥胖需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双管齐下。

在法国,超重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纵观全球,肥胖人口数量在过去40年增加了两倍[1]。20年前,法国推出了第一个国民营养健康计划(PNNS),开启了与肥胖症的斗争。2019年,该计划的第四部分正式启动。这种疾病的特殊性,是法国举国努力的主要原因。在多数人眼中,不当的饮食习惯和久坐文化是肥胖症盛行的“罪魁祸首”,但研究表明,很多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都牵扯其中。

走近肥胖

无论是生物学还是社会学,肥胖症领域的研究人员似乎已达成一项共识,即:肥胖症不可被笼统归为一类,而应区别对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确认这一点经历了很长时间。“起初,遗传流行病学模型(未做基因组筛查)表明,40%-70%的肥胖都可归因于遗传因素”,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Pitié-Salpêtrière Hospital)的执业医师、Inserm NutriOmique实验室的主任Karine Clément教授回忆道,“但随着单基因肥胖症的发现,我们逐渐意识到,某些形式的肥胖症是由能够改变生理机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不过,单基因肥胖症十分罕见,在整个肥胖人口中的占比很小。相比之下,多基因肥胖症更能凸显肥胖症的复杂性,毕竟,这些基因突变在人体中有多种表达形式。多基因肥胖症又被称为“常见肥胖症”,它与人体多达数百的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会使人们更易成为肥胖症患者。与此同时,环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基因肥胖症十分罕见,在整个肥胖人口中的占比很小。”

Karine Clément解释道:“引起肥胖症的不仅是这些基因。”环境会极大地影响携带这些基因的人群。换句话说,即便饮食习惯等行为相同,这些人也更容易超重[2, 3]。此外,心理认知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比如有些人懂得有意识地限制食物的摄入量,达到减肥或避免发胖的效果,但有些人则不会;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本身就不需要摄入太多食物。

在肥胖症的相关研究上,社会学与自然科学采用的是同一套理论,即: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从而导致肥胖。不过,在各类社会学因素的影响下,肥胖症的类型也呈多元化特征。图卢兹大学社会学教授Jean-Pierre Poulain认为,肥胖症主要有三类:“不稳定性肥胖、迁移肥胖,以及审美理想化带来的压力肥胖。” Jean-Pierre Poulain主要研究社会和文化对人类营养摄入的影响,著有《肥胖症社会学》(Sociology of Obesity)一书。

这些分类有助于理解与肥胖相关的不同社会环境和成长轨迹。Jean-Pierre Poulain表示:“人们总说肥胖人口在工人阶级中占比过高,若想有效预防肥胖,区分引起肥胖的因素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Nutrialis研究能为我们提供参考。该研究使用定量数据,突出了这些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差异性影响。在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群中,肥胖人口占8%,而这一比例在生活每况愈下的人群中高达14%”。

恶性循环

上述两个学科都认为,反馈循环加重了肥胖症的根除难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脂肪组织的堆积会导致肥胖。“通常情况下,人体在运动时会通过燃烧脂肪来为身体供能。但当脂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激素水平和新陈代谢系统就会发生变化,导致上述过程的实现困难重重”。Karine Clément坚称,脂肪的堆积会阻碍其燃烧。这种恶性循环使肥胖成为了一种极难治疗的系统性疾病。

社会学家正在研究羞辱和贴标签与肥胖症的因果关系。如果说不稳定因素会导致肥胖,那么与肥胖相关的因果关系则会加剧这种不稳定性。Jean-Pierre Poulain称:“无论是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工作机会,还是职场待遇,肥胖人士的处境都明显更糟。”纵观学历较低或无学历的群体,肥胖和超重者比例分别为 14.3%和33.5%,而在学历较高的群体中,这两个数字分别只有5%和19%[4]。

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均证实,肥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疾病。要想通过医学研究攻克肥胖挑战,首先亟需消除对肥胖人口的羞辱。Jean-Pierre Poulain解释:“一旦肥胖症患者被贴上肥胖的标签,他们的其他特点就会自动被忽略,最终变成肥胖的代名词,自此,被贴标签的人再也不是所谓的‘正常人’。当前,我们对肥胖人口的诸多歧视已经快要上升到社会层面的羞辱。”

社会学领域的“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认为,人们的行为本质上都是理性的,是思考了利害得失的结果。在这种思维逻辑下,肥胖症患者被视为无法控制自身饮食摄入的“病人”。Jean-Pierre Poulain称:“该理论会让人们仅根据外表,就质疑肥胖人口在其他领域的自控力,并降低对他们的信赖。换句话说,人们认为肥胖症患者应对自己的处境负全责,但实际上,肥胖的大部分原因可能都与自身无关。”

Karine Clément同意这一观点。她表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肥胖症患者通过少吃就能避免肥胖是一种完全过时的观念。因为肥胖人口在遗传、生理和心理,以及环境因素上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致认为,肥胖人口不应对自身处境负全责。一方面,遗传、身心发展及周遭环境会导致肥胖,另一方面,成长轨迹偏离、羞辱、主流价值体系带来的社会压力等不稳定因素会让他们深陷肥胖的牢笼。

范式转变

综上所述,攻克肥胖需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双管齐下。此前,医疗与制药业曾寄希望于一些“灵丹妙药”,希望能从分子学的角度攻克肥胖。Karine Clément和Jean-Pierre Poulain均对这一历史进程持批判态度。二者认为,这一做法是对该领域的“沉重打击”。社会学家认为,制药业为肥胖症患者带来了虚假的希望,从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将肥胖症笼统归为一类疾病进行治疗,是制药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也凸显了个性化方法的重要性。当前,科学家正以个性化疗法为目标,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研究。

Karine Clément称:“饮食调整、吃药,甚至手术等治疗手段的效果千差万别。对研究人员而言,识别并了解这些差异性对改善肥胖管理至关重要。”

在“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下,多数国家始终认为,肥胖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此,在肥胖症的预防上,个人行为管理仍是公共宣传的关注焦点[5]。显然,这些国家亟需提升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并摆脱这种不切实际的宣传,转而解决肥胖的根本性原因,即诸多不稳定因素和错误的价值导向。毕竟,上述因素正在主导我们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该做法旨在改善影响个人生活的各项因素和条件,摒弃与体型相关的错误认知。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2.Loos, R. J., &Yeo, G. S. (2022). The genetics of obesity: from discovery to biology.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3(2), 120–133.

3.Elks, C. E., Den Hoed, M., Zhao, J. H., Sharp, S. J., Wareham, N. J., Loos, R. J., &Ong, K. K. (2012).Variability in the heritability of body mass index: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3, 29.

4.Poulain, J. P. (2009). Sociologie de l’obésité. Lectures, Les livres. Chapitre 4

5.https://academic.oup.com/nutritionreviews/article/67/suppl_1/S83/187382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打破恶性循环:双管齐下攻克肥胖

肥胖,有时不止是因为“贪吃”。

文|创瞰巴黎 Julien Hernandez

编辑|Meister Xia

一览:

  •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肥胖与遗传有关。其中,被称为“常见肥胖症”的多基因肥胖症占比较高。这些基因会让人们更易受到肥胖的影响。
  • 社会学研究认为,部分社会环境和成长轨迹会导致肥胖。比如,在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群中,肥胖人口占8%。
  • 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均证实,肥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疾病。
  • 一方面,遗传、身心发展及周遭环境会导致肥胖,另一方面,成长轨迹偏离、羞辱、主流价值体系带来的社会压力等不稳定因素会让他们深陷肥胖的牢笼。
  • 综上所述,攻克肥胖需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双管齐下。

在法国,超重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一半;纵观全球,肥胖人口数量在过去40年增加了两倍[1]。20年前,法国推出了第一个国民营养健康计划(PNNS),开启了与肥胖症的斗争。2019年,该计划的第四部分正式启动。这种疾病的特殊性,是法国举国努力的主要原因。在多数人眼中,不当的饮食习惯和久坐文化是肥胖症盛行的“罪魁祸首”,但研究表明,很多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都牵扯其中。

走近肥胖

无论是生物学还是社会学,肥胖症领域的研究人员似乎已达成一项共识,即:肥胖症不可被笼统归为一类,而应区别对待。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确认这一点经历了很长时间。“起初,遗传流行病学模型(未做基因组筛查)表明,40%-70%的肥胖都可归因于遗传因素”,巴黎皮提耶-萨尔佩特里尔医院(Pitié-Salpêtrière Hospital)的执业医师、Inserm NutriOmique实验室的主任Karine Clément教授回忆道,“但随着单基因肥胖症的发现,我们逐渐意识到,某些形式的肥胖症是由能够改变生理机制的基因突变引起的。”

不过,单基因肥胖症十分罕见,在整个肥胖人口中的占比很小。相比之下,多基因肥胖症更能凸显肥胖症的复杂性,毕竟,这些基因突变在人体中有多种表达形式。多基因肥胖症又被称为“常见肥胖症”,它与人体多达数百的基因突变有关,这些基因突变会使人们更易成为肥胖症患者。与此同时,环境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单基因肥胖症十分罕见,在整个肥胖人口中的占比很小。”

Karine Clément解释道:“引起肥胖症的不仅是这些基因。”环境会极大地影响携带这些基因的人群。换句话说,即便饮食习惯等行为相同,这些人也更容易超重[2, 3]。此外,心理认知因素也起着一定作用,比如有些人懂得有意识地限制食物的摄入量,达到减肥或避免发胖的效果,但有些人则不会;还有的人认为自己本身就不需要摄入太多食物。

在肥胖症的相关研究上,社会学与自然科学采用的是同一套理论,即: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从而导致肥胖。不过,在各类社会学因素的影响下,肥胖症的类型也呈多元化特征。图卢兹大学社会学教授Jean-Pierre Poulain认为,肥胖症主要有三类:“不稳定性肥胖、迁移肥胖,以及审美理想化带来的压力肥胖。” Jean-Pierre Poulain主要研究社会和文化对人类营养摄入的影响,著有《肥胖症社会学》(Sociology of Obesity)一书。

这些分类有助于理解与肥胖相关的不同社会环境和成长轨迹。Jean-Pierre Poulain表示:“人们总说肥胖人口在工人阶级中占比过高,若想有效预防肥胖,区分引起肥胖的因素至关重要。在这一点上,Nutrialis研究能为我们提供参考。该研究使用定量数据,突出了这些不稳定因素带来的差异性影响。在生活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群中,肥胖人口占8%,而这一比例在生活每况愈下的人群中高达14%”。

恶性循环

上述两个学科都认为,反馈循环加重了肥胖症的根除难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脂肪组织的堆积会导致肥胖。“通常情况下,人体在运动时会通过燃烧脂肪来为身体供能。但当脂肪堆积到一定程度时,激素水平和新陈代谢系统就会发生变化,导致上述过程的实现困难重重”。Karine Clément坚称,脂肪的堆积会阻碍其燃烧。这种恶性循环使肥胖成为了一种极难治疗的系统性疾病。

社会学家正在研究羞辱和贴标签与肥胖症的因果关系。如果说不稳定因素会导致肥胖,那么与肥胖相关的因果关系则会加剧这种不稳定性。Jean-Pierre Poulain称:“无论是受教育程度、学习成绩、工作机会,还是职场待遇,肥胖人士的处境都明显更糟。”纵观学历较低或无学历的群体,肥胖和超重者比例分别为 14.3%和33.5%,而在学历较高的群体中,这两个数字分别只有5%和19%[4]。

生物学和社会学研究均证实,肥胖是一种恶性循环的疾病。要想通过医学研究攻克肥胖挑战,首先亟需消除对肥胖人口的羞辱。Jean-Pierre Poulain解释:“一旦肥胖症患者被贴上肥胖的标签,他们的其他特点就会自动被忽略,最终变成肥胖的代名词,自此,被贴标签的人再也不是所谓的‘正常人’。当前,我们对肥胖人口的诸多歧视已经快要上升到社会层面的羞辱。”

社会学领域的“理性选择理论”(Rational choice theory)认为,人们的行为本质上都是理性的,是思考了利害得失的结果。在这种思维逻辑下,肥胖症患者被视为无法控制自身饮食摄入的“病人”。Jean-Pierre Poulain称:“该理论会让人们仅根据外表,就质疑肥胖人口在其他领域的自控力,并降低对他们的信赖。换句话说,人们认为肥胖症患者应对自己的处境负全责,但实际上,肥胖的大部分原因可能都与自身无关。”

Karine Clément同意这一观点。她表示:“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认为肥胖症患者通过少吃就能避免肥胖是一种完全过时的观念。因为肥胖人口在遗传、生理和心理,以及环境因素上几乎没有选择的权利。”

在这一点上,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一致认为,肥胖人口不应对自身处境负全责。一方面,遗传、身心发展及周遭环境会导致肥胖,另一方面,成长轨迹偏离、羞辱、主流价值体系带来的社会压力等不稳定因素会让他们深陷肥胖的牢笼。

范式转变

综上所述,攻克肥胖需在生物学和社会学领域双管齐下。此前,医疗与制药业曾寄希望于一些“灵丹妙药”,希望能从分子学的角度攻克肥胖。Karine Clément和Jean-Pierre Poulain均对这一历史进程持批判态度。二者认为,这一做法是对该领域的“沉重打击”。社会学家认为,制药业为肥胖症患者带来了虚假的希望,从而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将肥胖症笼统归为一类疾病进行治疗,是制药业失败的根本原因,这也凸显了个性化方法的重要性。当前,科学家正以个性化疗法为目标,紧锣密鼓地开展相关研究。

Karine Clément称:“饮食调整、吃药,甚至手术等治疗手段的效果千差万别。对研究人员而言,识别并了解这些差异性对改善肥胖管理至关重要。”

在“理性选择理论”的影响下,多数国家始终认为,肥胖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因此,在肥胖症的预防上,个人行为管理仍是公共宣传的关注焦点[5]。显然,这些国家亟需提升上述方法的有效性,并摆脱这种不切实际的宣传,转而解决肥胖的根本性原因,即诸多不稳定因素和错误的价值导向。毕竟,上述因素正在主导我们饮食习惯和行为方式。该做法旨在改善影响个人生活的各项因素和条件,摒弃与体型相关的错误认知。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资料:

1.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2.Loos, R. J., &Yeo, G. S. (2022). The genetics of obesity: from discovery to biology. Nature Reviews Genetics, 23(2), 120–133.

3.Elks, C. E., Den Hoed, M., Zhao, J. H., Sharp, S. J., Wareham, N. J., Loos, R. J., &Ong, K. K. (2012).Variability in the heritability of body mass index: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 3, 29.

4.Poulain, J. P. (2009). Sociologie de l’obésité. Lectures, Les livres. Chapitre 4

5.https://academic.oup.com/nutritionreviews/article/67/suppl_1/S83/1873829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