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广汽菲克破产重整,Stellantis集团下决心“挥刀自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广汽菲克破产重整,Stellantis集团下决心“挥刀自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广汽菲克没落至此?

文|My车轱辘

破产这一幕,开始在传统合资车企上演。近日,Stellantis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的股东已批准一项决议,同意广汽菲克在处于亏损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破产。

广汽菲克破产消息一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清退机制已形成,但很少有合资企业直接申请破产的案例。曾凭借Jeep国产车型风光一时的广汽菲克品牌如今走向破产,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洪流中,这一结局实在令人唏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广汽菲克没落至此?

广汽菲克负债超80亿申请破产

广汽菲克是菲亚特集团(后成为Stellantis集团一部分)与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10年3月。广汽菲克Jeep正式国产化落地是在2015年,随着国产Jeep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的陆续上市,广汽菲克在2017年取得22.23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57%。不过这也成为了广汽菲克的销量高峰,自2018年开始其销量持续下滑,进入2022年后广汽菲克的生产已陷入停滞,连续多月产销量为“0”。

市场颓势下,广汽菲克也在通过股东输血、人事调整等试图拯救Jeep品牌,但经营效果未能改善,这也给广汽菲克带来了巨额亏损。截至2022年9月30日,广汽菲克(未经审计)总资产为73.22亿元,总负债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0.80%,意味着广汽菲克早已资不抵债。

为此,广汽菲克拟根据《破产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广汽集团也表示,“作为广汽菲克的中方股东,集团将积极支持其债权债务依法依规处理,并根据市场化原则和公司发展需要,探讨活用其资产、资源的重整措施,尽力维护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股权博弈的双输困局

广汽菲克走到当前的地步,除了本身业绩表现过差外,没能满足合资股比方面的诉求也是导致其破产的直接原因。据悉,为了让广汽菲克摆脱困境,广汽集团一度做了让步,让Stellantis掌握广汽菲克经营的主导权,但在股权方面广汽集团并未做出让步,而Stellantis集团的目标是提升股比。

今年1月,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集团在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然而,广汽集团随后便发表“打脸”声明,表示这是Stellantis集团的单方面行动。紧接着3月,唐唯实再次提出提高持股比例一事,广汽集团并未回应。从这些也可看出,双方就股权问题谈得非常不愉快。

另外,股东双方还曾有过“口水仗”。唐唯实公开表达对广汽集团方面的不满:“广汽集团不想遵守两家公司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宁愿违约也不愿执行,最终双方信任破裂。”面对Stellantis的“泼脏水”,广汽集团及时回应称,集团对Stellantis关于两家公司在中国制造合作伙伴关系上的信任如何破裂的评论“深表震惊”。此外,广汽集团还指出双方之间的合作之所以破裂,是因为后者缺乏对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尊重。双方互撕之下,可见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近半年时间双方的博弈没有胜负之分,欲增强话语权的Stellantis集团没能获得广汽集团点头,只好直接“摆烂”——宣布终止广汽菲克合资合作。Stellantis和广汽集团以如此狗血方式分手,让人大跌眼镜。但如果你认真盘点Stellantis旗下在中国的合资品牌就可发现,它们大都是以退市或惨淡经营为结果,比如南京菲亚特、北京克莱斯勒、广汽菲亚特、长安DS,没有一家成长为像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那样优秀的合资企业。

在中国市场接连失利,Stellantis集团颇有股“破罐子破摔”的意味。早在今年3月,Stellantis集团发布“Dare Forward 2030”战略,其把主要战场放在欧美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安排则被放在了最后。并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轻资产”商业模式,希望通过削减产能和依赖“轻资产”战略改善在华业务。

在今年巴黎车展上,唐唯实再次语出惊人:“Stellantis集团正考虑为标致、雪铁龙等旗下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这番表述跟广汽菲克退市时很雷同,似乎在暗示神龙汽车同样有停产的可能。如果该战略得到实施,这就意味着Stellantis集团或将全面停止在中国的汽车生产计划。

外资加速拥抱中国市场

与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的Stellantis集团不同,不少跨国车企不约而同加倍下注中国市场,开启新一轮投资高潮。比如宝马集团将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将该生产线转移至中国;大众汽车和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也达成合作,投资金额约24亿欧元,这是大众进入中国40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近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奠基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丰田在中国导入和推广氢燃料电池技术的重要战略举措。

宝马、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纷纷加码中国,体现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一方面中国市场不仅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是新能源车发展最迅猛的市场,也有了“得中国市场得天下”之说;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优势,加大中国产业布局,更能减少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扰动。

当其他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扩大在华投入时,Stellantis集团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不断收缩,这种逆向操作,表现其对中国市场没有诚意,至少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虽然Stellantis集团当前面临转型困境,但诸如宝马、丰田等主流车企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后者更加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尽管唐唯实在华力推的“轻资产模式”对集团本身确实带来短期收益,但长期来看注定是得不偿失的。如果Stellantis集团继续轻视中国市场,那大家觉得它究竟是重振旗鼓,还是会陷入恶性循环?

随着申请破产的公告发布,广汽菲克即将成为历史,而它沦落到今天这般结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轱辘哥认为,这件事最关键的还是合资车企的股权争夺问题,随着股权比的放开,中国车市的格局将会出现新的一轮调整。无论是想拥有更高股比的外资品牌,还是实力不断提升的自主品牌,都会让中国汽车市场变得异常精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广汽菲克破产重整,Stellantis集团下决心“挥刀自救”?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广汽菲克没落至此?

文|My车轱辘

破产这一幕,开始在传统合资车企上演。近日,Stellantis集团发布公告称,广汽菲克、广汽集团和Stellantis的股东已批准一项决议,同意广汽菲克在处于亏损的情况下向法院申请破产。

广汽菲克破产消息一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尽管中国汽车市场日趋成熟,清退机制已形成,但很少有合资企业直接申请破产的案例。曾凭借Jeep国产车型风光一时的广汽菲克品牌如今走向破产,在汽车行业的发展洪流中,这一结局实在令人唏嘘。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广汽菲克没落至此?

广汽菲克负债超80亿申请破产

广汽菲克是菲亚特集团(后成为Stellantis集团一部分)与广汽集团的合资企业,成立于2010年3月。广汽菲克Jeep正式国产化落地是在2015年,随着国产Jeep自由光、自由侠、指南者的陆续上市,广汽菲克在2017年取得22.23万辆的成绩,同比增长57%。不过这也成为了广汽菲克的销量高峰,自2018年开始其销量持续下滑,进入2022年后广汽菲克的生产已陷入停滞,连续多月产销量为“0”。

市场颓势下,广汽菲克也在通过股东输血、人事调整等试图拯救Jeep品牌,但经营效果未能改善,这也给广汽菲克带来了巨额亏损。截至2022年9月30日,广汽菲克(未经审计)总资产为73.22亿元,总负债为81.13亿元,资产负债率达110.80%,意味着广汽菲克早已资不抵债。

为此,广汽菲克拟根据《破产法》等现行法律法规,向法院提起破产申请。广汽集团也表示,“作为广汽菲克的中方股东,集团将积极支持其债权债务依法依规处理,并根据市场化原则和公司发展需要,探讨活用其资产、资源的重整措施,尽力维护和保障各方合法权益。”

股权博弈的双输困局

广汽菲克走到当前的地步,除了本身业绩表现过差外,没能满足合资股比方面的诉求也是导致其破产的直接原因。据悉,为了让广汽菲克摆脱困境,广汽集团一度做了让步,让Stellantis掌握广汽菲克经营的主导权,但在股权方面广汽集团并未做出让步,而Stellantis集团的目标是提升股比。

今年1月,Stellantis集团单方面宣布,计划将集团在广汽菲克中的持股比例由50%提升至75%。然而,广汽集团随后便发表“打脸”声明,表示这是Stellantis集团的单方面行动。紧接着3月,唐唯实再次提出提高持股比例一事,广汽集团并未回应。从这些也可看出,双方就股权问题谈得非常不愉快。

另外,股东双方还曾有过“口水仗”。唐唯实公开表达对广汽集团方面的不满:“广汽集团不想遵守两家公司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宁愿违约也不愿执行,最终双方信任破裂。”面对Stellantis的“泼脏水”,广汽集团及时回应称,集团对Stellantis关于两家公司在中国制造合作伙伴关系上的信任如何破裂的评论“深表震惊”。此外,广汽集团还指出双方之间的合作之所以破裂,是因为后者缺乏对中国汽车消费者的尊重。双方互撕之下,可见关系已经完全破裂。

近半年时间双方的博弈没有胜负之分,欲增强话语权的Stellantis集团没能获得广汽集团点头,只好直接“摆烂”——宣布终止广汽菲克合资合作。Stellantis和广汽集团以如此狗血方式分手,让人大跌眼镜。但如果你认真盘点Stellantis旗下在中国的合资品牌就可发现,它们大都是以退市或惨淡经营为结果,比如南京菲亚特、北京克莱斯勒、广汽菲亚特、长安DS,没有一家成长为像一汽-大众、广汽丰田、东风日产那样优秀的合资企业。

在中国市场接连失利,Stellantis集团颇有股“破罐子破摔”的意味。早在今年3月,Stellantis集团发布“Dare Forward 2030”战略,其把主要战场放在欧美市场,对中国市场的安排则被放在了最后。并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轻资产”商业模式,希望通过削减产能和依赖“轻资产”战略改善在华业务。

在今年巴黎车展上,唐唯实再次语出惊人:“Stellantis集团正考虑为标致、雪铁龙等旗下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这番表述跟广汽菲克退市时很雷同,似乎在暗示神龙汽车同样有停产的可能。如果该战略得到实施,这就意味着Stellantis集团或将全面停止在中国的汽车生产计划。

外资加速拥抱中国市场

与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的Stellantis集团不同,不少跨国车企不约而同加倍下注中国市场,开启新一轮投资高潮。比如宝马集团将停止在英国牛津工厂生产MINI电动车型,并预计将在明年年底前将该生产线转移至中国;大众汽车和国内自动驾驶公司地平线也达成合作,投资金额约24亿欧元,这是大众进入中国40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近日,丰田燃料电池研发与生产项目(一期)奠基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丰田在中国导入和推广氢燃料电池技术的重要战略举措。

宝马、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纷纷加码中国,体现它们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一方面中国市场不仅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一市场,而且是新能源车发展最迅猛的市场,也有了“得中国市场得天下”之说;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全球领先的产业链优势,加大中国产业布局,更能减少世界经济波动带来的扰动。

当其他各大汽车制造商不断扩大在华投入时,Stellantis集团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不断收缩,这种逆向操作,表现其对中国市场没有诚意,至少也是没有信心的表现。虽然Stellantis集团当前面临转型困境,但诸如宝马、丰田等主流车企又何尝不是,只不过后者更加积极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尽管唐唯实在华力推的“轻资产模式”对集团本身确实带来短期收益,但长期来看注定是得不偿失的。如果Stellantis集团继续轻视中国市场,那大家觉得它究竟是重振旗鼓,还是会陷入恶性循环?

随着申请破产的公告发布,广汽菲克即将成为历史,而它沦落到今天这般结局,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而轱辘哥认为,这件事最关键的还是合资车企的股权争夺问题,随着股权比的放开,中国车市的格局将会出现新的一轮调整。无论是想拥有更高股比的外资品牌,还是实力不断提升的自主品牌,都会让中国汽车市场变得异常精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