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红“国民零食第一股”,为何跌落神坛?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红“国民零食第一股”,为何跌落神坛?

三只松鼠想要打赢翻身仗,仍然道阻且长。

文|快刀财经 朱末

热搜里满是新愁,财报里全是隐忧。

“国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不香了。今年7月25日,有消费者爆料称购买的三只松鼠每日坚果中脱氧剂包装破损,而发现该问题时,其尚在孕期的妻子已经食用半包。

随后,三只松鼠官方客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食品用脱氧剂经过试验,误食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撇清责任的态度令公众不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19日,三只松鼠的零食吃出“油炸壁虎”登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单日阅读量高达2.2亿人次。

对于此次事故,三只松鼠回应称其工艺生产线绝无可能出现此种情况,属于“人为碰瓷”,并已经报警,该事件目前尚未有最新动态。

除了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频频翻车,10月25日,三只松鼠发布的第三季报也不容乐观。营收、归属净利润双降,其中归属净利润暴降87.43%,扣非净利润更是少了近95%。

即便将时间线拉长拉看,三只松鼠的财务数据也是“颓势尽显”。2017年-2021年,三只松鼠的扣非净利润的增速仅有15%左右;2019年-2021年,三只松鼠的营收一直在百亿线上下徘徊。

而在风头旺盛的2014年-2016年,三只松鼠营收分别为9.24亿元、20.43亿元以及44.22亿元,几乎每年都会翻一倍。

雪上加霜的是,三只松鼠的总市值如今仅剩不到70亿元,相较于巅峰期的360亿元,大幅缩水,引发大股东相继减持。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一跃成为国产零食市场的领头羊,曾经的三只松鼠炙手可热。如今却面临业绩变脸、口碑崩塌、大规模关店,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成也流量,困也流量。基于电商红利崛起的三只松鼠,为何突然就“过气”了?

01 乘着电商东风,跃升“坚果大王”

三只松鼠背后的男人叫章燎原。

和一众名校出身,或是拥有名企背景的创业者不同,章燎原算是个另类,自诩为“混混”。年轻时卖过光碟,开过摩的,还当过油漆工,遭受生活的一系列磋磨后,章燎原终于在27岁时成为一家食品厂销售员,因为业绩突出,两年后被提拔为公司的营销副总。

2010年底,章燎原敏感捕捉到了时代的变化。彼时,国内休闲食品行业正以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飞速发展,从2000年初的百亿级别,仅用十余年就成长为3000亿产值的大产业。

电商平台的风也越刮越猛,章燎原意识到,通过线上销售渠道,能够建立起全国性的品牌。为此,章燎原特意做了试验,做出了壳壳果——一家在网上卖山核桃的店,2011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000万。

章燎原兴奋地向公司提出做电商的建议,但老板觉得电商只是虚拟的,并没有实体店靠谱。章燎原却坚持错过时间窗口会后悔终身,僵持不下的冲突中,章燎原选择辞职创业。

2012年,筹备已久的三只松鼠成立。万事开头难,三只松鼠最初的办公地点是在一家居民楼里,员工只有5个人,但章燎原却信心十足,思路明确——主打坚果这种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不自建工厂而是直接在供应商拿货销售,把大部分的钱花在品牌打造和推广上。

章燎原认为,没有低价这个前提,就没有办法引爆。传统渠道进商超,必须有2倍以上的溢价,原本20元一包的坚果,就变成六七十元了,成本拉得抬高,通过自己的“新方式”,就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弊端。

同样地,没有体量的品牌不能称之为品牌。相比于新农哥、百草味通过免费流量来获得用户,三只松鼠重金猛砸淘宝的钻石展位,直接把流量入口的门给堵住了,一家独大。

正因如此,三只松鼠在天猫仅仅上线65天时间,就成为淘宝天猫坚果行业第一名。同年双十一,三只松鼠又以近800万元的成交额,夺得了坚果零食类目冠军。

除了价格优势,三只松鼠在客户体验上也力求精益求精。当多数休闲零食品牌还是纯卖货思维时,三只松鼠已经用“萌宠”形象先发制人,俘获了消费者的心。

都说细节见真章。不管是创新的使用开箱器、果袋壳、湿巾,还是称呼顾客为主人,三只松鼠的每个举动都在用互联网思维拉近与用户的距离,继而建立品牌忠诚度。

市场广阔、平台导流、营销有道,掌声和鲜花纷至沓来。此后,在电商平台流量的加持下,三只松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成长为年营收超过100亿的超级网红零食品牌。

2019年7月,三只松鼠作为“电商零食第一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价扶摇直上,接连十来个涨停,章燎原也跻身为安徽新首富。

然而,成也流量,败也流量。在巨大的关注度下,品牌的瑕疵被无限放大,尤其零食领域最为关键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三只松鼠的品牌公信力急剧滑铁卢。

02 食品安全屡翻车,还遭遇流量反噬

事实上,当年三只松鼠首发过会时,就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上市进程一度中止,最后好不容易才恢复了正常流程。

但情况却并未就此好转。2020年10月,深圳市消委会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三只松鼠、盐津铺子和董小姐3款薯片的丙烯酰胺(2A类致癌物)含量超过了2000μg/kg,而欧盟制定的基准水平为750μg/kg,掀起轩然大波。

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通告,其中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过氧化值超标;2021年双十二期间,有消费者在购买三只松鼠零食快递箱内发现仓鼠,还有排泄物。

近些年来,三只松鼠的产品频频登上质检黑榜。以2021年3月7日黑猫投诉平台各零食产品投诉总量为例,三只松鼠荣登各大零售品牌之首。

图/黑猫投诉平台

三只松鼠曾经引以为傲的“贴牌+销售”模式,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为代工模式无法控制生产环节,商品质量的好坏难以保证,有网友戏称,三只松鼠只是“高级零食贩子”。

但在流量带来的成功面前,问题被有意无意地掩盖住了。毕竟线上销售一直在稳定增长,销售冠军的宝座足以说明一切。

就在同行们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时候,认为零食店铺“一文不值”的章燎原却先后通过“松鼠小镇”项目、“松鼠世界”品牌等,涉足地产文旅项目与服装行业。

对线下模式的轻视,让三只松鼠开始遭到反噬。过度依赖电商渠道,让三只松鼠面对电商平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小,流量费用越来越高。

据统计,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在2017年时还只有2.87亿元,而在随后的2018年到2020年,一步步涨到了3.93亿元、6.6亿元、9.61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6.93%、67.94%、45.61%。

而同期,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2.39亿元、3.01亿元,高额的平台服务费已极大地压缩了三只松鼠的利润空间。再加上直播带货和私域流量的崛起,大平台的红利已接近式微。

错失转型良机的三只松鼠面前只剩了一条路,那就是回头摸索线下销售渠道。章燎原顾不得打脸,在2019年放出话来:“三只松鼠要在五年内开设10000家线下门店”。

着急的三只松鼠步子迈得很大。到2020年时,原本只有200多家的三只松鼠线下店,“跃进”为1043家,甚至40天就要求培训出一名“店长”。

然而,现实很骨感。三只松鼠线下门店的增速在2020年达到170%,但营收增速仅67%,在线下门店营收贡献度不足10%的情况下,门店管理费却同比增加超过45%。

不堪重负下,三只松鼠不得不大规模关店。财报显示,2022第一季度,公司超400家店铺出现阶段性闭店,“万店计划”折戟。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03 内部腐败严重,开启“自救”之路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不止基本面出现瓶颈,过去两年间,三只松鼠风波不断。从模特眯眯眼妆容争议到红领巾事件,三只松鼠在广告制作方面频频“翻车”,这对一个以互联网起家、擅长营销的公司来说,已不能简单概括为失误,曾经讨喜的形象变得面目模糊起来。

层出不穷的贪腐问题,也暴露了三只松鼠公司治理上的问题。2020年,三只松鼠安徽芜湖的总部大楼里播放了一场庭审直播:镜头里,三只松鼠原物流参谋部蒋某因收受贿赂27.9万元,并向行贿人索要价值42.9万元的宝马车一辆,站在了被告席上。

过去两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三只松鼠员工贪腐案件就有5起。根据三只松鼠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2月,共查处涉案人员达12人,其中被采取刑事措施9人,涉案合作伙伴18家,涉案金额约1150万元。

震荡之下,曾经对三只松鼠青睐有加的资本们也坐不住了,其第二大股东IDG资本更是屡屡减持。从2020年7月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IDG资本旗下的NICE GROWTHLIMITED基金累计减持了2119.36万股。

种种信号都已表明,三只松鼠已走至了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破不立,从去年9月开始,三只松鼠内部主动淘汰约400个SKU,以优化产品线,提高运营效率。

壮士断腕的三只松鼠决定回归曾经的品牌属性,重新聚焦坚果,将全品类品牌转型为“坚果果干+精选零食”品牌。

与此同时,三只松鼠也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新分销战略,全力进军线下主流渠道。不仅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合作,还入驻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商超,覆盖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三只松鼠的第一座工厂以每日坚果为试点,已经在今年4月开工建设,并在8月进入正式投产阶段,日均产能约4.5万盒。

按照规划,每日坚果工厂只是三只松鼠进入自主制造领域的第一步,未来将形成从原料生料入场、原料烘炒制作、自主分装到物流快递直发的全链路流程闭环。三只松鼠的整改决心,可见一斑。

但自建工厂是个长线工程,虽可破解“代工”难题,但也带来了严峻的资金考验。三只松鼠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出金额为43.26亿元,同期经营现金流入金额为46.2亿元,两者仅相差不到3亿元,稍有不慎,就会入不敷出。

同时,自建工厂也需要一批更专业的管理人才来齐头并进。但从三只松鼠的财报中来看,其业务培育重点仅仅聚焦于销售、经销商等,并没有完整的人才培育及吸引计划。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本应立于潮头的三只松鼠,却在成功面前迷失了初心,等到幡然醒悟之时,早已天下大变。

由此看来,三只松鼠想要打赢翻身仗,仍然道阻且长。

参考资料:

1.品牌观察报《市值蒸发200亿,三只松鼠到底怎么了?》

2.CEO商业头版《三只松鼠:大势已去》

3.凤凰网财经《三只松鼠一季度净利润近“腰斩”,章燎原的五年万店梦还能实现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三只松鼠

3.9k
  • 三只松鼠在安徽成立食品公司 注册资本500万
  • 三只松鼠在年货大战前对平价礼盒涨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红“国民零食第一股”,为何跌落神坛?

三只松鼠想要打赢翻身仗,仍然道阻且长。

文|快刀财经 朱末

热搜里满是新愁,财报里全是隐忧。

“国民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不香了。今年7月25日,有消费者爆料称购买的三只松鼠每日坚果中脱氧剂包装破损,而发现该问题时,其尚在孕期的妻子已经食用半包。

随后,三只松鼠官方客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食品用脱氧剂经过试验,误食对身体没有什么害处,撇清责任的态度令公众不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9月19日,三只松鼠的零食吃出“油炸壁虎”登上热搜,引发舆论热议,单日阅读量高达2.2亿人次。

对于此次事故,三只松鼠回应称其工艺生产线绝无可能出现此种情况,属于“人为碰瓷”,并已经报警,该事件目前尚未有最新动态。

除了在食品安全问题上频频翻车,10月25日,三只松鼠发布的第三季报也不容乐观。营收、归属净利润双降,其中归属净利润暴降87.43%,扣非净利润更是少了近95%。

即便将时间线拉长拉看,三只松鼠的财务数据也是“颓势尽显”。2017年-2021年,三只松鼠的扣非净利润的增速仅有15%左右;2019年-2021年,三只松鼠的营收一直在百亿线上下徘徊。

而在风头旺盛的2014年-2016年,三只松鼠营收分别为9.24亿元、20.43亿元以及44.22亿元,几乎每年都会翻一倍。

雪上加霜的是,三只松鼠的总市值如今仅剩不到70亿元,相较于巅峰期的360亿元,大幅缩水,引发大股东相继减持。

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到一跃成为国产零食市场的领头羊,曾经的三只松鼠炙手可热。如今却面临业绩变脸、口碑崩塌、大规模关店,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成也流量,困也流量。基于电商红利崛起的三只松鼠,为何突然就“过气”了?

01 乘着电商东风,跃升“坚果大王”

三只松鼠背后的男人叫章燎原。

和一众名校出身,或是拥有名企背景的创业者不同,章燎原算是个另类,自诩为“混混”。年轻时卖过光碟,开过摩的,还当过油漆工,遭受生活的一系列磋磨后,章燎原终于在27岁时成为一家食品厂销售员,因为业绩突出,两年后被提拔为公司的营销副总。

2010年底,章燎原敏感捕捉到了时代的变化。彼时,国内休闲食品行业正以超过20%的复合增长率飞速发展,从2000年初的百亿级别,仅用十余年就成长为3000亿产值的大产业。

电商平台的风也越刮越猛,章燎原意识到,通过线上销售渠道,能够建立起全国性的品牌。为此,章燎原特意做了试验,做出了壳壳果——一家在网上卖山核桃的店,2011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000万。

章燎原兴奋地向公司提出做电商的建议,但老板觉得电商只是虚拟的,并没有实体店靠谱。章燎原却坚持错过时间窗口会后悔终身,僵持不下的冲突中,章燎原选择辞职创业。

2012年,筹备已久的三只松鼠成立。万事开头难,三只松鼠最初的办公地点是在一家居民楼里,员工只有5个人,但章燎原却信心十足,思路明确——主打坚果这种标准化程度高的产品,不自建工厂而是直接在供应商拿货销售,把大部分的钱花在品牌打造和推广上。

章燎原认为,没有低价这个前提,就没有办法引爆。传统渠道进商超,必须有2倍以上的溢价,原本20元一包的坚果,就变成六七十元了,成本拉得抬高,通过自己的“新方式”,就能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弊端。

同样地,没有体量的品牌不能称之为品牌。相比于新农哥、百草味通过免费流量来获得用户,三只松鼠重金猛砸淘宝的钻石展位,直接把流量入口的门给堵住了,一家独大。

正因如此,三只松鼠在天猫仅仅上线65天时间,就成为淘宝天猫坚果行业第一名。同年双十一,三只松鼠又以近800万元的成交额,夺得了坚果零食类目冠军。

除了价格优势,三只松鼠在客户体验上也力求精益求精。当多数休闲零食品牌还是纯卖货思维时,三只松鼠已经用“萌宠”形象先发制人,俘获了消费者的心。

都说细节见真章。不管是创新的使用开箱器、果袋壳、湿巾,还是称呼顾客为主人,三只松鼠的每个举动都在用互联网思维拉近与用户的距离,继而建立品牌忠诚度。

市场广阔、平台导流、营销有道,掌声和鲜花纷至沓来。此后,在电商平台流量的加持下,三只松鼠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品牌,成长为年营收超过100亿的超级网红零食品牌。

2019年7月,三只松鼠作为“电商零食第一股”,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价扶摇直上,接连十来个涨停,章燎原也跻身为安徽新首富。

然而,成也流量,败也流量。在巨大的关注度下,品牌的瑕疵被无限放大,尤其零食领域最为关键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三只松鼠的品牌公信力急剧滑铁卢。

02 食品安全屡翻车,还遭遇流量反噬

事实上,当年三只松鼠首发过会时,就因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上市进程一度中止,最后好不容易才恢复了正常流程。

但情况却并未就此好转。2020年10月,深圳市消委会挑选了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进行比较试验,其中三只松鼠、盐津铺子和董小姐3款薯片的丙烯酰胺(2A类致癌物)含量超过了2000μg/kg,而欧盟制定的基准水平为750μg/kg,掀起轩然大波。

2021年5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20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的情况通告,其中三只松鼠1批次开口松子过氧化值超标;2021年双十二期间,有消费者在购买三只松鼠零食快递箱内发现仓鼠,还有排泄物。

近些年来,三只松鼠的产品频频登上质检黑榜。以2021年3月7日黑猫投诉平台各零食产品投诉总量为例,三只松鼠荣登各大零售品牌之首。

图/黑猫投诉平台

三只松鼠曾经引以为傲的“贴牌+销售”模式,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因为代工模式无法控制生产环节,商品质量的好坏难以保证,有网友戏称,三只松鼠只是“高级零食贩子”。

但在流量带来的成功面前,问题被有意无意地掩盖住了。毕竟线上销售一直在稳定增长,销售冠军的宝座足以说明一切。

就在同行们线上线下两手抓的时候,认为零食店铺“一文不值”的章燎原却先后通过“松鼠小镇”项目、“松鼠世界”品牌等,涉足地产文旅项目与服装行业。

对线下模式的轻视,让三只松鼠开始遭到反噬。过度依赖电商渠道,让三只松鼠面对电商平台的话语权越来越小,流量费用越来越高。

据统计,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在2017年时还只有2.87亿元,而在随后的2018年到2020年,一步步涨到了3.93亿元、6.6亿元、9.61亿元,同比涨幅高达36.93%、67.94%、45.61%。

而同期,三只松鼠的净利润分别为3.04亿元、2.39亿元、3.01亿元,高额的平台服务费已极大地压缩了三只松鼠的利润空间。再加上直播带货和私域流量的崛起,大平台的红利已接近式微。

错失转型良机的三只松鼠面前只剩了一条路,那就是回头摸索线下销售渠道。章燎原顾不得打脸,在2019年放出话来:“三只松鼠要在五年内开设10000家线下门店”。

着急的三只松鼠步子迈得很大。到2020年时,原本只有200多家的三只松鼠线下店,“跃进”为1043家,甚至40天就要求培训出一名“店长”。

然而,现实很骨感。三只松鼠线下门店的增速在2020年达到170%,但营收增速仅67%,在线下门店营收贡献度不足10%的情况下,门店管理费却同比增加超过45%。

不堪重负下,三只松鼠不得不大规模关店。财报显示,2022第一季度,公司超400家店铺出现阶段性闭店,“万店计划”折戟。

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系列连锁反应还在继续。

03 内部腐败严重,开启“自救”之路

除了外患,还有内忧。

不止基本面出现瓶颈,过去两年间,三只松鼠风波不断。从模特眯眯眼妆容争议到红领巾事件,三只松鼠在广告制作方面频频“翻车”,这对一个以互联网起家、擅长营销的公司来说,已不能简单概括为失误,曾经讨喜的形象变得面目模糊起来。

层出不穷的贪腐问题,也暴露了三只松鼠公司治理上的问题。2020年,三只松鼠安徽芜湖的总部大楼里播放了一场庭审直播:镜头里,三只松鼠原物流参谋部蒋某因收受贿赂27.9万元,并向行贿人索要价值42.9万元的宝马车一辆,站在了被告席上。

过去两年,仅媒体公开报道的三只松鼠员工贪腐案件就有5起。根据三只松鼠披露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2月,共查处涉案人员达12人,其中被采取刑事措施9人,涉案合作伙伴18家,涉案金额约1150万元。

震荡之下,曾经对三只松鼠青睐有加的资本们也坐不住了,其第二大股东IDG资本更是屡屡减持。从2020年7月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IDG资本旗下的NICE GROWTHLIMITED基金累计减持了2119.36万股。

种种信号都已表明,三只松鼠已走至了决定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破不立,从去年9月开始,三只松鼠内部主动淘汰约400个SKU,以优化产品线,提高运营效率。

壮士断腕的三只松鼠决定回归曾经的品牌属性,重新聚焦坚果,将全品类品牌转型为“坚果果干+精选零食”品牌。

与此同时,三只松鼠也正式发布了自己的新分销战略,全力进军线下主流渠道。不仅与近300家经销商伙伴建立了合作,还入驻了永辉、沃尔玛、大润发等知名连锁商超,覆盖了全国近300个地级市。

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三只松鼠的第一座工厂以每日坚果为试点,已经在今年4月开工建设,并在8月进入正式投产阶段,日均产能约4.5万盒。

按照规划,每日坚果工厂只是三只松鼠进入自主制造领域的第一步,未来将形成从原料生料入场、原料烘炒制作、自主分装到物流快递直发的全链路流程闭环。三只松鼠的整改决心,可见一斑。

但自建工厂是个长线工程,虽可破解“代工”难题,但也带来了严峻的资金考验。三只松鼠上半年的经营现金流出金额为43.26亿元,同期经营现金流入金额为46.2亿元,两者仅相差不到3亿元,稍有不慎,就会入不敷出。

同时,自建工厂也需要一批更专业的管理人才来齐头并进。但从三只松鼠的财报中来看,其业务培育重点仅仅聚焦于销售、经销商等,并没有完整的人才培育及吸引计划。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本应立于潮头的三只松鼠,却在成功面前迷失了初心,等到幡然醒悟之时,早已天下大变。

由此看来,三只松鼠想要打赢翻身仗,仍然道阻且长。

参考资料:

1.品牌观察报《市值蒸发200亿,三只松鼠到底怎么了?》

2.CEO商业头版《三只松鼠:大势已去》

3.凤凰网财经《三只松鼠一季度净利润近“腰斩”,章燎原的五年万店梦还能实现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