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美联储宣布继续加息75个基点(BP),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从3.00%至3.25%上调到3.75%-4%,这是今年以来美联储第六次加息,也是连续第四次加息75个基点。
在本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释放了既“鸽”且“鹰”的信号。一方面,他表示,在决定未来目标区间的加息速度时,委员会将考虑货币政策收紧的累积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通胀和金融发展的滞后影响。另一方面,他又称,预计联邦资金利率目标范围的持续增加将是适当的,以达到一定的限制性水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通货膨胀率返回2%。
分析师表示,此次美联储加息幅度符合市场预期,鲍威尔的讲话暗示美联储或于12月开始放缓加息幅度,但未来加息的终点可能更远。在通胀实质性回落之前,美联储可能采取“以速度换空间”的方式来提高利率水平。他们普遍预计,本轮美联储加息的终点是将联邦基金利率提升至接近5%的水平。
此外,分析师表示,美元指数将维持较强的势头,可能会再度冲高,最高可至120点。人民币汇率方面,短期内仍有贬值压力,但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
以下是部分机构对本次美联储加息的解读
中信证券:美联储于12月放缓加息的概率较高,此轮加息终点或为5%以上
美联储继续加息75BP符合预期。鲍威尔暗示称,虽然放缓加息时点临近,但终点利率水平上调。我们预计若未来数据符合预期,美联储于12月放缓加息的概率较高。
美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速或于10月开始回落,通胀预期仍被较好的锚定,而美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当前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了快速恶化,企业投资以及消费均出现较大幅下滑。叠加12月会更新经济以及货币政策预测,美联储可以届时通过切实上调终点利率水平以对冲放缓加息的鸽派信号。因此,我们认为美联储于12月放缓加息的可能性较高,此轮加息终点或为5%以上。
东方金诚:美联储基准终点利率或在5%左右
本次会议同时释放了“加息节奏可能放缓”以及“终点利率更高”的信息,一方面,体现出未来的加息决策中会更加考量货币紧缩的滞后影响,为未来必然会到来的放缓加息作出铺垫,为后续政策灵活调整腾挪空间;另一方面,通过强化终点利率可能更高的预期,一定程度上对冲了放缓加息节奏的“鸽派”影响,防止市场政策预期出现提前转向。
由此,我们判断,从目前至2023年底,遏制通胀都仍是美联储的首要任务,在通胀数据出现实质性回落之前,美联储很难出现政策转向;基准终点利率在5%左右,但后续实际加息幅度和节奏可能会存更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
不能排除12月继续加息75个基点的可能性,且若通胀仍未能出现实质性缓解,仍有在5%水平上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加息周期持续时间可能更长。但若美国经济下行节奏过快,出现深度衰退风险,加息节奏也将进行及时调整。未来加息幅度和次数的可预测性在降低。
浙商证券:本轮美联储加息的利率终点预计在4.5%-4.75%
美联储会后暗示,12月可能放慢加息,但利率终点或高于9月联储预期。我们认为这一表述隐含的政策路径是12月和1月将各加息50BP。整体来看,本次议息会议的态度相对中性,传递的信号与会前联邦基金利率期货定价一致。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美联储的政策转向需要的条件是:重大金融稳定风险的威胁或通胀的实质性回落。综合来看,美联储最早可能在2023年二季度通过点阵图或政策指引传递宽松预期。
从金融稳定的角度来看,欧债压力的风险是当前全球面临最大的金融稳定问题。这一风险可能在本轮欧洲冬季用暖季(2023年一季度)爆发,并成为美联储政策立场转向的重要诱发因素。
从通胀的角度来看,过往联储政策存在共性规律:每一轮降息周期启动时,通胀水平均低于政策利率水平。考虑到其广泛适用性,我们可以将这一规律作为美联储降息的一项“隐性标准”。从当前情况来看,本轮美联储加息的利率终点预计位于4.5%-4.75%一线,中性估计美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可能最早在二季度即满足这一“隐性标准”。
粤开证券:美联储加息进入“风险管理”的新阶段
本次会议标志着美联储加息进入“风险管理”的新阶段。此前加息抑制通胀是无条件,优先级是最高的。但随着经济衰退和金融风险的临近,美联储需要在抑制通胀和管理风险中求平衡。
本次会议过后,12月美联储加息放缓至50BP或成为大概率事件。市场的风险点在于加息的高度,如果通胀回落不及预期,加息终点或将继续抬升至5%以上,美国风险资产的下跌的风险尚未解除。
不过,美联储放缓加息并不等于停止加息,似乎是在“以速度换空间”,更慢的加息速度可能会带来更长的加息周期。同时,美国方面当前金融风险尚处于可控范围,不足以引发金融危机,美联储被迫宽松的可能性较低。
太平洋证券:美元指数可能会出现再度冲高
11月会议虽然透露了放缓加息的取向,但美联储抗击通胀的态度未有丝毫软化。在美国经济衰退预期尚未兑现、通胀仍然高企的背景下,不宜过早交易美联储转向。
在此背景下,预计美元将维持较强的势头,可能会出现再度冲高。当前美元的支撑主要有两点,一是美联储持续上调的加息预期,二是发达国家“比差”中美国的相对优势。从以往经验来看,全球范围内出现较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之时,美元都会出现明显的阶段性冲高。当前欧洲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很高,因为受到能源短缺与欧央行激进加息的双重冲击。而欧洲经济衰退如果兑现,将会造成美元短期内快速冲高,美元指数高点可能会冲击120。
相应的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将继续存在。一方面,由于疫情的不断反复,中国经济短期内难以出现较强的复苏动力,且出口已经出现走弱迹象。另一方面,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英镑等主流货币并不疲软,甚至较为强势,所以并无很大必要竭力对抗美元的单边升值。预计未来中国央行对人民币汇率的调控主要是防止人民币的过快贬值,而非扭转趋势。
招商证券:人民币汇率短期仍有贬值压力但并不持续
本次议息会议仿佛同时释放了鸽派和鹰派两种声音。一方面,鲍威尔提到“在决定未来目标区间的加息速度时,委员会将考虑货币政策收紧的累积效应——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通胀和金融发展的滞后影响”,似乎暗示12月有望减速加息。但另一方面,他又重申了将令通货膨胀率返回2%,这一说法又会让市场认为加息将持续至明年的某个时点。
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恐怕还是要关注就业数据,目前已有就业转差的信号。缅因州是美国经济的“金丝雀”,该州失业率往往领先于美国全国失业率触底回升,8-9月该州失业率已经连续两个月回升。且美国续请失业金人数已经连续四周回升,不出意外的话10月失业率亦将高于9月。
我们始终认为,只要失业率连续3个月回升,也即失业率进入回升趋势,美联储就将调整政策基调。12月议息会议美联储态度尤为关键,一来已过中期选举,二来失业率也可能接近连续回升目标。
基于对美国经济周期、就业数据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判断,我们预计美元指数已经处于顶部区间,未来半年高位回落为大概率。回到国内,人民币汇率短期仍有贬值压力,但并不持续。四季度美联储政策转鸽,意味着人行“以我为主”空间将逐渐显现,国内四季度降息依旧可期。
评论